吴承玉;骆文斌
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对大黄一药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与它药配伍的前提下,对虚实寒热诸证的多种证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大黄的应用,能更好的了解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及组方思想,为临床扩大大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赫忠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提取液是否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的黄芪提取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对其皮肤组织HYP含量、MDA含量、SOD活力进行测定,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模型+黄芪高剂量组的皮肤羟脯氨酸及MDA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芪高剂量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模型+黄芪中剂量、模型+黄芪低剂量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分别是P<0.05,P<0.01).结论:黄芪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作者:王诗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有中医(亦称祖国医学)和西医两种医学,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两种医学并存不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而且通过两种医学的互相渗透,又可促进中医现代化,加速我国医学的发展,对在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辨证论治是其本职工作,对西医知识又有学习和掌握的机遇,对此尤其体会深刻.
作者:李文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律失常为现代临床医学中的疑难杂证之一,如运用西药治疗,此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就有导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而运用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临床上运用母子相生关系治疗心律失常,则显示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五行属火,其子为脾,其母为肝.因其母子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从肝、脾入手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常中飞;胡秀敏;宋欣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味清营汤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鼻咽癌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加味清营汤配合放疗;对照组26例,单纯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鼻咽部肿瘤消退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颈部淋巴转移灶消退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放疗按时完成率为96.4%,对照组放疗按时完成率为76.9%(20/2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口腔黏膜反应轻,对照组口腔黏膜反应较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下降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血三系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三系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下降明显.结论:加味清营汤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放疗疗效,减轻放疗副作用,保护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
作者:袁国荣;卢丽琴;钦志泉;薛骞;高亮;赵同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ODS(4.6mm×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进样量在0.12~0.6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7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曲静;张元桐;刘铁志;姜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补中益气丸(浓缩丸)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色谱柱:Agilent hypersil ODS(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9:81);检测波长:283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结果:橙皮苷线性范围:0.0441~0.5880mg/mL,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回收率为98.1%,RSD为1.4%.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能起到控制补中益气丸(浓缩九)中橙皮苷含量的作用.
作者:楼云雁;田涛;葛卫红;杭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甚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辨证论治规律掌握不够,治疗效果突破不多,许多重大理论,尚待发掘整理与提高,故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俱显不足,为求有助于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之发展,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作者:刘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胃癌中医治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的有43篇,共1266例,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GLA口服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及结果:GLA口服55、275mg/kg剂量(以含r-亚麻酸量计)对小鼠自发活动无影响,口服7.5、3.75mg/kg对麻醉狗的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董杰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众多现代疾病的向导,有效地控制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独特的祖国医学理论,运用中医中药,中医养生对其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审因施养,并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弥补了西方医学对亚健康治疗的空白.
作者:尉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于本文一并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食少和恶心呕吐等.
作者:蔡红荣;姜树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作者: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作者: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师王以文(1906-1986),主任中医师,系浙江省1983年首批名老中医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治医50余载,学验俱丰.临证善用大毒之品马钱子屡建功效,现举其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作者:宋力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清法是指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等作用,清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清法的应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高,据初略统计,约占内科处方的三分之一左右.用之得当,药到病除;用之不当,危害匪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误用清法者屡见不鲜.兹将临床常见的几种误治病证简述于下.
作者:黄九龄;毛春;邓正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位夹脊电针疗法治疗间盘源性腹股沟痛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随机分成下位夹脊电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0.0%,总有效率为7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位夹脊电针疗法能较快地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对痛觉冲动的传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晓辉;刘军玲;钟会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