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丹健胰丸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标志物的影响

徐意;方朝晖;鲍道林;刘晓辉;韩明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标志蛋白, 链脲佐菌素, 大鼠, 参丹健胰丸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病标志蛋白的变化及参丹健胰丸对这些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剂量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参丹健胰丸低、高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分别给予参丹健胰丸0.75g/kg、1.5g/kg、卡托普利1mg/kg治疗8周后,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lb)、尿转铁蛋白(UT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尿α1-微球蛋白(Uα1-MG)以及肾脏病理等的 改善情况.结果:参丹健胰丸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整体状态和一般情况(P<0.01),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P<0.01)以及尿中转铁蛋白(UTr)、尿α1-微球蛋白(Uα1-M)的含量(P<0.01);降低肾重与体重的比值(P<0.05)和有效地减少肾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厚度以及控制肾小球系膜区的扩张,减轻肾脏病理组织的损害程度.结论:参丹健胰丸能显著改善肾病标志蛋白的失调,从而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途径和作用靶位点的研究进展

    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从抑制蛋白质合成、对DNA、RNA的影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对免疫功能方面的影响,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对抗肿瘤中药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归纳、总结.

    作者:梁红;钟振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重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

    重型肝炎死亡率高,治疗棘手,以中医药配合西医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作者:荀运浩;施军平;过建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临床应用——跟随张学文教授临证心得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胸痹的经典方剂,张学文教授对<金匮要略>研究颇深,临床上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屡见神效,临证经验丰富.

    作者:李联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进行降血脂中药研究的探索途径以及药理研究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国内外降血脂中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作者:王也;富同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逍遥方制备工艺研究现状及展望

    逍遥方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然而制剂水平不容乐观,通过整理逍遥复方及单味药材的工艺进展来促进其工艺及剂型的改革.

    作者:杨志欣;范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更年期妇女因关节痛来就诊,笔者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更年期妇女关节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汲泓;卢虹;王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方剂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方剂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多年的方剂学课程建设积累,在教学模式方面颇具特色,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王蕾;李明;张淑敏;齐放;徐大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陈镜合教授论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糖尿病患者具备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存在心肌缺血发作的客观证据,但不伴有心绞痛或心绞痛等同症状的临床表现.Young等[1]总结文献资料报道:糖尿病合并SMI的患者有着较高的心肌梗死(11%~16%),卒死(8%~15%)及血管重建(41%)的发生率,因此防治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导师陈镜合教授认为本病发病机理不外是正虚与邪实之争,正虚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邪实以气、血、痰、食、湿、火郁结为主.临床上以补益心气,温通心阳或行气活血,祛湿化痰,开郁降脂治疗对防治和延缓SMI发生可能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思宁;叶志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 CDK4 PCNA的影响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D1、CDK4、PCNA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除随机分出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腹部皮下注射甲基戊基亚硝胺(MANA)5mg/kg连续20周,末次注射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西药替加氟组(化疗组),1次/天,4周后停止.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cyclin D1、CDK4、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cyclin D1、CDK4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管食通高剂量组和化疗组其阳性率降低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CNA阳性指数在食管癌模型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PCNA阳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化疗组及管食通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通过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PCNA阳性指数下降,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作者:王新杰;郑玉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承气汤药理临床及药学研究概述

    通过对大承气汤近30年的药理研究、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统计和归纳,结果显示作为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大承气汤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已明确了其作用的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因此对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尚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友清;丁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糖尿病(DM)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将72例2型DM性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合用中药益肾通络法,疗程3个月,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评分(IIEF-5)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9.6%,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络法治疗2型DM性ED有效.

    作者:黄晨昕;夏于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心悸辨证分型与无创性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作者:曾明;姚廷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采用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30例,并与传统的脉症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0.00%,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按镜像辨证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改善UC临床症状和局部组织阳性体征方面有明显疗效.镜像辨证提高了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李敏;梁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蒋文照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

    总结整理蒋文照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从和脾胃,重在调补;理中州,不忘疏肝;疗杂病,必护胃气;善用药,轻灵见长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

    作者:徐珊;徐发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清VEGF水平及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脉通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按设计方案处理,观测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病理切片.结果:分组处理3个月后,血糖模型组和西药组均显著高于中药高、低剂量组(P<0.05或0.01);血清胰岛素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药两个组均与模型、西药组有显著差异(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切片内皮细胞平均脱落面积中药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高剂量脉通方明显降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血清VEGF水平降低,具有明显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亓鲁光;龚光明;姚卓;张彦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关于方剂学教学内容专业选择性的探讨

    通过对本校方剂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方剂学教学内容应充分重视专业选择性,即以学生专业特点为切入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研究和从业方向,以个性化需求为基础,以专业化侧重为目标,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相适宜的教学重点,制定在教学各个环节上体现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作者:王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作用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的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AnnexinV-FITC标记法定量检测细胞凋亡;以蛋白印迹分析雷公藤内酯醇对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Caov-3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醇处理Caov-3细胞后,光镜与电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Annexin V-FITC标记法的定量检测进一步证实了雷公藤内酯醇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蛋白印迹检测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可使Caspase 3表达变化.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人Caov-3细胞系具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节癌细胞Caspase-3蛋白活化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顾江红;董陆;宁维翾;朱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番泻叶的药用研究进展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i 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具有泻热导滞、通便利水之功效,临床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等症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的导泻剂.以往对番泻叶药理作用的报道比较多,本文仅就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提取方法研究、质量研究、制剂研究、临床应用的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高晔;朱艳华;贺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46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6例口服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照组70例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局部麻黄素加可的松、苯海拉明针滴鼻.结果:表明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比西药疗效更佳.

    作者:林丹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NO EGF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作者:王灵;彭楚湘;周国平;邓常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