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未
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制备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大鼠模型.脾虚造模30天后,颈外动脉插管缓慢注入同种血栓栓子复制脾虚浊瘀型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采取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病理学的观察.结果发现,学习成绩,脾虚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海马组织的损伤以手术组为明显.说明此模型为理想的MI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作者:李奕祺;纪立金;于晓艳;林若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充分体现中医诊法特色的内容之一.历代医家为舌诊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更是代有千秋,功绩卓著,不仅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也使舌诊这一独特的诊法,发展成为中医这个宝库中的一块峋丽的瑰宝.为了准确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使中医舌诊在现代临床诊治中也能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临床价值,现就《内经》中舌诊理论及其特点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严惠芳;马居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配制黄芩滴眼液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滴眼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别.结果:黄芩滴眼液中,主要成分黄芩苷含量达98%,符合标示量规定.薄层鉴别图谱明显.结论:实验结果可用于黄芩滴眼液的配制及质量控制.
作者:李进才;伍毅;李雁玲;陈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方剂作为连接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是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及要点,深入研究方剂的配伍,寻找更新的方法和模式,有可能从中发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医药研究内容,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作者:张立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HPLC测定复方泰痹胶囊Ⅰ号中大黄素含量.方法:以AlltimaC18柱,甲醇-水-磷酸(80:20:0.0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47nm.结果:大黄素线性范围:5~50μg/mL,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8.3%,RSD=2.67%(n=5).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潘莹;张林丽;江海燕;唐业建;蒋丽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从脂多糖(LPS)所致血管内皮细胞(VEC)凋亡的角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血瘀证实质及分子机制.方法:以1μg/mL LPS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24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钙离子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培养液中生物活性物质NO、ET、SOD和MDA的变化.结果:①LPS作用HUVEC后,LPS可导致HUVEC表达的Bcl-2基因下调,ICAM-1的表达增高,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同时LPS刺激后培养液中SOD降低,MDA升高,ET-1和NO几乎同时增加.结论:1μg/mL LPS可用于建立HUVEC凋亡模型,其机理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黏附分子表达及钙离子浓度有关,同时可刺激HUVEC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
作者:张旭;许冬青;朱平;卞慧敏;龚婕宁;扬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自1960年试行出版以来,至1995年已经再版5次,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其通用的中医学教材,即所谓6版教材,与前几版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逐渐步入正轨,并有较大飞跃.兹将《中医内科学》1979年(第4版)、1985年(第5版)和1995年(第6版)3个版的教材作一探研、比较与分析.
作者:舒忠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00例失眠患者选取耳穴:皮质下、交感、内分泌、神门、心、肾、肝、脾等穴位,王不留行籽压法治疗1个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入睡及睡眠时间、醒觉次数、睡眠质量评价.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疗效较好.
作者:王沫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分子FA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与中药复方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48h后,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FAK mRNA的表达.结果: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20%药物血清组作用强(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均可诱导HSC凋亡(P<0.05);抗纤软肝颗粒药物血清能够使HSC的FAK mRNA的表达下调.结论:抗纤软肝颗粒能够抑制HSC增殖及诱导凋亡HSC.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林;杨玲;严红梅;朱清静;张赤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借鉴现代医学知识进行的中医临床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严重西化、缺乏统一标准、缺少自主创新等问题.接着提出发展中医临床研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段其波;胡德胜;于杰;郭伟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使用26号5寸长毫针深斜刺关元穴,治疗尿潴留症.尿潴留膀胱过度充盈,针刺下腹部穴位时,可以深刺或深斜刺,运针以间隙动留针为主.不宜久留针或电针刺激,并运用一系列的解剖和神经肌肉的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作者:傅云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阐述近年来生物碱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从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体内过程等影响药动学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综述.
作者:韩进;郭莹;万海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寿星胶囊对学习记忆障碍实验小鼠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范围.方法:将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脑复康组(C)、寿星胶囊低剂量组(D)、寿星胶囊中剂量组(E)和寿星胶囊高剂量组(F).A组、B组灌服0.9%的生理盐水,C组灌服480mg/kg脑复康混悬液,D组、E组和F组分别灌服66.20、132.39、264.78mg寿星胶囊混悬液,1次/天,共1周.分别造模后进行跳台法、水迷宫法试验,比较各组动物潜伏期和正确反应次数.采用大给药浓度及大给药容积测定该药的大耐受量.结果:寿星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小鼠大耐受量为5.594g/kg,为成人的日用量的363.65倍.结论:寿星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获得和学习记忆巩固障碍;该药毒性低微,用药安全范围大.
作者:洪茂林;张醒民;皮兴文;周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润燥互用,即以辛香苦燥药与阴柔滋润之品合用,适用于湿滞不化而阴津已伤之证.症见口苦而黏,燥渴欲饮,苔厚腻黏着或如积粉堆砌,舌质干燥少津.此时若单用辛燥则津益伤,专以滋阴则湿愈滞,唯有润燥互用,可令湿化津复.常选生地、熟地、天冬、麦冬、芦根、玉竹与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相佐应用,可收显效.盖湿乃浊邪,其性黏滞,若阴亏之体感染湿邪,或温郁化热伤津,遂成湿滞津亏之证.用养阴生津药后,津润液充则胶痼之邪浮游,再佐以化湿之品,俾邪去津复.惯用金水六君煎加细辛、白芥子等治疗,收效甚好.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除饮,熟地、当归滋养阴血,一燥一润,标本兼治.
作者:潘君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老年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多发、难治之疾,目前尚无针对性较强的有效药物,文章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从老年糖尿病的中医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出发,提出扶正祛邪,补虚为老年糖尿病的防治基本原则,处方用药时应遵循滋阴补肾、协调阴阳、益气健脾、双补气血、活血化瘀、通畅脉络、扶正宜缓、攻不伤正等原则.并就中西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的应用原则进行了论述,进而说明老年糖尿病辨证论治要照顾到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既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又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强多学科合作,共同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泽;南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诱发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张艳老师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运用益气活血、养阴复脉中药定心汤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婷婷;张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据国外流行病学统计[1-3],MCI患者进展为AD的年发生率为10%~15%,有2/3的阿尔滋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是由MCI转变而来.由此可见,MCI是AD的高危人群.因此,正确认识MCI对预防和早期治疗AD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对MCI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有关MCI的中医辨证问题尚未统一,本文通过对142例MCI的中医脏腑归属、虚实辨证作一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健;陆金宝;周如倩;林水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早期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理.方法:将58例中风早期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Schuell氏刺激法语言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Schuell氏刺激法语言训练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30日为1疗程.并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经颅多普勒(TCD)、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检测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后5项言语功能得分提高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改善、中度改善者的言语功能得分提高率与针刺前后(即刻)脑血流变化呈高度正相关.治疗组(随机选择10例)病人疗程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比较,其中潜伏期在疗程后明显缩短(P<0.01);波幅虽有一定改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早期失语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能够明显改善左侧大脑的血流速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和预测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指标之一;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的缩短可能是治疗机理之一.
作者:刘立安;郭瑞友;逄世敏;李秀珍;戴淑青;李晓昱;苏莉;孙炜;张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辨证分型特点与西医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将单纯性肥胖儿童42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成4组(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痰热夹虚型,肾虚痰浊型),并收集西医临床资料和B超检查资料,进行血糖、血清ALT、Tch、TG、HDL、LDL、ApoA、ApoB、血胰岛素、血尿酸水平测定等,运用SPSS11.5软件分析以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各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之间BMI有显著性差异(P=0.026),而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CH、TG、HD L、LDL、Apo-a、Apo-b、FPG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痰热夹虚型组较肝郁气滞型组的UA有显著性差异(P=0.034);各组的ALT、Fins、HOMA-IR差异显著(均P<0.01).各组脂肪肝、脂肪肝炎、良性黑棘皮病、胰岛素抵抗等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痰热夹虚型较肝郁气滞型及脾胃湿热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以实症为多,并发症易出现于虚实夹杂型中,BMI、ALT、FINS、HOMA-IR等实验室指标和脂肪肝、脂肪肝炎、胰岛素抵抗、良性黑棘皮病等并发症可能为对儿童肥胖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熊江波;黄金城;林玲;王秀敏;沈小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平喘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平喘止嗽汤治疗组70例,并与博利康尼组35例作对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的82.9%,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C)计数显著改善,自身前后比较,均P<0.05.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较治疗后均有所恢复.结论:提示自拟平喘止嗽汤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作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濮欣;何健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