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喉罩在前列腺电切术中麻醉中应用

徐恒艺;汪卫星;罗善红

关键词:喉罩, 前列腺电切术, 术中麻醉, 血流动力学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内插管, 应用价值, 危险, 手术麻醉, 气管插管, 气道维持, 返流误吸, 咽喉部, 通气道, 麻醉期, 并发症, 中置, 面罩, 密闭, 临床
摘要: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是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气道维持方式,置入咽喉部、充气后可使喉头周围密闭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一种新型的通气道.特别适用于无返流,误吸危险的手术麻醉.前列腺电切术时间短,术前充分禁食无返流误吸的危险.本文通过对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中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Tracheal Tube)作比较,观察使用喉罩患者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以探讨LMA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脊柱外科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与临床研究

    脊柱外科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方法有:①术中唤醒试验;②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监护;③运动诱发电位监测.(moter evoded potedntial,MEP)监护.CSEP监测,近几年在脊柱手术中应用逐渐增多,尽管有许多局限性,但由于操作简单,容易记录、重要性好,不影响手术视野,不需禁用肌松药等优点,在脊柱手术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院自2004年7月至2005年11月,有选择性对部分重大疑难脊柱手术行术中CSEP监护,大大减少了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损伤的机会,增加手术安全性,并具有法医学上的潜在价值.

    作者:蒋国强;欧阳甲;陆建猛;王如林;卢斌;韦勇力;俞武良;曹杰波;徐齐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酸含量对围产结局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尿酸含量的升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常被认为只提示肾脏的早期损害,而近年研究证明尿酸含量与围产儿的结局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尿酸增高程度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本文对本院1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及同期36例正常孕妇进行血清尿酸的测定,现分析如下.

    作者:董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筛状皮套植皮法治疗四肢袜套样撕脱伤

    四肢大面积袜套样撕脱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是一种严重的损伤,治疗棘手,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均可导致肢体残废,甚至截肢.笔者自2000年4月至2005年5月,采用了筛状皮套植皮法治疗四肢袜套样撕脱36例病人,平均随访2年2个月,植皮部位肢体丰满,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有弹性,感觉恢复良好,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何少生;陈荣礼;李新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诊治分析

    颅脑损伤病情多变,致残率高,特别是占大多数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各种原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致高致残,高死亡率.笔者分析本科1994~2004年收治的初诊为轻型颅脑损伤病人57例,终病情恶化.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王科;王真;赵冬青;张建军;刘建雄;徐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的麻醉安全探讨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严重时出现尿潴留、尿失禁,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如果排尿困难严重,残余尿量超过60ml以及肾功能损害者,应及早手术切除肥大的前列腺组织.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性大的优点而易被病人接受.但这类病人多为年老体弱,同时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病变,且代偿功能差,从而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因此,如何使这类病人安全地完成TUVP手术是一个难题.

    作者:李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腭裂术后出血的防治体会

    腭裂修复术创面大,涉及的解剖部位多,颌面血供丰富,术后口腔不适、口腔进食、患儿不合作等常导致术后出血,并进一步并发其他并发症,导致腭裂的发生.若处理不妥,将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本文阐述了本院腭裂修复手术后出血病患的防治体会和处理分析.

    作者:李红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Hcy、VitB12和FA水平变化的研究

    自Mccully[1]1969年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AS)有关的观点以来,血浆Hcy水平增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一致认同.近来国外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十分密切[2~4].由此,本研究拟观察脑卒中病例中血清Hcy、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变化.从而说明脑卒中与高Hcy血症的关系.

    作者:张淑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临床关系

    重症急性胰腺炎(以下简称SAP)的各个时期,MODS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1].本研究通过分析60例SAP及其并发MODS37例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SIRS与SAP的病程及死亡率的关系,以期提高认识及研究对策.

    作者:康青松;赵伏义;张公望;徐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常见的好发部位,手术难度较大,病死、病残率较高.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欣;陈景森;沈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来源于卡哈尔(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且KIT蛋白产物(CD117)染色阳性的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由于它不论在组织发生和形态学,还是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上都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目前GIST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特点和外科治疗尚有许多不明之处[1-4].笔者对近10年来外科诊治的GIST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黄颖鹏;韩少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严重胸腹多发伤256例救治体会

    严重胸腹多发伤是基层医院救治工作的难点.随着交通、工农业的发展,我国严重胸腹多发伤病例显著增多.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严重胸腹多发伤25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云;丁超;诸葛文嵩;胡维君;潘一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病灶

    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的进展,尤其是神经导航技术出现,立体定向切除术已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主流[1],尤其当病灶位于重要功能区或脑深部时,常规方法手术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采用立体定向和显微外科技术,经脑沟或非功能区切除肿瘤损伤小,手术效果好[2].本院自2004年9月以来,采用ASA602S立体定向仪与ASA620手术计划系统辅助,利用双靶点法优化手术路径,对9例额顶颞叶功能区病灶施行显微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强;江国华;芮奕峰;卢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59例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复杂型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系改变,头臼吻合机制紊乱的严重损伤.复杂型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远期病残率[1].近年来,随着开放复位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成熟,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本文就本院于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进行的59例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玉仙;郑荷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式小横切口子宫筋内全切术的探讨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术式,传统的手术进路是下腹正中切口,至目前为止,仍然广泛应用于各基层医院.但由于此术式腹壁瘢痕形成较大,不但影响美观及腹壁缩复功能,而且切口中上端壁层腹膜与网膜及(或)肠管易造成粘连,有的甚至因粘连而发生肠梗阻.

    作者:张月;杨凤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Pilon骨折32例

    Pilon骨折是指踝关节中立位受到轴向应力造成胫骨远端经关节面不同程度的爆裂性骨折,治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造成后遗症.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ilon骨折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红;林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儿科病房体温测量的安全管理

    测量体温是儿科病房常见的护理操作,常规1天2次,发热患儿则需1天多次,甚至可达10余次.测量体温虽然操作简单,但如果不重视安全操作,容易发生差错或意外,这一特点决定了测量体温是儿科病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儿科病房体温测量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成;郑小芬;吴碎春;金茹;张愫;黄素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胃病胃镜活检后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变化的研究

    胃镜下活检是诊断胃内病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胃壁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黏膜下层的血管为丰富.活检时深达黏膜下层或更深时,直接钳破较大的小动脉,或钳破溃疡下层坏死的血管,均可造成出血.同时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乱,若临床监测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观察了资料完整的43例胃镜下活检前及活检后1小时、第3天和第7天,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李荣洲;林勇;钱定良;詹爱霞;任宗海;林讷;施正超;季婷婷;金培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病变,易漏诊及误诊,若能及时诊断治疗,效果满意.浙医二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2月,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0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明;朱永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2例诊治分析

    溃疡穿孔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死亡率高,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机能衰退,反应能力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本院1985年9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斌;王世夫;曲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骶管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小儿脐下手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前小儿术后镇痛虽然不如成人普及,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术后镇痛可明显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恢复质量.对于小儿脐下手术,术前骶管注射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是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方法之一.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芬太尼衍生物,其镇痛强度约为芬太尼的5~10倍.该药物已经被用于成人术后镇痛[1,2],取得很好效果,但其在小儿术后镇痛方面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骶管注射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混合液,用于小儿脐下手术后镇痛,并与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方法比较,以期为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方面提供试验依据.

    作者:占恭豪;李兴旺;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