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红梅;唐毅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类似于西医的干燥综合征.
作者:姜迎萍;刘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实验考察风湿壮骨胶囊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该药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方法:有用小白鼠炭粒廓清实验,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作用实验,对小白鼠溶血素影响及对刺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湿壮骨胶囊能有效降低小白鼠免疫功能.
作者:刘艳菊;邴飞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5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
作者:路文革;许培荣;谢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老年人慢性心衰是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目前研究认为老年人慢性心衰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认为心衰时存在着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活化现象.
作者:张艳;田金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腰腿痛病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青少年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较高,多系慢性劳损所致,症状严重者,针灸,按摩,理疗方法很难取效,需手术治疗切除腰三横突尖端1~2cm,方可彻底治愈,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小针刀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曹岱;于泓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治风和治血是中医常用的两类治法,二者关系密切。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妇人偏枯贼风方论》载有“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一直为临床各科所推崇,其应用范围已从血病生风推及多种风病,实践证明治血的确有助于治风。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治风是否有助于活血,则缺乏明确论证。
作者:王艳;郑国庆;王明杰;黄淑芬;肖顺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通过对小鼠食物限制并跑转笼建立运动性脾胃虚弱模型,受试小鼠出现皮毛不顺,饮食减少(自我饥饿),拱背,便溏等脾胃虚弱的表现,并产生溃疡、体重减轻和死亡.实验的运动和压力因素与体育界运动员的承载是一致的,实验组动物表现与运动员相似,实验与中医的脾胃虚弱理论相符.
作者:朱志强;张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温脾清肠汤对霉菌性肠炎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霉菌性肠炎患者,应用温脾清肠汤治疗,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为1疗程.结果:全组病例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6例,显效5例,无效1例,治愈率85.7%,总有效率93.2%.
作者:张惠珍;王军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四方面,即:肾主气化的概念,肾主气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肾主气化的临床应用,对肾主气化作了论述.指出肾主气化是肾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肾主气化体现了生命的根本动力,是脏腑气化的核心.认为肾脏病的治疗主要应恢复肾主气化的功能,但应针对肾的气化不及及气化不利,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作者:皮持衡;王茂泓;贺支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型人群中医辨证的神经-内分泌发病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暴力型男性进行中医辨证,同时检测血液E、NE、COR、R3、T4、TSH等激素水平,观察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该人群中医辨证均属肝郁、肝火(或肝阳)、痰热等邪实与肝肾阴虚、肝郁犯脾并存的复杂病机.检体与化验显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NE、E、T3、T4明显增高,但COR、TSH全部正常.结论:男性暴力型人群属中医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痰热内扰,肝肾阴虚、肝郁犯脾证.根据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理论认为支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NE、E分泌增加,进而导致T3、T4应激性增高,形成恶性循环.T3或T4增高者以中医肝阳亢盛证为主,T3、T4均增高者则以中医肝火旺盛证为主.以上机制对从医学上防治该人群暴力行为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作者:傅晓晴;白平;郑玉聪;叶大付;林可基;陈琪;陈少东;陈惠颖;徐翔宇;陈静波;邓龙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心九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服用舒心丸和通心络胶囊,疗程一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作用相似.
作者:富红梅;唐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和现代科技手段,也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强有力支持,而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又贯穿于基础性研究的全过程,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中药材资源和质量研究是中药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其中有许多工作要做,也有诸多难题和问题,笔者根据实践体会,谈一些看法.
作者:黄兆胜;孙维广;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验丹皮酚等中药提取物是否能抑制AGEs(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GEs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丹皮酚等对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200、400、800μg/mlAGEs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其抑制率分别是对照的15.36%、20.94%、50.15%,另外,丹皮酚(0.01、0.0001、0.00001mM)、甘草素(0.1、0.01、0.0001mM)、葛根素(0.1、0.001、0.0001mM)、当归油(0.1、0.001mg/ml)、柚皮素(0.1mM)可不同程度的拮抗AGEs的抑制作用.结论:丹皮酚等中药提取物对AGEs培养条件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指出:实验中药物有效拮抗AGEs引起的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表明AGEs培养条件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及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有关.
作者:韩冰;王坚;朱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水诊是指通过审察对饮水的不同反应,判断疾病的方法.水诊的作用是揭示病机、诊断病证、据水论治、预测病势.水诊的内容:察水之是否喜咽、观饮后有否呕吐、审饮之喜寒喜热、看饮水数量多寡、问饮后小便利否、询饮后伴随症状.指出,水诊作为诊法的一种,必须与他法同时使用,方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建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从五个方面论述中医药学基本学术特征,即:整体观、个体化、东方思维、审机定治、自然疗法.指出,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就是因为它在理论体系、诊疗技术、保健效果等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事实证明,保持特色以发扬优势,是中国药学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
作者:成肇智;刘雁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王灵台教授对慢性肝病采用有证辨证、无证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已公布的辨证标准,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等5个证型,单一证型极少,常一法为主,多法联用,治肝不忘和胃益肾,辨证为主,辨病为辅,病药互参,精心组方,审时度势,中西结合.认为,肝功能正常,免疫功能尚可,以祛邪为主,若病毒复制不活跃免疫功能低下扶正祛邪共用.
作者:高月求;孙学华;王雁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甲状腺髓样癌的方法.方法:对57例甲状腺内原发灶大小,选择不同术式治疗,术后配合中药理气疏肝,化痰散结.结果;因甲状腺肿块大小而异.颈内静脉链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cm占57%;3~5cm占89.2%;大于5cm者可出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涉及对侧颈部.结论:原发灶小于5cm,临床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者,选择区域性清扫术,不仅创伤小,而且能彻底清除微形或前哨淋巴组织的早期癌转移.
作者:李天心;秦建武;白鹤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指出,精、气、神是生命三维系统作用,引发相互转化,而分解成万物为人身之用.人体三维防御系统是由真气生成的.认为脑之左者主动,主升,主开,右者主静,主降,主合,故脑是神明之太极,此为精、气、神三维系统而生.神-魂-魄三者形成神之三维生理系统上居于脑,下布脏腑四肢百骸.
作者:任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异同,揭示脾气虚和脾阳虚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肝、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气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变化,脾阳虚证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而且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两模型组之间存在差异(P<0.01),脾组织细胞膜PKC活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外,脾气虚证肝组织细胞浆PKC活性与脾阳虚证大鼠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组之间药存在明显差异.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对脾组织细胞膜无明显作用,对脾组织细胞浆、肝组织两个模型细胞膜和细胞浆PKC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1),其中,温运脾阳药对肝、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脾气虚证与脾阳虚证肝、脾组织细胞PKC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同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以及脾组织细胞浆PKC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的病理变化与现代医学肝、脾组织的功能相关;健脾益气和温运脾阳中药能够调节脾气虚与脾阳虚大鼠肝、脾组织PKC活性,其中温运脾阳中药的作用靶点在肝、脾组织细胞浆.
作者:易杰;李德新;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补肾祛邪法治疗哮喘的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者分别肌注喘可治针剂.发作期治疗2周为1个疗程,缓解期9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前后的证候和肺功能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喘可治针剂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显效率45%,有效率95%;缓解期显效率70%、有效率95%.肺功能(FEV1、FVC)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喘可治针剂通过补肾祛邪治疗,可有效改善哮喘发作期、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
作者:刘小虹;廖慧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