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痛搽剂镇痛抗炎作用的研究

刘艳菊

关键词:止痛擦剂, 镇痛抗炎, 作用研究
摘要:通过止痛搽剂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止痛搽剂能提高小鼠对乙酸所致的腹膜疼痛的镇痛率、减少扭体次数.止痛搽剂具有提高小鼠对化学刺激及热刺激所致疼痛的痛阈值,抗三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的作用.提示此止痛搽剂对疼痛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益肾化瘀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

    将130例慢性乙肝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用乙肝灵浓缩丸合潘生丁治疗40例.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HBAg、HBV-DNA转阴效果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孙公凯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清代名医王旭高论六淫致肝病机理及其证治

    为研究王旭高肝病病因理论,从王氏医案着手,探讨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均可致肝病:风、暑、燥邪所致肝病以肝风为主;火热之邪既可发为肝火,又能形成肝风;寒湿邪易致肝气凝滞为病.因此认为王旭高论六淫致病理论丰富了肝病病因学说.

    作者:胡方林;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病名规范化研究现状概述

    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中医病名规范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别从中医病名现存问题、中医病名存在的必要性、中医病名规范的关键和前提、中医病名规范原则及病名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述.认为中医病名应以继承性、实用性、特异性、先进性、准确性、公认性(权威性)、稳定性七项标准为原则.并根据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现状指出:鉴于中医病名规范研究的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之广泛,建议该问题应由有关部门组织整个中医界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指出:中医病名不可废,有其存在的必要,中医病名不应被西医病名所干扰或代替.同时还强调了应重视中医病名之合理继承.

    作者:苏丽娜;李其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方辨治风水型肾小球肾炎旨要

    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多发病,也是疑难杂病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临床治疗体会,从仲景方药辨治肾小球肾炎,若能切中证机而用方药,则往往能收到预期治疗效果.其主要辨治分型有,太阳风水证,发汗解表;肺卫风水证,宣肺发汗;脾卫风水证,理脾发汗;肾卫风水证,利水发汗.

    作者:王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药合用禁忌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研究

    中西药联合用药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如使用不当,常引起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现将临床常用中西药禁忌简述如下:

    作者:田涛;蒋寿清;曾妮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异常步态82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对其异常步态的纠正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发育疗法,神经促通技术Bobath训练.每次30~45min,由陪护的指导下完成.结果:82例脑卒中患者病程在一个月以内者57例,治疗20~62天,总有效率91.2%;病程在30~90天者25例,治疗38~79天,总有效率88%.结果:两组病人均有效,V-Ⅵ级者短病程组明显高于长病程组,治疗更有效,时间更短,治疗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早期康复更有效.

    作者:赵广洲;毛春阳;吴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芒果止咳片的药效学研究Ⅱ

    对中西复方制剂芒果止咳片的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及其中西药组分对小鼠二氧化硫引咳均有止咳作用,且有明显提高小鼠气管分泌功能的作用;本品及中药组分对小鼠巴豆油所致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中西药组分对小鼠气管分泌功能有明显的协同增强作用,对小鼠二氧化硫引咳及巴豆油所致的耳廓肿胀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郑作文;邓家刚;周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小儿痫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探析

    痫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目前临床应用的一些有效西药治疗小儿癫痫,虽经正规治疗,可能减少或减轻发作,但对难治性癫痫仍需长期或终身服药,由于药物毒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尤其是对发育期的儿童.人们常寄希望于中医药为痫症患儿带来福音.多年来,中医药治疗痫症有了深入的发展,在临床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展示了中医药治疗癫痫的广阔前景.

    作者:任军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风Ⅱ号汤治疗出血性中风132例

    用自拟方中风Ⅱ号汤治疗治疗出血性中风68例(治疗组),并与用甘露醇等西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死亡10例,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分别为8例,12例,13例,17例,14例,51.56%,除死亡例数外,其余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证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证明:中风Ⅱ号汤有确切而稳定的降低颅压作用,其降颅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脑水肿实现.

    作者:杨泽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9例

    探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连续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用心脏彩色B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通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改善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国通;邹襄谷;邱山东;李希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本刊级别的复函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针灸治疗偏头痛疗效评析

    目的:旨在体现近10年来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概貌,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新水平和进展,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了34篇相关文献的内容,通过对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各种方法的总结,近一步肯定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偏头痛针灸治疗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要点,认为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性应进一步加强.

    作者:吴臣义;林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针刀椎管内刺激松解治疗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根性腰突症采用针刀作用于椎管内刺激,可直达病所.1996~2002年我院镇痛科在住院患者中筛选根性腰突症随访2年以上的病例,共300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任月林;任旭飞;孔维宽;李树勇;段颖;尹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探讨生脉饮加味对倍他乐克应用初期的影响.方法: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对照组,n=32),给予倍他乐克6.25mg,bid,po,无不良反应后,每两周用量加倍,直至25mg,bid,po;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组(治疗组,n=32),在倍他乐克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加味,30ml,qid,po,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LVEF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2例,两组间疗效、LVEF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2周: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中,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间疗效、ESV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心率、ED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不仅疗效较好,而且生脉饮加味可改善倍他乐克使用初期的负性肌力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郭志忠;李小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川乌浸膏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川乌浸膏颗粒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颗粒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进行定性鉴别,层析条件为:硅胶G板,石油醚-乙醚-丙酮(5:2:3)(氨蒸气饱和)为展开剂,改良碘化铋钾显色.并对以上3一种双酯型生物碱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甲醇-水-氯仿-三乙胺(63:37:18:0.45)为流动相;色谱柱YWG-C18H353.9mm×30cm;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速1.2ml/min;纸速0.2cm/min.同时用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乌头总生物碱和酯型乌头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控制该制剂质量的方法.

    作者:尉小慧;孙秀梅;张兆旺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思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的杀手之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二十年来,以介入心脏病学和循征医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苏维广;丁邦晗;陈镜合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中益气汤临证新用三则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肌表失于温煦的身冷;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气虚无以推动的便秘;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阳气下陷,阴火上冲,灼伤津液的顽固口干等均获显著疗效.

    作者:刘瑞芹;陈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十个主要环节入手,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其一,重视学生入科前教育,提出临床教学的要求、特点和要达到的目标;其二,选用基础理论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固定带教;其三,加强临床操作管理,实行三级医师带教责任制;其四,利用典型病例引导,强化望、闻、问、切和视、触、叩、听等专业基本技能;其五,坚持教学查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判断病情的能力;其六,抓好病案书写,提高病案质量;其七,定期组织病例讨论;其八,定期进行临床专题讲座,拓展专业知识视野;其九,加强实习辅导,定期解难答疑;其十,严格出科考核,全面评价临床教学效果.指出,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使中医学生从课堂理论有效地过渡到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的关键.

    作者:吴启富;陈宝田;罗仁;肖长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儒道佛医养生思想探析

    在中国养生学漫长的数千年历史中,儒道佛医互相交融,构成了中国养生学的主体.主张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思想,重视和协适度,以平为期的原则,倡导形神兼养,动静互涵,在饮食起居的综合养护方面亦有诸多论述.指出:儒道佛医养生思想主要是:其一,天人合一,众生平等;其二,和谐适度,以平为期;其三,形神兼养,动静互涵;其四,饮食起居,综合养护.总之,正由于儒道佛医以不同的角度从事着丰富的养生实践,奠定了中国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柴铁劬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肝阳平片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48例

    通过运用中药肝阳平片治疗48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同时用西药尼群地平片治疗48例,双盲对照.结果降压作用中药组总有效率93.8%,优于西药组,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兼有降血脂的作用.提示中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具有疗效可靠,且能明显改善症状,并兼有降血脂、降肾素的作用.

    作者:李武明;何玉香;刘冬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