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宏毅;周先略;胡晓华
儿童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素质构成了牙科治疗中的一个特殊而极其重要的群体.如何将牙科工作的重点,从治疗为主逐渐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认识,终达到人人享有口腔健康将是口腔医务工作者今后面临的巨大任务.本文通过对3 648名儿童牙科就诊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对象、内容和方法,以期寻求一种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口腔健康良策.
作者:曾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颅颌面硬软组织结构相互间的关系.方法:用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方法计测104名正常牙合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侧位X线片,得出17项测量值,对其中的硬软组织项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得出136项相关方程,其中硬软组织结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7个.结论:颅颌面硬软组织结构相互间存在补偿与均衡发育机制.
作者:龙红月;兰泽栋;陈远平;孙新华;梁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β转化生长因子-1( TGF-β1)在胎儿髁突软骨中表达,探讨该因子在软骨发育中的作用.方法:30例13~33周胎儿分为A、B、C和D四组,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髁突软骨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在所观察各组髁突软骨各层中均有表达,成软骨细胞层表达强,主要在胞浆.TGF-β1积分光密度在上、中、下三层之间存在差异(P<0.05).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在不同胎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A组与B 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髁突软骨不同发育时间、不同分化阶段TGF-β1的表达水平不同.
作者:王健;陈新明;汪说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茶多酚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功能的茶叶提取物.近年来在食品及预防医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用其作为盖髓剂进行活髓保存用于口腔临床,目前尚无报道.对于深龋近髓、穿髓及意外穿髓的治疗临床上通常是用氢氧化钙作为盖髓剂.本文总结了22例患者,用茶多酚作为盖髓剂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苑;徐伟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自1996年以来,自拟清热泻火汤用于治疗急性牙槽脓肿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较口服抗生素类药物疗程短、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萍;于加友;郭宏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种植义齿部件松动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建立标准力学模型,在计算机软件控制下,用Instron 8511.20型材料测试机以13次/s的速度将15kg循环力施加于修复体上,每20万次停机一次,测定修复体松动度(PTV),当试验结束时,计算机记录下总循环次数,再次测定PTV,并在预应力设置后72h及试验完成后分别测量基台螺丝的伸长量.结果: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修复体松动度增加,到试验结束时,平均循环次数为15.3×106次,此时基台螺丝PTV为9.4,预应力设置后72h及试验完成后,基台螺丝伸长量分别为11.5μm和76. 3μm.
作者:李四群;郭华;徐东选;王贻宁;程祥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 215例患者的1 565颗患牙,其中男性785例,女性30例,年龄13~78岁,平均年龄46.5岁,上颌前牙120颗,上、下颌双尖牙364颗,上颌磨牙470颗,下颌磨牙455颗.
作者:王晓军;郝志红;王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PC修复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颗髓室底穿孔患牙随机分为CPC组(46颗)和对照组(22颗),均先行根管治疗,然后穿孔处分别采用CPC和氢氧化钙充填修复,并作永久性充填,所有治疗牙均随访观察18~24月.结果:CPC组成功43颗,失败3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医源性和龋源性穿孔之间,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PC是修复髓室底穿孔较好的一种材料,其疗效与穿孔大小有关.
作者:黄辉;魏笑凯;颜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测定间接性羊颞颌关节(TMJ)损伤后TMJ滑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性PGE2在TMJ损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性造成25只山羊双侧颞颌关节损伤,分别于伤后2h、7d、1个月、3个月取材,抽取关节液.以正常TMJ滑液中PGE2含量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羊TMJ损伤后TMJ滑液中PGE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后关节出现了骨关节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内源性PGE2在TMJ损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开进;周树夏;戴毅敏;程晓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顺铂诱导化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986~2000年6月间行计划性高剂量(100~120 mg/m2)顺铂诱导化疗的99例治疗经验.以同期非常规剂量(50mg/m2)的27例作对比研究.结果:高剂量组和对比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85.85%(85/99)和55.55%(15/27),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毒副反应(肾、血液和胃肠毒性)本组实验的对照观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剂量和疗效之间呈正相关和正态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的100~120mg/m2的剂量是合适和符合人体耐受的,毒副反应尚未影响到本疗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茂昌;陈传俊;朱祖武;李容新;程靖;张震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转染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包含BMP2 cDNA全长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转染至NIH3T3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BMP2在NIH3T3细胞内的稳定转染和表达,同时观察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标志物包括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的变化.结果:BMP2只在转染细胞内表达.与未转染细胞相比,BMP2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而ALP活力和OC含量增加.结论:结果表明BMP2基因转染能够衣导成纤维细胞的体外成骨潜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71岁.于2001年6月1日以“下前牙龈处肿块九年余”来本科诊治.患者九年前发现下前牙唇侧牙龈处生长一肿物,并渐增大,且21|随肿块增大而松动脱落.近1个月来感肿块疼痛,咀嚼受限,故来就诊.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族无此病病史.入院查:21|缺失,间隙宽,21|123 唇侧牙龈处有28mm×22mm×10mm肿块,质硬、色暗红、表现光滑、基底较广、触之不易出血、咬合时上切牙压挤肿块而留有齿痕且感疼痛.血、尿常规、胸透、心电图均正常.下颌骨后前位片可见骨质部分吸收.取部分活组织送病检,结果为:纤维型牙龈瘤.
作者:高征;卢元桂;陈秀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SSRO)术后髁状突骨组织改变情况,以了解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图象系统,在手术前后不同时期X片上,将髁状突分成四个大致相等的测量区域,分别测量统计各区的骨密度值.结果:在不同因素下,髁状突骨密度有所不同.术前:2、4区高于1、3区,右侧高于左侧.术后:骨密度下降,可以不同方式表现.结论:髁状突位置发生改变后,其骨组织将起代偿作用.计算机数字图象系统可使髁状突骨密度测定更为准确,也使得髁状突病变能早期发现.
作者:唐恩溢;金友仁;杨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颞下颌关节病变进行诊断[1,2].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作为影像诊断和治疗基础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却很少涉及,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实验采用先进的生物塑化技术[3],对颞下颌关节闭口位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断层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详细的断层解剖学依据.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因与家人发生口角后情绪不稳定而吞服高锰酸钾粉约15g,以“急性高锰酸钾中毒”收住我院消化内科.入院3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口腔科专家会诊.会诊时所见:口腔内舌背、下颌龈颊沟、龈唇沟及口底粘膜可见膜状棕黑色附着物,不易擦去,粘膜水肿明显伴烧灼痛,周围约0.5cm范围内粘膜红肿触痛,未见水泡形成.根据查体所见给予诊断为“口腔粘膜Ⅱ°烧伤”.治疗措施:①立即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漱口(25%维生素C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每次15ml,含漱5min后吐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30min后棕黑色附着物脱落,可见烧伤之粘膜呈黄白色.②高锰酸钾膜脱落后再改以复方洗必泰含漱液漱口每日4~5次,同时嘱患者进流食或半流食,防止感染使创面加深.10d后,坏死的粘膜组织全部脱落显露鲜红色粘膜下组织,此时应用口腔溃疡贴膜,剪成创面大小贴敷,25d后创面愈合,无明显瘢痕形成.
作者:齐杰;沈国华;张晋;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我院1995~2000年间收治髁状突骨折24例(32侧)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仙;张印斗;柳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我院自1995年9月以来收治的48例颅脑损伤并颌骨骨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针对颌骨骨折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严翔;杜少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确定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的耐酸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较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体外不同初始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初始pH 4.5~5.5条件下,各组变链菌生长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远缘链球菌(P<0.05).初始pH 4.5条件下,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明显强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耐酸性强于变链菌;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强.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8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高分子合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方法: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出12种不同的粘附剂配方,以粘结抗张强度为评分标准,运用方差分析对影响其粘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粘附剂的佳配比.结果和结论:聚醋酸乙烯酯和纤维素醚的具体含量对粘附剂粘结抗张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乙醇及CMC-Na所占比例对其粘结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间有交互作用.
作者:程祥荣;赵克;李志安;程汉亭;肖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