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盛修贵;邹卫青
[目的] 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0~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14例宫颈微偏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宫颈微偏腺癌以阴道排液为主要症状,以黏液性腺体增生伴轻微异型性为病理特点.[结论] 宫颈微偏腺癌扩散早、预后差,对可疑病例应高度重视,临床与病理密切结合.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萍;盛修贵;邹卫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Cyclin E和PTEN蛋白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大肠癌标本及加例距癌组织5cm处的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组织中Cyclin E、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E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27.50% vs.63.35%,P=0.0000);Cyclin E在大肠癌高、中、低分化中阳性率逐渐升高,淋巴结转移者Cyclin E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36).而PTEN则相反,在大肠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结论] Cyclin E和PTE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王佩飞;陈建武;郑元正;陈良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FAP和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4例宫颈癌进行FAP和TGFβ1的检测.[结果] 在54例宫颈癌间质中FAP表达阳性率为88.89%,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FAP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关,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无关.在54例宫颈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为87.04%.TGFβ1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FAP表达与TGFβ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46,P=0.000).[结论] FAP的表达与宫颈癌演进有关.TGFβ1可诱导癌组织中反应性间质产生.从而促进FAP表达和肿瘤演进.
作者:王秋艳;邵洪江;靳占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痰中带血1d入院.患者近日偶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发热,无低热、盗汗等.
作者:王合兵;贾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DNA Ladder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观察As2O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及细胞内ROS的变化.[结果] As2O3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DNA Ladder检测示,12umol/LAs2O3处理HepG2细胞48h开始出现DNA Ladder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As2O3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12、24、36h后细胞内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As2O3可通过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刘小敏;梁晓秋;张杨;曾春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30例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保乳手术后乳房缺损的乳腺癌病人,分析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情况,评价其乳房外形及触感.[结果] 经过6~48个月随访,30例病人中,除2例出现远处转移,未发现局部复发者.乳房外形和触感的满意率分别为93%和90%.[结论] 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保乳手术后乳房缺损能保证局部低复发率,能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周素梅;张筱骅;潘贻飞;金纯;李权;瞿金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85例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并将超声分期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腹及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分期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达77例,符合率为90.6%.[结论] 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可较为准确诊断宫颈癌,具有方便可靠的优点.
作者:杨琛;陈俊英;钱超文;赵惠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将126例6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予以常规化疗;治疗组64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2.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率为4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P<0.05).两组间化疗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有效.且耐受性好.
作者:方秋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p15基因是定位于染色体9p21区域的肿瘤抑制基因,属于p15/p20家族,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6(CDK4/6)阻止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减少细胞的异常生长及变异,阻止肿瘤发生和发展.当p15基因发生改变,则可能导致肿瘤发生和进展.p15基因异常还与其它疾病,如浆细胞疾病、某些癌前病变等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恩;肖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TE)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客观缓解率、手术切除率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30例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的老年LABC行TE方案新辅助化疗,Ⅲ a期17例,Ⅲb期11例,Ⅲc期2例,中位年龄74岁;化疗剂量为:多西紫杉醇75mg/m2,d1静滴,表柔比星60mg/m2,d1静滴,每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TE方案之后对病灶进行首次评估,以决定是否再给予1~2个周期TE后再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TE方案的新辅助化疗,25例降低了临床分期,降期率为75.0%(25/30);临床完全缓解率(CCR)及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分别为23.3%(7/30)、53.3%(16/30);手术切除率为96.7%(29/30).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轻中度脱发、恶心、呕吐、体液潴留、肌肉关节疼痛等.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为23.3%(7/30)和3.3%(1/30).[结论] TE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LABC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00例术后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0例和单纯西医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但两组3年总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陈光群;施仲义;黄振步;黄志有;黄兆明;王建中;陶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T引导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与腹腔神经丛阻滞对胰腺癌晚期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48例晚期胰腺癌伴有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分别行腹腔神经丛(N组)或经椎间盘穿刺行内脏神经(S组)无水乙醇毁损性阻滞.记录术前(T0)、术后1d(T1)、15d(T15)、30d(T30)、60d(T60)、90d(T90)VAS评分,评估疗效;记录两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结果] 各组内术后T1~T90时的VAS评分均较T0时降低(P<0.01),S组在T60、T90时较N组同期降低(P<0.05).术后第1d,S组与N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83.3%,随时间延长疗效均逐渐降低,至T90时分别为60.0%和42.9%.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脏神经阻滞应用于晚期胰腺癌癌性疼痛的治疗,其远期疗效优于腹腔神经丛阻滞.CT引导下经椎间盘穿刺法行内脏神经阻滞,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曲丕盛;王振;黄丽霞;郑汉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B7-H4在乳腺癌血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方法] 建立检测可溶性B7-H4的间接ELISA法,对3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绝经与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ER和PR表达、Her-2/neu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建立的夹心ELISA法检测B7-H4的线性范围为3.13~200 ug/L,3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B7-H4的含量为42.52±16.63ug/L,含量的高低与肿瘤中Her-2/neu状态、绝经与否相关.Her-2/neu阳性患者血清中表达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绝经后患者B7-H4表达明显高于绝经前患者(P<0.05).[结论] 乳腺癌血清可溶性B7-H4的含量可能与其预后及进展相关.
作者:王玉洲;张英;杨志雄;杨志诚;徐军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间37例手术切除的GST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7例GST中肿瘤位于胃底部、胃体部、胃窦部分别为6例、11例、20例.肿瘤平均直径5.45±4.53cm.免疫组化分析CD117阳性表达率为97.0%.全组35例施行肿瘤完全切除术.另2例分别行姑息切除或活检.32例患者获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0%、88.2%、81.1%.Fletcher恶性风险分级与生存率密切相关(P=0.002),极低度、低度、中度风险组与高度风险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 应高度重视GST初次手术的完全切除,对恶性风险较高的GST需积极施行切除范围较大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威;叶再元;邵钦树;赵仲生;王跃东;许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埃兹(Ezr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50例癌旁正常上皮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Ezr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96%vs.34%,P<0.01).宫颈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FIGO)和肿瘤体积无关(P>0.05).Ezrin蛋白在癌组织中多定位于胞浆(96%),在癌旁正常上皮组织中多定位于胞膜(9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zrin蛋白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从胞膜向胞浆的移位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朱彦;李从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放疗中使用立体定向体架配负压成型真空袋固定盆腔肿瘤病人时.除在胸骨选取摆位参考点之外.使用双下肢摆位标记(胫骨标记尺)能否提高治疗中心的精度.[方法] 12例需要盆腔照射的病人分别使用A方法(胸骨选取摆位参考点+胫骨标记尺)和B方法(胸骨选取摆位参考点)摆位固定,拍摄治疗射野证实片,同基准片比较并测量等中心各轴偏差.[结果] 两种摆位方法均存在偏差,但偏差范围不同.其中A方法X,Y,Z轴偏差分别为1.47±1.05mm,1.2±0.75m和1.46±0.52nun,B方法X,Y,Z轴偏差分别为6.48±2.5mm,1.96±1.3mm和5.6±1.9mm.两组比较X,Z轴偏差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使用胫骨标记尺对双下肢进行辅助标记摆位能明显减少盆腔射野等中心摆位误差.
作者:李承军;徐利明;马广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大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961~2007年间收治的107例大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对随诊资料完整连续的59例的生存情况作一统计.[结果] 全组大细胞肺癌发生于双肺上叶共79例,占73.8%;术前仅2例获得病理诊断.随诊资料完整的连续59例患者中根治和姑息手术病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4%、0.[结论] 大细胞肺癌是少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表现;与手术治疗的其他肺癌相比,大细胞肺癌的预后明显较差;根治切除是综合治疗的关键.
作者:赵峻;薛奇;程贵余;孙克林;赫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脂酶(ChE)、α-L-岩藻糖苷酶(AFU)、钠(Na)、钙(Ca)对评价肝癌、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采集90例肝硬化、58例肝癌、1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在Olympus AU27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显示PA和ChE在肝癌和肝硬化组中的异常率高,分别为87.93%、84.48%和96.67%、94.44%,提示肝功能检测指标中以PA、ChE较敏感地反映肝癌、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
作者:黄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蛋白组学目前在肺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蛋白质水平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在外周血、痰等样本中寻找肿瘤特异分子标志,有望找到新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与治疗.全文就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肺癌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廖晓东;毛伟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紫杉醇每周给药同步放疗对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88例老年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对照组)43例,紫杉醇同步放疗(研究组)45例.[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鼻咽全消率分别为95.6%、83.7%(P>0.05),颈淋巴结残留率分别为6.7%、23.3%(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0.5%(P<0.05),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51.2%和31.1%、2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8.9%、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结论] 小剂量紫杉醇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颈淋巴消除率,但未能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梁荣;余忠华;林晓明;陈梓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