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液中TGF-β1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赵东晖;徐惠绵;张世浦

关键词:胃肿瘤, 预后, 转化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液中TGFβ1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腹腔液中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行腹腔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50例腹腔液中均检测到TGF-β1mRN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浆膜类型、PLC检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腹腔液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及TNM分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估计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5例直径<3.0cm肺部孤立病灶临床分析

    分析直径<3.0cm肺部孤立病灶的良、恶性情况,认为年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痰检、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当良、恶性鉴别有困难时主张积极手术探查.

    作者:宋小运;白连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门诊口服卡莫氟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目的]研究卡莫氟对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及改善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对35例不能手术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在门诊使用卡莫氟,450mg/d~600mg/d,每例至少服药20g以上.[结果]CR1例,PR10例,总有效率31.4%,Karnofsky评分提高,主要毒副作用为轻度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结论]门诊口服卡莫氟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胡卫东;袁宏银;高幼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治疗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2510mg/m2/天,口服14天,休息7天为一疗程)单药治疗2~6个疗程.[结果]17例患者中CR1例,PR4例,SD4例和PD8例,有效率为29.3%.至疾病进展中位时间5个月(范围2~1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4.7%)、皮肤色素沉着(58.8%)、白细胞减少(41.2%)和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17.6%),一般程度较轻,可耐受,Ⅲ度毒性反应为1例手足综合征,无Ⅳ度不良反应.应用VitB6治疗能减轻手足综合征的症状.[结论]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口服方便,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门诊治疗是一理想选择.

    作者:应江山;曹军宁;印季良;洪小南;许立功;赵体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以癫痫首发的脑肿瘤45例临床分析

    本文对45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的脑肿瘤进行分析认为30岁以上癫痫发作,应警惕脑肿瘤的可能.头颅CT、MRI检查阳性率高,应是脑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徐金华;余存;於孝龙;宋水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纵切口的改进

    作者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纵切口进行了改进.与常规纵切口比较,发现切口改进后手术难度未增加,腋淋巴结清扫彻底性相同,不影响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与常规做法相似,该纵切口改进方法完全可行,且美观效果较好,有其实用价值.

    作者:冯丽萍;孟旭莉;李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液中TGF-β1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腹腔液中TGFβ1mRNA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腹腔液中TGF-β1mRNA的表达,同时行腹腔液细胞学检查(PLC).[结果]50例腹腔液中均检测到TGF-β1mRN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浆膜类型、PLC检查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腹腔液中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及TNM分期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估计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东晖;徐惠绵;张世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肠道癌术后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

    [目的]探讨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道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62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对照组病人作常规静脉化疗.[结果]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38.9%,对照组为23.6%(P<0.05).毒副作用以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为主,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癌术后行腹腔持续热灌注化疗副作用小,1年生存率高.

    作者:李志安;王文强;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肠道癌血行转移与手术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胃癌、大肠癌的根治过程与血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试验组(91例)首先结扎肿瘤区域流向门静脉血流途径,并再从门静脉血取样,而对照组(181例)则直接取样.两组均以抗上皮细胞膜单克隆抗体为探针,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血中癌细胞.[结果]试验组阳性率19.8%(18/91),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和58%;对照组阳性率为66.8%(121/181),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2%和3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是导致癌细胞转移的危险性因素,去血管的肿瘤清扫术,可能会有效防止癌细胞转移.

    作者:赵增顺;侯会池;焦喜林;陈金辉;王少文;甄四虎;刘继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

    选择2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根治术时游离并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术后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认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根治术能减少术后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封义兵;何用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优福啶顺铂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口服优福啶和顺铂联合应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52例有病理学诊断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该项研究,所有病人以前未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均有可测量病灶.给药方法为优福啶350mg,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顺铂40mg,静滴,每日1次,第6~9天.4周为1个疗程.[结果]52例病人中,2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36.5%,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40%(95%CI=28%~57%),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占3.8%,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占5.8%,没有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病例.[结论]口服优福啶和顺铂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并且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尤其是其血液毒性很低,适合治疗老年病人,并且有利于对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开展同步放化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京栋;王瑞斐;贺文茜;张湘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综合治疗

    文章阐述了当前外科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对肝叶切除术后再复发癌的手术效果、经肝区域性化疗和间质疗法等方法,为临床上更合理地选择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葛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17例

    我院自1996年至2002年5月对17例大肠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行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作者:胡浩忠;戴亚伟;孙建光;董骏;张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观察104例(208只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4.1%(64/145只耳).放疗后6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高峰,为50.1%(33/64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改进放射治疗设野技术,使用有效药物,采取鼓膜置管和鼓膜切开等方法对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用处,但其耳瘘发生率很高.

    作者:李志玖;宋仕茂;明帮舂;熊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必须重视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原发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探讨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以加强对多原发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亚兵;王家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肝外侧支循环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容易建立侧支循环,影响介入治疗效果.本文分析50例TACE后肝外侧支循环情况,发生率54%,其中以右膈动脉来源多见.

    作者:何国治;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腮腺区肿块的意义

    我们自1993年起对收治的234例腮腺区肿块病例,均作B超检查,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不同病变的声像图特点.

    作者:陈建平;方建华;丁新民;金亭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健择加盖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7例

    对17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健择1250mg/m2,d1,8;盖诺25mg/m2,d1,5;21~28天1周期,每例病人至少应用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全组1例CR,7例PR,6例NC,3例PD,总有效率47.06%,临床获益率82.35%.健择加盖诺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含铂类方案疗效相似,毒副作用小.

    作者:赵达;侯小明;窦玉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的治疗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多种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87年~2000年收治的原发癌根治术后的81例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癌加肝转移灶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6.9%、32.1%,而肝转移灶未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6.7%、0、0,两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合并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42.9%、19.2%,其与肝转移灶切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肝转移灶未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局限性肝转移患者,应尽可能彻底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微波固化和无水酒精注射及肝脏区域化疗是其治疗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向昱;郑志强;王继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V5、CD44V6检测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癌(P<0.01,而大肠癌患者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P<0.05);两种肿瘤伴转移者CD44V5、CD44V6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

    作者:周振英;朱月清;吴晓柳;沈宗丽;张军妮;王亚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动脉灌注榄香烯乳与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榄香烯乳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对20例直肠癌患者榄香烯乳灌注前后的肿瘤组织及16例正常直肠粘膜,分别采用TUNEL法及SP法测定细胞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结果]本组患者榄香烯乳灌注前及灌注后7d~10d,AI分别为5.68‰、11.21‰;PI分别为50.05‰、40.1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榄香烯乳能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提示术前灌注榄香烯乳对治疗直肠癌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思奋;任东林;罗湛滨;范小华;赵江宁;冯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