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像学在HCC 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进展

裴贻刚;胡道予

关键词:影像学, 术后随访,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姑息性治疗, 治疗方法, 严重危害, 身体健康,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患者
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往往不好,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HCC患者姑息性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PAVF)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7例肺动静脉瘘进行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7例PAVF患者中,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2例,弥漫性分布1例.肿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F的基本解剖结构.MSCT三维肺血管重组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结论:MS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SCT可作为诊断PAVF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苏振清;金洪宪;张建勋;黄鑫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眼眶肿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眼眶病变MRS特征,研究其生化指标,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单发病灶,行MRI和MRS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0例,恶性肿瘤10例.结果:对照组和肿瘤组比较,不同的眼眶肿瘤,各化合物的变化不同,同对照组比较,眼眶肿瘤NA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海绵状血管瘤下降达52.5%,而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和腺样囊性癌升高明显.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比较,Cho、Ace和Lac峰有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Cr峰相差不明显.Cho/Cr比值有明显增高.结论: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波谱有区别.表现在Lac、Ace的不同变化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MRS波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Cho,Cr峰值增高,尤其是Cho/Cr比值的增高,此外Lac和Ace在恶性肿瘤增高明显,提示可作为区别肿瘤与非肿瘤的标志之一.

    作者:陶晓峰;李谊;徐雪元;魏锐利;施增儒;肖湘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误诊分析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脑内血肿CT、MRI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1例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资料,其中21例CT平扫及增强,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术前5例诊断为囊性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脑脓肿,此10例开颅手术证实为脑内血肿,并伴反应性胶质增生;另11例临床动态观察吸收后证实.结论:慢性脑内血肿具有占位效应轻、均匀环形强化及MRI图像上有均匀铁环的影像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后动态观察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王鹰;曾晓华;李国雄;孙志强;阳昱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外伤性血肿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总结肺外伤性血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3例肺外伤性血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3例肺外伤性血肿单发11例、多发2例,共计15个血肿,其中发生在右肺上叶4个、右肺中叶2个、右肺下叶3个、左肺上叶2个、左肺下叶4个.血肿均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早期边缘模糊、迟发边缘光整.13例患者于伤后1~3h内均进行首次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挫伤、肺撕裂伤、气胸、液气胸、肋骨、脊椎及锁骨、肩胛骨骨折及胸壁挫伤等11例,而发现血肿仅2例.伤后1周内复查新发现血肿4例,而7例血肿为1周后复查发现,长1例为外伤6个月后发现.13例肺外伤性血肿病例中11例经影像学动态观察证实、2例经皮穿刺证实.结论:X线、CT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肺外伤性血肿佳方法,CT检查优于X线,动态变化是肺外伤性血肿的特征性影像表现.

    作者:周建勤;汪秀能;章学胜;林平;汤雷军;罗永荣;张焕;秦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影像学在HCC 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往往不好,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HCC患者姑息性治疗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裴贻刚;胡道予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巨大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并非少见,国外已报告百余例,但国内报告不足10例.虽然其组织学上属良性,但其内在的增殖特点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此病因肿瘤造成的合并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Kasabach-Merrit综合征等,临床病死率70%~90%,而且70%的死亡发生在6个月以内[1].我院成功手术切除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雪梅;候新燕;许跃奇;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灶检出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非增强磁共振和多层CT检查.阅片前告知阅片者患者为结直肠癌术后,但不提供临床病史和既往影像学资料.结果:多层CT、非增强磁共振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灶的敏感度分别为72%(45/63)、76%(48/63)和93%(58/63),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灶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且与多层CT和非增强MRI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转移患者敏感度高(82%),而多层CT和非增强MRI分别为77%和66%.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检出率高于多层CT和非增强MRI.

    作者:叶靖;王建平;张萍;吴晶涛;王立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像学诊断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死亡率(致死)和病死率(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是供受双方个体不兼容性引起的,受者在免疫抑制情况下产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激活供者淋巴细胞,使免疫应答反应增加.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MRI表现.结果:10例患者中,1例为15岁男性,其余多为年轻女性,无黄疸.10例CT均表现为胰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5例肿块在T1WI、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均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作者:管庶春;何江波;何光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1].

    作者:王刚;廖凯兵;孙仁荣;郑树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脐尿管癌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包括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增强表现.结果:7例病理均为腺癌或黏液腺癌.CT均表现为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5例肿块同时向腔内外生长,1例腔内生长为主,1例肿块主要位于腔外.肿块形态不规则,6例伴有周围膀胱壁受侵增厚.1例肿块内见多个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5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强化均匀,7例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结论:脐尿管肿瘤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影像表现典型,术前CT检查能够做出准确定位与定性诊断.

    作者:林俊东;徐建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成人脊髓纵裂伴脊髓低位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59岁.因腰部不适半年来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外观无畸形,腰椎棘突及椎板无压痛,腰椎活动范围正常,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正常,鞍区感觉正常,大小便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作者:唐翠松;李文彬;李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到达病变部位后,用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30例.结果:3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行47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以上者8例,其中4例完全栓塞,栓塞50%~80%者15例,栓塞50%以下者7例.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2例,球麻痹1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Onyx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张昌伟;王朝华;谢晓东;孙鸿;贺民;游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缬沙坦药物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作用

    目的:应用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评价缬沙坦药物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选用24周WKY大鼠7只(W24组);SHR 21只,其中14只作为对照组分别于14周(SHR-C14组)、24周(SHR-C24组)进行检测,另7只14周SHR大鼠每天予以缬沙坦30mg/kg灌胃,持续至第24周(SHR-T24组).测量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采用Bergman氏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浓度(HC);应用传统超声测量各组大鼠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获取各组大鼠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的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曲线图.结果:缬沙坦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及降低SHR的收缩压(SHR-T24 vs SHR-C14,P<0.01;SHR-T24 vs SHR-C24,P<0.01)、心肌内羟脯氨酸浓度(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以及其室间隔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值(AII) (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能提高左室FS(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室间隔IBS随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SHR-T24 vs SHR-C14,P<0.01;SHR-T24 vs SHR-C24,P<0.01);SHR大鼠在治疗前后及其对照组中,其室间隔心肌AII与HC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8,P<0.001).其室间隔CVIB与FS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0.72,P<0.001).结论:缬沙坦药物治疗可以对高血病心肌纤维化起逆转作用并同时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治疗前后,通过监测IBS可以观察其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程度;通过监测CVIB可以反映其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毕小军;邓又斌;黎春雷;杨好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PC法MRA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变异的研究

    目的:评价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颅内静脉窦解剖及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窦汇区正常的MRA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180例颅内静脉窦的PC法MR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D PC法165例,3D PC法15例.结果:上矢状窦、直窦、横窦和乙状窦显示率达100%,其余大部分静脉窦在Venc=10~20cm/s时也有较高的显示率;上矢状窦和直窦与左右横窦均有4种连接方式,窦汇区形态共可分为4大类;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凡是应该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一侧可以发育差或完全不发育;绝大部分颅内静脉血经右侧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回流.结论:PC法MRA是研究颅内静脉窦形态的有效方法,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姜涛;张雪林;张玉忠;文戈;谢立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海绵窦蝶窦疝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31岁.3个月前因车祸导致颅底和左眶壁骨折,1个月前忽然出现眼球突出,症状逐渐加重,伴眼红、眼球胀痛,无头痛.眼科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眼压右侧为19.5mmHg,左侧为26.5mmHg;左眼突出约24mm,运动正常,平视时左上睑遮盖1/2瞳孔,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直径5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体透明;眼底检查示视盘边界清,色苍白.

    作者:李辉坚;刘英娥;闫志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均接受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部分患者于栓塞后2~15d行外科手术;未行手术患者继续采用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同时加放疗、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1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治术,其中6例股骨肉瘤患者局部刮除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未进行手术治疗,加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术中失血为1170ml,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其中统计的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75%,9例患者5年生存率44.4%.结论:介入治疗是骨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栓塞治疗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动脉化疗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在肾脏MS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对比

    目的:探讨300mgI/ml对比剂与400mgI/ml对比剂对肾脏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强化作用.方法:将40例疑肾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别行肾脏平扫及给予碘必乐300(300mg I/ml)与碘迈伦400(400mg I/ml)的多期增强MSCT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18s、30s、80s、3~5min扫描.测量各期增强扫描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双肾静脉、双肾皮质、双肾髓质、双肾盂、肾脏病变的CT强化值.观察上述结构的强化情况.结果:使用400mgI/ml对比剂组在18s与30s采集,所检测的血管与肾各结构强化均值与300mgI/ml对比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0s采集,肾动脉、肾静脉、肾髓质强化均值与300mgI/ml对比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5min采集,肾静脉与肾盂强化均值与300mgI/ml对比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碘浓度对比剂对肾血管的显示优于标准碘浓度对比剂,并可降低对比剂用量.肾脏MSCT高碘浓度对比剂增强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30s与延时3~5min采集较合理.

    作者:谢琦;江新青;吴红珍;韦程纲;陈明旺;王海林;吴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如何书写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

    第二讲 投稿英语摘要实例剖析目前,我国出版的医学期刊大多数已实行论文开头备有英文摘要的体例,这对读者和检索机构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就其英语写作质量来看,总体水平不高,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多方面.这种状态不仅增加编辑部修改加工的负担,而且在学术国际交流中也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因而应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努力提高.

    作者:洪班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请您诊断》病例15答案:(脊髓硬膜外、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病例资料患者,男,10个月.因排尿、排便障碍33h,双下肢无力9h,近4个月体重未长入院.其父亲患结核性胸膜炎2个月,现四联用药,2次痰查结核菌阴性.查体体温38.1℃,下腹部略膨隆,尿潴留.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下,痛觉消失,腱反射、跖反射未引出.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0%,淋巴细胞54%,单核细胞6%.血TB-DNA(-).

    作者:王立英;李欣;赵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