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茜

关键词:骨肿瘤, 介入治疗, 栓塞,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均接受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部分患者于栓塞后2~15d行外科手术;未行手术患者继续采用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同时加放疗、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1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治术,其中6例股骨肉瘤患者局部刮除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未进行手术治疗,加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术中失血为1170ml,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其中统计的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75%,9例患者5年生存率44.4%.结论:介入治疗是骨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栓塞治疗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动脉化疗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瘤并非少见,国外已报告百余例,但国内报告不足10例.虽然其组织学上属良性,但其内在的增殖特点具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此病因肿瘤造成的合并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Kasabach-Merrit综合征等,临床病死率70%~90%,而且70%的死亡发生在6个月以内[1].我院成功手术切除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雪梅;候新燕;许跃奇;刘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右侧锁骨下动脉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32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头顶为主,右侧桡动脉搏动弱,听诊右侧颈部收缩期杂音,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听力下降,无外伤史.

    作者:罗军;杜亚辉;李晓光;张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管内黏液乳头状瘤的MSCT和MRCP表现

    目的:探讨胰管内黏液乳头状瘤(IPMT)的MSCT和MRCP表现特征.方法:对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IPMT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胰腺钩突部2例、头部1例、体部1例、尾部2例、多发胰管受累2例.症状多为慢性上腹痛.影像表现为分支胰管或主胰管扩张,呈单囊或多囊状,囊内有附壁结节、黏液栓子或分隔,病灶与主胰管相通,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十二指肠乳头膨大.ERCP确诊IPMT5例,手术后病理确诊3例,其中腺瘤、交界瘤、腺癌各1例.结论:胰管内黏液乳头状瘤的MSCT和MRCP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其临床特征,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杨斌;陈文辉;张筱凤;俞一歆;李晓;徐如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到达病变部位后,用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30例.结果:3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行47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以上者8例,其中4例完全栓塞,栓塞50%~80%者15例,栓塞50%以下者7例.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2例,球麻痹1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Onyx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张昌伟;王朝华;谢晓东;孙鸿;贺民;游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诊断肺动静脉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PAVF)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7例肺动静脉瘘进行扫描,并获得各种后处理图像.结果:7例PAVF患者中,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2例,弥漫性分布1例.肿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F的基本解剖结构.MSCT三维肺血管重组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结论:MSCT及重组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SCT可作为诊断PAVF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苏振清;金洪宪;张建勋;黄鑫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眼眶肿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眼眶病变MRS特征,研究其生化指标,以及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全部病例共40例,均为单发病灶,行MRI和MRS检查.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和类肿瘤病变30例,恶性肿瘤10例.结果:对照组和肿瘤组比较,不同的眼眶肿瘤,各化合物的变化不同,同对照组比较,眼眶肿瘤NA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海绵状血管瘤下降达52.5%,而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和腺样囊性癌升高明显.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比较,Cho、Ace和Lac峰有明显差异,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Cr峰相差不明显.Cho/Cr比值有明显增高.结论:肿瘤和正常脑组织的波谱有区别.表现在Lac、Ace的不同变化特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MRS波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Cho,Cr峰值增高,尤其是Cho/Cr比值的增高,此外Lac和Ace在恶性肿瘤增高明显,提示可作为区别肿瘤与非肿瘤的标志之一.

    作者:陶晓峰;李谊;徐雪元;魏锐利;施增儒;肖湘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进展

    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5%[1].

    作者:王刚;廖凯兵;孙仁荣;郑树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成人脊髓纵裂伴脊髓低位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59岁.因腰部不适半年来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外观无畸形,腰椎棘突及椎板无压痛,腰椎活动范围正常,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正常,鞍区感觉正常,大小便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

    作者:唐翠松;李文彬;李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右大腿下段肿痛1年,近3个月来明显增大,局部温度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近半个月不能行走.查体:右大腿下段明显肿胀,皮肤温度轻度升高,扪及14cm×15cm大的肿块,质硬,轻度压痛.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作者:邱乾德;胡明哲;黄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如何书写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

    第二讲 投稿英语摘要实例剖析目前,我国出版的医学期刊大多数已实行论文开头备有英文摘要的体例,这对读者和检索机构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就其英语写作质量来看,总体水平不高,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多方面.这种状态不仅增加编辑部修改加工的负担,而且在学术国际交流中也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因而应引起广大作者的重视,努力提高.

    作者:洪班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膀胱内节育环并结石形成

    病例资料 患者,女,35岁,2007年5月患者以下腹部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10余年入院.

    作者:粟滨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癌肉瘤的X线表现(附5例报告)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影像资料.5例均行食管钡剂造影和电子纤维胃镜检查,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食管钡剂造影显示病变位于食管中段2例,下段3例.食管腔扩张4例,狭窄1例.管壁柔软4例,僵硬1例.结论:息肉型食管癌肉瘤有一定的X线特征性表现,浸润型食管癌肉瘤缺乏影像学特征.

    作者:叶奕兰;方宏洋;周生林;周生焰;袁光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误诊分析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脑内血肿CT、MRI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1例慢性脑内血肿的影像资料,其中21例CT平扫及增强,8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术前5例诊断为囊性胶质瘤,4例转移瘤,1例脑脓肿,此10例开颅手术证实为脑内血肿,并伴反应性胶质增生;另11例临床动态观察吸收后证实.结论:慢性脑内血肿具有占位效应轻、均匀环形强化及MRI图像上有均匀铁环的影像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后动态观察可以减少误诊.

    作者:王鹰;曾晓华;李国雄;孙志强;阳昱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足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手足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8例手足腱鞘巨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于MRI检查后行手术病理诊断.所有病变均先行常规MRI扫描,其中6例作增强扫描,4例行动态增强扫描,2例行1H-MRS检查.结果:8例腱鞘巨细胞瘤中7例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1例呈不均匀等高信号;1例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7例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Gd-DTPA增强MRI上,4例呈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动态MRI扫描显示:4例腱鞘巨细胞瘤TIC表现为Ⅱ型曲线,在15~30s 间可见平缓上升.1H-MRS扫描显示:2例腱鞘巨细胞瘤具有高而宽大的Lip波峰,Cho峰较小.结论:手足腱鞘巨细胞瘤的MRI信号表现为T1WI上的等信号和T2WI上的不均匀等、高信号,与典型的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和硬纤维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动态MRI增强扫描、1H-MRS和常规MRI的综合表现有助于手足腱鞘巨细胞瘤鉴别诊断.

    作者:艾松涛;孙明华;余强;王平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MR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泌尿系统畸形的胎儿MR影像(结合超声诊断以及部分产后结果)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囊性病变7例,肾脏积水11例,肾不发育或重度发育不良6例(单侧肾不发育4例,双侧肾不发育及重度发育不良各1例),脐尿管囊肿1例,盆腔异位肾1例.结论:MR作为产前超声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可以不受羊水量的影响,对胎儿提供多方位的全面检查,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明;张玉珍;王秋艳;张忠阳;李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巨大食管裂孔疝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56岁,因呕吐、不能进食3天入院,患者五年前曾有同样病史于外院诊断为胃扭转,未治疗,5年来频繁呕吐.查体:体温36.6℃,脉搏90次/分,血压130/80mmHg;消瘦,贫血貌.RBC 2.94×1012/l,Hg 56g/l.胃镜示:胃扭转,胃窦扩张、充血.

    作者:付彩文;王文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MSCT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MSCT资料,主要对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所有病例MSCT均见肿块,平扫为等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 呈浸润性生长,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并向邻近组织侵犯,颈部常可见肿大淋巴结.结论:甲状腺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能准确判断甲状腺癌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周鹏;朱建忠;毛旭道;苗永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PC法MRA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变异的研究

    目的:评价相位对比法(PC)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颅内静脉窦解剖及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建立窦汇区正常的MRA形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180例颅内静脉窦的PC法MRA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D PC法165例,3D PC法15例.结果:上矢状窦、直窦、横窦和乙状窦显示率达100%,其余大部分静脉窦在Venc=10~20cm/s时也有较高的显示率;上矢状窦和直窦与左右横窦均有4种连接方式,窦汇区形态共可分为4大类;优势侧横窦以右侧居多;凡是应该双侧形成的静脉窦,均可以不对称发育,一侧可以发育差或完全不发育;绝大部分颅内静脉血经右侧横窦→乙状窦→颈内静脉回流.结论:PC法MRA是研究颅内静脉窦形态的有效方法,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姜涛;张雪林;张玉忠;文戈;谢立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均接受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部分患者于栓塞后2~15d行外科手术;未行手术患者继续采用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同时加放疗、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1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治术,其中6例股骨肉瘤患者局部刮除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未进行手术治疗,加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术中失血为1170ml,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其中统计的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75%,9例患者5年生存率44.4%.结论:介入治疗是骨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栓塞治疗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动脉化疗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评价缬沙坦药物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作用

    目的:应用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BS)评价缬沙坦药物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选用24周WKY大鼠7只(W24组);SHR 21只,其中14只作为对照组分别于14周(SHR-C14组)、24周(SHR-C24组)进行检测,另7只14周SHR大鼠每天予以缬沙坦30mg/kg灌胃,持续至第24周(SHR-T24组).测量各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采用Bergman氏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浓度(HC);应用传统超声测量各组大鼠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获取各组大鼠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的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曲线图.结果:缬沙坦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及降低SHR的收缩压(SHR-T24 vs SHR-C14,P<0.01;SHR-T24 vs SHR-C24,P<0.01)、心肌内羟脯氨酸浓度(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以及其室间隔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平均值(AII) (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能提高左室FS(SHR-T24 vs SHR-C14,P<0.05;SHR-T24 vs SHR-C24,P<0.01)室间隔IBS随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SHR-T24 vs SHR-C14,P<0.01;SHR-T24 vs SHR-C24,P<0.01);SHR大鼠在治疗前后及其对照组中,其室间隔心肌AII与HC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8,P<0.001).其室间隔CVIB与FS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r=0.72,P<0.001).结论:缬沙坦药物治疗可以对高血病心肌纤维化起逆转作用并同时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治疗前后,通过监测IBS可以观察其心肌组织纤维化的逆转程度;通过监测CVIB可以反映其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作者:毕小军;邓又斌;黎春雷;杨好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