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周万军;殷好治;常建美;刘永刚;傅晓琴;梁福民

关键词:骨硬化, X线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放射学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检测纳米磁靶向性药物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MRI技术探讨活体状态磁靶向性药物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方法:取荷瘤裸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 ml;B组未建立局部磁场,单纯静脉注射纳米磁小体靶向氟脲嘧啶药囊(剂量250 mg/kg);C组为建立肿瘤局部内磁场后静脉注射纳米磁小体靶向氟脲嘧啶药囊(250 mg/kg).三组每天用药一次,连续5天.在后一次用药后24 h,每组各取2只动物行MRI扫描,扫描完毕后处死荷瘤鼠,取肝、肾、脑和肿瘤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A组比较,B和C组中T1WI和T2WI上肝、肾组织信号都明显降低,以肝脏降低更显著;与A和B组比较,C组中肿瘤信号在T2WI上明显降低;3组中,脑组织信号均无明显变化.病理学检查也进一步证实.结论:磁性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在建立肿瘤局部内磁场后,磁性药物可以靶向性分布于肿瘤,磁性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MRI技术是检测磁靶向性药物在活体荷瘤小鼠体内分布的有效方法.

    作者:郑建伟;李高;唐涛;肖宝来;陈波;李宏;王剑明;邹声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骨斑点症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6例患者均行全身骨X线检查,4例行CT与MRI检查.结果:6例患者发病均较广泛并双侧对称,病灶呈大小不等的圆形,类圆形硬化结节.大部分病灶位于骨松质内,并与骨小梁走行一致,少部分位于骨皮质内.相邻关节软骨无异常改变.结论:骨斑点症X线、CT、MRI表现均具有特异征象,可明确诊断.

    作者:周万军;殷好治;常建美;刘永刚;傅晓琴;梁福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与X线检查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X线检查对比.方法:回顾本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输尿管结石120例,其中单侧输尿管结石196例,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全部病例中2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输尿管镜证实,107例经体外排石证实.全部病例均行超声检查,并与腹部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相比.结果: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符合率较高(92.7%),明显高于KUB、IVP检查(62.0%);同时,超声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泌尿系的直接表现及伴发信息.结论:输尿管结石的首诊方法为超声.

    作者:陈九军;刘玉;王敏;冯喜昌;陈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许彪;陈刚;韦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MR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结节型肝细胞癌24例,MRI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描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16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7例为速升缓降型;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为结节型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晓娟;刘志兰;刘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会.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1月对16例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外科手术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术后随访2~26个月.结果:14例患者因术后侧枝循环建立患肢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动脉再闭塞2例,人工血管闭塞1例,支架部分再狭窄1例.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与复杂性,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李素新;田素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MR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重度狭窄、闭塞患者的MR脑灌注成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8例单侧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MR脑灌注成像检查,得出有关脑灌注参数图,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TTP)图,对灌注成像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28例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均发现病变侧灌注异常,病变侧rCBV、rMTT和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CBF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MTT和TTP图显示病变侧较对侧明显延迟,24例仅累及MCA供血区,4例同时累及MCA和分水岭区.结论:PWI检查能够显示单侧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受损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洁;李坤成;张苗;焦力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R组织均衡对照研究

    目的:对大面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组织均衡软拷贝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00位患者用数字平板探测器X线摄影系统获得后前位X线胸片,50位获得侧位X线胸片.通过后前位胸部X线照片中的结构:肺尖、心后和纵隔后肺血管、降主动脉、第六胸椎上缘等,侧位X线照片:心后肺血管、肺门、心影内的肺血管、心影上的横隔,以及第三胸椎上缘等,进行影像学评价.对组织均衡后所获影像间的显著性差异作测试.结果:对于第六胸椎上缘结构的显示,以及心后三角处肺纹理的显示上组织均衡图像更好(P<0.05).结论:组织均衡这种宽的动态范围在穿透差的区域中可改善对比性能(如:纵隔),且能够使不同吸收特性的组织同时适当重显(如:骨、肺实质).

    作者:王骏;甘泉;陈新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肠系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病例资料 患者,男,62岁,因间断性腹胀1个月,腹痛1天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无烧心、反酸、嗳气、嗝逆及腹痛.入院前一天出现腹痛,以上腹部为主,呈钝痛,无放射.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可,睡眠尚好,无消瘦、乏力;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3主年,无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作者:杨复宾;周珉;陈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脏16层螺旋CT增强多期相扫描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

    目的:探索16层螺旋CT在肝脏多期相扫描设置的优化及血管成像的综合应用技术,以期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参照肝脏增强时间密度曲线,选择兼顾肝动脉、门静脉成像及肝内病变检出的佳时间段设置扫描期相.采用此期相设置对40例经B超发现肝脏有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CT增强检查.将所得双期血管成像与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作出前瞻性诊断后追踪病理及临床综合资料并作比较.结果:在注射对比剂后40例患者病变均能检出,且前瞻性诊断符合率达95%,双期血管成像与DSA比较有较好的相似性.结论:肝脏16层CT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的综合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荣品;邓奇平;唐斌;翟茂雄;苏友德;秦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扫描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毁损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毁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2个病灶)行16层螺旋CT引导下射频毁损治疗.治疗中,利用多层CT软件功能,对病灶处进行二维多层面和三维重组,观察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治疗后1月或半年后再行CT扫描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显示明确,特别是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更能清晰观察针尖所处的位置,病灶毁损较为完全.治疗后即行CT扫描,32个病灶周边都有渗出;有25个病灶密度减低;7个病灶密度变化不大.有18个病灶内部呈单个或多个小气泡影.1月或半年后CT复查显示,有2个病灶完全消失,25个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个无变化,3个增大.8例有肺部症状及体征者治疗后消失或减轻好转.结论:射频毁损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有确切疗效,16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能准确引导治疗针进入目的位置,特别是对靠近心脏主动脉等重要器官的病灶射频毁损治疗比普通CT定位更精确、效果更佳.

    作者:彭俊琴;汤日杰;张涛;游佳;林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髋关节损伤6例分析

    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损伤,临床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此类患者12例,漏诊6例.现就6例漏诊病例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6~49岁,均为车祸损伤.其中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关节脱位2例,并同侧髋臼粉碎性骨折及髋关节脱位2例,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例.1例在牵引治疗1周后床边照片复查时偶然发现同侧髋关节脱位(图1),1例在入院3天后诉同髋关节痛照片检查发现髋臼骨折(图2).

    作者:杨明方;曾跃林;胡罗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MS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变异诊断的准确性.方法:430例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前行3期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利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积(VR)技术行肝动脉血管成像.根据Michels分型对肝动脉解剖进行分型.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均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3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316例(73.49%),肝动脉解剖变异114例(26.51%),其中MichelsⅡ型20例(4.65%),Ⅲ型48例(11.16%),V型2例(0.47%),Ⅵ型3例(0.70%),Ⅷ型1例(0.23%),Ⅸ型4例(0.93%).另外36例肝动脉变异难以包括在Michels分型中,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显示所有血管成像诊断为肝动脉解剖变异的病例均与手术结果相符,但在诊断为正常型的病例中3例手术结果显示存在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对肝动脉解剖结构及变异进行准确的判断,应作为相关手术前肝动脉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光;沈文;祁吉;刘英秀;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胰泌素刺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腹部器官的生理运动使腹部MR应用发展慢于其他器官的MR成像.然而,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升级,MR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实现动态成像,腹部器官生理运动的消除显著改善了图像质量,使腹部MR成像有了飞速发展,其中经胰泌素刺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春勤;陈绍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脑外伤患者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扩散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出血性病灶和水肿性病灶检出均很敏感,尤其是对小出血灶和小水肿灶的检出能力显著超过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对小出血灶有独特优势,其特征性表现是斑点状低信号周围有水肿环,而且通过消除脑脊液信号,扩散加权成像能更好显示胼胝体水肿灶.讨论:与自旋回波序列比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更加敏感地检出脑内小病灶,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显示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才;韩飞;田世俊;李国雄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膜后慢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腹膜后慢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形成的诊断方法.方法:搜集7例腹膜后慢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形成的全部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7例患者中5例常规X线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穿孔伴脓肿形成.7例B超,4例MRI和CT均显示右下腹肿块影.7例均手术治疗,6例术后良好,1例术后腹膜炎.结论:腹膜后慢性阑尾炎穿孔伴脓肿形成的诊断,以结肠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准确,MRI和CT可作为补充诊断手段.

    作者:陈绍红;王敏;张青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因素及其影像医学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肺癌的生存率,故肺癌的发病机制及术前影像学诊断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肺癌影像研究已从单纯的形态学扩展到分子生物学.因此,在基因水平上加强影像医学的认识,通过影像分析,可以评价肺癌的生物学趋向和预后.

    作者:王琳娜;吕申;陈福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肋骨病变外周化投照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探讨肋骨非外伤性病变X线检查的有效投照方法.方法:276位受检者在常规拍摄正位及前后斜位X线片的同时,加照病变外周化斜位片.比较两组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276例受检者中,常规正位及前后斜位X线片有38例发现病变,而病变外周化斜位片中61例发现病变.结论:肋骨病变外周化斜位投照是诊断肋骨非外伤性疾病的更有效摄片方法.

    作者:周和清;杨蓓;杨威;代利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和特点.方法:对9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5例.全部病例均采用MRI SE常规序列.结果:本组病例均示主动脉管腔正常或受压稍变小,约3.5~4.5 cm;管壁均示增厚,横轴位2例管壁呈环形增厚、4例管壁呈新月形增厚;壁内血肿2例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3例血肿T1WI及T2WI呈较均匀性高信号,1例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壁分层,中间见等信号动脉中膜相隔,两侧信号不一致,T1WI血肿外侧部分呈等信号、内侧部分呈高信号,T2WI两侧均呈高信号.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价值大.

    作者:陈学强;张云枢;郑克华;徐蓉;吕长磊;袁丽芳;丁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青年外伤性肺血肿邂逅肺腺癌一例

    有关肺血肿的报道极少,青年人肺血肿邂逅肺癌者更为罕见,笔者近遇到一例,经手术、病理诊断,报道如下.

    作者:王栋;罗斗强;冯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