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硝西泮诱发癫痫大发作3例

魏向东

关键词:氯硝西泮, 癫痫持续状态, 常见不良反应, 精神运动性, 精神病药物, 癫痫大发作, 兴奋躁动, 呼吸抑制, 共济失调, 抗惊厥, 抗焦虑, 抗癫痫, 头晕, 嗜睡, 控制, 国内, 二氯, 苯并, 报告
摘要:氯硝西泮为一种新型抗癫痫及精神病药物,属苯并二氯杂类.具有抗惊厥、抗焦虑及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的作用,特别对各类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有效.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等,偶可见呼吸抑制现象.但诱发癫痫大发作,国内未见报道,现将近年我科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唑肟在输液中与6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唑肟(Ceftizoxime,CZX)在5%葡萄糖输液中与维生素B6等6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35℃下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及CZX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ZX的含量.结果:其稳定性与温度和pH有关.结论:在35℃下6h内与维生素B6、地塞米松、酚磺乙胺、氯化钾注射剂配伍,则稳定可用;与维生素C、氨茶碱注射剂配伍,则好在4h内使用.

    作者:张建忠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超滤法制备甲硝唑注射液

    配制甲硝唑注射液,目前常规配制方法有2种,一是将甲硝唑和氯化钠同时加到适量注射用水中,溶解后加入活性碳,加热煮沸.由于活性碳对甲硝唑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配制中不仅需要增加甲硝唑的投料量,而且使半成品含量难以掌握.其优点是可吸附甲硝唑原料中的细菌内毒素等杂质,确保配制质量.另一方法是先将氯化钠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加活性碳处理,过滤除去活性碳后再投入甲硝唑,此法可避免活性碳对甲硝唑的吸附作用,但对甲硝唑原料质量要求严格,否则细菌内毒素检查项目不易合格.为了克服常规配制方法的缺点,提高甲硝唑注射液质量,我们试用超滤技术制备甲硝唑注射液,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星;邹仁敏;程建国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碱化布吡卡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阻滞效能的研究

    目的:了解布吡卡因碱化溶液的药效.方法:①离体坐骨神经法:取蟾蜍60只,制备坐骨神经标本,分两组,实验组(碱化布吡卡因组)和对照组(盐酸布吡卡因组)各30只,测定不同浓度的两组布吡卡因对离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AP)幅度的影响;②在体坐骨神经丛法:取蟾蜍60只,分组同上,破坏第三脊椎以上的脊髓后,将不同浓度的两种布吡卡因注入蟾蜍的腹腔内,测定其缩腿反射消失的时间.结果:实验一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ED50之比为1:2.7;实验二显示,实验组缩腿反射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碱化布吡卡因对传导麻醉的作用强度显著大于盐酸布吡卡因,且对蟾蜍坐骨神经阻滞的速度明显加快.

    作者:蔡定球;汪小海;柳晓权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建议修改中国药典西咪替丁片含量测定方法

    西咪替丁片是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其含量测定采用高氯酸滴定的非水碱量法,我们在抽样检验西咪替丁片(标示生产单位为广东河源市康泰药厂,规格0.2g,批号:9804903,980510)中发现,使用药典方法无法测定其真实含量.

    作者:邵水娟;王首珏;王夏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肝安、肾安在全静脉营养混合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目的:考察肝安、肾安注射液对全静脉营养液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肝安、肾安分别加入全静脉营养液后,在不同温度下24h内观察外观,并测定其pH值、渗透压值.结果:pH值、渗透压值未见明显改变,外观无异常变化.结论:肝安、肾安可加入全静脉营养液中进行配伍使用.

    作者:陆华;吴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环磷酰胺对大鼠早期胚胎发育里程的影响

    目的:为探索烷化剂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里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孕大鼠第3天ip环磷酰胺(Cyc 10、20、40mg/kg),孕第4天评价胚胎的胚胎化作用,胚胎发育时相,及蜕变胚胎率;同时显微外科分离胚胎内细胞团及滋养层细胞,评价两群细胞受损情况.结果:在Cyc 10mg/kg时,胚胎的胚泡化作用,胚胎发育时相均未受明显影响;40mg/kg时,蜕变胚胎率明显提高.胚泡化率及胚胎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其中内细胞团细胞减少尤甚.结论:Cyc在未引起早期胚胎蜕变率显著增加时,可影响细胞周期,但不影响发育里程;高剂量时,显著影响发育里程并伴蜕变率显著增加.

    作者:朱卡林;洪缨;楼宜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静滴尼莫通致心绞痛1例

    患者男,7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7年,加重伴头昏3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7年前患脑梗塞,冠心病史10年,5年前曾患下壁心肌梗塞.入院查体:血压22/14kpa,心率75次/min,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心电图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Ⅰ、avl导联T波低平,V5、V6导联T波双向.入院后给予尼莫通(德国拜尔公司生产)10mg加5%葡萄糖盐水500ml每日1次静滴,速度规定为1~2mg/h,5~6h滴完,无不良反应.

    作者:杨净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监测与治疗

    随着氧氟沙星注射液(ofloxacin)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由其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耐药菌株的产生呈逐年增长趋势,现将本院为期4年的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监测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张江兰;张平;倪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反应4例

    患者1,男,49岁.诊断鼻咽癌右颈淋巴结转移,于1998年2月21日入院,行放疗和化疗.治疗期间口腔反应明显,同时咽喉疼痛,按医嘱给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30~40gtt/min,滴入约5min后,患者感胸闷,心慌、恶心.继出现严重呕吐.立即停氧氟沙星注射液,肌注非那更25mg,症状无改善;给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和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并吸氧,3h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戴勤;李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口服卡托普利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49岁.系本院药剂人员,因高血压病,服用卡托普利25mg,tid.口服10~20min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先白后紫钳,呼吸困难,心慌,大汗淋漓,脉搏微弱,昏厥.立即给予地塞米松及抗过敏治疗后,缓解.随访,得悉患者曾使用过其它降压药物,而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此次是首次使用卡托普利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故可认为此例过敏反应,由卡托普利引起.

    作者:朱叙德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复方阿司匹林片致窒息1例

    患者女,38岁.因自觉感冒于2pm自行口服2片复方阿斯匹林,晚上睡觉时约10pm突然感胸闷、憋气,且逐渐加重出现呼吸急促,约30次/min,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心率不快,84次/min,血压正常,19/11KPa,考虑为复方阿司匹林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因农村无氧气未给吸氧,立即给0.1%盐酸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25%GS20ml,喘定0.25iv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于10:20pm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存在,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针刺人中,再次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g,可拉明0.375,洛贝林3mg iv,10:25pm病人意识恢复,呼吸也恢复,但有点急促,给5%GS250ml,可拉明1.125,洛贝林9mg ivdrip,于10:40pm病人呼吸渐平稳,病情基本稳定,于11:30pm液体滴完,病情稳定.

    作者:马玉凤;刘新暇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甲硝唑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检测

    目的:建立甲硝唑中残留环氧乙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SE-30毛细管柱为色谱柱,FID检测器.用模拟基质进行校正因子的测定,以氯仿为内标测定甲硝唑中的环氧乙烷.结果:日内精密度为0.31%,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4%,低检测限为0.02μg/g.结论:简化了测定水不溶物中环氧乙烷(标准加入法)的方法,排除由于药物吸水性和顶空体积变化带来的方法误差,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冯晓明;马家贞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冬凌草萜含片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

    目的:对冬凌草萜含片中的冬凌草甲素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以C18-ODS为色谱柱,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2nm.结果:回收率为98.23%,RSD为2.1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适合冬凌草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冀春茹;冯卫生;胡润淮;苏永林;夏忠庭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盐酸普鲁卡因经皮离子导入的研究

    目的:考察盐酸普鲁卡因的离子导入与电流强度、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的电流强度、不同的药物浓度的离子导入增渗倍数(ER).结果:固定药物浓度,电流强度为0.1,0.2和0.3mA时的ER值分别为68,99和127.固定电流强度为0.2mA,药物浓度为0.0151,0.0304和0.0605g/100ml时的ER值分别为95,99和98.结论:离子导入可以显著提高药物渗透速率,增渗倍数(ER)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与药物浓度无关.

    作者:许东航;缪国娟;梁文权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的研究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选择不影响阿司匹林稳定性的PEG载体及其合适比例;测定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分析其结构状态.方法:固体分散物的制备采用熔融法;体外溶出采用浆法;固体分散物的结构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结果:PEG所占比例越大,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时,阿司匹林的水解程度越低,且PEG20000优于PEG6000;阿司匹林-PEG20000(1:9)固体分散物的标示百分含量为104.68%,水杨酸检查合格;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相比,其溶出度显著增加(P<0.01);该固体分散物中大部分阿司匹林以分子状态分散,只有极少部分以微晶状态分散.结论:以PEG20000为载体,按阿司匹林-PEG=1:9的比例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是理想的,该分散物体外溶出迅速,可用于制备小规格的片剂,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剂量来降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作者:肖玉秀;耿灏;张凯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磺胺合成工艺的改进

    磺胺是应用广泛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现生产磺胺的起始原料为乙酰苯胺[1],成本较高.GI Braz[2]等报导了一条采用二苯脲作为起始原料的路线,该路线经氯磺化,氨化,水解三步反应制得,操作繁琐,收率低.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使之更适合于工业生产.原文献中,氨化产物要经过吡啶溶解,脱色,再用热水处理,或用氢氧化钠溶解,盐酸酸化才进行下一步水解反应.本文叙述了氨化产物不经提纯,直接水解,简化了操作,总收率由45%~50%提高到65.7%,同时,对二苯脲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原文献[3]中需用大量的醇或苯胺作为溶剂,本文革掉了溶剂,同时加入少量锌粉,采用氮气保护,以防高温下苯胺被氧化,且收率达到94.5%.合成路线如下.

    作者:李志裕;林克江;尤启冬;李明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ATP致死1例报告

    患者男,65岁.1997年12月9日因胸痛10d入院,经检查诊断为:①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②慢性阻塞性肺气肿;③骨转移癌,胸膜侵犯未排除;④左室肥厚并心肌劳损.入院后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及利尿消肿等治疗,慢支急性发作得以好转.

    作者:戴学清;胡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虎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抗人疱疹病毒研究

    目的:HSV可引起多种疾病,阿昔洛韦(ACV)治疗HSV感染效果虽好,但易出现耐药毒株;新药Cidofovir对ACV耐药毒株效果好,毒性也大.HSV疫苗临床实验效果也不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继续开发新药.虎杖是一种抗病毒范围广的中药,为了了解虎杖的抗病毒性能并开发利用,我们对虎杖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抗HSV药效进行了研究.方法:我们以ACV为阳性对照,利用病毒细胞病变抑制及空斑减数实验观察了药效,并且用中效作用原理对药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在HEp-2细胞系统中,ACV对HSV-1F株直接杀灭、增殖的抑制及感染阻断的ED50分别为13.22,9.09和8.71μg/ml;晶Ⅳ的相应数值分别为0.09,0.07和0.03μg/ml;晶Ⅳ的三个治疗指数(TI)分别为ACVTI的307,272和609倍.ACV对HSV-2 333株直接杀灭、增殖抑制及感染阻断的ED50分别为16.45,10.85和18.62μg/ml;晶Ⅳ的相应数值分别为0.07,0.09和2.29μg/ml;晶Ⅳ的三个TI分别为ACVTI的498,251和17倍.结论:晶Ⅳ抗HSV药效比ACV强,毒性比ACV小,值得开发利用.

    作者:王志洁;方学韫;程仲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舒降之)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国产辛伐他汀(舒降之,验证组,杭州默沙东公司研制)与进口辛伐他汀(舒降之,对照组,默沙东公司研制)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区组随机对照、多中心的临床设计.15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分为验证组(50例)、对照组(48例)和开放组(52例),剂量均为每晚顿服10mg,服药8周.结果:验证组与对照组服药前后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降低26.36%和28.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33.17%和35.51%;验证组及对照组降TC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97.92%(P均<0.05).验证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2%和13.72%(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均为肌痛.开放组的降脂疗效及药物安全性与验证组、对照组相似.结论:国产辛伐他汀片(舒降之)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和进口辛伐他汀片(舒降之)相同.

    作者:吴建淮;单江;阮邹荣;赵奕;周莹;金宏义;谢海宝;李佩璋;张邢伟;秦南屏;黄兆铨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氯硝西泮诱发癫痫大发作3例

    氯硝西泮为一种新型抗癫痫及精神病药物,属苯并二氯杂类.具有抗惊厥、抗焦虑及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的作用,特别对各类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有效.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共济失调等,偶可见呼吸抑制现象.但诱发癫痫大发作,国内未见报道,现将近年我科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向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