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臧大维
目的:了解中学生学习焦虑状况及其特征,探索不同的应对方式和感觉寻求特质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方法:于2003-05/06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春市两所中学6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的学习焦虑分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青少年感觉寻求量表进行测评.其中①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由8个内容量表组成,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采用学习焦虑分量表测查学习焦虑状况,≥8分为有学习焦虑障碍.②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条目各10项,量表的评分数据越高则积极或消极的应对倾向越高.③中国青少年感觉寻求量表,全量表由兴奋与冒险寻求和去抑制两个分量表组成,全量表的标准分≥60分,属于高感觉寻求者,40~60分为感觉寻求水平一般,如果≤40分则说明感觉寻求水平较低.结果:发放问卷620份,收回有效问卷566份.①被试群体中,存在学习焦虑者(学习焦虑量表分≥8分)占测量总人数的7.1%.从初一至高三各年级中学生的学习焦虑状况并不是逐年升高或递减的,而是呈波动的趋势.高中一年级男生学习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差异有显著性(23.46±2.74,22.30±2.69,22.39±2.97,P<0.05).②中学生学习焦虑与消极应对呈显著的正相关(r=0.366,P<0.01);与积极应对、去抑制和感觉寻求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r=-0.233,P<0.01;r=-0.087,P<0.05;r=-0.127,P<0.05).③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学习焦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333,R2=0.161,P<0.001).结论:积极应对和具有较高冒险寻求的中学生学习焦虑水平较低,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学习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敬阳;张明;刘桂英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于2005-04/09在广州市东山区白云街各居委会完成,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350名常住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及以上,能够独立完成问卷,采取自愿原则.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无法单独完成问卷调查及严重躯体疾病病情不稳定者.问卷采用自评的方法,所有被试完成下列人口学资料和量表评定.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健康状况等.评估量表包括3个量表,均为自评量表.①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1~5),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等4个方面.得分标化转为百分制,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高为100分.②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5级评分(0~4分,0=无,4=严重),包括9个症状因子.③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共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级评分(1~5),总分数愈低睡眠问题愈少,总分数愈高睡眠问题愈严重、愈多.结果:在回收的350份问卷中,内容详实问卷共323份,有效率为92.3%.①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躯体患病情况的关系: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评分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老年男性在生理、社会关系及环境3个领域评分显著高于老年女性(P<0.05).社区老年人中脑力劳动者生活质量的各领域评分高于体力劳动者(P<0.01);患有慢性病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低于无慢性病者(P<0.050.01).②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状况的关系: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呈负相关(P<0.01);睡眠状况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慢性疾病、心理健康水平及睡眠状况均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印象因素,因而有必要在社区中大力防治慢性疾病并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全东明;李惠娟;李刚;林海程;郭光全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和血压,以及小肠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中山大学省级药理毒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清洁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8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n=10):对照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仅分离而不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肠缺血再灌注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松夹再灌注2 h;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分离并切断+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后松夹再灌注2 h.迷走神经刺激组: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断+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及再灌注开始时均采用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处理系统以5 V,2 ms和1 Hz强度的电流持续刺激左迷走神经干远端20min.②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2 h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内皮素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小肠组织损伤程度进行判定:0~9分,分数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于迷走神经刺激前,夹闭0,30 min,再灌注0,30,60,90,120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③多组均数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大鼠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变化: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殚[(22.42±9.62),(24.66±10.10),(36.34±10.81),(52.08±19.25)μmol/L,P<0.05].②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270.49±75.43),(170.04±56.30),(190.73±62.85),(200.04±65.21)ng/L,P<0.05].③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比较: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迷走神经刺激组(0.11±0.04,012±0.04,0.23±0.10,0.18±0.07,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迷走神经刺激组(P<0.05).④小肠组织损伤程度光镜下观察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的肠黏膜结构受损严重,迷走神经刺激组可减轻肠组织损伤程度.⑤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而迷走神经刺激组明显低于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5.3±0.9),(6.4±1.9),(7.0±1.2)分,P<0.05].⑥平均动脉压变化:各组大鼠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随时间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迷走神经刺激组较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能更明显提高平均动脉压(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减轻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比值失衡,从而改善脏器微循环并延缓血压的下降,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柳垂亮;李玉娟;李向宇;黄文起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时期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孤独症的康复治疗仍然以教育训练为主.目的:通过案例剖析,为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训练提供启发,为教育工作者和患儿家长提供适当的建议.设计:个案分析.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系及南京市上新河小学.对象:孤独症患儿,男,1998-06生,于2001-02在沈阳市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孤独症,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5个月.教育措施内容包括:①良好接受课堂学习.②课堂上展示优点.③在生活中良好运用学习内容.④建立友善情感.⑤建立良好行为和消褪异常行为.⑥提高课堂注意力.⑦训练课堂环节的理解力.⑧选择适宜的考试办法.⑨建立愉快融合的板块时间.实施过程:每天与患儿的老师、家长进行电话访谈1次,每周与老师、家长、患儿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1次,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调整教育策略.实验开始结束时进行全韦氏智商测定.并总结患儿课堂和课间行为表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实验结束时患儿的全韦氏智商测定结果.②患儿课堂行为表现的变化.③患儿课间行为表现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结束时患儿的全韦氏智商测定结果为言语智商80分、操作智商110分、总智商95分.操作智商与言语智商相差30分,智力分项中的高分与低分相差9分,智力发育的不平衡现象已经有所好转.②课堂行为表现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与其他同学一样,安静听课,跟随老师的节奏学习,无扰乱课堂的行为,能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③课间行为的变化:结交好朋友;关注参与同学的游戏;听铃声进入教室,不用老师提醒.结论:在经过5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孤独症患儿随班就读的状况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运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改善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效果.
作者:魏轶兵;卢珺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毕业生班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择业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于2005-11/2006-04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理工大学4所高校随机整群抽取大学毕业生1 000名.其中,男生610名,女生390名,重点大学学生634名,普通院校学生366名,平均年龄21.8岁.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及自编的毕业生背景资料问卷进行调查.职业价值观问卷的22个题目可以分为3个主成份因素-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与发展因素.每个题目都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评分,分别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普通3分、不同意2分与非常不同意1分,使用群体是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自编的毕业生背景资料问卷主要了解毕业生的性别、学校、专业、家庭情况等.以学院或系部、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时间约为20 min.主试为调查者本人或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整个测试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结果: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问卷有效率85.3%.有效问卷中,男生590份,女生263份;重点大学学生624份,普通院校学生229份.被试平均年龄21.8岁.①毕业生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在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自我发展因素上的得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显著(3.43±1.02,3.94±0.93,4.03±0.96,P均<0.0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3个主成分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自我发展因素、保健因素与声望地位因素.②全体被试者职业价值观中重要与不重要的因素分析:重要的5项依次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能提供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以及福利好;不重要的5项是:工作单位知名度大、上下班交通便利快捷、工作单位规模大、级别高,容易成名成家.③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毕业生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趋势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作者:王浩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SD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及伤害性刺激对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2在贵阳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海洛因依赖组(n=25)和对照组(n=20).海洛因依赖组按剂量(13 mg/kg)逐日递增原则,2次/d,连续9 d皮下注射海洛因,首日剂量3 mg/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10天用5 mg/kg纳洛酮腹腔注射催促戒断,确定海洛因依赖模型的建立成瘾后的大鼠从第10天起,给予海洛因维持剂量27 mg/kg,1次/d.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 d后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及鼠尾伤害性刺激对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纳入大鼠45只,实验组在建立模型过程中有2只死亡,另外随机选取大鼠补充,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保持为45只.①海洛因依赖组记录到114个单位神经元放电,对照组记录到80个.②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可观察到单个不匀、束簇状和混合型3种放电形式,海洛因依赖组和对照组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均以单个不匀为主,对照组中束簇状(7.5%)和混合型(13.8%)放电所占比例高于海洛因依赖组(1.8%和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海洛因依赖组大鼠杏仁核自发放电以低频为主(57.9%),而对照组则以低频(46.3%)和中频(47.5%)为主(P<0.05).④给予伤害性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表现为激活、抑制和无影响3种效应.实验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中频放电以抑制(45%)和无影响(40%)为主,而对照组以无影响为主(7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伤害性刺激后两组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低频放电无变化.结论:海洛因对大鼠杏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形式和频率产生影响,海洛因对伤害性刺激后大鼠杏仁核神经元中频放电产生影响.
作者:郑蕾;潘贵书;徐国强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水平的差异,分析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社交焦虑及孤独感的关系.方法:于2006-03选择北京市某职业高中学生265名,采用自尊量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及孤独量表测评学生的自尊、惧怕他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其中①自尊量表:10个条目,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5.②惧怕否定评价量表:12个条目,反映是否为他人的评价担忧,为别人的否定评价感到苦恼以及预期自己会遭到他人的否定评价,分值越高,对他人的评价越担忧,越需要肯定评价.Cronbach系数0.90,重测信度为0.75.③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20个条目,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分值越高,孤独程度越高.Cronbach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73.结果:发放问卷265份,收回问卷221份,有效问卷210份,有效率为94.6%.①高等职业学校男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女生(27.66±4.84,26.96±4.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低于女生(35.36±7.87,38.65±8.88;41.27±9.35,43.09±9.0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高一年级学生自尊水平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和孤独感水平高.随着年级升高,自尊水平逐渐上升,惧怕他人否定评价及孤独感水平下降.高一与高三年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差异有显著性(26.49±4.69,28.20±4.75,P<0.05).③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水平与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之间为负相关(r=-1.46,P<0.05),自尊水平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负相关(r=-0.39,P<0.01),惧怕他人否定评价与孤独感水平之间为正相关(r=0.24,P<0.01).结论:男生、高三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通过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提高自我评价,进而减轻社交焦虑,改善学生的社交状况,后降低孤独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黄薛冰;沈凌霞;王希林;于欣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分析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方法:2005/2006-05抽取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学生1~4年级学生600名,同时进行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调查,时间管理倾向问卷选用黄希庭等编制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所组成,全量表共44个项目.量表按1~5点等级计分.得分越高就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施测方式为集体调查,调查主要在教室进行.结果:发放问卷600份,经严格筛选,选出合格问卷558份,有效率为93%.男256名,女302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2±1.5)岁.①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的得分看,女生分数都高于男生分数.但只有时间效能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54±7.97,31.45±5.53,P<0.05).②女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0.265±7.33,27.324±6.12,P<0.05),而且女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2个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男生(17.892±5.75,16.365±5.68;27.976±6.88,26.180±6.92,P<0.05),男、女生消极情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5,0.376,0.506,P<0.01),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而且在时间价值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也存在同样趋势.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总体幸福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并且时间效能感上具有大的偏回归系数(β=0.558,P=0.000).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且时间效能感与消极情感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衡量主观幸福感好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儒林;胡春梅;田川;代成书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基层政治工作于部的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品质的相关性,为相关人员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01-31/02-05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12集团军某防空旅、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某部等单位基层政治工作干部230名为调查对象.以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验和人际交往品质问卷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其中①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条目,由10个因子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因子.每个条目均为1~5级评分,评分越低表明症状的频度和程度越轻.②人际交往品质问卷.主要包括责任心、容纳心、敏感性、自我控制、独立性、乐群性等6个因子,问卷分数越高表明人际交往品质越高.结果: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88.7%.①军队基层干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1.27±0.39,1.55±0.57;强迫:1.55±0.52,1.77±0.60;人际敏感:1.45±0.50,1.78±0.61;抑郁:1.41±0.58,1.64±0.60;焦虑:1.36±0.43,1.52±0.52;敌意:1.38±0.45,1.62±0.62;恐怖:1.18±0.34,1.35±0.45;偏执:1.33±0.42,1.67±0.63;精神病性:1.27±0.41,1.51±0.50;附加因子:1.31±0.40,1.60±0.43;阳性项目均分:1.36±0.40,1.63±0.30;总分:122.81±45.83,144.10±43.20,P<0.001).②在人际关系方面,以问卷分值≤3作为人际交往障碍的标准,各因子分≤3的人数由低到高排序为容纳心(15名)、责任心(20名)、敏感性(25名)、自我控制(28名)、独立性(29名)、乐群性(29名).③心理健康各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分均与大部分人际交往品质指标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结论:基层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项目与大部分人际交往品质因子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汤家彦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分析低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4在新乡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氧预处理组,每组8只.参照Zea-Longa改良的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动物缺血侧上下肢体瘫痪,围绕缺血对侧呈逆时针绕圈(追尾现象)为模型制备成功表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缺血3 h后再灌注24h.低氧预处理组的大鼠在以300 mL/min流量灌入N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处理3 h恢复12 h后,采用动脉线栓法缺血3 h再灌注24h后取材,经处理后制备切片;假手术组仅切开一侧皮肤暴露颈总动脉.各组切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学特征,Fas、Fas-L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缺血1,2,3 h再灌注1,4,8,24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缺血3 h再灌注8 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缺失计分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0.6±0.5),(1.3±0.5)分,t=2.546,P=0.023];再灌注24 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失计分显著低于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1.1±0.6),(04±0.5)分,t=2.376,P<0.05].②神经组织学特征: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区中心神经组织结构完全破坏.神经元大部分坏死,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缺血边缘区神经元肿胀、形态变为角形或扇形,神经元周神经纤维呈空泡状或海绵状,神经胶质细胞肿胀.低氧预处理组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低氧预处理组在缺血半球亦可监测到凋亡细胞,右侧均为阴性,凋亡细胞形态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似,但数量少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3.1±4.4),(39.4±2.4),P<0.05].④假手术组及非缺血侧大脑半球Fas、Fas-L蛋白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低氧预处理组缺血侧Fas、Fas-L蛋白有明显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3±2.8),(11.1±2.2),(0.8±1.2)个/视野,P<0.05],[(24.6±3.6),(9.6±1.7),(0.5±0.8)个/视野,P<0.05].低氧预处理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缺失.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卢娜;王宝英;魏林郁;杜爱林;李东亮;李超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获得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方法:实验于2005-09/11在新乡医学院机能学研究室完成.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生3~6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已贴壁直径约10~15μm的锥体形神经元观察其急性分离效果和细胞活性状态.电生理学的鉴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模式记录电流反应,首先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后,通过程控灌流系统在细胞外液中加1 μmol/L的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灌流同一神经元,记录内向离子流的变化.结果:①该法可获得形态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海马锥体细胞具有锥形胞体(10~20μm)和厚墩的顶树突特征.活性较好的海马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亮,细胞膜完整、清晰的,立体感较强.一般有1个较长的顶树突和2个以上较短的基树突.②利用膜片钳技术内向电流被诱发,用1μmol/L河豚毒素完全阻断该电流,说明该内向电流为钠电流. 结论:该法可获得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证实该方法适用于海马神经元膜片钳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和毒物对海马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艳;朱峰;李明华;张利彬;杜爱林;李东亮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身心乐静法对应激反应后机体心率、唾液皮质醇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于2006-05/06在大连理工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身心调节实验室完成.选择33名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学生,男22名,女11名,年龄19~21岁,身体健康,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身心乐静法调节组16名,对照组17名.①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在做应激测试前接受5 d调节法训练,采用身心乐静法,在背景音乐下跟随指导语作调节;对照组同期5 d内未经过任何调节放松训练.②所有被试到实验室后休息5 min,测基线值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心算作为实验室急性应激源,给被试做数字连减测试3 min,立即测应激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然后身心乐静法调节组作20 min身心乐静法调节,对照组静坐20 min,测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结果:33名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被试基线和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基线值[身心乐静法调节组:(87.71±13.77,71.50±10.28)次/min,(10.13±3.64,7.90±3.51)nmol/L;对照组:(84.12±14.30,77.65±9.14)次/min,(13.79±6.18,10.03±4.01)nmol/L(P<0.01)],产生有效的急性应激状态.②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min后的心率已下降到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应激后调节20 min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95±4.26,17.58±7.48)nmol/L(t=2.130,P<0.05)].结论:身心乐静法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唾液皮质醇的过多分泌,调节机体的应激状态,促进身心平衡.
作者:范亚欣;唐一源;冯士刚;于庆宝;王俊红;鹿麒麟;隋丹妮;赵庆柏;马莹华;金珏;王威;古玲;蔡新霞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比较监狱基层警察和监狱机关警察焦虑程度,分析监狱警察焦虑产生的原因,提高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5-08从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398名监狱警察中随机抽取1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该问卷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所得分累加即为总得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加重.结果: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1.5%.男109名,女10名;年龄24~58岁,平均(32.1±6.69)岁.基层警察92名,男87名,女5名;平均年龄(31.51±5.89)岁;机关警察27名,男22名,女5名;平均年龄(36.93±7.65)岁.①监狱警察焦虑均分为38.53±8.21,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62,P<0.05).其中焦虑得分高于正常上限46分的有21名,占17.5%.②监狱基层警察焦虑评分为39.41±8.54,监狱机关警察焦虑均分为35.6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6,P<0.05).③监狱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9.11±8.41,监狱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7.25±5.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监狱基层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40.04±8.45,监狱基层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8.84±5.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狱机关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6.20±8.76;监狱机关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5.19±5.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狱警察心理焦虑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监狱基层警察焦虑水平高于监狱机关警察.
作者:刘伟;吕晶;池旭东;吴锡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于2005-11-08/2005-12-12对湖南省衡阳市10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896名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了解工作家庭冲突、控制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调查工具:①职业倦怠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情绪衰竭感,9个项目;非人性化,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表示个体的职业倦怠感越严重.②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其中5个项目测量工作-家庭冲突,5个项目测量家庭-工作冲突.得分越高冲突程度越强.③控制感量表,共14个项目,得分越高控制感越强.结果:共发放问卷896份,收回有效问卷766份.①职业倦怠情况分析:情绪衰竭评分: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2.25±0.88,2.06±0.84,t=3.51,P<0.01);高中教师明显高于小学和初中教师(2.39±0.89,2.01±0.85,2.12±0.93,P<0.01~0.05);中教二级及以下教师显著低于中教一级的教师(2.03±0.73,2.23±0.97,P<0.05).非人性化程度评分:高中教师明显高于小学教师(1.97±0.75,1.52±0.56,P<0.01).个人成就感评分:小学教师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教师(3.53±0.75,3.26±0.79,3.22±0.78,P<0.05);16~20年教龄的教师显著高于1~5年教龄的教师(3.50±0.73,3.24±0.77,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8,P<0.01;r=0.244,P<0.01;r=0.075,P<0.05);家庭-工作冲突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呈显著正相关(r=0.088,P<0.05;r=0.215,P<0.01),与成就感呈显著负相关(r=-0.153,P<0.01);控制感与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均呈显著负相关(r=-0.256,P<0.01;r=-0.092,P<0.05),控制感越低职业倦怠越强;控制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呈显著负相关(r=-0.282,P<0.01;r=-0.292,P<0.01),工作家庭冲突越强控制感越低.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感对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的回归方程有效(F=29.56,P<0.01),两预测变量的联合解释率为17.3%.职业倦怠对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控制感的回归方程有效(F=38.67,P<0.01),3个预测变量的联合解释率为13.2%.结论:中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不高,非人性化程度较低,而个人成就感较高,整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家庭冲突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控制感对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作者:唐芳贵;彭艳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新乡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7日龄SD大鼠11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6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96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又分为术后3,8,24 h,3,6,14 d 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6只.参照Rice等方法制备左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的时相点的表达变化,同时对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纳入动物1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术后3,8 h白细胞介素18呈低水平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206±0.021,0.190±0.015,0.219±0.012,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18蛋白水平开始增加,术后3,6 d白细胞介素18蛋白水平继续增强,到术后14 d达到高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293±0.075,0.307±0.052,0.419±0.038,0.827±0.068,0.206±0.021,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1~6 d逐渐加重,14 d坏死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8蛋白的表达增加,这一时期正发生着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提示白细胞介素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促损伤作用.
作者:史绯绯;汪意明;王礼周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粘附分子上调导致的白细胞浸润与脑梗死灶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哪些因素对其能产生影响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材料:实验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和病理科完成.成年雌性SD大鼠,制作脑缺血模型时体质量控制在280~350 g.方法:大鼠分3组:对照组、卵巢切除组、雌激素治疗组(雌二醇,200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周).4周后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 h、2 h再灌注0、1、3、6、22、70 h模型.在苏木精-伊红染色缺血半球选取10个高倍视野计算脑组织内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均数,免疫组化检测核因子κB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脑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和核因子κB表达水平.结果:①核因子-κB表达:卵巢切除组缺血1 h即有表达,对照组及雌激素治疗组在缺血2 h才有阳性细胞,3组均在缺血2 h再灌注3 h时相表达强,后逐渐降低,卵巢切除组在再灌注70 h仍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及雌激素治疗组再灌注22 h后未见核因子κB阳性细胞.②在缺血2 h再灌注22 h时,卵巢切除组动物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多,与雌激素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45),在缺血2 h再灌注70 h时,卵巢切除组仍多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治疗组,但仅和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雌激素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
作者:江云;陈光辉;周国庆;孟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脑损伤后常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缺氧,使脑损害加重.颅脑手术可引起血浆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有可能加重对脑的损伤.异丙酚作为较新的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的药物,其脑保护作用尤为引人注目.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血清S100B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同期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麻醉科、神经外科和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对象:于2004-01/06选择解放军广州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5例.方法: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或(和)挫裂伤灶清除术.异丙酚组术中用异丙酚4~8 mg/(kg·h)泵注,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 mg/(kg·h)静注维持麻醉.异氟醚组术中用异氟醚0.8~1.2 MAC吸入,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mg/(kg·h)静注维持麻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手术前、手术开始2 h、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B含量.术后6个月按简易智能量表的定位、记录、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语言及空间感等6个方面12项指标对接受随访的23例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简易智能量表量表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智能越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段脑损伤标志物S100B的变化和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所有受检血样均符合实验要求.6个月后随访,异丙酚组3例死亡,异氟醚组4例死亡,共有23例患者接受随访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①开颅手术2 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B均较术前有升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开始2 h、手术结束时S100B呈一持续升高的过程.②异丙酚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高于异氟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33±5.96),(19.91±6.13)分,t=0.960 3,P>0.05].③手术结束时S100B含量与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能降低手术期间S100B的升高,并有可能改善患者术后6个月认知能力,减少智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甘国胜;王焱林;王成夭;陈利民;陈敏;张小军;丘伟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氯氮平为精神科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有报道该药物会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畸变,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生殖细胞的诱变性及生殖遗传毒性.目的:应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研究氯氮平对人精于染色体的影响.设计:以离体人精子染色体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材料:人精液标本取自半年内未接触过理化诱变因子的健康成年男性,氯氮平原药粉为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鼠卵取自6~8周龄的雌金黄地鼠,受精和洗涤精卵用培养基为含0.3%人血白蛋白的BWW液,获能用培养基为含3.5%人血白蛋白的BWW液,受精后培养基用含10%地鼠血清的卵培养基.方法:实验前3 d给实验地鼠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40单位/只,58 h后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0单位/只.收集精液于无菌小烧杯内,经洗涤、离心、获能后,制作成5 mL精子悬液,均分于5支离心管中,一管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平阳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一管不加任何试剂作为阴性对照,其余3管加氯氮平,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取出地鼠卵后,分别用0.1%的透明质酸酶和胰酶去除卵丘细胞和透明带后,平均移入5个培养皿中的一个空白液滴中,用分步固定气干法制备精于染色体.主要观察指标: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数.结果:氯氮平浓度分别为200,400,800μg/L时,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均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且3个剂量组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而平阳霉素40 mg/L组和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氯氮平对人精子染色体无损伤作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主要检测诱变剂对染色体的致断作用,可能氯氮平对精子染色体不具有这种损伤作用,而有其它遗传毒理机制.
作者:蒙华庆 刊期: 2006年第46期
背景:听觉诱发电位P50为反映大脑正常抑制功能的一种直观的脑电生理学指标.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感觉门控听觉诱发电位P50成分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选用雌性健康SD大鼠24只,鼠龄4~6月,体质量200~300 g.按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正常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由圆形水池和有机玻璃站台构成,水池分平台、左、右及对侧4个象限.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3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组: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对照组:切断皮质、胼胝体,但不切断穹窿海马伞;正常组:未手术.②在建模后1周对所有大鼠进行包括检测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的水迷宫试验,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每只大鼠每日训练4次,共训练5 d.入池到找到站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反映定位航行能力;大鼠1 min内在池中搜索站台的游泳轨迹反映空间探索能力.③采用条件(C)-试验(T)双声刺激模式记录听觉P50诱发电位,比较各组大鼠听觉P50诱发电位的差异.计算C-P50波幅、T-P50波幅、T/C比、S2-S1波幅差的绝对值等.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水迷宫试验,即定位航行能力和空间探索能力检测结果比较.②各组大鼠感觉门控P50诱发电位比较.结果: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水迷宫试验结果:3组大鼠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平均潜伏期缩短,前3 d潜伏期均下降,之后趋平稳.实验组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游泳轨迹集中在站台象限,站台象限游泳轨迹分别占总游泳轨迹的45.23%和39.7%,与其他象限间游泳轨迹比较,差异明显(P<0.01).实验组大鼠在站台、右侧、对侧、左侧象限游泳轨迹占总游泳轨迹的28.31%,29.84%,20.47%和21.38%,差异不明显(P>0.05),游泳轨迹在4个象限中基本呈随机分布.②大鼠感觉门控P50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对照组C-P50波幅和S2-S1波幅差的绝对值分别为(21.00±2.85),(15.26±4.07)μV,正常组分别为(17.04±5.32),(10.85±4.24)μV,明显高于实验组[(9.67±3.77),(2.89±2.61)μV,P<0.01].对照组和正常组T-P50波幅与C-P50波幅比值分别为0.25±0.18和0.39±0.16,明显低于实验组(0.92±0.41,P<0.01).结论:①用双侧海马伞切断方法可成功制备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②双侧海马伞切断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存在感觉门控能力的不足.
作者:朱榆红;王廷华;孙冰;张卓;晏燕;韩志桐;冯忠堂 刊期: 2006年第46期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后胃黏膜组织细胞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动物中心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完成.①选取7周龄健康、性成熟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24只/组.②萎缩性胃炎组大鼠采用55℃热水灌胃建立萎缩性胃炎模型,2.5 mL/次,1次/d,共90 d.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给予等量25℃白开水灌胃.③两组分别于造模4,8,12,24,32,65周各取4只大鼠,按身体质量与给药容积比值为0.5%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取大鼠胃窦组织制备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和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48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两组大鼠胃黏膜组织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细胞均未见cox-2和Bcl-2阳性表达.②萎缩性胃炎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造模第24周细胞浆中可见cox-2和Bcl-2表达,呈均质颗粒状,到第32,65周时表达更加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中造模第24,65周均可见cox-2和Bcl-2共同表达.结论:胃黏膜出现萎缩后Bcl-2及cox-2表达增加,免疫荧光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检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细胞和组织内部超微结构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沥;张玲霞;陶梅;王春梅;陈丹;宋瑛;江梅;曹广周 刊期: 2006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