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急性分离与膜片钳技术

张艳;朱峰;李明华;张利彬;杜爱林;李东亮

关键词:海马, 神经元, 膜片钳术, 钠通道
摘要:目的:获得适用于膜片钳技术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方法:实验于2005-09/11在新乡医学院机能学研究室完成.应用酶消化及机械分离法,急性分离出生3~6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倒置显微镜下,选取已贴壁直径约10~15μm的锥体形神经元观察其急性分离效果和细胞活性状态.电生理学的鉴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模式记录电流反应,首先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在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诱发出内向离子流后,通过程控灌流系统在细胞外液中加1 μmol/L的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灌流同一神经元,记录内向离子流的变化.结果:①该法可获得形态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海马锥体细胞具有锥形胞体(10~20μm)和厚墩的顶树突特征.活性较好的海马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椭圆形,表面光亮,细胞膜完整、清晰的,立体感较强.一般有1个较长的顶树突和2个以上较短的基树突.②利用膜片钳技术内向电流被诱发,用1μmol/L河豚毒素完全阻断该电流,说明该内向电流为钠电流. 结论:该法可获得形态和生理特性良好的单个海马神经元,证实该方法适用于海马神经元膜片钳研究,对深入探讨药物和毒物对海马离子通道及信号转导机制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身心乐静法对应激反应后机体心率、唾液皮质醇的调节效应

    目的:观察身心乐静法对应激反应后机体心率、唾液皮质醇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于2006-05/06在大连理工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身心调节实验室完成.选择33名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三年级学生,男22名,女11名,年龄19~21岁,身体健康,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身心乐静法调节组16名,对照组17名.①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在做应激测试前接受5 d调节法训练,采用身心乐静法,在背景音乐下跟随指导语作调节;对照组同期5 d内未经过任何调节放松训练.②所有被试到实验室后休息5 min,测基线值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心算作为实验室急性应激源,给被试做数字连减测试3 min,立即测应激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然后身心乐静法调节组作20 min身心乐静法调节,对照组静坐20 min,测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采集唾液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唾液皮质醇浓度.结果:33名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被试基线和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应激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均显著高于基线值[身心乐静法调节组:(87.71±13.77,71.50±10.28)次/min,(10.13±3.64,7.90±3.51)nmol/L;对照组:(84.12±14.30,77.65±9.14)次/min,(13.79±6.18,10.03±4.01)nmol/L(P<0.01)],产生有效的急性应激状态.②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 min后的心率和唾液皮质醇浓度比较:两组被试调节/静坐20min后的心率已下降到基线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身心乐静法调节组应激后调节20 min唾液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2.95±4.26,17.58±7.48)nmol/L(t=2.130,P<0.05)].结论:身心乐静法能有效地抑制体内唾液皮质醇的过多分泌,调节机体的应激状态,促进身心平衡.

    作者:范亚欣;唐一源;冯士刚;于庆宝;王俊红;鹿麒麟;隋丹妮;赵庆柏;马莹华;金珏;王威;古玲;蔡新霞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方法:2005/2006-05抽取川北医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学生1~4年级学生600名,同时进行主观幸福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问卷调查,时间管理倾向问卷选用黄希庭等编制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所组成,全量表共44个项目.量表按1~5点等级计分.得分越高就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施测方式为集体调查,调查主要在教室进行.结果:发放问卷600份,经严格筛选,选出合格问卷558份,有效率为93%.男256名,女302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2±1.5)岁.①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的得分看,女生分数都高于男生分数.但只有时间效能感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54±7.97,31.45±5.53,P<0.05).②女生总体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0.265±7.33,27.324±6.12,P<0.05),而且女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2个维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男生(17.892±5.75,16.365±5.68;27.976±6.88,26.180±6.92,P<0.05),男、女生消极情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85,0.376,0.506,P<0.01),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2,P<0.01).而且在时间价值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也存在同样趋势.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总体幸福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并且时间效能感上具有大的偏回归系数(β=0.558,P=0.000).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构成显著回归效应,且时间效能感与消极情感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是衡量主观幸福感好的预测指标.

    作者:李儒林;胡春梅;田川;代成书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的应用

    于2002-05/2005-03选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或门诊神经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森田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0例.森田组在接受森田疗法治疗期间不排除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剂量,适时可减量.药物包括抗抑郁剂.森田治疗分4个治疗阶段:静工作期、轻工作期、重工作期和康复期或相应的治疗顺序,每日要求患者完成日记.药物治疗组以药物治疗为主[选择药物种类同上,不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疗程8周.以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症状转归指标,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森田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森田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森田组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③森田组平均使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森田疗法对神经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并可减低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剂量.

    作者:姚建军;张明廉;安富贵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行为特点,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资料.方法:于2004-06/12对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并愿意接受有关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和在社区门诊治疗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2例对照人群进行自我评估,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的生活质量指标、抑郁自评量表的抑郁情绪、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精神质和心理掩饰.结果:①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糖尿病组116份,对照组62份.②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25.61±1.93)kg/m2,(24.00±2.00)kg/m2,t=5.24,P<0.01].对糖尿病的了解:糖尿病组:很了解42例(36.2%)、了解63例(54.3%)、不甚了解11例(9.5%).对照组:很了解6例(9.7%)、了解52例(83.9%)、不甚了解4例(6.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16.45,P<0.01).运动规律两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糖尿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心理掩饰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50.74±4.27,48.71±4.65;38.78±4.94,29.06±7.90;9.90±1.53,9.32±1.73,t=2.933,8.805,2.420,P<0.05~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客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心理领域分、社会领域分、自我满意分均低于对照组(8.10±1.78,9.00±1.79;6.60±0.77,7.47±0.78;10.84±2.56,12.71±3.20;28.72±2.75,32.18±5.18;72.80±8.20,77.39±7.98,t=3.183,7.106,4.233,5.833,3.58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抑郁情绪影响突出(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不稳定的情绪、较差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不成熟的个性特点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行为特点.

    作者:林海程;谭文争;林勇强;刘珍妮;李刚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异丙酚麻醉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脑损伤标志物S100B和术后半年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

    背景:脑损伤后常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缺氧,使脑损害加重.颅脑手术可引起血浆氧自由基水平的升高,有可能加重对脑的损伤.异丙酚作为较新的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的药物,其脑保护作用尤为引人注目.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期间血清S100B的影响,分析其与患者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评价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同期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麻醉科、神经外科和中心实验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学教研室.对象:于2004-01/06选择解放军广州军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15例.方法: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或(和)挫裂伤灶清除术.异丙酚组术中用异丙酚4~8 mg/(kg·h)泵注,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 mg/(kg·h)静注维持麻醉.异氟醚组术中用异氟醚0.8~1.2 MAC吸入,芬太尼1.0~2.0μg/(kg·h)、维库溴铵0.02~0.03mg/(kg·h)静注维持麻醉.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手术前、手术开始2 h、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B含量.术后6个月按简易智能量表的定位、记录、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语言及空间感等6个方面12项指标对接受随访的23例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简易智能量表量表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明智能越好.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手术期间各时段脑损伤标志物S100B的变化和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所有受检血样均符合实验要求.6个月后随访,异丙酚组3例死亡,异氟醚组4例死亡,共有23例患者接受随访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①开颅手术2 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B均较术前有升高,手术结束时异丙酚组S100B显著低于异氟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手术开始2 h、手术结束时S100B呈一持续升高的过程.②异丙酚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高于异氟醚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2.33±5.96),(19.91±6.13)分,t=0.960 3,P>0.05].③手术结束时S100B含量与6个月后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87,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可能降低手术期间S100B的升高,并有可能改善患者术后6个月认知能力,减少智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甘国胜;王焱林;王成夭;陈利民;陈敏;张小军;丘伟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识别过程中脑血氧的变化

    背景:阅读障碍是学习困难研究中为常见的,可影响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严重阻碍儿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目的: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认知过程左前额叶皮层血氧变化规律,探讨儿童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理基础.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对象:实验于2003-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完成.选择45名武汉市3~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在8~12岁,均为右利手.其中汉语阅读障碍儿童26名(阅读障碍组),符合ICD-10定义的标准;非阅读障碍儿童19名(对照组).所有对象均取得本人及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法: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检测汉语阅读障碍和非阅读障碍儿童汉字初级加工(包括被动视觉呈现汉字,汉字朗读,动词联想)及再加工(包括词语输出和语义联想)过程左前额叶脑血氧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汉字初级加工及再加工过程中脑血氧含量的变化.结果:纳入阅读障碍儿童26名,非阅读障碍儿童1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字初级加工时血氧含量的变化:被动视觉呈现汉字:A,B,C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均高于对照组(0.378 0,0.134 6;0.085 8,0.051 9;0.109 3,0.069 2,P<0.05),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和对照组血氧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汉字朗读:A、B、C、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动词联想:在A、C通道上,阅读障碍组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0.411 2,0.139 7;0.141 3,0.078 4,P<0.05),在B、D通道上,阅读障碍组与对照组血氧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②汉字再加工过程血氧含量的变化:词语输出过程中,阅读障碍组的血氧含量变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025 7,0.089 0,F=16.25,P<0.01);语义联想过程中,阅读障碍组的血氧含量变化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73 0,-0.072 1,F=15.59,P<0.01).结论:汉字认知过程阅读障碍儿童左前额叶皮层虽然激活,但相对正常儿童,激活的程度和激活模式均有差异,提示特定脑区功能异常可能是阅读障碍发生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宋然然;吴汉荣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2.37),(15.10±6.02),(14.00±6.93),(12.33±6.77).(1.83±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08),(23.20±1.11),(24.25±4.08),(24.20±5.43),(3.50±0.76),t=5.44~7.197,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作者:张新萍;耿家贵;陆寅;王强;谭兰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分析神经肽Y与抑郁症状群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组来源为2003-10/2004-1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CCMD-3之抑郁症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单相),纳入患者32例,对照组为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职工32人.病例组采用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剂量20 mg/d,1次/d,早晨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神经肽Y的含量.对照组仅测定1次血浆神经肽Y.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18项)评定症状严重程度,于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各评定1次.以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指标.评定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75%为症状消失;50%≤减分率<75%为显著进步;25%≤减分率<50%为进步;<25%为无效.结果:病例组32例均完成治疗和量表评定,对照组32例均测得各项指标,并完成量表测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9.18±36.3),(139.18±41.0)ng/L t=-2.065,P=0.043];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28.20±36.9),(119.18±36.3)ng/L,t=-2.696,P=0.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27,P=0.264).②随治疗的进展病例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分值逐次减低,第2,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3.53±6.8),(17.62±6.9),(14.31±5.1),(34.59±7.3)分,P均<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值也逐次减低,第4,6周末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34±6.5),(15.19±7.0),(11.60±6.7),(20.52±7.2)分,P均<0.01].③病例组32例患者症状消失1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④以血浆神经肽Y水平为因变量,以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量表中各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治疗前血浆神经肽Y的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中的体质量减轻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0.606,P<0.001);而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疗效结果以及量表中其他因子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回收抑制剂干预后能够逆转这种改变,较低的神经肽Y水平与抑郁症患者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症状群有关.神经肽Y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杨斌;王有德;叶兰仙;张兰;张玉堂;刘建斌;陈雪红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人际交往品质关系:204名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政治工作于部的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品质的相关性,为相关人员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卫生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05-01-31/02-05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12集团军某防空旅、解放军南京军区联勤某部等单位基层政治工作干部230名为调查对象.以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验和人际交往品质问卷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其中①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条目,由10个因子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因子.每个条目均为1~5级评分,评分越低表明症状的频度和程度越轻.②人际交往品质问卷.主要包括责任心、容纳心、敏感性、自我控制、独立性、乐群性等6个因子,问卷分数越高表明人际交往品质越高.结果: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有效回收率88.7%.①军队基层干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1.27±0.39,1.55±0.57;强迫:1.55±0.52,1.77±0.60;人际敏感:1.45±0.50,1.78±0.61;抑郁:1.41±0.58,1.64±0.60;焦虑:1.36±0.43,1.52±0.52;敌意:1.38±0.45,1.62±0.62;恐怖:1.18±0.34,1.35±0.45;偏执:1.33±0.42,1.67±0.63;精神病性:1.27±0.41,1.51±0.50;附加因子:1.31±0.40,1.60±0.43;阳性项目均分:1.36±0.40,1.63±0.30;总分:122.81±45.83,144.10±43.20,P<0.001).②在人际关系方面,以问卷分值≤3作为人际交往障碍的标准,各因子分≤3的人数由低到高排序为容纳心(15名)、责任心(20名)、敏感性(25名)、自我控制(28名)、独立性(29名)、乐群性(29名).③心理健康各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分均与大部分人际交往品质指标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结论:基层政工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项目与大部分人际交往品质因子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汤家彦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个案教育康复

    背景: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时期比较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其基本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有日益增高的趋势.孤独症的康复治疗仍然以教育训练为主.目的:通过案例剖析,为孤独症儿童的随班就读教育训练提供启发,为教育工作者和患儿家长提供适当的建议.设计:个案分析.单位: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系及南京市上新河小学.对象:孤独症患儿,男,1998-06生,于2001-02在沈阳市儿童医院被诊断为孤独症,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方法:对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5个月.教育措施内容包括:①良好接受课堂学习.②课堂上展示优点.③在生活中良好运用学习内容.④建立友善情感.⑤建立良好行为和消褪异常行为.⑥提高课堂注意力.⑦训练课堂环节的理解力.⑧选择适宜的考试办法.⑨建立愉快融合的板块时间.实施过程:每天与患儿的老师、家长进行电话访谈1次,每周与老师、家长、患儿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1次,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调整教育策略.实验开始结束时进行全韦氏智商测定.并总结患儿课堂和课间行为表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实验结束时患儿的全韦氏智商测定结果.②患儿课堂行为表现的变化.③患儿课间行为表现的变化.结果:①实验结束时患儿的全韦氏智商测定结果为言语智商80分、操作智商110分、总智商95分.操作智商与言语智商相差30分,智力分项中的高分与低分相差9分,智力发育的不平衡现象已经有所好转.②课堂行为表现的变化:基本上可以与其他同学一样,安静听课,跟随老师的节奏学习,无扰乱课堂的行为,能以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③课间行为的变化:结交好朋友;关注参与同学的游戏;听铃声进入教室,不用老师提醒.结论:在经过5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孤独症患儿随班就读的状况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运用多种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改善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效果.

    作者:魏轶兵;卢珺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低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中凋亡及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分析低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4在新乡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氧预处理组,每组8只.参照Zea-Longa改良的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动物缺血侧上下肢体瘫痪,围绕缺血对侧呈逆时针绕圈(追尾现象)为模型制备成功表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缺血3 h后再灌注24h.低氧预处理组的大鼠在以300 mL/min流量灌入N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处理3 h恢复12 h后,采用动脉线栓法缺血3 h再灌注24h后取材,经处理后制备切片;假手术组仅切开一侧皮肤暴露颈总动脉.各组切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学特征,Fas、Fas-L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缺血1,2,3 h再灌注1,4,8,24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缺血3 h再灌注8 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缺失计分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0.6±0.5),(1.3±0.5)分,t=2.546,P=0.023];再灌注24 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失计分显著低于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1.1±0.6),(04±0.5)分,t=2.376,P<0.05].②神经组织学特征: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区中心神经组织结构完全破坏.神经元大部分坏死,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缺血边缘区神经元肿胀、形态变为角形或扇形,神经元周神经纤维呈空泡状或海绵状,神经胶质细胞肿胀.低氧预处理组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低氧预处理组在缺血半球亦可监测到凋亡细胞,右侧均为阴性,凋亡细胞形态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似,但数量少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23.1±4.4),(39.4±2.4),P<0.05].④假手术组及非缺血侧大脑半球Fas、Fas-L蛋白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低氧预处理组缺血侧Fas、Fas-L蛋白有明显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3±2.8),(11.1±2.2),(0.8±1.2)个/视野,P<0.05],[(24.6±3.6),(9.6±1.7),(0.5±0.8)个/视野,P<0.05].低氧预处理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结论: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缺失.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卢娜;王宝英;魏林郁;杜爱林;李东亮;李超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军医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背景:军校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心理应激,若采取不良的应付方式,可能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可能还与社会支持和人格有关.目的:探讨军医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设计: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和预防医学系及西安运动创伤医院. 对象:于2004/10整群抽取某校一年级军医大学生352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受试者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社会支持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以及社会支持总分项目.应付方式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6个因子.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主要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所得资料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军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②不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人格与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的相关性.③不同社会支持情况下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人格的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发放问卷352份,全部收回并合格,有效率100%.①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高和低的25%抽出,分别作为高症状组和低症状组,两组相比,低症状组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分值都高于高症状组学生,客观支持无差异;高症状组学生选择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应付方式分值高于低症状组,求助的选择分值低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内外向评分低于低症状组,而情绪稳定性分则高于低症状组.②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支持总分、支持利用度、求助、内外向和掩饰性具有负相关(r=-0.131~-0.306,P<0.05或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情绪稳定性具有正相关(r=0.141-0.450,P<0.05或P<0.01).③以支持总分为分组指标,将被试中得分高和低的27%分别作为高支持组和低支持组,两组比较,高支持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低支持组;高支持组学生多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低支持组更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付方式;高支持组内外向评分高于低支持组,而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分显著低于低支持组(P<0.05).结论: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刘芳娥;张丛华;王安辉;刘利兵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孤独症儿童17例家庭训练情况追踪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的现状及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1998年武汉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作组调查的17例孤独症儿童,均为独生子女,其中男12例,女5例,当时年龄4.1~12.7岁,平均(8.1±2.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标准.2006年该协作组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儿童家庭训练情况调查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17例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训练情况进行8年后的追踪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1例女孩失踪,2例男孩失访,后有14名孤独症儿童进入结果分析.①孤独症儿童长期家庭训练人员以母亲为主(占93%),常用训练方法是游戏疗法(占36%);患儿家长对孤独症知识比较了解(占86%),对长期训练的评价认为有效(占57%),而且对训练仍抱有信心(占64%)并 坚持治疗.②经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检测,训练后儿童孤独症状有明显好转,1998年的平均总分77.02±18.35,2006年平均总分52.52±16.50,减分24.50±1.85,减分率为31.81%.但有7名儿童滞留家中.结论:家庭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场所,长期家庭训练有利于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

    作者:徐顺生;成敬;白雪光;石淑华;张静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监狱基层和机关警察焦虑状况的比较

    目的: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比较监狱基层警察和监狱机关警察焦虑程度,分析监狱警察焦虑产生的原因,提高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5-08从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398名监狱警察中随机抽取1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评,该问卷共有20个问题,每个问题所得分累加即为总得分.分值越高,焦虑程度加重.结果: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为91.5%.男109名,女10名;年龄24~58岁,平均(32.1±6.69)岁.基层警察92名,男87名,女5名;平均年龄(31.51±5.89)岁;机关警察27名,男22名,女5名;平均年龄(36.93±7.65)岁.①监狱警察焦虑均分为38.53±8.21,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62,P<0.05).其中焦虑得分高于正常上限46分的有21名,占17.5%.②监狱基层警察焦虑评分为39.41±8.54,监狱机关警察焦虑均分为35.6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6,P<0.05).③监狱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9.11±8.41,监狱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7.25±5.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P>0.05).监狱基层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40.04±8.45,监狱基层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8.84±5.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狱机关男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6.20±8.76;监狱机关女性警察焦虑均分为35.19±5.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狱警察心理焦虑水平高于普通人群;监狱基层警察焦虑水平高于监狱机关警察.

    作者:刘伟;吕晶;池旭东;吴锡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迟发型脑损伤影响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背景:临床上有3%~30%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损伤机制,及高压氧对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卫生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高压氧组35只,后2组又分为染毒后6 h、1,3,5,7,14,21 d 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方法:①模型组:将大鼠放入染毒罐中,吸入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60 min,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保持在2 500×10-6,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②高压氧组:同模型组造模,染毒后3 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压力0.2 MPa,氧的体积分数保持在0.90以上,整个过程共115 min,染毒后前3 d 2次/d,之后1次/d,每周休息1 d.③正常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②通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死亡率约为10%.①模型组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苏木精-伊红、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减少.②高压氧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损伤均轻于模型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尤以中毒后5和7 d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尤以CO暴露后3,5 d明显(P<0.01).结论: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变性坏死神经元,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作者:李金声;常耀明;李清波;谢小平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Bcl-2及cox-2蛋白表达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后胃黏膜组织细胞Bcl-2及cox-2蛋白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动物中心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完成.①选取7周龄健康、性成熟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24只/组.②萎缩性胃炎组大鼠采用55℃热水灌胃建立萎缩性胃炎模型,2.5 mL/次,1次/d,共90 d.正常对照组不造模,给予等量25℃白开水灌胃.③两组分别于造模4,8,12,24,32,65周各取4只大鼠,按身体质量与给药容积比值为0.5%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麻醉,取大鼠胃窦组织制备切片.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和cox-2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48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造模后两组大鼠胃黏膜组织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各时相点胃黏膜组织细胞均未见cox-2和Bcl-2阳性表达.②萎缩性胃炎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造模第24周细胞浆中可见cox-2和Bcl-2表达,呈均质颗粒状,到第32,65周时表达更加明显;免疫荧光双标记中造模第24,65周均可见cox-2和Bcl-2共同表达.结论:胃黏膜出现萎缩后Bcl-2及cox-2表达增加,免疫荧光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检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等特点,为细胞和组织内部超微结构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作者:张沥;张玲霞;陶梅;王春梅;陈丹;宋瑛;江梅;曹广周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脑电引导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电图引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刺激不同位点对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两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严格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处理方式与刺激位点不同共分为4组.其中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1配比),按照刺激位点[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双侧顶叶]不同又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分两组,分别为额叶治疗组、顶叶治疗组,额叶对照组和顶叶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刺激频率依据每位患者脑电图的主频值而定,强度为每位患者运动阈值的80%,经颅磁刺激或模拟经颅磁刺激都将磁极安放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每次治疗20min(20小节,每小节1 min,连续刺激4 s,间歇56 s),治疗5次/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治疗2周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率=[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2周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总体进步分7级∶0=未评;1=进步非常明显;2=进步明显;3=稍有进步;4=无变化;5=稍有恶化;6=明显恶化;7=恶化非常明显.结果:在67例患者中,完成2周治疗的患者63例,脱落4例(5%).其中,额叶治疗组有3例,顶叶治疗组有1例.①治疗组治疗后的阳性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的阴性症状改善程度差异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治疗2周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3.3±0.9),(3.6±0.7)分,t=-1.344,P=0.184].③刺激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无差异.④除1例患者因出现精神兴奋性增强而退出治疗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优点是无创、安全、副反应少.

    作者:徐婉姣;金怡;黄悦勤;刘肇瑞;何华;陈进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氯胺酮对甲醛溶液致炎小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甲醛溶液致炎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1/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将成年健康昆明种小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注射组,甲醛溶液组,甲醛溶液+20mg/kg氯胺酮组,甲醛溶液+40mg/kg氯胺酮组,后3组小鼠分别于右后足底注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溶液100 μL制成急性炎性痛模型,甲醛溶液+20 mg/kg氯胺酮组,甲醛溶液+40 mg/kg氯胺酮组小鼠再立即分别经腹腔注射20 mg/kg或40 mg/kg的氯胺酮,观察甲醛溶液注射后第一时相(0~5 min)和第二时相(15~60 min)各组大鼠摔腿,舔足等疼痛行为学变化,2 h后处死小鼠,心内灌注固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表达.结果:参加实验25只小鼠,灌注前意外死亡小鼠3只,随机补充3只,进入数据分析小鼠仍为25只.①甲醛溶液注射后1 h内小鼠均出现明显的摔腿、舔足、跛行、致炎足不能着地等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足呈高度肿胀.盐水注射组无任何异常行为学变化,20mg/kg氯胺酮注射后甲醛溶液致炎后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的疼痛行为学反应次数明显少于甲醛溶液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12±3.5,123±4.5;20±2.5,80±2.5,P<0.01);而40 mg/kg氯胺酮注射组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并使小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完全抑制.②正常组和盐水注射组脊髓背角的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量极低,蛋白激酶Cγ主要局限于脊髓背角的Ⅱ层内侧,蛋白激酶Cα的表达主要位于脊髓背角的Ⅰ~Ⅱ层,甲醛溶液组蛋白激酶Cy和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盐水注射组(蛋白激酶Cγ:0.574 0±0.012 8,0.434 5±0.017 2,0.432 3±0.014 8;蛋白激酶Cα:0.554 1±0.015 1,0.432 5±0.014 3,0.432 3±0.015 1,P均<0.001),而20 mg/kg氯胺酮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0.483 4±0.013 7,0.472 2±0.013 9)明显低于甲醛溶液组(P<0.01),40mg/kg氯胺酮组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0.434 1±0.014 6,0.433 1±0.014 3)明显低于20 mg/kg氯胺酮组(P<0.05).结论:在急性甲醛溶液炎性疼痛时,腹腔内注射氯胺酮在完全阻断小鼠疼痛行为学的同时,可减少脊髓背角蛋白激酶Cγ和α的表达.

    作者:万丽;罗爱林;田玉科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新乡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7日龄SD大鼠11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6只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96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又分为术后3,8,24 h,3,6,14 d 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6只.参照Rice等方法制备左脑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的时相点的表达变化,同时对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纳入动物1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术后3,8 h白细胞介素18呈低水平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206±0.021,0.190±0.015,0.219±0.012,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术后24 h白细胞介素18蛋白水平开始增加,术后3,6 d白细胞介素18蛋白水平继续增强,到术后14 d达到高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293±0.075,0.307±0.052,0.419±0.038,0.827±0.068,0.206±0.021,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1~6 d逐渐加重,14 d坏死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结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8蛋白的表达增加,这一时期正发生着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提示白细胞介素18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促损伤作用.

    作者:史绯绯;汪意明;王礼周 刊期: 2006年第46期

  • 氯胺酮对甲醛致痛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抑制

    背景:氯胺酮是否可通过影响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而发挥抗伤害作用尚不清楚;一氧化氮在脊髓水平主要参与痛觉过敏的形成和发展,可诱导Fos表达,但其是否参与了氯胺酮对痛信号的转导或调控的机制不明.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对甲醛痛刺激的反应及氯胺酮的影响.设计:均衡随机的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和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0-01/03在徐州医学院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30只,用均衡随机方法分为6组,甲醛组6只,甲醛+氯胺酮组6只,氯胺酮+甲醛组6只,氯胺酮组6只,甲醛+生理盐水组3只,生理盐水组3只,各组雌雄比例相同.方法:①甲醛组:体积分数为0.05的甲醛200μL一侧前爪掌心皮下注射,刺激1 h.②甲醛+氯胺酮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氯胺酮1 h.③氯胺酮+甲醛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in后再行甲醛痛刺激1 h.④氯胺酮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氯胺酮1 h.⑤甲醛+生理盐水组:甲醛痛刺激10 min后腹腔注射等容(10 mL/kg)的生理盐水1 h.⑥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1 h.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②取脊髓切片,用c-fos基因免疫组化法和NADPH-d组化技术染色,观察大鼠脊髓背角4层(Ⅰ~Ⅱ层,Ⅲ~Ⅳ层,Ⅴ~Ⅵ层,Ⅶ~Ⅹ层)切片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FLI)和FLI/NOS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变化.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行为学变化: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甲醛后,出现痛反应;注射氯胺酮的大鼠,注射后数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无明显的痛行为表现,而呈持续睡眠状态,至灌注时翻正反射仍未恢复.②FLI神经元表达: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大鼠注射侧脊髓背角出现大量FLI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Ⅰ~Ⅱ层;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大鼠脊髓FLI细胞的分布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基本相似,但FLI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脊髓未见或偶见FLI阳性细胞.③FLI/NOS双标记神经元表达:氯胺酮+甲醛组、甲醛+氯胺酮组脊髓背角Ⅰ~Ⅱ层双标记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甲醛组及甲醛+生理盐水组[(1±1),(1±1),(7±3),(8±3)个/切片,P<0.01],氯胺酮组和生理盐水组无表达.结论:同侧相应脊髓节段的某些神经元参与了化学性致痛信息的传导和调控,氯胺酮通过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动而产生抗伤害作用;此作用与抑制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作者:颜明;曾因明;张励才;戴体俊;段世明 刊期: 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