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后膝关节僵硬与股四头肌成形术及其功能锻炼

许建波;王战朝

关键词:关节强直, 肌, 骨骼/外科学, 膝关节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有效治疗方法,规范治疗方案及康复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及长期临床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提出创伤后膝关节僵硬的病理机制可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两大类10个因素.并由此认为对其治疗应根据造成膝关节僵硬的病理因素的特异性、伤肢局部条件,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措施.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股四头肌成形术术中或/和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伸膝装置损伤、皮肤损害、伸膝无力、再次粘连和罕见的股骨后髁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为适应证选择欠妥、切口失当、操作粗暴、错误延长股直肌腱、粘连松解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和功能锻炼失误.结论:推荐应用股外侧切口、股直肌起点剥离、良好关闭关节囊和早期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脊肋区创伤后早期肾脏的损伤与修复

    目的:探讨大鼠脊肋区伤后早期组织和细胞损伤的特点,以及肾脏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01[CD31])与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07在兰州医学院法医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自由落体生物撞击仪撞击大鼠脊肋区复制创伤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对照组、打击致伤后1 h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对肾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肾脏ADM表达在创伤后1 h显著增加并达峰值(F=554.88,P<0.05),伤后6 h回落至正常水平,6 h后稳步增加(F=40.26,159.05,P<0.01);肾脏CD31的表达在1,6,12 h组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F=18.68,2.56,86.13,P<0.05),24 h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F=10.01,P<0.01),肾脏CD31表达与ADM的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一致.结论:创伤后肾脏组织ADM和CD31含量的变化反映了肾脏细胞损伤及修复的进展趋势,ADM含量的增加对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为临床上肾脏损伤后的形态学监测及康复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甘红云;孙少华;张军荣;汪小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状况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记忆合金聚髌器对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背景:应用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是目前十分有效的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合理运用对其功能恢复影响极大.目的:观察系统性功能锻炼对髌骨骨折行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宋海燕;刘素芳;赵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成类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背景: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软骨缺损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目的: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及神经生物教研室.材料:Wistar大鼠(清洁级动物)6只,雌雄不限,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黑)20020002.方法:取第二代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用无血清培养液诱导;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自然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其分化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软骨细胞的鉴定,不同诱导时间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率的比较.结果:诱导后的MSCs具有软骨细胞的特点.结论: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培养基能向软骨细胞方向转化,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冬梅;金连弘;张宇;李呼伦;刘慧雯;张宝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髓型颈椎病JOA指数的客观和精确信度调查

    目的:中文版脊髓型颈椎病JOA指数已广泛用于对颈椎病的量化评估.现就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于2003-02/20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完成.将英文版脊髓型颈椎病JOA指数译为中文,并用汉化JOA指数对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重复评估.所获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表示可靠程度,用Kappa值表示各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观察者间和每一观察者自身的ICC值分别为0.934 5,0.941 6均>0.75.医生的临床经验对评价无影响.评分系统内各单项的一致性高,Kappa值大为0.751,小为0.379,躯干感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易混淆.结论:中文版JOA指数简单易操作,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临床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疗效评价.

    作者:白一冰;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刘郑生;王俊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柱病变与颈肩腰背痛的相关性:50例分析

    背景:以往研究脊柱力学与相关症状都围绕着一个如何维持脊柱稳定性的问题而进行的,而脊柱的稳定是由其前部及后部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周围肌群的正常肌力所维持,对于脊柱病变与疼痛的关系,并无完全确定的说法.

    作者:李奇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膝骨关节炎

    背景:应用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膝骨关节炎对该病有无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目的:观察纳米碳素纤维远红外线理疗毯治疗膝骨关节炎后的临床表现,并与短波透热治疗相比较.

    作者:张德元;谭海群;伍智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对臀肌挛缩综合征患者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11例疗效随访

    目的:为减少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综合征的并发症,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综合征改善下肢功能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01-04/2004-0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病房及手术室完成.采用微创器械治疗臀肌挛缩综合征11例,男6例,女5例.侧卧位,于大转子上方2 mm处,多处切断挛缩组织,筛状松解作用,术中内收屈伸髋关节,至关节活动自如,无弹响.术后第3天下地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膝试验,弹响感,划圈征,Ober征等综合评价,优9例,良2例.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综合征可以使髋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改善患者步态,且创伤小,无瘢痕.

    作者:柏传毅;肖林;宋涛;牒军;胡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leave ginkgo biloba,EGb)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甲基强地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进行对照.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SD大鼠54只,以改良Allen氏法制备脊髓挫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测定不同药物处理后12,24 h脊髓组织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浓度以及微循环指标改变,光镜观察用药后1周EGb对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EGb处理后脊髓组织丙二醛浓度明显低于各时相点对照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MP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微循环指标也有所改善.病理检查发现EGb治疗组空泡变性范围减小,炎症反应较轻.结论:EGb可以缓解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微血栓形成,具有脊髓保护作用.

    作者:彭昊;张忠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疼痛发生机制及中医康复程序

    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对其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及中医康复程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患者术后早期在卧床休息、骨盆牵引、直腿抬高训练、理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中后期在腰背四肢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有和营通络,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彭伍四;彭立远;谢世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对成纤维细胞凋亡的调控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umor necrosisfactor receptor 1,TNFR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病理性瘢痕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瘢痕形成机制.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分析TNFR1和Caspase-3的表达及分布规律. 结果:TNFR1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04±2.52)%,(3.27±1.30)%和(7.67±2.35)%,TNFR1在正常皮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而瘢痕疙瘩组阳性表达率又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3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51.453,P<0.01);Caspase-3在正常皮肤的阳性表达率为(14.84±2.41)%,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5.05±1.47)%和瘢痕疙瘩组(2.95±1.25)%,3组间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差异亦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161.694,P<0.01).结论:在细胞凋亡通路中凋亡关键效应子Caspase-3的激活减少及TN-FR1介导的死亡受体凋亡通路受阻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TNFR1又可能介导了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明TNFR1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具有双重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凤超;陈言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功能部位烧伤后的康复治疗

    背景:肢体部位烧伤愈合后功能部位往往有瘢痕增生挛缩和功能障碍,非功能部位则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目的:探讨肢体功能部位烧伤后的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刘建云;薛晓东;杨国虎;司小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极早期压力疗法防治烧伤瘢痕的观察

    背景:传统压力疗法强调创面愈合后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瘢痕的增生,但在临床上发现尚有较多增生性瘢痕发生,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作者:张立明;李德绘;农庆文;韦俊;黎洪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超微结构观察

    背景:血管内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机制研究尚少.目的:探讨血管内光凝对曲张大隐静脉超微结构的改变.设计:观察性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对象:2004-01/04,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大隐静脉曲张并行血管内激光治疗的患者42例.纳入标准:取踝部明显曲张而无明显血栓形成,表面皮肤完好,无明显营养性障碍的大隐静脉,患者均自愿参加,纳入9例.干预:采用810 nm波长激光器,功率为12 W,暴光时间1 s,血管内光凝治疗曲张大隐静脉,3 h后取踝部光凝血管.主要观察指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光凝后血管超微结构变化.以正常静脉和治疗前曲张静脉作为对照.结果:正常静脉分三层,内膜为单层血管内皮细胞,中膜为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等,外膜为一疏松排列的结缔组织.曲张静脉组织学检查见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之间连接疏松,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或萎缩,弹力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光凝后管腔内可见大量血细胞,血小板扁平,伸出伪足,贴附于胶原表面.血管内皮细胞和靠近管腔部位的平滑肌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外溢,和细胞外基质融合;靠近血管腔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部分脱落于管腔;靠近外膜部位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和外膜结构没有改变.结论:激光光凝治疗静脉曲张引起内膜和部分中膜结构破坏,大量血细胞聚集于管腔,促进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

    作者:顾瑛;韩丽娜;刘凡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经筋刺动态针法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背景:急性软组织损伤多因剧烈运动、负重不当或姿势不正确等过度扭转所致的颈、肩、腰、膝、踝等处的肌肉、肌腱、韧带损伤,临床表现为损伤部位红肿、胀痛、关节运动障碍等.以往治疗多以休息为主,配合常规针刺疗法、理疗和痛点阻滞等方法,一般疗程长,功能恢复较慢.

    作者:徐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钛网自体骨粒重建颈椎前部结构的即刻稳定性效应

    背景:以往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重建其稳定性是以取自体髂骨块植入,术后需坚强的外固定,但经常出现取骨处长期疼痛,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影响了手术疗效,增加患者的痛苦.利用钛网自体骨粒重建颈椎前部结构可获得颈椎的稳定性,避免自体取骨,但目前尚缺乏详细的随访资料.

    作者:范少地;罗卓荆;杨卫红;闫自强;张魁;雷海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频超声对足踝部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足踝部急慢性损伤诊断中的评估价值.方法2002-03/2004-03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诊断为足踝部急慢性损伤的380例患者,对怀疑为跟腱断裂、慢性跟腱损伤及肌腱炎者52例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52例足踝部急慢性损伤患者中急性跟腱断裂者10例,慢性跟腱损伤者28例,急性足踝部损伤14例.结论高频超声对足踝部急慢性损伤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作者:刘义富;刘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选择对患者膝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

    背景:随着新材料和新假体的出现和发展,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但仍然有许多问题困绕着术者.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及手术中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及对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对象:研究对象为2000-02/2003-09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实施了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方法:回顾分析了36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48膝,用美国JohnN Install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通过比较每个患膝在术前和术后的得分评定手术效果.主要结局观察:每个患膝在术前后的得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平均评分39分,随访后平均评分85分,优良率95%.术后疼痛减轻,关节伸屈功能和活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结论: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选用后稳定性假体,术后患者伸屈功能改善程度优于保留后交叉韧带术式,且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术中的软组织力学平衡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膝关节周围组织应松解充分,否则将引起关节不稳或活动受限.围手术期采用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鼓励病员进行康复训练也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周双利;王金堂;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颈椎病

    目的以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为主要治疗手段,并根据颈椎病的临床分型结合手法和颈椎牵引进行治疗,通过对其治疗效果的观察,总结出一套以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的高效综合疗法.方法收集2000-03/2003-03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临床分型,对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观察评定.结果在108例患者中治愈98例,治愈率达90.7%,显效10例,有效率为100%.结论临床实践证明,采用火针加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颈椎病有显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陶思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快速建立及其对力学仿真的意义

    目的:目前,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已成为生物力学研究的有力手段.尽管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学的发展,建立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的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走向了应用.但是,由于内固定器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建立可以进行生物力学计算分析的有限元模型依然是一件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包括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cetabula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fixation system,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快速建立方法.方法:引入材料坐标系和运动变形方法,快速有效建立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构建的ATMFS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内固定器结构特征,能够进行力学分析.结论:此建立全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对ATMFS复杂形状内固定器的建模是快速而有效的.

    作者:徐峰;苏佳灿;吴建国;张春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