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防治

杨正家;吴莉芯

关键词:导尿管, 尿路感染, 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途径。方法对6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氧氟沙星静滴、B组以氧氟沙星静滴+PVP-I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隔日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当尿培养细菌数>10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置管4d后A组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5%聚维酮碘溶液定时经尿管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可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38例NS并发AR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中27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腹水及心包积液,病理类型以轻度系膜增生GN和微小病变为主,治疗主要以泼尼松和速尿治疗。经治疗后33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结论 NS伴ARF患者病理改变轻,经积极治疗预后好。

    作者:赵宁;吴缅;龚建华;费晓;王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病理尸体解剖50例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嘉兴市病理质控中心近10年来所行的50例尸解病例的特点。方法对50例尸解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理诊断、死因及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尸解病例中,26例(52%)是通过尸检才明确死因的,27例(54%)有医疗纠纷。尸检结果提示有26例为非医疗过失纠纷。结论尸体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

    作者:严蕊琳;马时荣;王桂华;吕士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种皮肤消毒液抗菌效果的比较

    手术人员手臂皮肤的消毒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也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三种皮肤消毒液进行了抗菌效果比较试验,旨在为对皮肤消毒液的选择提供实验根据。1 资料与方法1.1 消毒剂安高特泡沫型皮肤消毒剂(广东中山市惠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主要成分:洗必泰、乙醇;5%聚维酮碘(杭州民生药厂);诗乐氏(上海浦东德龙化工厂),主要成分:双氯苯双胍己烷。1.2 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1.3 试验方法采用K-B药敏试验,测量抑菌圈直径。

    作者:郑婷;蔡玲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剖宫产病例,其中100例在围手术期使用氨苄青霉素/爱罗苏,另100例使用氧哌嗪青霉素。术后比较观察感染指标的变化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高体温、退热时间(非选择性剖宫产)、术后病率(选择性剖宫产)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氨苄青霉素/爱罗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感染效果强于氧哌嗪青霉素。

    作者:章萌;瞿华;吴柳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巨结肠灌肠中的护理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反复多次的灌肠,是减轻症状、改善全身营养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手术前的必须准备。但在灌肠中出现护理问题较多,为了提高巨结肠灌肠术的质量,避免肠穿孔的发生,本文就巨结肠灌肠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6例,其中3例有手术指征转外科治疗,另3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而住院1~3d自动出院,余30例患儿平均住院11d,在内科抗炎、补液、支持治疗的同时,采取每日或隔日一次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灌肠次数每人平均达7次,无一例发生肠穿孔。灌肠后症状消失,胃纳好,营养改善,停清洁灌肠改开塞露通便后,每日均能正常排便,无呕吐、腹胀出现,平均观察2~4d,均以病情好转而出院。

    作者:俞勤儿;蒋蓓;蒋笑蓉;方建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Ng、Uu、Mh、Ct感染情况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患者(A组)和健康妇女(B组,滴虫和霉菌均阴性)分别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Ng)、解尿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1.2 方法 Ng检测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置0.5ml pH8.2 TBS缓冲液处理后取上清液用滴金免疫法测定,在膜中央出现红色斑点为阳性。Uu、Mh培养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置保养液中,室温4~6h,吸取200ul接种于培养基中,Uu37℃培养24h,培养基由黄变红且清亮为阳性,Mh 37℃培养72h,培养基由黄变橙且清淡为阳性。Ct检测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采用美国QUIDEL公司生产的金株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出现红色线为阳性。

    作者:袁根莲;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25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方法将25例甲亢被误诊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甲亢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11例,神经症5例,更年期综合征3例,慢性结肠炎3例,老年性痴呆2例,肝炎1例。结论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在诊断时应当与其它疾病鉴别,防止发生误诊。

    作者:杨智贤;何小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护理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治疗手段被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提供安全、经济、高质量护理的保证。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真正地实现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护理。本院自1998~1999年对108例腹部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手术成功,有力地促进了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俞曼芳;楼葛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如何做好医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学中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为提高本校学生实习的质量,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本校学生实习管理的经验,就临床实习前该如何对学生和实习医院进行准备和安排进行探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作者:孙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杭医高专麻醉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

    我校麻醉专业自创建至今已有八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了解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业务能力、所就业医院的层次及所在单位对他们的评价,作者对该专业1993年至1998年毕业的六届毕业生展开调查,以掌握相关信息,为本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及毕业生的分配工作提供参考。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本校1993至1998届麻醉专业毕业生共215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得麻醉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其中毕业生就业中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见表1,专业对口毕业生就业医院等级分布情况见表2,再从中遴选出从事临床麻醉工作两年以上的毕业生100人就毕业生临床麻醉水平和业务技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调查表全部内容由麻醉科主任填写,医院确认后寄回。

    作者:周蓓;江素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预测和处理

    目的探讨对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预测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各类需行气管内插管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50例,术前测量IG、Slux、TM、HENE、HFNF、气道分类及声门分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它们与气管插管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气道分类Ⅳ类者7例,声门分级Ⅲ级者17例,Ⅳ级者1例。17例声门Ⅲ级者以EtCO2引导下口腔盲插法插管成功,1例声门Ⅳ级者以气囊充气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法插管成功。结论术前评价气管插管难易程度应综合考察各项测量指标,这些指标中又以声门分级为可靠。

    作者:斯小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预处理活性炭配制甲硝唑注射液避免灭菌后沉淀

    目的为了解决甲硝唑注射液贮存时出现的浑浊现象,提高甲硝唑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活性炭预处理:取一级注射用炭,经湿润,加水煮沸,用钛滤棒2除去水分,干燥,120℃活化2h。用经预处理活性炭来配制甲硝唑注射液。结果用经预处理活性炭配制的甲硝唑注射液放置1年后仍未出现甲硝唑注射液浑浊现象。结论用预处理活性炭配制甲硝唑注射液可提高其稳定性,防止成品出现浑浊。

    作者:姚金泉;费国良;杨水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骨转移癌的治疗进展

    骨组织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仅次于肺和肝。近十余年来,许多学科在骨转移癌的发生机理、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观念的更新,对骨转移癌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而应认识到骨转移癌并不都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恰当的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在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范顺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碱性返流性胃炎5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碱性返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胃镜证实的576例碱性返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同期本院行胃镜检查共4688例,检出返流性胃炎576例(12.3%)。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不适、隐痛、上腹下垂感、腹胀及恶心呕吐等为主,治疗主要以胃肠道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及H2受体拮抗为主。结论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一种多病因、机理复杂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应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及胃镜结果综合考虑。

    作者:童桂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1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142例均符合AMI溶栓的适应证,无禁忌证。患者入选后立即嚼服阿斯匹林300mg,以后每日(100~150)mg;尿激酶(urokinase,UK)22 000 IU/kg半小时内静脉滴入,UK滴完后6~12h皮下注射肝素7 500U,每12h一次,持续3~5d。结果 142例中,再通87例(61.3%),未通55例(38.7%)。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h、2~4h、4~6h者再通率分别为74.4%、67.3%和43.6%,4h后的再通率明显低于4h以内的再通率(P<0.05或P<0.01)。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再通率与发病时间至开始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高秀华;李晓佳;苏德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病理教学切片制作技术的改进

    病理实验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实验,如对尸体解剖、大体标本、组织切片、幻灯片等观察及多媒体教学,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过程的认识。因此教学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1 教学切片组织材料的选取 教学切片用的组织材料其病变必须典型,如教学切片“结核”,必须有典型的结核结节。再如教学切片“肠腺癌”,取材时应取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这样在切片上便于让学生看到正常的肠上皮细胞、异型细胞及癌细胞。取材的厚度一般在5mm左右为妥。

    作者:沈礼;张宏莹;朱有法;朱善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DU患者口服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治疗组),40例DU患者口服雷尼替丁加阿莫西林作对照,观察其幽门螺杆菌及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治疗DU疗效好。

    作者:马国勇;沈伟伟;孙敏敏;马高翔;马国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9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近三年的总体耐药性。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药敏板条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该菌对15种抗生素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程度有所差异。结论对环丙沙星、多粘菌素E、磷霉素耐药性增加明显,阿米卡星、泰能、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临床上对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加强与微生物实验室的密切协作,以更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洪慧东;聂晓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提示羊水漂浮物480例分析

    目的了解B超提示羊水漂浮物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对孕晚期的孕妇行B超检查了解羊水情况,观察B超提示有羊水漂浮物者的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并与B超提示无羊水漂浮物者进行比较。结果 B超提示有羊水漂浮物与B超提示无羊水漂浮物者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羊水污染情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示羊水漂浮物对胎儿宫内情况的判断意义不大。

    作者:钱红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氨甲喋呤和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

    手术是以往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法。但对于迫切要求生育的妇女来说,手术减少了将来的生育机会。氨甲喋呤和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是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的非手术疗法。为了提高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能性,本文对其有关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年龄21~42岁,停经35~63d,其中41例有阴道出血3~15d,29例有下腹胀痛史。B超检查盆腔包块直径<6cm,排除宫内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及有心搏者。化验血HCG<5000U/L,血常规正常范围,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