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勤儿;蒋蓓;蒋笑蓉;方建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早期多采用药物治疗,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对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我院自1987年起开展显微镜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1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71例,年龄44~87平均61.7岁。病程1~23年,均为单侧疼痛,其中右侧69例,左侧47例。术后治愈98例,好转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手术,耳后入路,仔细找到三叉神经及其相关血管,将涤纶片或涤纶絮制成哑铃状,放置于神经与血管之间,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作者:陈蕾;郑美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时,中药含丹参、当归和川芎嗪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在含25g/L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中和含2μg/mL川芎嗪、丹参和当归注射液中,经24h的暴露,观察MΦ的MTT还原能力及其一氧化氮(NO)产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膜透析液组和各中药组对MΦ产生NO和MΦ的MTT还原能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与腹膜透析液组相比,各中药组对巨噬细胞抑制较轻(P<0.01)。结论含丹参、当归和川芎嗪的腹膜透析液能显著改善MΦ的功能。
作者:梁国庆;杨则然;李继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方法将25例甲亢被误诊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5例甲亢患者被误诊为冠心病11例,神经症5例,更年期综合征3例,慢性结肠炎3例,老年性痴呆2例,肝炎1例。结论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在诊断时应当与其它疾病鉴别,防止发生误诊。
作者:杨智贤;何小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嘉兴市病理质控中心近10年来所行的50例尸解病例的特点。方法对50例尸解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理诊断、死因及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例尸解病例中,26例(52%)是通过尸检才明确死因的,27例(54%)有医疗纠纷。尸检结果提示有26例为非医疗过失纠纷。结论尸体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
作者:严蕊琳;马时荣;王桂华;吕士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DU患者口服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治疗组),40例DU患者口服雷尼替丁加阿莫西林作对照,观察其幽门螺杆菌及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克普隆加阿莫西林治疗DU疗效好。
作者:马国勇;沈伟伟;孙敏敏;马高翔;马国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并发症原因:所选T管过粗2例,T管横臂过长1例,丝线缝合胆总管致结石复发2例,胆总管管壁缝合不严或缝线松脱致胆漏3例,T管误拔3例,术后3周常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4例;处理: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1例。1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道手术T管处理不当所致并发症主要是医源性的,临床上应以预防为主。
作者:钱军;林水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Wissler-Fanconi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间歇性发热、皮疹、关节痛和白细胞增多四大表现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此症非常少见,本科于2001年5月收治本症患者1例,现将其有关的护理要点总结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工人,入院10个月前开始反复发热,呈弛张热型,多在39~40 ℃以上,伴背部皮疹及膝关节疼痛,无咽痛、咳嗽及咳痰,无胸闷气急,无腹痛腹泻,查血细胞2.1×109/L,血沉37mm/h,门诊以“Wissler-Fanconi综合征”收住入院。入院后皮质类固醇激素、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中的中药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陶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碱性返流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经胃镜证实的576例碱性返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同期本院行胃镜检查共4688例,检出返流性胃炎576例(12.3%)。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不适、隐痛、上腹下垂感、腹胀及恶心呕吐等为主,治疗主要以胃肠道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及H2受体拮抗为主。结论碱性返流性胃炎是一种多病因、机理复杂的疾病,诊断及治疗应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及胃镜结果综合考虑。
作者:童桂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决甲硝唑注射液贮存时出现的浑浊现象,提高甲硝唑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活性炭预处理:取一级注射用炭,经湿润,加水煮沸,用钛滤棒2除去水分,干燥,120℃活化2h。用经预处理活性炭来配制甲硝唑注射液。结果用经预处理活性炭配制的甲硝唑注射液放置1年后仍未出现甲硝唑注射液浑浊现象。结论用预处理活性炭配制甲硝唑注射液可提高其稳定性,防止成品出现浑浊。
作者:姚金泉;费国良;杨水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抗生素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剖宫产病例,其中100例在围手术期使用氨苄青霉素/爱罗苏,另100例使用氧哌嗪青霉素。术后比较观察感染指标的变化及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高体温、退热时间(非选择性剖宫产)、术后病率(选择性剖宫产)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氨苄青霉素/爱罗苏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感染效果强于氧哌嗪青霉素。
作者:章萌;瞿华;吴柳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患者(A组)和健康妇女(B组,滴虫和霉菌均阴性)分别检测其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Ng)、解尿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1.2 方法 Ng检测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置0.5ml pH8.2 TBS缓冲液处理后取上清液用滴金免疫法测定,在膜中央出现红色斑点为阳性。Uu、Mh培养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置保养液中,室温4~6h,吸取200ul接种于培养基中,Uu37℃培养24h,培养基由黄变红且清亮为阳性,Mh 37℃培养72h,培养基由黄变橙且清淡为阳性。Ct检测法:用无菌棉签取宫颈分泌物,采用美国QUIDEL公司生产的金株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检测,出现红色线为阳性。
作者:袁根莲;沈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组142例均符合AMI溶栓的适应证,无禁忌证。患者入选后立即嚼服阿斯匹林300mg,以后每日(100~150)mg;尿激酶(urokinase,UK)22 000 IU/kg半小时内静脉滴入,UK滴完后6~12h皮下注射肝素7 500U,每12h一次,持续3~5d。结果 142例中,再通87例(61.3%),未通55例(38.7%)。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h、2~4h、4~6h者再通率分别为74.4%、67.3%和43.6%,4h后的再通率明显低于4h以内的再通率(P<0.05或P<0.01)。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以缩小梗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再通率与发病时间至开始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高秀华;李晓佳;苏德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组织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仅次于肺和肝。近十余年来,许多学科在骨转移癌的发生机理、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未找到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观念的更新,对骨转移癌不应采取消极的态度,而应认识到骨转移癌并不都是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恰当的治疗在减轻疼痛、提高生存质量、甚至在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范顺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反复多次的灌肠,是减轻症状、改善全身营养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手术前的必须准备。但在灌肠中出现护理问题较多,为了提高巨结肠灌肠术的质量,避免肠穿孔的发生,本文就巨结肠灌肠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6例,其中3例有手术指征转外科治疗,另3例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而住院1~3d自动出院,余30例患儿平均住院11d,在内科抗炎、补液、支持治疗的同时,采取每日或隔日一次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灌肠次数每人平均达7次,无一例发生肠穿孔。灌肠后症状消失,胃纳好,营养改善,停清洁灌肠改开塞露通便后,每日均能正常排便,无呕吐、腹胀出现,平均观察2~4d,均以病情好转而出院。
作者:俞勤儿;蒋蓓;蒋笑蓉;方建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教学中培养合格医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质量。为提高本校学生实习的质量,本文结合近几年来本校学生实习管理的经验,就临床实习前该如何对学生和实习医院进行准备和安排进行探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作者:孙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白细胞介素12(IL-12),又称细胞毒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ytotoxic Iymphoctyto maturation factor,CLMF)或称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atural killer cell stimulation factor,NKSF)。后由perusssia和cately等分别完成和公布,后来统一命名为IL-12。它是白细胞家族中的较新成员,是近年来被纯化和鉴定的一种新细胞因子。
作者:韦跃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胺类化合物急性中毒所致膀胱内凝血块的B超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苯胺类化合物急性中毒致泌尿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及B超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7例B超诊断为膀胱内凝血块和膀胱炎可能,2例被B超误诊为肿瘤可能。结合病史和膀胱镜检查9例患者后均被确诊为膀胱内凝血块。结论苯胺类化合物急性中毒所致的膀胱凝血块B超图像不典型,易被误诊。
作者:孙俞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方法。方法将1996~2000年本院收治的要求引产的195例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成三组:A组,68例,以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B组,66例,以米非斯酮+米索前列醇口服引产;C组,61例,以米非斯酮口服+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比较三种方法的引产效果。结果 A、C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而B组只有89.4%(59/66);产程A组长,B组短,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2h出血量C组明显少于A组(P<0.01),而其它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裂伤A、B组各有2例,而C组无1例宫颈裂伤。结论米非斯酮和利凡诺尔联合应用为中期妊娠理想的引产方法。
作者:任晔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有效防治途径。方法对68例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以氧氟沙星静滴、B组以氧氟沙星静滴+PVP-I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隔日收集尿液送细菌培养,当尿培养细菌数>105/ml时定为尿路感染。结果两组患者随插管时间的延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逐日增加。置管4d后A组的尿路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5%聚维酮碘溶液定时经尿管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可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
作者:杨正家;吴莉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困难气管内插管的预测及处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各类需行气管内插管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50例,术前测量IG、Slux、TM、HENE、HFNF、气道分类及声门分级等各项指标,并分析它们与气管插管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患者中,气道分类Ⅳ类者7例,声门分级Ⅲ级者17例,Ⅳ级者1例。17例声门Ⅲ级者以EtCO2引导下口腔盲插法插管成功,1例声门Ⅳ级者以气囊充气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法插管成功。结论术前评价气管插管难易程度应综合考察各项测量指标,这些指标中又以声门分级为可靠。
作者:斯小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