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嗪酸治疗衣原体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余金泉

关键词:氟嗪酸, 治疗, 沙眼衣原体, 尿道炎
摘要:目的观察氟嗪酸片剂治疗男性衣原体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衣原体性尿道炎男性患者70例,病程在3个月~4年,以氟嗪酸片口服,每次2片(200mg/次),3次/d,连续服用4周.结果总有效率为77.1%(54/70);其中显效25.7%(18/70),有效51.4%(36/70),无效22.9%(16/70).结论氟嗪酸片剂是治疗男性衣原体性尿道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与纤溶活化功能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以及纤溶活化状态.APTT、PT、Fbg、D二聚体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B、C级中APTT、PT、Fbg值与A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APTT及PT可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而Fbg含量降低,并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来丽群发;楼德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的麻醉处理

    目的根据法洛氏四联症的病理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更适合于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所行的96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麻醉处理,分析其术前准备,麻醉诱导、维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本组治愈88例,死亡8例(8.3%),死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针对法洛氏四联症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婴幼儿的生理特点,维持转流前血压、血氧饱和度平稳,可保证围手术期的平稳,降低手术死亡率.

    作者:金自瑛;杨懋颖;叶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Ⅴ类洞两种修复材料疗效分析(附102例报告)

    目的探讨Dyract修复Ⅴ类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2例240颗牙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用Dyract材料和光固化夹层技术修复,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修复效果.结果 A、B两组在修复体密合度、牙髓活力、继发龋、失败率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yract修复Ⅴ类洞操作简便,修复效果好,有望代替传统光固化夹层修复技术.

    作者:苏云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输血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输血在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38例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以洗胃、静注阿托品及胆碱脂酶复活剂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8例,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住院天数(9.2±1.1)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11.2±1.4,P<0.01);治疗组的阿托品用量(485.0±50.1mg)明显少于对照组(667.5±61.2mg,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输血能显著提高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的疗效.

    作者:陈金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眼表羊膜移植术的护理

    羊膜系胎盘膜的内层,由滋养细胞分化而来,薄且呈透明状.近年来,随着对羊膜生物学特性的认识,显微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被眼科医生重视.本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新鲜或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高虹霞;何建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骨骨折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法100例分析

    目的介绍鼻骨骨折的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鼻骨轴位左右分开摄片.10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分别摄传统鼻骨轴位片和改良鼻骨轴位片.结果传统鼻骨轴位片鼻骨骨折显示率32%;而改良鼻骨轴位片鼻骨骨折显示率100%,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改良鼻骨轴位投照法能提高鼻骨骨折诊断率.

    作者:曹大成;冯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肾穿刺常对明确肾病变性质、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十分重要,本科从1998年12月~2000年1月共行肾穿刺术3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来花;钱亚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监测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浆PLT、MPV及PDW值的变化.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重症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治疗前重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LT值显著下降(P<0.01),而MPV及PDW值则显著上升(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当患者PLT值增加,MPV及PDW值下降时提示预后改善.

    作者:王宗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氨氯西林钠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西林钠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60例各种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氨氯西林钠组(n=30)与阿乐欣组(n=30)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6.6%),对照组3例(10.0%),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西林钠与其它广谱抗菌素一样,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方河清;高顺良;刘颖斌;彭承宏;徐斌;林先明;许元良;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聚维酮碘栓致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农民.因阴道瘙,白带增多呈色黄,腹部下附感一月余而就诊.

    作者:马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186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2000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8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6例患者中,183例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全部病例术后72h内体温均恢复正常.3例发生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均经相应的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斌;寿坚;刘德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对臂丛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臂丛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例行经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16例,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麻醉,并在麻醉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5mg;B组8例,仅以布比卡因+利多卡因麻醉.结果 A、B两组镇痛效果达优良者分别为15例(93.8%)和4例(50.0%),平均镇痛时间分别为48.1±3.0h和8.3±1.2h,A组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1),镇痛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

    作者:王衡;李清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感冒通致小儿血尿9例

    感冒通片致小儿血尿,医学文献中鲜有报道.本院儿科于1992年10月~2000年10月共收治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屠荣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血栓调节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情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把78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并对其不同病程中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进行动态检测,与60名健康人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轻症组及健康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较多尿期、恢复期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的测定可帮助了解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陈国生;卢兴国;钟深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04例膀胱冲洗失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1997年以来,我科采用了一次性输液器(8号头皮针),对长期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冲洗,在冲洗过程中发现多种因素可导致膀胱冲洗失败,现将失败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单华娟;邵华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归肾颗粒冲剂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归肾颗粒冲剂对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甘油三脂及C肽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雄性,共分七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低剂量中药组、降糖舒组和模型组.治疗4周后禁食12h采血测定血糖、甘油三脂、C肽,2h后再测定餐后血糖、餐后C肽.结果糖尿病大鼠普遍存在高血糖、高甘油三脂血症及空腹C肽低下.高、中剂量组餐后2h C肽水平增高至接近正常水平(P>0.05),低剂量组、降糖舒组和模型组餐后2h C肽仍低下,与正常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他糖尿病组(P<0.05).结论归肾颗粒冲剂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症状,具有一定降糖作用,且能提高C肽水平.

    作者:黄妙珍;高秀英;郁加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疑难高危食管、胃异物的内镜治疗(附4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胃疑难高危异物的内镜治疗.方法 1986年1月~2000年4月,于本科经内镜治疗的51例异物中,4例异物的体积、形态及嵌入部位特殊.其中2例动物骨横贯于食道中段,1例(7.0×8.0)cm巨大坚韧胃石,1例胃内(12.0×2.0)cm长方形铁片.经充分术前准备,利用圈套器、网蓝和Olympus ST-C3外套管,充分应用内镜操作技巧进行治疗.结果 4例异物均成功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各科密切配合,内镜治疗食管胃疑难高危异物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李国熊;张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丙酚抑制腹腔内器官牵拉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内酚抑制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中腹腔内器官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97例行硬膜外麻醉下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Ⅰ、Ⅱ组,Ⅰ组54例在麻醉成功后切皮前静注异丙酚0.75mg/kg,再以3.0mg*kg-1*h-1静脉维持;Ⅱ组在切皮前静注哌替定1mg/kg和氟哌利多0.5mg.结果Ⅰ组预防腹腔内器官牵拉反应的总有效率为94.4%(51/54),Ⅱ组为74.4%(32/43),Ⅰ组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异丙酚抑制上腹部手术中腹腔内器官牵拉反应的效果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晓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BG)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电极法测定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血清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葡萄糖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蔡小婕;徐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生物合成特性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它们都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增殖旺盛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合成与沉积为特征.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主要临床区别在于瘢痕疙瘩的增殖性瘢痕组织超出初损伤的范围,并侵入周围正常皮肤.虽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个古老的疾病,但FB为何在创伤已经修复后仍处于增殖及生物合成失控状态,有的瘢痕疙瘩患者的FB为何会自发地增殖及生物合成失控这一关键问题至今仍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对瘢痕FB性状的了解是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鲍卫汉;徐少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