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术后护理

郑瑛;李金兰;赵晓清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 儿童, 股骨干骨折, 护理
摘要:由于儿童生性好动、防范意识差,儿童的意外伤害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以骨折,特别是股骨干骨折事件多见.股骨干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下肢牵引或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为主,但该疗法肢体制动时间长,护理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目前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微创治疗已成为儿童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1].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间,采用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表位重组DNA诱导小鼠体液免疫有效剂量的探讨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多表位(Ct MOMP168)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 MOMP168免疫小鼠的有效免疫剂量,为体内免疫学效应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t MOMP168构建成功的基础上,抽提纯化质粒,分3个免疫剂量组,即50、100和150μg剂量组,同时设PBS对照组.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间隔2周,于免疫的0、2、4、6、8周分别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Ct MOMP多表位特异性抗体IgG的生成量,并于0、1、3、5、7周取小鼠阴道冲洗物,检测Ct MOMP多表位特异性SIgA的生成量,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个不同免疫剂量组,血清特异性抗体IgG生成量于免疫第4周后均开始随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步增加,150μg剂量组抗体IgG的生成水平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免疫小鼠阴道分泌物中特异性抗体SIgA生成较快,免疫开始后1周,150 μg剂量组SIgA的产生水平高于其他组,7周后SIgA开始下降,但150 μg剂量组抗体水平仍高于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重组质粒DNA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生成显示了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150μg)免疫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阴道分泌性特异性抗体SIgA生成水平优势显著.

    作者:饶品欢;石朝晖;李文姝;吕艳;陈向敏;朱珊丽;张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术后护理

    由于儿童生性好动、防范意识差,儿童的意外伤害事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尤以骨折,特别是股骨干骨折事件多见.股骨干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下肢牵引或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为主,但该疗法肢体制动时间长,护理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目前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TEN)微创治疗已成为儿童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1].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间,采用TEN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3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郑瑛;李金兰;赵晓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NADPH-d染色法术中快速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目的:评价NADPH-d的快速染色法在术中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irschprung's disease,HD)及确定病变段肠管范围的优越性.方法:标本采自确诊HD患儿术中切除的结肠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6个月.标本分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分别用NADPH-d的快速染色法与冰冻切片HE快速染色法进行配对比较研究.结果:NADPH-d染色法操作简单,易掌握,切片不需事先固定,无需水化、脱水等繁琐流程.冰冻切片HE染色法30 min出结果,NADPH-d法能在10 min内出结果,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DPH-d染色法能在术中快速诊断HD并确定手术中切缘是否已达到正常肠管,且操作流程简单,阳性神经节细胞识别容易,较冰冻切片HE染色法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朱利斌;张普;黄婷;王永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C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以助于临床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复习近5年来我们发现的卵巢SCST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镜下特征,总结卵巢SCST的诊断要点.结果:卵巢SCST中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多见,其次为颗粒细胞瘤、Sertoli-Leydig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临床表现有盆腔包块、腹痛、腹胀、阴道异常出血等,镜下为不同成分和比例的性索间质细胞呈不同结构排列组成,各有特点.结论:卵巢SCST是相对少见的卵巢肿瘤,掌握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和分类.对于发现盆腔肿块合并内分泌失调症状患者,需考虑此类肿瘤.

    作者:李伟华;廖谦和;徐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应用

    目的:评价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22例胃癌术后应用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及13例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对照组)两组患者,检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总蛋白、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联合液囊空肠导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能加快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孝王;项海;吴伟;宋靖;项秉该;温江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工腔隙技术在内镜辅助周围神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3种人工腔隙技术在内镜辅助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松解手术和腓肠神经切取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别应用3种人工腔隙技术行内镜下周围神经松解手术和腓肠神经切取手术共41例.其中应用CO.皮下充气法内镜辅助下切取腓肠神经移植手术9例,尺神经松解前置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8例,腓总神经松解手术治疗腓管综合征7例;应用皮肤提拉装置形成皮下腔隙镜下行腕管外腕横韧带切断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5例;用自制的环型组织撑开器内镜辅助下行腋神经松解术治疗四边孔综合征2例.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充分的腔镜视野,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切口1~3 cm,此开放性手术缩短3~10 cm.37例患者获得随访1~5年.周围神经松解手术30例,感觉功能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达S4级,29例患者运动功能在术后6~12个月内恢复至Ⅳ~V级,未见复发;1例腓总神经卡压患者随访24个月,伸踝、趾肌力恢复至Ⅱ级停止,二期行肌腱转位术.镜下腓肠神经切取移植手术随访7例,受区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腔隙技术使内镜辅助周围神经手术具有更好的腔镜视野和操作空间,是内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洪建军;裘超;赖红燕;周一飞;卢晓郎;余可和;陈临炜;高伟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浆脑钠肽水平在评估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0PD)合并肺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AE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急诊入院患者共50例,分别统计患者在AECOPD合并肺心病失代偿期(失代偿期组)、AECOPD合并肺心病代偿期(代偿期组)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稳定期组)血浆BNP水平及心脏结构指标包括肺平均动脉压(PASP)、右室内径(RDVD)、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与失代偿期组比,代偿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PASP、RDVD、RVOT值均减低(P<0.05),LVEF增加(P<0.05);与代偿期组比,稳定期组患者血浆BNP水平、PASP、RDVD、RVOT值减低(P<0.05),LVEF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水平与心脏结构指标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与PASP、RDVD、RVO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3、0.860、0.867(P<0.05),与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91 (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变化对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贤兵;蔡晨莉;陈传辉;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例报告

    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常反复发作,传统手术虽能解除粘连,但术后再发粘连率高[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外科医生开始探讨腹腔镜技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2-3].更有报道[4]称,腹腔镜手术因其具有防止术后严重粘连的发生,降低再梗阻率,减少住院时间等优点,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有着巨大优势,现已成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措施.我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9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肠粘连松解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江辉;朱冠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不同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97例,按Evans分类:Ⅰ~Ⅱ型35例,Ⅲ型35例,Ⅳ型27例.其中采用倒置股骨远端LISS治疗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74.23±4.15)岁;DHS治疗56例,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73.89士4.48)岁.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畸形愈合发生率等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对于Evans分类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倒置LISS组和DHS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2.67士2.37)d和(61.83±2.05)d,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2.06±2.46)min和(50.26±2.15)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于Evans分类Ⅲ型、Ⅳ型骨折,倒置LISS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6.12±4.21)d和(77.38±2.87)d,DHS组分别为(57.52±1.91)d和(60.35±3.13)d,与DHS治疗组比较,倒置LISS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延长;但倒置LISS组手术持续时间较短,分别为(53.72±1.92)min和(75.92±3.36)min,DHS组分别为(63.16±2.02) min和(93.00±3.20)min;倒置LISS组出血量较少,分别为(279.67±18.14)mL和(399.03±16.08) mL,DHS组分别为(454.87±19.10) mL和(532.76±17.18)mL.两组间畸形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Evans分类Ⅰ~Ⅱ型稳定型骨折,DHS内固定治疗仍然可作为首选.倒置LISS更适用于高龄、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或严重骨质疏松症的Ⅲ型和Ⅳ型骨折患者.

    作者:王利宏;蒋恒;单军标;徐国红;葛兴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HBe (385-420) -ecdCD40L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生物活性预测

    目的:构建HBe( 385-420) -ecdCD40L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所翻译的融合蛋白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Be( 385-420)基因与CD40L胞外段(ecd)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融合蛋白的物理化学性质、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以及二级结构等.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分析,HBe (385-420)、ecdCD40L两个基因连接之后亲水性和疏水性未受影响,融合蛋白未出现新的抗原性及表位,连接链( Linker)不影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融合蛋白的空间构象.结论从生物软件分析结果可知重组体设计较合理,融合蛋白保留了HBe( 385-420)和CD40L胞外段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欢;吴金明;陈娟;方红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低氧对小鼠骨骼肌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氧对小鼠骨骼肌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C57BL/6小鼠32只,随机分成低氧组和常氧组,每组16只.两组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低氧组放入低氧环境中,常氧组置于空气中,30 min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骨骼肌离体线粒体膜电位,酶标仪检测MPTP开放程度,ELISA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 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低氧组骨骼肌离体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TP开放增加,CytC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GSH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氧可导致小鼠骨骼肌离体线粒体MPTP功能异常,促进MPTP开放、释放CytC,这可能与低氧导致的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彭艳艳;孙丽娜;宋菁;金露;王小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鼠出生后早期心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检测及细胞周期进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通过对大鼠出生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心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细胞周期进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确定大鼠出生后心肌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的时间,为心肌细胞增殖研究奠定细胞学及形态学基础.方法:用qRT-PCR法检测出生后第1、4、7、10、14天,共5个不同时间点SD大鼠心肌细胞中细胞周期进程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肌钙蛋白T(cTnt)和磷酸化组蛋白3(H3p)单克隆抗体对上述5个时间点的心室肌组织进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同时用DAPI显示细胞核,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结果:①大鼠出生后早期不同时间点心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4天有丝分裂指数达到峰值.②心肌细胞周期进程相关基因Ccnd1、Ccna2、Ccnb1、Cdk1、CDk2和Cdk4的表达在生后第4天出现高峰,之后呈递减趋势;但是Cdk蛋白抑制基因Cdkn1a、Cdkn1b的表达一直呈递增趋势.结论:①大鼠出生后第10天心肌细胞逐渐丧失分裂增殖能力;②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和有丝分裂指数在出生后第4天出现峰值可能与心肌细胞的多核化和肥大性生长有关.

    作者:旷文安;黄伟聪;王珏;杨凯;郑哲;孙成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43例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143例肝病患者与152例健康体检者凝血四项水平,分析两组之间的水平差异.结果:急性肝炎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17.5士2.1)s、(11.2±2.1)s、(37.2±3.6)s和(3.1±0.3)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四项检测水平分别为(24.4士3.0)s、(17.1±2.3)s、(57.9士4.7)s及(1.8±0.4) g/L,与健康对照组、肝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可用于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厉连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肌酸激酶同工酶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Hippius和Bengzon[1]于1966年首次报道了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当时认为CK的升高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志,是精神分裂症的内在表现,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这一现象的发现激起了精神病学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此后国内外学者纷纷开展了关于CK活性升高与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物、精神障碍的各种临床状态等关系的研究,旨在明确在各种精神病过程中和各种治疗中CK升高的临床意义,探讨精神障碍病人肌酸激酶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预后.

    作者:施剑;叶素贞;黄汉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黄连素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berine)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LOX-1、CD68等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佛波醇酯(PMA)诱导分化的单核源巨噬细胞为细胞模型,黄连素(50 μmol/L)预处理1h后,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的表达.结果: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后,CD36表达明显升高,而黄连素预处理显著抑制CD36的表达.oxLDL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巨噬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CD36、LOX-1和CD68表达明显升高(P<0.01),黄连素预处理后巨噬细胞表面CD36、LOX-1的表达受到抑制,但CD68的表达未受影响(P>o.05).结论:黄连素抑制巨噬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CD36、LOX-1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对脂质oxLDL的吞噬.

    作者:黄周青;蔡雪黎;卢中秋;黄伟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h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及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IVF-ET的患者319例,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重组FSH (rFSH)/hCG长方案促排卵,按hCG用量分为A组(hCG用量:3 000 U)和B组(hCG用量:5 000 U).观察两组获卵数目以及IVF结局等.结果:A、B两组的获卵数、成熟率、受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2.95%和46.47%(P> 0.05),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4.69%和5.88%(P>0.05).结论:超促排卵过程中减少使用hCG剂量对IVF-ET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陈霞;赵军招;王佩玉;吴永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急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急性炎症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肺成纤维细胞,然后采用H-DMEM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采用脂多糖(LPS)干预建立成纤维细胞体外急性炎症模型,实验分组:空白组、0.1 μg/mL LPS组、1μg/mL LPS组、10 μg/mL LPS组,并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MTT)在干预后3、6、9 h分别测定吸光度(OD)值.结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镜下可见组织块周边有长梭型细胞爬出,72 h后生长迅速,4d接近融合.经免疫荧光测定,肺成纤维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CD31阴性.在干预后各时间段中,1 μg/mL LPS组测得的OD值高于其他各组,在1μg/mL LPS组中,干预后6h测得的OD值高于其他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法可以体外培养出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用浓度为1 μg/mL的LPS干预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6h能建立较为合理的急性炎症模型.

    作者:朱天琦;郑声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27例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27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0.5~2 h在胃镜下将美兰注射于肿瘤处胃黏膜下,定位肿瘤,术中应用线性切割闭合器(Endo-GIA)或超声刀行胃部分切除术.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8 min (25~ 92 min),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均支持胃间质瘤诊断,切缘阴性.平均随访13个月(8 ~ 32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术前注射美兰使得术中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对有适应证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孙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木村病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累及头颈部软组织及浅表淋巴结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现将就诊于本科的1例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KD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许跃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硫化氢在急性腹膜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硫化氢(H2S)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气体信号分子,由关键酶CSE和CBS催化L-半胱氨酸代谢产生[ 1-2],在心血管疾病[1]、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黏膜屏障、肝脏功能障碍中起保护作用[3-4],具有抑制[1-5]、促进[6-7]炎症反应效应.H2S在急性腹膜炎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国内外文献鲜见报道.故我们加以探讨,现阐述如下.

    作者:斯伟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