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磷酸钙/左旋聚乳酸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的分析

石宗利;杜心康;王彦平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支架, 软骨, 生物相容性材料
摘要:背景:用左旋聚乳酸(PLLA),聚羟基乙酸(PGA)等可降解吸收性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纤维状支架材料和海绵状支架材料在软骨组织工程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类支架材料存在着弹性模量低,受力时易变形,容易导致种子细胞损伤和降解吸收时间过长等缺陷.目的:研制出可任意调控降解速率且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溶性能和毒理学性能的聚磷酸钙(Calcium Polyphosphate,CPP)纤维,并用该纤维为增强材料研制软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设计:以不同质量比例分组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兰州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研究所完成,基体材料选用PLLA(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合成室提供),增强材料选用自制CPP纤维.干预:以高强度、高模量可设计降解速率的CPP纤维为增强材料,PLLA为基体材料,应用溶媒投放、颗粒滤取技术制备出CPP/PLLA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材料,测试了该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37℃下Hank's人工降解液中的生物降解特性.主要观察指标:物理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结果: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具有三维连通、微孔、网状微观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微孔尺寸为130~350μm,孔隙率90%;压缩模量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降解速率随CPP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PP/PLLA支架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在体外构建的组织化软骨的早期生物学性能基本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要求,故可用作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兔眼手术麻醉方法对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兔眼手术麻醉方法安全性及与视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眼科手术的同时,按麻醉需求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采用不同首次剂量的30 g/L戊巴比妥钠分别进行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和兔耳缘静脉麻醉,比较两种麻醉的效果,以角膜透明比例为标准评价兔眼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兔耳缘静脉持续麻醉者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角膜透明率高,两组角膜透明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7,P<0.05).结论:30 g/L戊巴比妥钠兔耳缘静脉25 mg/kg持续麻醉有效果确实、安全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作者:彭爱军;张宏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丁丙诺啡含片治疗晚期癌痛初始剂量的观察

    目的:临床评价初始剂量的丁丙诺啡含片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各类型晚期癌症中度顽固性疼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舌下含服丁丙诺啡含片0.2 mg(实验组)80例,0.4 mg(对照组)80例,连续用药1周,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丁丙诺啡片用于缓解癌症中度疼痛,初始剂量0.2mg,6~8 h/次,可使85%的疼痛患者得到中度以上缓解.丁丙诺啡片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等.其发生率0.4 mg丁丙诺啡组略高于0.2 mg丁丙诺啡组.结论:丁丙诺啡含片对晚期癌痛确有明显镇痛效果,药效维持时间长,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患者容易接受.

    作者:魏青;壬昆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使用下肢假肢者的步态训练

    下肢假肢使用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影响及假肢假脚的限制,其步态与正常步态有较大区别,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如能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则可使患步态较接进正常及缩短适应假肢时间.通过对85例下肢截肢患者安装假肢前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及步态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刃;何全球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人类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化学萃取方法的研究

    背景:研究表明:应用化学消化剂处理同种异体神经可以有效地清除细胞、髓鞘而不出现宿主免疫排斥反应,但目前这种方法仅在小动物及低等哺乳类实验中取得成功,离临床应用尚有差距.目的: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设计:非随机非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四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急性脑外伤死亡者,男,26岁,体质量75 kg,死者家属同意遗体捐献.干预:切取年轻男性遗体捐献者的长段尺神经,以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溶液按一定浓度和程序进行化学处理.萃取神经及新鲜神经行HE染色、髓鞘染色及纤维素染色,以观察细胞、髓鞘及神经基底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许旺细胞基底板层;行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去细胞神经的物理形状,组织学观察和超微结构.结果:去细胞神经的延展性及神经外膜的韧弹性良好.细胞和髓鞘被彻底清除,神经基底膜被保留;许旺细胞基底板层保留完好;去细胞神经为一种没有细胞髓鞘及其碎片的空的神经基质管.结论:Triton X-100及脱氧胆酸钠化学处理方法,可有效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及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该神经移植物保持了网管柱状组织结构,保留了许旺细胞基底板层及其主要成分一板层素.

    作者:衷鸿宾;侯树勋;徐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应用三维运动研究不同后路椎间融合器对腰椎节段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比较3种不同类型的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人尸体新鲜腰椎3,4节段标本,模拟后路双侧植入3种椎间融合器.实验分4组7个状态:①对照组(完整标本,Intact).②螺纹状融合器组(Interfix).③空心箱形融合器组(SynCage).④实心箱形融合器组(Prospace).后3组再分别固定椎弓螺钉钢板.随机安排每个标本的融合器植入顺序.在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测试不同状态的三维六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结果:3种不同融合器的前屈运动范围分别为完整状态的77%,66%和67%(按Interfix,Prospace,SynCage的顺序,下同);与完整状态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种融合器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17).各融合器组的后伸运动的ROM分别为完整状态的99%,79%和90%;完整状态组和各融合器组以及各融合器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25).侧屈方向,各组融合器的植人均明显降低提高了稳定性(P<0.01),ROM值为相应完整状态的83%,78%,70%;各组融合器之间未表现有明显差异(P=0.15).不同融合器组的旋转运动的ROM均明显增加(P<0.01),分别较完整状态上升了30%,45%,40%;同时Interfix组与其他2组融合器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别(P<0.01),Prospace和SynCage之间则无明显区别(P=0.58).后路固定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各向ROM值均较单纯的融合器固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3种融合器之间在除外旋转运动的所有方向的稳定性无统计学差异.单独运用3种椎间融合器均无法在所有方向上达到与完整节段一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合使用后路椎弓螺钉钢板后腰椎节段的稳定性可明显提高.

    作者:昌耘冰;徐达传;尹庆水;赵卫东;艾福志;黄文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应用线性结构模型分析农村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背景: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线性结构方程式模型,可以揭示不能通过直接观测得到的潜在因子之间的关系,适合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作分析.目的:分析影响长乐县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改善农村胃癌患者在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信息.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423例居住在长乐县且由县级以上医院确诊的胃癌患者,其中男355例,女68例;生存时间0.5~15.6年.方法:采用观测性研究方法,每例胃癌患者填写调查表.调查胃癌患者基本情况指标7项,治疗情况25项,生活质量18项.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6个变量和18个条目评分进行分析,用线性结构方程式(LISREL)分析潜在外生变量ζ与潜在内生变量η之间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反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18个条目的评分及相关因素的量化值.结果:从反映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18个条目的评分提取出2个潜在的内生变量,从与生活质量相关的26个显在变量中提取出11个潜在外生变量,二者之间的线性结构方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0.95.结论:胃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其生理状态的显著影响;影响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病情、生存时间、年龄、手术情况、性别和营养.

    作者:田俊;吴彬;王晓东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神经端侧缝合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目的:研究重建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8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4例,皮瓣切取时,保留腓肠神经或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45°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24周测皮瓣的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4~18个月,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失神经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强;李康华;贝抗胜;黄水云;李雄;唐华军;章良森;刘建平;何小龙;熊英辉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正常人腰椎动态功能评定

    目的:对正常人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以期为今后建立本土化数据库提供有益的资料.方法:120例在过去半年内无下腰痛病史或没有背部手术的志愿者参与此研究,并使用标准的程序对受试者的腰椎动态功能进行评定,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白色人群所得出的正常值相比,在很多指标有很大的差异,正常人男、女性在各个活动方向的等长大力矩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以白种人群为基础所得出的正常数据应不适用于正常人,应有更多针对性的研究,并据此建立适用与本土化的正常值.

    作者:杨保华;倪国新;吕维加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uron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孕18 d大鼠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中加入NGF,通过培养细胞并计数存活的脊髓神经细胞集落数,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丙二醛的含量,并观察NGF对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NGF可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分化、增殖.当NGF为10.0~100.0 μg/L时SOD活力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NGF为1.0~1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当NGF浓度为200μg/L时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为(1.33±0.05)μmol/g,与对照组(0.98±0.01)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6.89,P<0.05),不能维持丙二醛含量的平衡.培养14 d后脊髓神经细胞体较大、突起较长,脊髓神经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增高.结论:NGF能促进脊髓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增加脊髓神经细胞的胞体和突起长度,增强脊髓神经细胞内SOD活力,丙二醛含量降低.

    作者:端礼荣;吴全义;张志坚;刘景波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疗效的探讨

    目的比较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与红斑量照射法对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皮肤及皮下软组织化脓性感染患者分为中心照射法组和红斑量照射法组治疗.结果中心照射法组治愈时间为5~15 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7.2~25 d.结论紫外线中心重叠照射法治疗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罗咏贤;陈耀明;何月娥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骨折修复的启动与分子水平的调节

    回顾近年来有关骨折修复及其相关因子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总结骨折修复启动过程及关系紧密的调节因子的作用,探讨干预此过程的方法.发现在骨折修复过程中,其启动具有明显的特征,启动的同时其相关因子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在分子水平上,骨折修复的启动有其特殊的相关因子如骨形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等参与调控.

    作者:张斌;黄富国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中药薰蒸外用改善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关节功能

    膝关节周围损伤术后,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关节的活动往往受到限制.对术后患者进行中药薰洗治疗可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朱明义;王克奇;闻久全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人类肿瘤组织线粒体基因长度不稳定在肿瘤发生学上的角色

    背景: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是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证实存在的两个遗传性变异,虽然目前已有研究阐明肿瘤细胞的线粒体基因具有广泛的变异谱,但较少有研究注意线粒体基因长度的不稳定.目的:探讨不同肿瘤组织中线粒体基因长度不稳定状态和在肿瘤发生中可能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对象为配对肿瘤和周围组织外科切除后保存的样本,所有样本均来自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和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干预:抽提143例患者的5种肿瘤组织及配对的正常组织的DNA,利用32对重叠引物扩增全部线粒体基因,来自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进行配对分析.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法进行突变筛查.如发现肿瘤与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片段电泳条带呈现差异则进行测序以明确短片段的插入和缺失突变,PCR检测有样本常见的大范围缺失突变.主要观察指标:不同肿瘤组织中线粒体DNA缺失与插入情况.结果:在全部5种类型的肿瘤中均发现有短片段的缺失和插入突变,肺癌和口腔癌此类突变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肿瘤.除肝癌外,在部分肿瘤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线粒体常见大范围缺失突变,发生率约5%~40%.所检测的5种肿瘤中均有部分个体存在线粒体DNA微卫星不稳定,其中肺癌出现率高(66.7%),其次分别为口腔癌(61.1%)、食管癌(45%)、肝癌(45%)和乳腺癌(24.7%).结论:线粒体DNA长度不稳定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由于可造成的复制障碍、基因功能不良、转录停止和氧化磷酸化功能缺陷,因此,在肿瘤发生学上可能扮演着潜在的、重要的角色.

    作者:谭端军;刘玲玲;文毅;王士雯;朱庆磊;Lee-Jun C Wong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视神经创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视神经创伤112例临床资料,筛选出影响创伤性视神经病变预后的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经随访3个月,治疗有效58例,治疗后视力无变化51例,视力减退3例.在终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中,伤后无光感与有光感相比,伤后有昏迷与无昏迷对比,就诊或入院前未行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熄灭者与非熄灭者对比,前者的危险因素增高.结论伤后无光感、昏迷、入院前未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影响视神经创伤预后的危险因素.VEP是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余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手背皮神经分布与静脉穿刺疼痛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手背静脉又是常选用的静脉穿刺部位.但这种治疗方法是一种有创伤性的操作,它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目前还较少有人从手背静脉与手背皮神经分布、走向规律与穿刺部位疼痛性关系进行研究.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低的佳部位,减轻患者疼痛.设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地点和对象:资料收集于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所选取的对象有12例24侧成人防腐标本和在本院住院及门诊静脉穿刺的3 011例次患者.方法:首先对24侧成人手背标本进行解剖、观察,找出手背静脉与皮神经分布规律,进行分区.以随机方式对本院2000-08/2001-02就诊留医患者2 980例按不同分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采用双盲法对穿刺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简化Megill疼痛评分法).分组进行相互对照,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解剖观测结果及静脉穿刺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手背解剖研究发现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神经分布稀疏(可称为乏神经区),此区域内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P<0.01).结论:乏神经区内神经分布稀疏,是减少手背静脉穿刺疼痛的佳部位.

    作者:张萍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应用单层人羊膜预防面部创面后瘢痕畸形的发生

    对颜面105个创伤创面对照贴敷人羊膜和油纱,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颜面浅Ⅱ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四五天;颜面深Ⅱ度创面用人羊膜治疗侧比用油纱治疗侧平均提前愈合五六天.单层辐射人羊膜可防止创面感染,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颜面瘢痕畸形的发生.

    作者:李艳清;杨红艳;战海燕;高丽萍;杨国华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新型纳米磁性材料纯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质粒的研究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基因治疗下肢多平面、多节段、小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常用的治疗基因,基因治疗需要高纯度和大剂量的质粒,而目前的质粒纯化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操作繁琐、接触有毒试剂等缺点.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提纯VEGF质粒.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对象为磁性纳米粒子(华东理工大学超细粉末研究所惠赠).干预:制备和修饰3种磁性纳米粒子:二乙基氨基乙基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DEAE-MNP),三链螺旋结构的磁性纳米粒子(TMNP)和探针直接连接的磁性纳米粒子(PMNP),分别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纯VEGF质粒.主要观测指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率(A值)及纯度、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基因测序.结果:①3种磁性纳米粒子均能从细菌裂解上清液中提取VEGF质粒,A值分别为:DEAE-MNP,0.116 0±0.007 1;TMNP,0.018 25±0 003 8:PMNP,0.0185 2±0.001 2;纯度与层析柱法(金标准)无统计学差异,其中DEAE-MNP的得率高.②电泳图像中未见杂质及其他核酸.③质粒送交测序,目的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该方法为从混合物中提取高纯度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创了新途径.

    作者:孙敏莉;张皓;张柏根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并机制探讨

    目的总结针刀和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并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先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选择治疗点,然后进行针刀松解.术后施行手法治疗和复位.结果对200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128例,良6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95.5%.效果较差的3例均为脊髓型.结论针刀松解与手法互补,提高优良率.针刀主要解除椎管外症状;其与手法对椎管内症状的解除都较困难.但对改善脊髓组织的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作者:宁煜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宫颈癌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相关性

    将官颈癌患者治疗前的活检组织,包括子宫颈鳞癌(n=38),腺癌(n=43),使用亚能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HPV DNA PCR检测试剂盒及美国PE公司PCR扩增仪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81例宫颈癌中64例HPV为阳性,检出率为79.0%;子宫颈鳞癌HPV16型阳性20例(52.6%),HPV18型阳性8例(21.1%);子宫颈腺癌HPV16型阳性8例(18.6),HPV18型阳性28例(65.1%).宫颈癌与HPV感染高度相关(P<0.05).感染了HPV18型较多向腺癌转化,感染了HPV16型较多向鳞癌转化.

    作者:朱岩 刊期: 2004年第17期

  • 咪唑安定对术前不同心理状态患者的影响

    选择开朗型、恐惧紧张型及忧郁型3种不同心理状态待手术患者60例,分成3组,每组20例.术前肌注咪唑安定0.07 mg/kg,于肌注前(T1)、肌注后30 min(T2)、术中(T3)及术毕(T4)时间段检测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含量.恐惧紧张组在T1时期血清皮质醇比开朗组和忧郁组高,与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T2~T4时期,3组均有升高,但组间比较无差异,紧张恐惧组自T1 血糖即开始升高,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患者以术中高,持续到术后,从T2~T4时期,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肌注咪唑安定0.07 mg/kg,对紧张恐惧型心理状态的患者有明显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能减少其患者的应激反应.

    作者:李圣平;王力甚;王作俊 刊期: 2004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