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寒;刘鸿利;王思奇;邹启桂;娄鉴娟;蒋燕妮
目的 探讨白血病髓外浸润硬脊膜并侵犯椎间孔的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6例白血病侵犯椎间孔患者的MRI表现和临床资料;所有病灶行脊椎MRI扫描,其中5例行治疗前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治疗前MRI平扫.结果 1例表现为颈椎旁、颈胸椎交界区硬膜下、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多个右侧椎间孔肿块;4例表现为胸段硬膜外软组织肿块并侵犯单侧或双侧椎间孔,其中1例为右侧胸壁白血病浸润并通过椎间孔与椎管内硬膜外病灶沟通;1例为腰骶椎交界区硬膜外肿块并沿神经根侵及双侧椎间孔,硬膜囊被大部分包绕并受压变窄.4例病灶MRI平扫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中度-显著强化;2例呈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侵犯颈胸椎交界区病灶右侧椎间孔区病灶呈周边性强化,胸椎硬膜外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白血病髓外浸润侵及椎管时胸段易受累,常见类型为膜外浸润,并常沿神经根向椎间孔侵犯.
作者:李丹;吴珂;程敬亮;张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的ADC值及标化ADC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盆腔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1例前列腺癌伴盆腔淋巴结肿大(短径>5 m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MRI及MR-DWI检查,分别测量所有淋巴结以及前列腺正常外周带的ADC值,并计算出标准化ADC值(ADC淋巴结/ADC正常外周带);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ADC值与标化ADC值的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来评估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共计入组淋巴结90枚,其中转移性3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59枚;转移性淋巴结ADC值及标化ADC值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分别为(0.909 ±0.250)×10-3mm2/s、0.596±0.172以及(1.155±0.392)×10-3mm2/s、0.809±0.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ADC值的敏感性、特异性低于标化ADC值(72.88%、70.97%vs76.27%、77.42%),两者ROC曲线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及标化ADC值均对前列腺癌盆腔转移性淋巴结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标化ADC值的诊断效能更优.
作者:赵醒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三期增强CT及超声表现和评估各自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增强CT及超声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回声强度的特点.结果 11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4例曾行子宫手术.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低回声肿块7例,右心腔内发现中等回声肿块4例,在右心房近三尖瓣处来回移动.增强CT发现子宫内不均匀强化的肿块10例,11例CT发现下腔静脉内连续的不均匀充盈缺损影,病变在横轴位上呈“筛孔”状改变,在多平面重组后冠状位图像上呈“丝瓜瓤”样改变.病变延伸到右心腔7例,在冠状位上表现为“蛇头”状改变.结论 三期增强CT和超声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诊断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对于疑似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帮助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评估病变累及范围,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和福;庞婧;王滨;王鹤翔;张鹏;周涵霄;徐文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一、晚期胰腺癌的定义本指南所指晚期胰腺癌(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简称APC)为胰腺导管细胞癌,已发生局部和/或远处转移,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1],TNM分期在T3N0M0以上,具体分期见表1.胰腺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国肿瘤登记中心(NCCR)在《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估计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癌症死亡病例超过280万[3].在我国,肺癌、胃癌、胰腺癌等10种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5%,是目前国内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0%.其中,胰腺癌的发病率2000年至2011年呈上升趋势,男性胰腺癌病死率占据第7位.
作者: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医学委员会;中国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材料与工程委员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双指数体素内相位不相干运行成像(IVIM)及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单b值(0和10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多b值(分别为0、20、40、80、100、120、150、200、400、600、800、1000 s/mm2)IVIM成像及DKI成像(b值为0、1000、2000 s/mm2,15个扩散方向),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IVIM成像的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测量DKI成像的平均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及平均各项异性(FAk)值,比较高、低级别胶质瘤的IVIM和DKI成像参数,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的ADC值无显著差异,在IVIM参数中,高级别胶质瘤的D*值[分别为(40.6 ±21.2)×10-3mm2/s和(19.2±7.5)×10-3mm2/s,P<0.01]和f值(分别为11.5±5.1和7.5±3.2,P<0.05)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而D值[分别为(0.61±0.170×10-3mm2/s和(0.73±0.13)×10-3mm2/s,P>0.05]无显著差异.在DKI参数中,高级别胶质瘤的MK值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0.59±0.14和0.37±0.07,P<0.001),而MD值(分别为1.43±0.15和1.53±0.09,P>0.05)及FAk值(分别为0.14 ±0.02和0.15 ±0.03,P>0.05)无显著差异.D*值、f值及MK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773和0.935.结论 IVIM及DKI参数有助于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其中D*值及MK值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蒋杰;周立绥;曲源;权光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发育不良的CT特点.方法 搜集经影像学诊断的4例颈内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CT特点.结果 4例颈内动脉发育不良均为单侧,左、右侧各2例;均显示患侧相对纤细的颈总动脉、线样狭窄的颈内动脉部分节段及细小的颈动脉管.1例颈内动脉全程线样狭窄,止于眼动脉,另3例颈内动脉呈节段性线样狭窄;其中1例颈内动脉起始部至C6线样狭窄,C7正常;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相对正常,分叉以上约10 mm以远管腔呈线样弥漫狭窄,其中1例C4~7段管腔正常;2例显示明确的侧支血管,1例同时合并颅内多发动脉瘤;另2例侧支血管显示不明显,患侧大脑中动脉纤细或闭塞,其中1例颅脑CT灌注未见异常灌注区.4例颈外动脉及分支、椎-基底动脉均未见异常.结论 颈内动脉先天发育不良累及颈内动脉的部分节段或全程,诊断需要结合颈内动脉管壁、管腔及颈动脉管的形态,CT可以满足诊断要求,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作者:宋殿行;郭鹏;杨新国;田昭俭;王明鑫;庞闽厦;路超;缪李信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的基础上,比较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与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BT)及FFDM结合DBT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搜集乳腺疾病患者76例,人选患者具备双体位拍摄并同时进行DBT及FFDM检查,对其进行BI-RADS分类,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FFDM、DBT及FFDM+ DBT对乳腺良恶性、肿块型病变的诊断效能及在4种腺体类型中对乳腺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对有病理结果 的病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诊断性能比较.结果 76例共发现87处病灶,FFDM结合DBT及单独DBT相比,单独FFDM对于乳腺良恶性及肿块型乳腺病变诊断准确性更高,FFDM、DBT及FFDM结合DB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945、0.957和0.708、0.962、0.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P=0.0012).同时对于单独FFDM,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方面,FFDM结合DBT及单独DBT的诊断效能更高.在4种腺体类型中,FFDM结合DBT及单独DBT对于c类乳腺较单独FFDM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 对比单独FFDM,FFDM结合DBT及单独DBT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作者:位寒;刘鸿利;王思奇;邹启桂;娄鉴娟;蒋燕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不同组织来源小肠淋巴瘤的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4例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获取DWI图像,b值取0、700 s/mm2,测量病灶的ADC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24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其中18例经病理证实为弥漫性大B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6例为T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其平均ADC值分别为(0.60±0.10)×10-3mm2/s和(0.99±0.05)×10-3mm2/s(F =4.48,P=0.04),弥漫大B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的ADC均值<T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的ADC均值,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24例小肠淋巴瘤平均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以ADC =0.775×10-3mm2/s为临界值,其鉴别诊断弥漫大B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和T细胞源性小肠淋巴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结论 磁共振ADC值有助于小肠淋巴瘤的定诊断及弥漫大B细胞源性淋巴瘤与T细胞源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金涛;周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 男,5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痛不适,无放射痛,无发热.当地医院CT示:肝左叶见直径约2 cm的混杂密度肿块,未予以重视未经治疗;近1周再次出现右上腹胀痛且较前疼痛更剧而入院,发病以来伴发热,高体温38℃,无黄疸,无恶心、呕吐,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否认肝炎、肝硬化病史,无手术史.
作者:戴桂兰;谢春;郭少华;刘少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T1mapping对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34只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MRI T1mapping成像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测量肝实质T1值(ms)和检测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IIIP)、Ⅳ型胶原(C-ⅣV)和层粘连蛋白(LN)的含量,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学分期将大鼠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期)、轻度肝纤维化组(S1~2期)和重度肝纤维化组(S3~4期),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T1值和血清标志物在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并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判断有无肝纤维化和区分轻、重度肝纤维化中,ROC曲线下面积大小依次为T1+HA+ PIIIP(0.85)>T1(0.72)>PIIIP(0.68)>HA(0.61) >C-Ⅳ(0.58) >LN(0.46)和T1+HA+ PIIIP (0.93)> T1 (0.87)> C-Ⅳ (0.75)> PIIIP(0.70)>HA(0.67) >LN(0.57).T1值和血清标志物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1值与HA具有一定相关性(r =0.412,P<0.05),与C-Ⅳ、PCIII和LN无相关性(P>0.05).结论 磁共振T1mapping在判断有无肝纤维化和区分轻、重度肝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则诊断价值更高.
作者:汪苍;米瑞;叶海;陈蕊森;赵佩研;张香梅;夏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高分辨DWI及常规DWI图像质量优化的方法 及对不同性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8例甲状腺MRI检查者,比较高分辨DWI及常规DWI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线圈及扫描方位时IVIM图像质量及不同甲状腺病变中D值、D*值、f值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常规DWI图像3分及以上者8例,占80%(8/10),高分辨DWI图像3分及以上者10例,占100% (10/10),两组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2)IVIM容积线圈横断位扫描,1分图像4例,占100% (4/4);冠状位扫描,3分及以上图像3例,占25%(3/12).表面线圈冠状位扫描,图像3分及以上者8例,占36.4%(8/22),不同线圈组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良性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D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灶与正常组织之间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分辨DWI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常规DWI.表面线圈、冠状位扫描能显著提高IVIM图像质量;IVIM参数有助于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灶.
作者:苏昭凤;李勇刚;邢建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患者 男,64岁.腰背部及左下肢疼痛10余天,呈阵发性,无麻木感,无发热抽搐等.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并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疼痛较前好转.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37.8℃,双下肢麻木无力,尿便障碍,无视物旋转,无视物不清.2型糖尿病1年.体检:双下肢肌力0级,双侧腱反射(++).
作者:李晖;王志强;王雅静;王晶晶;李伟兰;谢宗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at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PWMD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132例PWMD的早产儿及109例MRI表现正常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用卡方检验分析早产儿PWMD的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具体探讨早产儿PWMD的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并分别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其中的胎龄和体重着重分析,进一步了解不同类型的PWMD早产儿的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分布情况.结果 PWMD的影响因素有早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患儿呼吸系统感染、呼吸窘迫、母亲孕期感染、剖宫产、脐绕颈、胎膜早破;其中呼吸系统感染(OR=7.679,P=0.000)、呼吸窘迫(OR=6.330,P=0.000)及胎膜早破(OR=2.455,P=0.013)是危险性因素;剖宫产(OR=0.406,P=0.012)、晚期早产儿(OR =0.162,P=0.000)及正常出生体重儿(0R=0.489,p=0.035)是保护性因素.晚期早产儿比早期早产儿点状、簇状损伤的发生率高;早期早产儿比晚期早产儿线状损伤的发生率高.低出生体重儿,线状损伤的发生率高;正常出生体重儿,点及簇状损伤的发生率高.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早产儿呼吸窘迫及胎膜早破的早产儿出现PWMD的机率更大;早期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线状损伤的发生率高,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叶平;李艳;赵莹莹;黄婷;杨萍;刘岭岭;雷婷;陈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自适应迭代重建-Ⅴ (ASIR-Ⅴ)不同重建级别的上腹部图像的主、客观评价,探讨ASIR-Ⅴ降低图像噪声,优化图像质量好的重建级别.方法 选择临床怀疑上腹部病变的患者21例,行上腹部增强多期扫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范围100 ~ 250 mA,噪声指数(NI) 10.通过测ASIR-Ⅴ 0%(FBP图像)、10%、20%、30%、40%、50%、60%、70%、80%、90%、100%共11组图像的正常肝实质、腹主动脉、脾脏、胰腺、右侧腰大肌及前腹壁上方空气CT值及其标准差,定量计算不同组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各组图像的总体质量按1~5分(1分表示差,5分表示优)予以评分;记录完成一次上腹部多期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计数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SNK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等级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1)动脉期,除正常肝实质不同组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主动脉、脾脏、胰腺的CN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期,正常肝实质、腹主动脉、脾脏、胰腺不同重建级别的CNR值、SNR值、背景噪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主观评价:ASIR-Ⅴ 90%、100%重建的上腹部各期的图像比FBP图像质量差,评分均小于3分;ASIR-Ⅴ10%、20%、80%重建图像与FBP图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百分数重建图像质量优于FBP图像,且以50%图像质量评分高.(3)21例患者上腹部扫描的平均DLP为(525.96±104.00)mGy/cm,有效辐射剂量为(7.89±1.56) mSv.结论 (1)随着重建级别的增加,增强扫描各期图像的SNR值、CNR值逐渐增大,背景噪声逐渐降低.(2)除ASIR-V 90%、100%,其他重建级别优化低剂量上腹部图像是可行的,ASIR-Ⅴ40%、50%、60%与常规FBP图像相比,能明显改善低剂量上腹部图像质量,其中ASIR-V 50%佳.
作者:杨炎炎;黄予欣;黄福灵;黄仲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深部白质静脉梗死后囊变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间12例经临床及影像学随访诊断为深部脑白质静脉性梗死后囊变的患儿,复习国内相关报道,并与经典文献中的脑脓肿相鉴别.结果 新生儿深部白质静脉梗死后囊变的特征表现为:(1)楔形或扇形的脑实质异常伴邻近出血,其内可见线状或树枝状异常信号改变;(2)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为囊性病灶内液体扩散不受限,而邻近脑实质或出血碎片扩散受限;囊腔无张力,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3)波谱示囊内高脂质峰(短TE),合并出血时诊断价值有限.结论 DWI可作为鉴别新生儿深部脑白质静脉性梗死后囊变与脑脓肿的主要序列,必要时可加做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以明确出血及深静脉血栓.
作者:易婷;金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UK-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失败后的介入补救方案.方法 搜集采用UK-CDT治疗的LEDVT患者343例,其中UK-CDT治疗成功和失败分别为281例和62例,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UK-CDT治疗失败62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补救措施.结果 血栓溶解率(<50%与≥50%)在发病时间、溶栓时间、UK用量及是否合并HIT等有相关性(P<0.05).UK-CDT失败患者介入补救治疗血栓溶解率(≥50%)为77.4% (48/62),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血栓补救治疗的溶解率(≥50%)分别为92.3%(12/13)、45.5% (5/11)、81.3% (13/16)、83.3% (10/12)和80.0% (8/10),患肢肿胀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补救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6% (5/62).结论 UK-CDT溶栓失败后立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栓溶解率,改善症状、体征,不失为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策略选择.
作者: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陈亮;苏浩波;宋进华;施万印;赵伯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MR早期强化率、ADC值与预后因子Ki-67的相关性,探讨早期强化率、ADC值评价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 搜集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7例,按族别分为维吾尔族组(28例)和汉族组(69例)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汉族、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早期强化率、ADC值及其与Ki-67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组较汉族组表现更高的早期强化率(t =2.373,P=0.02),维吾尔族组与汉族组ADC值及Ki-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及汉族组的早期强化率与Ki-67呈明显正相关(r=0.485,r =0.281,P均<0.05).维吾尔族及汉族组ADC值与Ki-67呈负相关(r=-0.467,r=-0.356,P均<0.05),表明Ki-67指数越高,ADC值越低.结论 早期强化率、ADC值等定量指标能够评价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高仁坎;徐慧;粱煜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18F-FDG PET/CT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的21例患者,分析其18F-FDGPET/CT影像(部位、分布、大小、数目、边缘及内部特征),并测量病灶SUVmax,比较结节/肿块型及斑片实变型、单发病灶组及多发病灶组SUVmax均值采用t检验,不同免疫状态的患者病灶SUVmax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病变分布局限于单一肺叶内多见(n=19,90.5%),病灶位于胸膜下16例(76.2%).结节/肿块型14例(66.7%),斑片实变型5例(23.8%),混合型2例(9.5%).单发病灶组13例(61.9%),多发病灶组8例(38.1%).所有病灶SUVmax为1.04~13.1,均值为4.16±3.03,其中12例(57.1%) SUVmax≥2.5,9例SUVmax< 2.5,单发病灶组SUVmax高于多发病灶组SUVmax,两组有统计学意义(t=-1.181,P=0.044);结节/肿块型SUVmax与斑片实变型SUVmax比较,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t=-1.599,P=0.138).不同免疫状态患者肺隐球菌病灶的SUVmax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2.57,P=0.10).结论 肺隐球菌病18F-FDG PET/CT显像中,病变分布局限于单一肺叶内的胸膜下病灶,需要怀疑肺隐球菌病的可能,而且SUVmax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肺隐球菌感染的严重程度.肺隐球菌病的形态及代谢表现变化多样,且非特异性,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及SUVmax对肺隐球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若难以排除肿瘤,手术或活检是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冬河;赵葵;陈峰;孙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PNST)的MRI征象及ADC值,提高对良、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52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的MRI资料,对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平扫征象、DWI信号及ADC值、多期增强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9例患者,良性PNST 36例,其中6例多发,共43个病灶;恶性PNST 3例,共9个病灶.统计分析表明病灶的形态、靶征、脂肪包绕/脂肪尾征、神经出入征、ADC值、退变程度及延迟期强化特点在鉴别良、恶性PNST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者多表现为椭圆形,MRI平扫可见靶征、脂肪包绕/脂肪尾征、神经出入征,延迟期中央强化;良性组平均ADC值(1.63×10-3 mm2/s)高于恶性组(1.33 × 10-3mm2/s),P<0.05.瘤内退变程度亦可在鉴别良、恶性PNST中发挥预测价值,ROC曲线得出佳临界值为2.5(曲线下面积为0.944,95% CI 0.868 ~1.00),即退变程度<2.5时,良性PNST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良、恶性PNST具有一定MRI特征,结合多种MRI征象可提高PNST正确诊断率,并可帮助鉴别良、恶性,从而有利于协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方梦诗;董江宁;王传彬;李乃玉;陈玉兰;韦超;方昕;吴瑶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足副舟骨痛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从279例足部疼痛的MRI资料中,筛选出25例经临床确诊为足副舟骨痛综合征的患者,就其临床表现及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足副舟骨痛综合征主要在二型副舟骨中发生,表现为内踝前内侧疼痛,软组织肿胀,MRI表现足舟骨病变18例,足副舟骨病变23例,其中足舟骨与舟骨同时发生病变16例;足舟骨与副舟骨关节间隙改变17例,舟骨-副舟骨关节面模糊9例,舟骨肥大3例,胫后肌腱附着处近段水肿5例,骨旁滑膜囊肿1例,周围软组织红肿18例,2例年龄较小患者合并扁平足.所有的病变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WI抑脂高信号.结论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及MRI征象,对副舟骨痛综合征可作出正确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证据.
作者:曾仲刚;李雪霞;赵湘军;李秋雨;陈协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