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壤塘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原因分析

周宗科;沈彬;裴福兴;杨静;李箭;康朋德;刘刚;唐六一;刘剑平;张晖;陈永涛;郝鹏;胡丹;朱建辛;王跃;袁国华;石应康

关键词:大骨节病, 肘、腕关节, 流行病学,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研究壤塘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上肢关节损害流行病学特征与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科、风湿免疫科和地方病专家联合研究组设计的专用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体征,对阿坝州壤塘县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201例上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例中,有171例(85%)存在肘关节疼痛,VAS 8.6分;156例(78%)腕关节疼痛,VAS 7.4分;135例(67%)指间关节疼痛,VAS 5.2分;39例(19%)肩关节疼痛,VAS 4.9分.上肢功能障碍严重是伸肘,其次是伸腕和屈肘,再其次是屈腕.60%患者出现握拳、做饭和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受限,50%存在洗漱和进餐受限.23%不能完成洗漱和穿衣,15%不能完成做饭、进餐和握拳.结论:壤塘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肘腕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响上肢功能,导致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胆总管的方法制作急性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将5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胆总管结扎(BDL)组、胆总管结扎血必净治疗组(XBJ)、假手术组(SO)3组.XBJ组在胆总管结扎后48h开始尾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BDL组和SO组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3、7、14天各取6只大鼠采样,观察血清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毒素(ET)含量,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急性胆道梗阻后,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增高,心肌组织SOD含量减少.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血清TBIL、CK-MB、ET水平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心肌组织SOD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随胆道梗阻时间延长,心肌损伤加重,XBJ组与同时相BDL组比较,心肌损伤减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胆道梗阻所致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内毒素血症、TNF-a作用及对抗氧自由基有关.

    作者:郑传明;王振杰;邱兆磊;纪忠;王子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腭帆提肌重建术对学龄前不完全性腭裂患儿的整复

    目的:探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对学龄前不完全性腭裂患儿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41例学龄前不完全性腭裂患儿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23例(56%)分别行两侧1、5cm的松弛切口,18例(44%)未做松弛切口.术后应用口腔和腭咽部的常规检查,汉语语音清晰度测定法,吹水泡试验.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达I期愈合.其中32例术后6-18个月复诊,其语言清晰度,高鼻音及鼻漏气都得到明显改善,7例患儿术后18个月复诊,语言清晰度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腭帆提肌正常解剖结构和位置,重建腭帆吊带,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手术较传统术式进一步简化,损伤小,操作精细,避免或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对上颌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功能性腭裂整复术.

    作者:徐锦程;卢保全;李建成;张凯;廖圣恺;徐涛;XU Tao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在腕部深度电烧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后软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皮瓣为3 cm×4 cm~4 cm×10 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愈合好,随访6个月~2 a,皮瓣质地佳,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不牺牲前臂主要血管,解剖位置恒定,方法可靠,是修复腕部深度电烧伤的较好方法.

    作者:徐东卫;李方奇;袁振奋;章祥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壤塘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壤塘县成人大骨节病患者上肢关节损害流行病学特征与功能障碍的关系,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骨科、风湿免疫科和地方病专家联合研究组设计的专用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体征,对阿坝州壤塘县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201例上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例中,有171例(85%)存在肘关节疼痛,VAS 8.6分;156例(78%)腕关节疼痛,VAS 7.4分;135例(67%)指间关节疼痛,VAS 5.2分;39例(19%)肩关节疼痛,VAS 4.9分.上肢功能障碍严重是伸肘,其次是伸腕和屈肘,再其次是屈腕.60%患者出现握拳、做饭和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受限,50%存在洗漱和进餐受限.23%不能完成洗漱和穿衣,15%不能完成做饭、进餐和握拳.结论:壤塘藏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肘腕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响上肢功能,导致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作者:周宗科;沈彬;裴福兴;杨静;李箭;康朋德;刘刚;唐六一;刘剑平;张晖;陈永涛;郝鹏;胡丹;朱建辛;王跃;袁国华;石应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手部严重损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32例体会

    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往往伴有肌腱、神经、骨组织损伤或裸露,如何早期有效地修复创面,重建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1984~2004年间收治了32例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病例,分急诊与择期采用5种不同类型皮瓣(皮管)进行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探讨如下.

    作者:王国昌;叶永杰;罗长生;郑家全;白冰;徐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国人肝段在冠状断层上的划分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作者:赵振美;刘树伟;林祥涛;巩念明;李跃;安淑红;刘帅;于连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脉络膜前动脉解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脉络膜前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成果.方法:广泛查阅近期脉络膜前动脉解剖及相关临床方面的研究文献,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脉络膜前动脉常起源于颈内动脉后侧壁,其供血范围广、管径细,易阻塞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结论:脉络膜前动脉虽然细小,却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一支脑血管,应当引起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李洪翠;李肖;唐承薇;王朝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后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块状型肝癌化疗栓塞(TACE)后肝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1例肝右叶块状型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微导管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经栓塞-化疗-再栓塞后再次行DSA造影检查.TACE术前、术后两次造影条件相同,观察肿瘤区和非肿瘤区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51例中,肿瘤组织内动脉有增生或显著增生的血管网43例(84.3%),主瘤栓塞后DSA检出1~3个大小不等的次瘤34例(66.7%).TACE后,肿瘤区血管密度减小、非肿瘤区血管密度增大,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管径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TACE后肝肿瘤区血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存留.主瘤栓塞后次瘤的发现,对于手术治疗的取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观察TACE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作者:史跃;王安明;李玺;张召辉;朱丽丽;栾智勇;高从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膈下动脉的超声观测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的超声解剖及血流参数.方法: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观测100例正常成人的膈下动脉的起源、直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并提出正常值范围.结果:超声能够显示起始于腹腔动脉干和腹主动脉的膈下动脉,右侧膈下动脉显示率(83%)较左侧(62%)高.正常成人膈下动脉直径左侧为(2.03±0.28)mm,右侧(2.07±0.30)mm,95%可信度上限值左侧2.58 mm,右侧2.66 mm;大流速左侧为(45.95±12.65)cm/s,右侧(42.85±10.31)cm/s, 95%可信区间左侧21.16~70.74 cm/s,右侧22.64~63.16 cm/s;阻力指数左侧为(0.78±0.04)cm/s,右侧(0.77±0.04),95%可信区间:左侧0.70~0.86,右侧0.69~0.85.结论:超声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膈下动脉,评价膈下动脉起源及其血流参数.

    作者:闫庆;谢晓东;王朝华;张世平;郭根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解剖与临床》2010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解剖与临床》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额窦开口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额窦开口部位,为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成人颅骨100例、尸头30例,观察额窦开口部位,测量额窦矢状径、额骨的内侧骨板和眶部骨板的厚度、额窦口距筛前动脉管的距离.结果:100例成人颅骨有8侧额窦未发育,占4.0%;额窦开口于额隐窝者92侧(47.9%),开口于筛漏斗者52侧(27.1%),开口于筛漏斗上隐窝者40侧(20.8%);额窦的矢状径为(12.16±7.62)mm;额窦口与筛前动脉管的距离平均为(3.40±2.32)mm.30例湿性尸头额窦矢状位观测,发现有3侧额窦未发育,占5.0%;额窦开口于额隐窝者27侧(47.4%),开口于筛漏斗者17侧(29.8%),开口于筛漏斗上隐窝者12侧(21.1%);中鼻甲前下附着点至额窦开口的距离为(11.74±2.60)mm.结论:熟悉额窦开口部位及周围毗邻结构的解剖,可减少额窦开放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庄宝祥;王金平;刘洪国;薄其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应用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方法.方法:利用5具经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对髂骨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摄片;临床应用改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6例.结果:应用改良方法完成5具10侧标本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制备.临床应用6例手术顺利移植骨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法制备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的术式安全、可靠,可避免损伤腹壁组织及股外侧皮神经.

    作者:王卫红;刘宗良;邵聪吉;孟步亮;朱谨;许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管状吻合器在右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颈部吻合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右径三切口+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闭合器切除部分小弯侧胃制成管型胃,经裂口、食管床上提至颈部,管状吻合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间断全层加固吻合口.结果:术后吻合口瘘1例(1.8%),吻合口狭窄2例(3.6%),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癌残留.结论:管状吻合器颈部胃食管吻合简便易行,降低了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张晖;王圣应;彭德峰;朱金海;朱正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附件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附件区肿块良恶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PubMed、CNKI数据库中关于超声造影鉴别诊断附件区肿块良恶性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超声造影能够显示肿瘤的异常血管和血供模式,附件区良恶性肿瘤间血供丰富程度、充盈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等具显著差异,较早期的恶性肿瘤即可显示恶性造影特征.结论:超声造影能够较好的鉴别诊断附件区肿块的良恶性,并可诊断早期的恶性肿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魏文兵;张学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MRI中T2WI高信号长度与急性颈脊髓损伤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RI中T2WI高信号长度与急性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37例,其中脊髓完全损伤19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全部病人均于伤后1~7天行MRI检查,于T2加权矢状位成像上选取高信号长层面量取其长度,并分析其与颈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矢状面T2WI高信号长度,脊髓完全性损伤组明显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1).结论:MRI是临床诊断急性脊髓损害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良好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作者:吴轲;黄聪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和Podoplanin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胃腺癌中的表达和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胃腺癌组织样本和30例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Cad和β-Cat在人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胃腺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60例胃腺癌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的异常在这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Podoplanin只表达淋巴管,癌组织中的LMVD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癌周边缘区的LMVD高于肿瘤中心组织(P<0.01).LMV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ad和β-Cat异常表达在胃腺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淋巴转移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进入淋巴导管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夏承东;田怀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骶神经损伤对家犬膀胱功能和后肢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节段骶神经对膀胱功能和后肢肌力的影响.方法:对12只正常家犬进行选择性S1~S3神经离断术,分别于术后1,3,7,14天及1月用尿流动力学测压仪测量其膀胱压力容积,并观察其后肢肌力变化.结果:双侧S1S2神经的损伤对犬膀胱功能和后肢肌力影响大.结论:骶神经损伤的节段不同对膀胱功能和后肢肌力的影响具有显著区别.

    作者:倪跃;尹宗生;王伟;胡勇;张辉;江兆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交感神经对周围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交感神经对周围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交感神经与周围神经解剖学关系、交感神经对周围感觉神经功能影响和对神经损伤后再生影响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报道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是无髓C类纤维,是周围神经组成部分.(2)在病理状态下,由于神经生长因子、瓦勒变性、背根节神经元兴奋增强等因素作用下,交感神经通过形成交感-感觉耦联参与感觉传入调制.(3)交感神经通过调节周围神经的营养血管影响神经血供和影响周围神经的轴浆转运速度对周围神经再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交感神经不同的功能状态有关.结论:交感神经既影响感觉传入神经功能,也影响周围神经再生.随着该方面研究的深入将有助于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治.

    作者:吴可晚;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脑动脉瘤血管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估CTA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脑动脉CTA49例共有50个动脉瘤,而DSA检查51例发现52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96.08%,准确性96.5%,阴性预测值75%.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诊断动脉瘤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可以作为脑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但仍有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DSA.

    作者:程英;蔡新琦;郑伟武;赵泽林;钟燕青;关计添;郭岳霖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