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DCE-MRI量化参数与组织病理相关性分析

罗红兵;王闽;周鹏;青浩渺;庞华容;许国辉;任静

关键词: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特定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得的量化参数与乳腺癌组织病理相关性.方法 搜集61例乳腺癌患者DCE-MRI资料,通过后处理软件生成如下量化参数,定量参数: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半定量参数:(1)增强扫描病灶达峰时间(TTP);(2)增强扫描病灶内对比剂大浓度值(MAX Conc);(3)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4)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大斜率值(MAX Slope).所有患者MRI检查后l周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两两比较导管内癌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及特殊类型癌组间各量化参数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低组织学分级组(包括Ⅰ级和Ⅱ级)和高组织学分级组(Ⅲ级)、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各量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61例乳腺癌分为导管内癌组8例,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48例,特殊类型癌组5例.导管内癌组量化参数值Ktrans Max=0.651(0.209 min-1)、Kep Max =0.865(0.198) min-1、Kep,Mean=0.270(0.021) min-1明显小于特殊类型癌组量化参数值Ktrans Max=1.390(0.846) min-、Kep Max =2.169(1.122)min-1、Kep,Mean =0.512(0.449 min-1),P值分别为0.025、0.020、0.038.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量化参数KtransMax=0.740(0.078) min-1、Kep,Mean=0.235(0.023) min-1及MAX Conc Max =0.188(0.013)小于特殊类型癌组间量化参数Ktrans Max=1.390(0.846) min-1、Kep Mean=0.512 (0.449) min-1及MAX Conc Max=0.385 (0.238),P值分别为0.043、0.025、0.036.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根据组织学分级,分为低组织学分级组(包括Ⅰ级和Ⅱ级)34例,高组织学分级组(Ⅲ级)1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有淋巴结转移组24例,结果显示较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组间各量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DCE-MRI技术及特定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得的部分量化参数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存在差异.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脑部致痫灶的影像特点

    目的 探讨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脑部致痫灶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16例临床诊断TSC患者,13例行脑部致痫灶外科手术治疗,总结TSC致痫灶的好发部位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检出皮层结节21个,18个结节部分钙化.MRI检出皮质结节52个,表现为皮层局部脑回增厚、肥大,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结节的钙化部分在各序列均呈稍低信号.22个结节伴皮质下脑白质病变.结节位于额叶18个,颞叶13个,顶叶11个,枕叶7个,扣带回3个.手术共切除皮质结节24个,15个为部分钙化结节.10个结节伴皮质下脑白质病变.结节位于额叶10个,颞叶6个,左顶叶5个,枕叶2个,扣带回1个.结论 皮质结节与癫痫发作密切相关,皮层局部脑回增厚、肥大伴皮质下白质病变及部分钙化是TSC致痫灶的影像特点,皮质结节分布较多的脑叶依次为额叶、颞叶、顶叶.致痫结节的确定需结合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的异常放电区域与MRI皮质结节所在脑叶的一致性进行判断.

    作者:范文辉;杜柏林;梁奕;王佳;林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的分类解析及影像学应用

    女性生殖道包括双侧输卵管、宫体、宫颈及阴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生殖道发育异常.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可以引起不孕、流产、宫外孕甚至子宫破裂等.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并不等同于子宫发育异常或苗勒管发育异常,因为输卵管、宫体和宫颈是苗勒管(副中肾管)发育而来,而阴道的发育不是或不全来源于苗勒管[1,2].因此,正确的诊断和分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张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一例

    患者男,57岁.无意中发现中腹部包块,无压痛,运动之后感腹部不适2月余.近1个月来自觉包块迅速长大至我院就诊.CT检查:平扫下见右侧腹腔巨大囊实性椭圆形包块,大小约17.5 cm×11.0 cm×14.2 cm,边缘清楚,内见分隔、密度不均,与小肠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其内见少许环形强化影及血管影,腹膜后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影(图1~6).CT诊断:右侧腹腔肿瘤.

    作者:陈帅;李青青;杨亚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脏囊实性病变伴出血——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女,2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为间断性针刺样疼痛,以夜间疼痛为著,每次持续5~6 min,可自行缓解,不伴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纳差、反酸、腹泻、黑便等症状.患者既往有卵巢囊肿切除术、宫颈息肉摘除术及剖宫产手术史.否认外伤、肝炎、结核病史.月经初潮14岁,经期5~7天,周期28 ~ 30天,无痛经,孕1产1.

    作者:王克英;孔莹;于娜娜;徐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能谱CT预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能谱CT物质定量分析与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前进行能谱CT扫描,术后1个月CT复查.利用能谱分析软件(GSI)对术前能谱图像进行后处理,用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对病灶进行观察,分别记录动脉期、静脉期肿瘤病灶碘基值及对比术后复查图像病灶碘油沉积区域和无碘油沉积区域术前碘基值、腹主动脉和门静脉碘基值.结果 术后仅1例病灶碘油完全沉积.术后碘油沉积面积>50%病灶的术前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较术后碘油沉积面积<50%的病灶高,分别为0.25 ±0.04、0.18 ±0.06(P <0.01),标准化碘浓度比率(ICratio)及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VN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病灶碘油沉积区域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较无碘油沉积区域高,分别为0.21 ±0.05、0.16±0.06(P<0.01).结论 利用能谱CT测得的动脉期标准化碘基值可以较好的预测TACE术后肝癌病灶碘油沉积情况,从而对评价肝癌预后及为TACE术筛选合适病例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王军;沈加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的CT表现.结果 7例肿块均位于前上纵隔,其中精原细胞瘤3例,卵黄囊瘤2例,胚胎性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90%卵黄囊瘤,10%胚胎性癌)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块内见不同程度囊变或坏死液化区,未见钙化及脂肪成分,边缘不规则与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并侵犯邻近组织器官等恶性肿瘤征象.3例精原细胞瘤以实性成分为主,强化较均匀,其中1例β-HCG轻度升高;2例卵黄囊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实性成分相对少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有延迟渐进性强化的特征,AFP显著升高.1例胚胎性癌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囊性坏死区无强化.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其影像学表现取决于肿块内所含成分及所占比例有关.结论 少见纵隔恶性生殖细胞来源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血清AFP及β-HCG有助于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刘江勇;王荣品;杨明放;王骋;蔡登华;刘新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周围血管异常强化症(CLIPPERS)4例影像及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CLIPPERS)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诊断证实的4例CLIPPERS综合征的影像表现及临床诊疗经过.4例患者自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为0.5 ~6年.结果 MRI上均可见对称性脑干(桥脑为主)、双侧丘脑、小脑及基底节区等多发等或稍长T1、长T2病灶,FLAIR为高信号,DWI为高或等信号,ADC值略升高,增强扫描病灶呈典型的“胡椒粉”样点状及曲线状强化,1例病变广泛伴有基底节区及皮层下受累,1例伴有室管膜下斑点及曲线样异常强化,伴有柔脑膜异常强化1例,MRA检查均无异常,MRS病变区域胆碱峰升高,可见乳酸双峰,PWI一例示病变灌注脑血流量增加.T2*WI上仅1例治疗后复查片上提示小脑多发微出血灶.所有病例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有效,但是停药后均出现复发,且复发后影像表现可较前加重,再次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患者发病5年后发现皮下及肺内多发结节,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化疗中,病情稳定,其余3例激素维持治疗,症状有改善.结论 CLIPPERS综合征在MRI上有典型部位和影像学表现,且影像表现可完全反映其病情进展情况并以此评价治疗效果,但仅靠影像诊断该病的证据不够充分,确诊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诊断及激素诊疗效果;必要时要进行脑组织活检病理证实.

    作者:徐加利;冯逢;李明利;有慧;张伟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老年人常见结肠穿孔疾病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结肠穿孔常见疾病的MS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人结肠穿孔的MSCT资料.结果 结肠穿孔CT主要表现:腹盆腔及腹膜后游离气体、肠腔外局限性小气泡,黏膜线中断、腹盆腔积液、脓肿形成.38例中,结肠癌15例,CT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系膜条索影.结肠Crohn病11例,CT表现为不对称性、节段性肠壁增厚,分层样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小淋巴结.结肠憩室炎5例,CT表现为结肠肠壁外囊袋状突出,内见小气泡、粪石影.外伤性1例,医源性4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 老年人易发生结肠穿孔,病因多样,CT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尽早诊断穿孔、明确穿孔病因,为临床及时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马丽萍;罗良平;史长征;马荣;梁建业;梁煜志;王永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利用侧支循环治疗肝静脉广泛闭塞型布-力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17岁,腹胀、食欲下降4月余.体检见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总胆红素56.6 μmol/L.彩超示:肝脏增大,脾大,大量腹水;肝左静脉、肝中静脉主干约5 mm,近心段均闭塞,经交通支引流;肝右静脉显示不清,肝内探及多条副肝静脉.腹部MRA示三支肝静脉显示不佳,肝内未示明显侧支血管影,腹水征(图1),两侧胸腔少量积液.诊断肝静脉型布-功综合征(budd-ehiari syndrome,BCS).

    作者:陈启鸿;徐浩;吴磊;王丈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的脑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儿童化疗前后大脑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初发ALL患儿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正常儿童志愿者行DTI检查,观察患儿治疗前、完全缓解后(CR)与正常对照组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结果 ALL患儿治疗前及CR后ADC值在额叶及胼胝体压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A值仅在额叶及胼胝体膝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LL患儿标危(SR)组、中危(IR)组、重危(HR)组治疗CR后所有部位感兴趣区FA及ADC值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能准确测定初发ALL化疗CR后ADC和FA等值的变化特征,是早期发现ALL患儿化疗所致白质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曹卫国;干芸根;赵彩蕾;周洋洋;李玲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腹膜后巨大良性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女,26岁,因胸部外伤检查偶然发现有下胸部包块.既往健康状况良好.体检:P82次/分,Bp120/85 mmHg(1 mmHg =0.133 kPa),体温36C.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2×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6.6%、中性粒细胞计数7.66×109/1、淋巴细胞比值6.3%.影像检查:DR平片示右下肺野膈上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上部边界清晰光整,下部向下延伸与膈肌重叠,边界不清(图1).CT平扫横断位示肿块位于脊柱旁,内可见斑片状稍低密度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图2),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内部见多条线样强化影(图3),动脉期冠状位重建示肿块白右侧膈肌角间隙,紧邻脊柱旁向下延伸,呈长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团块影,下部渐变细变窄,肿瘤大小约11.2 cm×8.6 cm×15.1 cm,边缘光滑,邻近肋骨及脊柱骨质完整,肝脏右叶及右肾呈明显受压改变(图4),静脉期病灶呈渐进性强化(图5).MRT1WI示肿块呈类圆形等、稍长T1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

    作者:匡永才;刘玥;周珉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子宫肌瘤消融术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HIFU术前对65例子宫肌瘤患者(82个子宫肌瘤)行DCE-MRI检查,经后处理软件获得子宫肌瘤定量参数Ktrans、Ve、Kep、Vp值以及子宫肌层定量参数Ktrans值,分析子宫肌瘤定量参数与其HIFU术后消融率的相关性.将子宫肌瘤按其Ktrans值高(或低)于相应子宫肌层分为高Ktrans肌瘤及低Ktrans肌瘤,比较两组肌瘤Ktrans以及消融率的差异.结果 肌瘤消融率与肌瘤Ktrans值呈负相关(r=-0.4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瘤消融率与肌瘤Ve、Kep、Vp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Ktrans肌瘤与低Ktrans肌瘤间消融率及Ktrans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前者Ktrans值较后者高,而消融率较后者低.结论 子宫肌瘤Ktrans值越高,其HIFU消融效果越差.对照相应子宫肌层Ktrans值能够初步判断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DCE-MRI可为子宫肌瘤HUFI消融术选择患者提供依据.

    作者:刘柳恒;吕富荣;肖智博;盛波;赵飞飞;李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SEMAR技术在CT检查中去除金属假体伪影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目的 探讨320排CT基于单能量金属伪影减除(SEMAR)技术去金属伪影在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膝关节置换术10例,于术后行320排CT检查,原始数据分别行常规重建及应用SEMAR技术重建两组图像.由3名放射科高年资医生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目测评分,测量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并测量假体周围噪声值,对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秩检验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使用SEMAR技术所得图像的质量评分、金属伪影的长度及假体周围噪声值均优于不使用SEMAR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使用SEMAR技术单侧和双侧金属假体去伪影效果差别不大(P=0.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EMAR技术骨计算方法去金属伪影效果优于软组织计算方法,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20排CT基于SEMAR技术能显著减少髋关节、膝关节的金属伪影,使含金属植入物的受检部位C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传东;陈晓亮;赵其超;梁南雪;刘艳春;孙宏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乳腺癌DCE-MRI量化参数与组织病理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特定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得的量化参数与乳腺癌组织病理相关性.方法 搜集61例乳腺癌患者DCE-MRI资料,通过后处理软件生成如下量化参数,定量参数: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Vp);半定量参数:(1)增强扫描病灶达峰时间(TTP);(2)增强扫描病灶内对比剂大浓度值(MAX Conc);(3)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4)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大斜率值(MAX Slope).所有患者MRI检查后l周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取得病理结果.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两两比较导管内癌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及特殊类型癌组间各量化参数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低组织学分级组(包括Ⅰ级和Ⅱ级)和高组织学分级组(Ⅲ级)、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各量化参数的差异.结果 61例乳腺癌分为导管内癌组8例,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48例,特殊类型癌组5例.导管内癌组量化参数值Ktrans Max=0.651(0.209 min-1)、Kep Max =0.865(0.198) min-1、Kep,Mean=0.270(0.021) min-1明显小于特殊类型癌组量化参数值Ktrans Max=1.390(0.846) min-、Kep Max =2.169(1.122)min-1、Kep,Mean =0.512(0.449 min-1),P值分别为0.025、0.020、0.038.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量化参数KtransMax=0.740(0.078) min-1、Kep,Mean=0.235(0.023) min-1及MAX Conc Max =0.188(0.013)小于特殊类型癌组间量化参数Ktrans Max=1.390(0.846) min-1、Kep Mean=0.512 (0.449) min-1及MAX Conc Max=0.385 (0.238),P值分别为0.043、0.025、0.036.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组根据组织学分级,分为低组织学分级组(包括Ⅰ级和Ⅱ级)34例,高组织学分级组(Ⅲ级)1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状态,分为无淋巴结转移组37例,有淋巴结转移组24例,结果显示较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组间各量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DCE-MRI技术及特定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得的部分量化参数在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存在差异.

    作者:罗红兵;王闽;周鹏;青浩渺;庞华容;许国辉;任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MSCT征象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 Fuhrman分级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肾透明细胞癌87例,将Ⅰ级与Ⅱ级共47例合并作为低级别组,Ⅲ级与Ⅳ级共40例合并作为高级别组.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的CT征象,包括囊性肾癌、假包膜、肿瘤血管、肾周侵犯、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低级别组囊性肾癌的发生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组肾周脂肪囊侵犯、肿瘤血管、淋巴结转移、肾静脉癌栓、钙化、坏死的发生率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0.000、0.041、0.041、0.001、0.000).结论 MSCT可用于初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

    作者:舒俊;孟小丽;徐婉妮;张劲松;杨如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瘤侵入椎体一例

    患者女,65岁.体检CT检查发现胸椎右侧椎旁占位性病变,有右下肢麻木病史.体检: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下肢肌力4+级,遂进一步行MRI检查.MRI所见:T9~1o椎体水平硬膜外可见形态不规则块状不均匀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内可见斑片状及条索状长T1、短T2信号,且病灶边缘可见血管流空样信号.肿块穿过右侧椎间孔向椎旁生长,呈哑铃形,并向前侵入第9胸椎,与第9胸椎间分界不清,第9胸椎椎体呈不均匀性短T1、呈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内可见斑片状及条索状低强化区(图1A~F).MRI诊断: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需鉴别于神经纤维瘤与脊膜瘤.

    作者:左鹏;周刚;江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MRI呈多房囊性表现一例

    患者女,63岁.绝经,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半年余”就诊.专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少量暗红色积血,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增大,质地硬,无压痛.右侧附件区触及一囊性肿物,边界清,活动,无压痛;左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MRI所示:右侧附件区见一大小约4.6 cm×4.2 cm×4.4 cm(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的囊性肿块,囊壁稍厚、厚度均匀,其内见小圆形(图1A)及裂隙样囊腔、分隔稍厚,较大的囊腔T1WI(图1B)、T2WI呈高信号,DWI(b=8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小囊内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呈线样强化(图1C、1D).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肌层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团块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均边界清晰、边缘光整,较小者信号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较大者信号不均,T1WI、T2WI呈混杂高信号,部分区域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较小者明显、均匀强化,较大者不均匀强化、可见大片状未强化区.

    作者:赵香田;程敬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改良Fischer评分对乳腺肿块BI-RADS-MRI分类的评价

    目的 评价改良Fischer评分对乳腺肿块的BI-RADS-MRI分类及鉴别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患者(307个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和动态增强曲线特征.按照征象得分标准,对肿块行Fischer评分和改良Fischer评分.以病理为金标准,分别统计两种评分每个分值的乳腺癌阳性预测值(PPV)并对每个肿块行BI-RADS-MRI分类.绘制两种评分的ROC曲线并应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种评分在鉴别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307个肿块,恶性132个,PPV为43.0%.Fischer评分范围0~8分.以4分以上为恶性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5%、71.0%,诊断准确性为75.1%.改良Fischer评分范围0~11分,4~6分为BI-RADS-MRI 4类,4分为4a类,5分为4b类,6分为4c类.以5分以上为恶性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4.3%、83.7%和89.5%.Fische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改良Fischer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051,P<0.05).结论 改良Fischer评分对乳腺肿块BI-RADS-MRI分类及鉴别良恶性价值均较Fischer高.改良Fischer评分还可行4类的亚分类,临床上可考虑代替Fischer评分.

    作者:刘炳光;曹满瑞;刘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联合不同影像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分析评价

    目的 分析3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认识,从而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脉窦血栓患者的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起因,对常规头颅CT及MRI平扫、增强扫描、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总结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5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共45处血栓形成,其中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7处(37.8%),左侧横窦血栓形成6处(13.3%),右侧横窦血栓形成8处(17.8%),左侧乙状窦血栓形成4处(8.9%),右侧乙状窦血栓形成5处(11.1%),直窦血栓形成5处(11.1%).28例可观察到血栓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包括静脉淤血性脑梗死(24例),出血(8例),磁敏感加权成像上较其他序列更易发现脑内出血灶,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可见皮层浅静脉增粗、增多;增强扫描可见静脉窦血栓处呈“空三角征”.结论 联合应用不同的影像技术可提高对脑静脉窦血栓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指导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病死率、病残率及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罗超;胡达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T定位上腔静脉在评价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上腔静脉与气管隆突的影像关系并评价其在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量100例胸部CT增强患者(增强观察组)气管隆突至上腔静脉下端的距离及其对应的胸椎单元数目,并计算上腔静脉下1/3段的上端在气管隆突下所处的位置.以上腔静脉下1/3段作为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在CT定位扫描图判断100例PICC患者(导管组)是否置管成功.结果 增强观察组上腔静脉下端(即下上腔静脉1/3段的下端)位于气管隆突下(48.5 ±6.7)mm,对应2.1±0.3个胸椎单元,而上腔静脉下1/3段的上端位于气管隆突下(21.5 ±5.9)mm,对应0.9±0.3个胸椎单元.以气管隆突下0.9~2.1个胸椎单元作为上腔静脉下1/3段的参考标准,在导管组CT定位图上判断PICC尖端是否位于理想位置的准确性高于以气管隆突下21.5 ~ 48.5mim作为参考标准(92% vs 71%,P<0.05).结论 气管隆突下0.9~2.1个胸椎单元可以作为判断PICC尖端是否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的参考.

    作者:梁明柱;陈晓君;秦培鑫;敖峰;毛利厅;陈欢;柳学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