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

孙仁山;陈晓红;程天民;冉新泽;阎国和;粟永萍;刘荣卿

关键词:白芨, 伤口愈合, 外用药
摘要:目的:研究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影响,探讨其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大鼠麻醉后,在背部脊柱两侧1.5 cm处切除两个直径约1.6 cm的圆形,以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其中一个创面局部涂抹白芨胶溶液;或在背部脊柱两侧1.5 cm处各切开一约8 cm长的全皮层切口,埋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绵,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一侧注入白芨胶溶液.结果:伤后3(或5),7,10,14,21 d白芨治疗组创面残留面积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2.5 d,创面组织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伤后3,5,7 d白芨组伤口巨噬细胞数量也显著提高.结论:白芨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愈合的质量,增加伤口巨噬细胞数量可能是其促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距小腿关节捩伤

    采用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捩伤60例,经1次治疗治愈43例.其余17例2次治疗治愈.

    作者:蔡和益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传统中医手法治疗软组织损伤

    采用中医点穴、推拿拔筋、疏导牵伸等综合手法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220例,治愈98例;显效79例;好转37例;无效6例.

    作者:黄孝宽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纤维结合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细胞学特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纤维结合蛋白 (fibronectin,FN)对体外培养的牙周韧带(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细胞中肌动蛋白微丝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 FN组 PDL细胞中肌动蛋白含量明显较对照组增高,且超微结构可见该细胞中微丝成分丰富,排列密集.提示 FN可促进 PDL细胞中微丝的聚合,微丝聚合度增加可促进牙周新附着.

    作者:王晓阳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经皮神经电刺激法治疗儿童难治性逼尿肌不稳定效果初探

    目的 :评估经皮神经电刺激法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在难治性逼尿肌不稳定儿童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在一项前瞻性调查中对 32例经过 2年以上泌尿专科和 /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逼尿肌不稳定儿童患者采用 TENS治疗, 6周 1个疗程,每隔 6周对儿童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排尿缓急程度、白天尿失禁次数、排尿频率、尿流率曲线和膀胱容量. 结果 :该组儿童患者经过 6个疗程取得了满意疗效. 28例表现为尿急症状儿童患者中, 7例症状完全消失, 10例儿童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23例表现为白天尿失禁症状儿童患者中, 4例治愈, 12例症状缓解; 19例表现为排尿频率紊乱(小于 4次 /d或大于 8次 /d)儿童患者中, 16例恢复正常( 4~ 6次 /d); 21例儿童患者治疗前尿流率曲线异常,治疗后 9例恢复正常.膀胱平均容量由 185.16提高至 279.19 mL. 结论 :TENS对儿童逼尿肌不稳定所引起的尿频、尿流率曲线和膀胱容量改变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昊;吴雄飞;金锡御;刘宏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退行性变的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模型,观察其演变,探讨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长枫杂交猪腰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于200 mL/L胎牛血清的杜尔伯克改良基础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中培养,建立体外软骨终板细胞培养模型.以光镜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生物学表现;以甲苯胺蓝、番红O、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软骨终板细胞进行鉴定;观察冻存后软骨终板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细胞生物学性状接近体内细胞,多次传代后细胞呈现衰老现象.经染色证实此细胞具有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冻存细胞复苏后,细胞形态及其分化、增殖能力与冻存前基本相同.结论:猪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可为体外研究软骨终板的退行性变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刘斌;瞿东滨;金大地;王岩松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治疗距小腿关节损伤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高,分别为 23.0%, 19.6%, 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高.对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 2~ 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 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史作阳;王俊法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蜂毒制剂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迁延,病情错综复杂,一般认为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有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的作用.采用蜂毒制剂刮痧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潮;程林兵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PLID)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40例正常人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值及 40例 PLID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值. 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浆 CGRP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1);术后疼痛明显改善,且其血浆 CGRP值明显高于术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CGRP可能参与了 PLID的发病过程,可能为 PLID的保护因子之一,为找寻 PLID保守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沈为栋;李康华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电针与温针治疗腰肌筋膜炎

    绝大多数腰肌筋膜炎患者是因腰部损伤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以及劳损、外感风寒等因素所造成,疼痛敏锐,而且广泛、难愈.采用电针和温针治疗腰肌筋膜炎 51例,治愈 33例,好转 14例,无效 4例.

    作者:蔡玲;冯常武;吴汉军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安普贴促进脊柱骨病患者压疮愈合

    应用安普帖治疗压疮10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表明安普帖可有效促进压疮愈合.

    作者:朱军容;何冰;孙彩霞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不同取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对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经1疗程治疗治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2例.

    作者:赵淑灵;刘忠建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复合人工皮肤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

    目的:探讨复合人工皮肤在修复中国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中的作用.方法:16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背部正中分别切除全层皮肤至深筋膜的3个创面,3个创面以数字表法分成复合皮移植组(实验组),刃厚皮移植组(对照组1)及全厚皮移植组(对照组2),术后定期留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人工复合皮肤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在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逐步增殖、分化、发育形成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结论:表皮细胞悬液与脱细胞真皮基质重组的复合皮由于含有真皮与表皮双层结构,其组织学形态与超微结构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通过表皮细胞培养可扩大皮源,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了皮源.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人工复合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者的治疗,解决了自体供皮不足.

    作者:徐刚;王永满;孙拥新;冯玉柱;高潮;李春梅;姜海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作者:李民;李强;伍亚民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0.3,用药剂量为2 g/(kg@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德明;郑红;王文敏;刘曾旭;宋勇;马学强;戴江华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外周神经阻滞穿刺并发症的预防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某些并发症.其中穿刺操作可引起各种损伤:①组织损伤: 常见为气胸,发生率差异较大.②血管损伤: 动、静脉的损伤可继发神经损伤.③神经损伤:穿刺针可对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另外还与穿刺针的型号、斜面和方向有关.

    作者:顾恩华;赵智慧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腋窝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局部皮瓣转移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功能锻炼

    对腋窝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加中厚皮片移植修复及康复治疗,随访观察结果局部皮瓣及移植皮片成活良好.肩关节外展和旋转正常.

    作者:易朝辉;王甲汉;邓建林;李杰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骨盆牵引结合中药薰敷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

    将 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患者分为 2组,观察组 80例,用骨盆牵引结合中药薰药敷治疗,对照组 80例,单用骨盆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 30例,好转 40例,痊愈率为 38%,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痊愈 25例,好转 41例,痊愈率为 31%,总有效率为 82%.

    作者:汪崇淼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CD44v6和E-上皮黏附素表达与胆管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D44v6和E-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蛋白表达,综合分析了CD44v6和ED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和53%.CD44v6高表达、ED低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ED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种种原因,许多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中医药疗法在非手术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 5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资料表明,推拿治疗、小针刀疗法、中药内服外用等中医疗法单独或综合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该病方法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清春;黄灿桦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bcl-2及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Allen WD法以25 gcf致伤SD大鼠脊髓制作损伤模型,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0.5,1,2,3,4,6,12,24,48 h导管注入bFGF20uL(含bFGF 200 U);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6,12,24,48 h取损伤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Bcl-2、Bax蛋白和bcl-2 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应用bFGF显著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2,6,12,24,48 hBcl-2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65±0.020,0.254±0.081,0.312±0.017,0.415±0.021,0.304±0.031,(P<0.01,t=2.729~9.279),Bax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34±0.021,0.184±0.014,0.204±0.014,0 216±0.027,0.180±0.013(P<0.01,t=4.601~6.376),提高Bcl-2蛋白的含量,降低了Bax蛋白的水平,每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保护脊髓组织,这可能是bFGF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文革;王锋;林佳俊 刊期: 2003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