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普贴促进脊柱骨病患者压疮愈合

朱军容;何冰;孙彩霞

关键词:褥疮/治疗, 药物疗法/护理, 康复
摘要:应用安普帖治疗压疮10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表明安普帖可有效促进压疮愈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性腺切除对家兔骨代谢及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切除家兔卵巢、睾丸后骨丢失情况.方法:选择48只家兔,20只切除卵巢,20只切除睾丸,对照组各4只家兔.手术后4,7和10周分别测定血清中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苷、骨钙素含量和尿内羟脯氨酸,10周后处死家兔,测定胫骨骨矿含量,骨沉积速度、骨皮质宽度和类骨质宽度.结果:卵巢切除组(OVX)与睾丸切除组(ORX)比较,血清肌苷(μmoL/L)在4周时分别为82±4,66±6;7周时分别为78±4,4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尿内羟脯氨酸和骨钙素含量OVX比ORX降低.OVX骨沉积速度、类骨质宽度大于ORX,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骨质丢失与雌激素之间有密切关系;睾丸切除后对骨质影响时间较短,7周后对骨质影响逐渐消失.

    作者:夏亚一;赵慧;孙正义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129例

    针对慢性腰肌劳损具有迁延不愈,容易复发或急性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等特点,采用传统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129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推拿手法和运动疗法同时进行,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缓解痉挛、松解粘连.

    作者:宁俊忠;廖军锋;范秀华;陈耀平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干细胞移植过程中X线全身照射的应用

    从 1895年伦琴发现 X线到 Howard Kelly 首次把镭应用到宫颈癌治疗中,前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渗透到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国内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展 X线全身外照射 (TBI)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前的一种预处理的手段,已有 30 年的历史,方法和技术日臻完善.利用直线加速器开展 TBI,经过几年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廷秀;韩俊庆;李学芹;孟丽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体外诱导大鼠破骨样细胞形成及促进骨吸收的实验

    目的:通过大鼠四肢长骨骨髓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观察1.25-(OH)2D3对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4周龄SD大鼠长骨骨髓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试验组加入诱导剂1.25-(OH)2D3(1×10-8mol/L)而对照组不加,每3 d换液1次,培养2周.结果:培养1周左右光镜下可见有多核破骨样细胞形成,胞体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牙本质片上有骨吸收陷窝形成.证明所形成多核细胞为破骨样细胞.结论:1.25-(OH):2D3(1×10-8mol/L)可诱导大鼠骨髓破骨样细胞的形成.

    作者:王峰;林珠;李永明;杨美祥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比较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血管束植入预构血管化骨的过程及预构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后的骨生长及代谢变化.方法:通过将兔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干中,预构血管化骨,然后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测,酶组织化学技术及组织学观察等技术对预构血管化骨与非血管化骨游离移植术后骨组织生长,代谢及血供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SPECT检测后,预构血管化骨可以在移植后继续保持移植骨的血供,维持骨的正常代谢.骨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研究显示:早期观察骨细胞的SDH的变化可了解移植骨组织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而移植骨组织学观察表明:血管化骨移植术后骨组织连续保持正常结构和活性,而非血管化骨组织移植后则出现吸收,坏死等改变.结论:预构血管化骨可以作为血管化骨游离移植,在游离移植后,提供血的血供,保持骨的正常结构和继续生长,可用作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

    作者:谭学新;宫相芹;徐中飞;邓春富;王绪凯;王玉新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作者:李民;李强;伍亚民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CD44v6和E-上皮黏附素表达与胆管癌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D44v6和E-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蛋白表达,综合分析了CD44v6和ED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和53%.CD44v6高表达、ED低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ED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冻干骨松质与转染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内成骨实验

    目的:探讨冻干骨松质与转染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能否在体内更有效地成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BMSC体外培养扩增,然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VEGF转染入该BMSC,再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骨松质,并植入自体肌袋.8周后取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法染色观察.结果:8周时可见到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出现,并有类骨质形成,而单纯植入冻干骨松质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结论: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

    作者:张鹏;马保安;范清宇;龙华;范德刚;杨连甲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近几年来,采用物理疗法与中医康复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56例,效果显著.

    作者:王新红;赵洪夫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果下腰部疼痛并伴下肢麻木、疼痛,那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概率会很高.近几年采用手法治疗128例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张运德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两种生物材料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组织学反应

    目的:观察聚丙烯(Polypfopylene,PP)和复合材料(Polypropylene+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P+ePTFE)修补大鼠腹壁缺损的组织学反应,客观地评价两种材料的特点,以便为临床选用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分为PP全层修补(PP-T)组、PP保留腹膜(PP-PR)组和PP+ePTFE全层修补(PP+ePTFE-T)组.切除1.5 cm(2.0 cm的前腹壁,分别以相同面积的两种补片修补缺损,于术后14,30,60和120 d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及组织学检查.结果:PP+ePTFE组动物术后各期腹腔粘连明显轻于PP+T组(分别P<0 05).PP+PR组动物腹腔无粘连.术后14 d,两种材料周围均以炎性反应为主,但PP+ePTFE组腹腔面反应很轻.30 d后,在PP和PP+ePTFE非腹腔面周围成纤维细胞和胶原逐渐增加.PP+ePTFE材料的腹腔面逐渐形成一间皮层.结论:PP材料与组织掺和好,但与腹腔粘连重.PP+ePTFE材料既有组织掺和好,又具有抗腹腔粘连作用.腹膜是防止PP材料与腹腔脏器粘连的好屏障.

    作者:李基业;邓群;黎沾良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A20基因抑制人平滑肌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外源性锌指蛋白家族中A20基因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平滑肌细胞同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 3表达和凋亡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方法:DOTAP脂质体转染pEGFPEHA20-N1于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经G418筛选,A20表达经免疫荧光鉴定.Tunnel原位末端标记法、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前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A20基因在平滑肌细胞得到有效表达,正常对照组及转染A20基因组人平滑肌细胞凋亡为(3±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作用后对照组与转染A20基因组凋亡分别为(16±2)%,(5±1)%,两者相差显著(P<0.05).A20基因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Caspase 3的表达.结论:A20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后期能阻止平滑肌细胞凋亡,对防止粥样癍块破裂的治疗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朱楚洪;应大君;糜建红;董世武;张伟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获得和诱导成软骨培养

    目的:研究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并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探究新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种子细胞的来源.方法:从引产胎儿(家属自愿捐献)髂骨获得骨髓,体外培养从骨髓中获得的MSCs,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传代后的MSCs在诱导培养液中培养,检测软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结果:从胎儿骨髓得到的细胞表达MSCs的表面标志物,并可在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细胞变为多伪足的多边形细胞,扫描电镜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交联,透射电镜观察见大量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甲苯胺蓝染色见细胞内有异染性基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COLⅡ表达阳性.结论:胎儿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庞永刚;崔鹏程;陈文弦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方法 :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 ROM)和 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 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 结果 :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 4级者的躯体化( 1.25± 0.53)、人际关系( 1.25± 0.50)、抑郁( 1.38± 0.47)、焦虑( 1.29± 0.32)、敌对( 1.48± 0.59)和精神病性( 1.34± 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 5级者( t=2.136~ 2.363; P均 < 0.05). ROM< 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 ROM≥ 120°者( t=2.146~ 2.307; P均 < 0.05). ADL< 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 ADL≥ 75分者,( t=2.026~ 2.274; P均 < 0.05). 结论 :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 ROM和 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陈坤峰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蜂毒制剂刮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迁延,病情错综复杂,一般认为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有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的作用.采用蜂毒制剂刮痧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陈潮;程林兵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0.3,用药剂量为2 g/(kg@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德明;郑红;王文敏;刘曾旭;宋勇;马学强;戴江华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

    作者:肖晓山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腰神经根损伤后,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神经肌肉接头部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confocal iaserscaring microscopy)技术,观察了大鼠胚胎期,出生后14 d,成年期以及L5神经根受压后10,20,和30 d,大鼠比且鱼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的分布变化.结果:大鼠胚胎期,肌管的表面和神经肌肉接头部N-CAM呈强烈着染,在发育过程中其浓度逐渐减退,至成年肌肉时几乎消失.而当肌肉失神经支配后可导致N-CAM重新再现.结论:N-CAM在肌肉中的表达是通过神经支配状况调节的.

    作者:周重建;侯宝兴;王拥军;刘梅;施杞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治疗距小腿关节损伤

    据有关学者研究表明运动性损伤部位以踝、足、膝受伤率高,分别为 23.0%, 19.6%, 16%,其次是手腕和肩部.这表明运动创伤主要分布在上、下肢的关节部位,特别是踝部创伤率高.对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运动损伤采用常规性和传统的中医手法,如冷敷、热敷、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一般需 2~ 3周方可恢复(但个别仍不能痊愈).采用河图洛书推足面筋手法,经过两年多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尤其对体育专业师生距小腿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跟踪治疗观察,作了详细记录,对收治的 38例距小腿关节扭伤者,均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史作阳;王俊法 刊期: 2003年第29期

  • 安普贴促进脊柱骨病患者压疮愈合

    应用安普帖治疗压疮10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表明安普帖可有效促进压疮愈合.

    作者:朱军容;何冰;孙彩霞 刊期: 2003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