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林珠;李永明;杨美祥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某些并发症.其中穿刺操作可引起各种损伤:①组织损伤: 常见为气胸,发生率差异较大.②血管损伤: 动、静脉的损伤可继发神经损伤.③神经损伤:穿刺针可对神经造成直接损伤,另外还与穿刺针的型号、斜面和方向有关.
作者:顾恩华;赵智慧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建立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实验模型,进一步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形成的机制.方法:将纯种健康雄性封闭群清洁级新西兰兔8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1加压组、模型2加压组,应用改良的Eiren Toh马尾神经实验压迫模型,进入椎管矢状径的1/9,2/9,1/2,造成马尾神经压迫产生神经症状,对症状、骶神经功能检测,并进行定量分析、马尾神经、神经根、骶髓做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模型2较模型1同等条件下,易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各实验组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1/2d,其马尾神经组织均出现广泛的炎性反应,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骶神经功能综合测定,A1,A2,A3(1.8±0.9,2.0±1.6,6.3±2.1),B1,B2,B3(4.3±1.9,6.4±3.0,9.6±2.7)同对照组和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结论:压迫马尾神经导致马尾神经损害,双节段压迫比单节段压迫更易出现广泛马尾神经损害;马尾神经压迫点的病理改变向头、尾两端扩散,形成广泛病理损害;骶髓前角细胞出现凋亡,且骶神经损伤症状出现1/2 d时达到高峰.
作者:史建刚;贾连顺;李家顺;蔡凯华;刘颜玲;贾宁阳 刊期: 2003年第29期
为观察电员针配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组 105例及对照组 50例分别应用电员针-运动疗法和综合疗法治疗.通过分值评定、疗效优良率比较,发现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作者:张新宽;王秋凤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E-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蛋白表达,综合分析了CD44v6和ED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在胆管癌组织中,CD44v6和E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和53%.CD44v6高表达、ED低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ED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刊期: 2003年第29期
对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经1疗程治疗治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2例.
作者:赵淑灵;刘忠建 刊期: 2003年第29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对其病因病理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广泛研究.
作者:肖晓山 刊期: 2003年第29期
应用安普帖治疗压疮10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表明安普帖可有效促进压疮愈合.
作者:朱军容;何冰;孙彩霞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大鼠四肢长骨骨髓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观察1.25-(OH)2D3对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4周龄SD大鼠长骨骨髓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试验组加入诱导剂1.25-(OH)2D3(1×10-8mol/L)而对照组不加,每3 d换液1次,培养2周.结果:培养1周左右光镜下可见有多核破骨样细胞形成,胞体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牙本质片上有骨吸收陷窝形成.证明所形成多核细胞为破骨样细胞.结论:1.25-(OH):2D3(1×10-8mol/L)可诱导大鼠骨髓破骨样细胞的形成.
作者:王峰;林珠;李永明;杨美祥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8只):即缺血组(IC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假手术组(S组).IC组夹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 min,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IPC组预先使脊髓缺血6 min,再灌注30 min后再次阻闭兔腹主动脉肾下段20 min;S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处理同IC组.再灌注后8,12,24和48 h分别对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 h,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及6-酮前列素(6-keto-PGF1α,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的含量,然后处死动物取脊髓,测定脊髓组织中TXB2及6-keto-PGF 1α的含量.结果:IPC组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IC组.与IC组相比,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08±20)mg/L,(733±64)ng/g(P<0.05,F=27.93,132.887),而IPC组血浆和脊髓中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多,分别为(75±14)mg/L,(502±37)ng/g(P<0.05,F=13.185,64.141).IPC组血浆和脊髓中TXB2/6-keto-PGF1α分别为(1.45±0.17),(1.47±0.19),明显低于IC组(P<0.05,F=20.83,29.447).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保护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改善脊髓缺血损伤后TXA2-PGI2平衡失调有关.
作者:桑韩飞;张英民;徐礼鲜;梅其炳;程虹;巩固 刊期: 2003年第29期
从 1895年伦琴发现 X线到 Howard Kelly 首次把镭应用到宫颈癌治疗中,前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渗透到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国内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开展 X线全身外照射 (TBI)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前的一种预处理的手段,已有 30 年的历史,方法和技术日臻完善.利用直线加速器开展 TBI,经过几年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廷秀;韩俊庆;李学芹;孟丽 刊期: 2003年第29期
采用中医内服配合中药温痹散场效应仪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85例,结果治愈 43例,好转 38例,显示本疗法对症状缓解与功能康复有良好作用.
作者:包力;陈志婵;孔令新;徐新玉;刘跃民;卓鹰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 (PLID)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 40例正常人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值及 40例 PLID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值. 结果 :40例患者术前血浆 CGRP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1);术后疼痛明显改善,且其血浆 CGRP值明显高于术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结论 :CGRP可能参与了 PLID的发病过程,可能为 PLID的保护因子之一,为找寻 PLID保守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沈为栋;李康华 刊期: 2003年第29期
针对慢性腰肌劳损具有迁延不愈,容易复发或急性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等特点,采用传统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129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推拿手法和运动疗法同时进行,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缓解痉挛、松解粘连.
作者:宁俊忠;廖军锋;范秀华;陈耀平 刊期: 2003年第29期
采用中医点穴、推拿拔筋、疏导牵伸等综合手法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220例,治愈98例;显效79例;好转37例;无效6例.
作者:黄孝宽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建立理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以达到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二步消化法获取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细胞融合率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二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条件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α-sarcometric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骨骼肌卫星细胞弱阳性,肌管强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分化能力,适用于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金丹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冻干骨松质与转染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能否在体内更有效地成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BMSC体外培养扩增,然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VEGF转染入该BMSC,再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骨松质,并植入自体肌袋.8周后取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法染色观察.结果:8周时可见到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出现,并有类骨质形成,而单纯植入冻干骨松质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结论: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
作者:张鹏;马保安;范清宇;龙华;范德刚;杨连甲 刊期: 2003年第29期
将 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突症)患者分为 2组,观察组 80例,用骨盆牵引结合中药薰药敷治疗,对照组 80例,单用骨盆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 30例,好转 40例,痊愈率为 38%,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痊愈 25例,好转 41例,痊愈率为 31%,总有效率为 82%.
作者:汪崇淼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 方法 :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 ROM)和 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 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 结果 :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 4级者的躯体化( 1.25± 0.53)、人际关系( 1.25± 0.50)、抑郁( 1.38± 0.47)、焦虑( 1.29± 0.32)、敌对( 1.48± 0.59)和精神病性( 1.34± 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 5级者( t=2.136~ 2.363; P均 < 0.05). ROM< 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 ROM≥ 120°者( t=2.146~ 2.307; P均 < 0.05). ADL< 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 ADL≥ 75分者,( t=2.026~ 2.274; P均 < 0.05). 结论 :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 ROM和 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陈坤峰 刊期: 200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丹参治疗组.在建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给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大鼠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观测脊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经复方丹参治疗14d后,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体积密度(vv)值为8.34±0.3,用药剂量为2 g/(kg@d)时vv值增大,脊髓内髓鞘断裂减轻,吞噬细胞清除组织降解物,神经元变性恢复.结论:丹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及再生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德明;郑红;王文敏;刘曾旭;宋勇;马学强;戴江华 刊期: 2003年第29期
脊髓损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重疾病.脊髓损伤患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了目前世界各国科研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目前研究的成果认为:脊髓损伤后限制神经轴突生长或再生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神经营养因子和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基质成分缺乏;二是脊髓断端产生的囊腔和瘢痕组织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等抑制轴突生长.近年来,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脊髓损伤治疗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特别是在脊髓移植治疗、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阻断抑制性因子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的实验结果令人鼓舞,为截瘫患者燃起了希望.
作者:李民;李强;伍亚民 刊期: 200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