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刘祥清;李洪恩;许屾;张印峰;李国建;高伟;徐昌健

关键词:脊柱, 结核, 肋骨瓣, 髂骨瓣, 移植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带血管蒂的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22例,首先清除病灶,其后T5~T11结核10例及T12~T1结核4例采用带肋间血管蒂的肋骨椎间植骨,L2~L5结核8例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椎间植骨.结果:本组22例术后均在2.5~3个月内愈合.随访7个月~17a,平均32.4个月,无复发.合并不全瘫的3例胸椎结核,半年后均已恢复.结论: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为活骨移植,其血运丰富,愈合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环状痔一期切除改良术式.方法:将57例环状痔病例随机分为A组29例、B组28例.A组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式治疗,B组采用传统术式治疗;将两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性治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肛门感染、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与传统术式相比,采用改良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痔,其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辉;陈俊奎;余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同时加用表阿霉素行栓塞化疗.结果: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中2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12例生存4~25(平均7.6)个月.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彧禾;徐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带血管蒂的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22例,首先清除病灶,其后T5~T11结核10例及T12~T1结核4例采用带肋间血管蒂的肋骨椎间植骨,L2~L5结核8例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椎间植骨.结果:本组22例术后均在2.5~3个月内愈合.随访7个月~17a,平均32.4个月,无复发.合并不全瘫的3例胸椎结核,半年后均已恢复.结论: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为活骨移植,其血运丰富,愈合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祥清;李洪恩;许屾;张印峰;李国建;高伟;徐昌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背阔肌的神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60侧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分支类型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结果:(1)91.67%的胸背神经分出两支(一级分支),即内上支和外下支,其中内上支分出2~3支(二级分支),外下支分出3~5支(二级分支),外下支的分支多见集中型或羽状型.(2)胸背神经内上支与外下支的入肌点距肩胛骨下角下缘的直线距离分别为(5.38±0.36)cm、(6.70±0.41)cm.两神经入肌点之间的距离为(2.17±0.32)cm.结论:背阔肌有较恒定的神经分支分布及入肌点定位,对背阔肌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方玖;薛黔;刘茂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附17例报告)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后尿道梗阻和骨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直肠指检、同位素、MRI、PSA检查、病理确诊为晚期前列腺癌的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双侧睾丸切除、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或膀胱造瘘术、放射性同位素治疗)17例.结果:随访3~52个月,3年生存率85%.结论:后尿道梗阻和骨痛是晚期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综合治疗可使病人缓解症状,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许海斌;关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颅底硬膜外切除海绵窦肿瘤12例

    目的:探讨经颅底硬膜外切除海绵窦肿瘤的可能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新的海绵窦解剖理论,对12例侵入海绵窦的颅中窝肿瘤进行手术治疗,经硬膜外切除窦内肿瘤.结果:经颅中窝硬膜外可以进入海绵窦,全切肿瘤8例,次全切4例.4例窦内结构保全良好.结论:侵入海绵窦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可经颅底硬脑膜外入路全切除.

    作者:李劲松;史继新;王汉东;丁美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孕酮对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孕酮作为一种能在神经系统合成的神经活性甾体,通过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发挥其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国外学者[1-8]研究表明在各类动物模型中孕酮替代治疗可延缓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并且能改善实验动物空间辨别和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其抗氧化、抗兴奋性毒性及神经营养作用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璐;李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研究组)及50名(100只耳)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查,观察两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侧间差(ILD)以及Ⅴ/Ⅰ波幅比值.对照组50名均为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结果:对照组Ⅰ、Ⅲ、Ⅴ波波形分化良好、重现性佳,各波PL及IPL均正常,Ⅱ-Ⅴ IPL<Ⅰ~ⅢIPL,同侧Ⅴ/Ⅰ波幅比值大于0.5,各波PL侧差(ILD)<0.4ms;研究组96例中有68例(71%)异常.两组的PL和IPL数值进行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68例BAEP异常者,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8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Ⅰ-ILD大于0.4ms;②脑干型40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Ⅲ-Ⅴ、Ⅰ-Ⅴ的IPL延长,Ⅴ/Ⅰ波幅比小于0.5及双侧Ⅴ-ILD>0.4ms,两型之间的Ⅰ、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的IPL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而Ⅰ-Ⅲ的IP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EP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秀敏;孙大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胰体尾部癌误诊为脾脓肿1例报告

    胰体尾部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就诊,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引起相应器官病变使诊断变的困难.我院曾有一例胰体尾部癌误诊为脾脓肿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展宇;赵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分辨率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颞骨骨折患者58例(59耳)采用HR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并与已手术探查的26例病例作对照性比较.结果:术前HRCT示面神经管损伤32例,听骨链损伤16例,内耳迷路损伤7例,脑脊液漏3例;26例手术病例的术中诊断与HRCT诊断一致,且26例手术疗效均满意.结论:HRCT对确诊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帆;黄爱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方位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在锁骨上方和锁骨前方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5例锁骨骨折,其中重建钢板安放在锁骨上方(Ⅰ组)13例,安放在锁骨前方(Ⅱ组)12例.结果:全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放置在锁骨上方或前方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郑均华;曾舸;罗小江;高俊;郭亚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多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42例.结果:42例均获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结论:此内固定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欣;叶春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部分脾栓塞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1mm内径动脉支数为22(18~31)支,来自上、下脾叶动脉的分支支数大致相等.脾上、下叶之间存在无血管区.胰尾动脉1~2支,大多数发自脾动脉下叶支,起始内径为(1.14±0.10)mm,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支细、少.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选用2mm×2mm×2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作者:欧阳四新;彭田红;谭建国;杨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以提高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为主的手术方法.方法:将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46例采用鼻内镜下塑形方式成形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额镜下手术矫正,并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鼻内镜组46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2例患者中,43例获得完全矫正,9例部分矫正,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4例,塌鼻1例.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具有视野广、亮度强、微创、精细、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孟中华;王祥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l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30只眼)具备手术适应证的开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Ⅰ组14例20眼,行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Ⅱ组9例10眼,行NPTS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时,Ⅰ组与Ⅱ组的视力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24月时,两组眼压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早期有少量前房积血2只眼,轻度房水闪光5只眼;Ⅱ组术后早期1只眼有轻度房水闪光.结论: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与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分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其术后降眼压效果均较好(P>0.05).但前者的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赵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Gustilo-Anderson分类Ⅱ~Ⅲ型)168例,均在48h内行清创加AO外固定架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及超声研究进展

    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又称乳房内动脉,因其解剖位置恒定、生物学特征良好及移植后具有长期通畅性等特点,作为移植血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肝脏肿瘤介入治疗[1]、乳房再造术[2,3]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胸壁缺损的首选受区吻合血管[4~7].

    作者:殷伟洪;刘丰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F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评价复位固定加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33月,平均15月,疗效优者19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RF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程建华;笪虎;冯大军;严保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3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除采用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滴;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气道阻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以及在缩短喘憋、肺啰音及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等方面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双下肢膝周肿物20年,伴胀痛不适2个月到本院就诊.有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族史.查体:双侧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骨性肿物,直径2.5~8.5cm,边界清楚,固定,压痛(-)双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无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作者:郑良孝;李瑛;许从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