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刘海波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
摘要: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3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除采用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滴;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气道阻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以及在缩短喘憋、肺啰音及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等方面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前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颈椎次全切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全麻下行一期手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脱位已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平均6个月后骨性融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前路一期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作者:姜平;张赟;袁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研究组)及50名(100只耳)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查,观察两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侧间差(ILD)以及Ⅴ/Ⅰ波幅比值.对照组50名均为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结果:对照组Ⅰ、Ⅲ、Ⅴ波波形分化良好、重现性佳,各波PL及IPL均正常,Ⅱ-Ⅴ IPL<Ⅰ~ⅢIPL,同侧Ⅴ/Ⅰ波幅比值大于0.5,各波PL侧差(ILD)<0.4ms;研究组96例中有68例(71%)异常.两组的PL和IPL数值进行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68例BAEP异常者,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8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Ⅰ-ILD大于0.4ms;②脑干型40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Ⅲ-Ⅴ、Ⅰ-Ⅴ的IPL延长,Ⅴ/Ⅰ波幅比小于0.5及双侧Ⅴ-ILD>0.4ms,两型之间的Ⅰ、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的IPL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而Ⅰ-Ⅲ的IP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EP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秀敏;孙大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方位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观察在锁骨上方和锁骨前方安放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5例锁骨骨折,其中重建钢板安放在锁骨上方(Ⅰ组)13例,安放在锁骨前方(Ⅱ组)12例.结果:全组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锁骨骨折的较好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放置在锁骨上方或前方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郑均华;曾舸;罗小江;高俊;郭亚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糖尿病早期大鼠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氨胍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大鼠胰岛B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氨胍(Aminoguaniodine,AG)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Ⅰ(正常对照)组、Ⅱ(糖尿病)组和Ⅲ(糖尿病氨胍治疗)组,对Ⅱ、Ⅲ两组一次性空腹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以后各组大鼠每30d测血糖一次.90d时取胰尾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30d、60d和90d后Ⅱ、Ⅲ两组血糖升高,与Ⅰ组比较及Ⅱ、Ⅲ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90d大鼠胰尾胰岛B细胞核固缩,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出现退行性改变,并见有大量脂滴堆积.AG治疗组90d大鼠胰尾胰岛B细胞细胞核、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有明显恢复,胞浆内未见有脂滴堆积.结论:氨胍对糖尿病大鼠胰岛B细胞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群;李良庆;陈少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改良Steel骨盆三点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治疗大龄先髋脱位

    目的:探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Steel骨盆三点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8例46髋.结果:38例46髋中,32例40髋随访15~144个月,平均36个月.参照Mckay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Steel骨盆三点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是一种治疗大龄先髋脱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许屾;刘祥清;李洪恩;张印峰;李国建;李伟元;高伟;徐昌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26岁,因发现双下肢膝周肿物20年,伴胀痛不适2个月到本院就诊.有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族史.查体:双侧股骨远端、胫腓骨近端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骨性肿物,直径2.5~8.5cm,边界清楚,固定,压痛(-)双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无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作者:郑良孝;李瑛;许从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l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30只眼)具备手术适应证的开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Ⅰ组14例20眼,行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Ⅱ组9例10眼,行NPTS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1个月时,Ⅰ组与Ⅱ组的视力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24月时,两组眼压值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早期有少量前房积血2只眼,轻度房水闪光5只眼;Ⅱ组术后早期1只眼有轻度房水闪光.结论: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与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分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其术后降眼压效果均较好(P>0.05).但前者的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可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赵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的疗效.方法:将63例毛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除采用综合治疗外,治疗组加用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对照组加用氨茶碱静滴;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气道阻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以及在缩短喘憋、肺啰音及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改善肺功能,降低气道阻力等方面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普鲁卡因静滴治疗小儿毛支可缩短病程,改善肺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椎间隙感染亦称化脓性椎间盘炎、椎间盘炎等.指椎间盘及相邻软骨板的感染性病变.根据发病过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原发性椎间隙感染临床少见.继发性椎间隙感染多继发于椎管穿刺、造影、手术及其他侵袭性操作或邻近软组织感染病灶的扩散.其发病机理存有争论,确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目前有三种学说:即细菌性感染学说、无菌性炎症学说和自身免疫性反应学说.多数学者倾向于细菌性感染,感染途径尚不清楚.

    作者:杨德顺;刘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人成年男性海马结构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目的:观察海马结构在脑的冠状断层切面上的形态及变化,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4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脑标本,制作垂直于连合间线(AC-PC间线)层厚4mm的冠状切面,对其前表面逐层照相;在典型切片的前表面上对海马结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从前往后,海马结构在第16~18冠状断层切面上出现,第24~26层面消失,其典型层面为7个,并获得了各层面海马结构的逐项解剖学参数.结论:在脑的不同冠状断层切面上海马结构有一系列的位置及形态变化,海马从前往后逐渐变小,齿状回则相反;海马从前往后由较宽变成略圆,其冠状面上的长轴先略向内上,再略向内下,然后又逐渐向内上至45°左右.

    作者:梁邦领;李振平;刘树伟;丁娟;赵振美;尹群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带血管蒂的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22例,首先清除病灶,其后T5~T11结核10例及T12~T1结核4例采用带肋间血管蒂的肋骨椎间植骨,L2~L5结核8例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椎间植骨.结果:本组22例术后均在2.5~3个月内愈合.随访7个月~17a,平均32.4个月,无复发.合并不全瘫的3例胸椎结核,半年后均已恢复.结论:带血管蒂肋骨或髂骨椎间植骨为活骨移植,其血运丰富,愈合快,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祥清;李洪恩;许屾;张印峰;李国建;高伟;徐昌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急诊肝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同时加用表阿霉素行栓塞化疗.结果:14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其中2例术后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12例生存4~25(平均7.6)个月.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彧禾;徐清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背阔肌的神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背阔肌亚部肌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神经解剖学资料.方法:观察60侧背阔肌的胸背神经分支类型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结果:(1)91.67%的胸背神经分出两支(一级分支),即内上支和外下支,其中内上支分出2~3支(二级分支),外下支分出3~5支(二级分支),外下支的分支多见集中型或羽状型.(2)胸背神经内上支与外下支的入肌点距肩胛骨下角下缘的直线距离分别为(5.38±0.36)cm、(6.70±0.41)cm.两神经入肌点之间的距离为(2.17±0.32)cm.结论:背阔肌有较恒定的神经分支分布及入肌点定位,对背阔肌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方玖;薛黔;刘茂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方法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病变部位位于C3~45例,C4~54例,C5~631例,C6~71例,C4~618例,C5~79例,C3~64例,C4~78例.结果:随访73例,平均随访时间3a 2个月,均于术后3~4个月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1]分级,术前术后比较:BB 1例,CC 2例,CD 21例,CE10例,DE 39例.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再丢失4例,颈椎生理弧度平直3例、反曲1例,颈僵硬活动受限2例,邻近减压节断再发者2例.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加用带锁钢板内固定效果更好.

    作者:时和同;孟晓林;艾继超;张全治;马东亚;黄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F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评价复位固定加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采用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33月,平均15月,疗效优者19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RF固定椎管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程建华;笪虎;冯大军;严保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合bFGF及肝素的外周神经桥接体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bFGF和肝素与外周神经桥接体复合后在兔正中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兔48只,建立左侧上臂正中神经30mm缺损.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不同神经桥接体修复神经缺损,即A组为去细胞基膜管种植雪旺细胞并复合bFGF及肝素的桥接体、B组为去细胞基膜管种植雪旺细胞的桥接体、C组为去细胞基膜管复合bFGF及Hep桥接体、D组为自体神经作为对照.于术后1月、3月分别取材行HE及Masson's三色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再生、神经内胶原纤维形成及血管形成;3月检测各组桥接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行透射电镜检查,称量指浅屈肌肌肉湿重,观察神经功能恢复.结果:复合bFGF及肝素的桥接体组(A组、C组)神经再血管化及神经胶原形成与自体神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神经再生数据(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平均髓鞘厚度、有髓纤维直径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恢复率)与自体神经移植(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及肝素用于组织工程神经桥接体修复神经缺损,能提高神经桥接体再血管化水平,减少胶原纤维形成,促进轴突生长有利于神经再生质量的提高.

    作者:种衍学;周建生;肖玉周;张长春;吴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孕酮对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孕酮作为一种能在神经系统合成的神经活性甾体,通过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发挥其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国外学者[1-8]研究表明在各类动物模型中孕酮替代治疗可延缓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并且能改善实验动物空间辨别和学习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其抗氧化、抗兴奋性毒性及神经营养作用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性和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何璐;李云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我院于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Gustilo-Anderson分类Ⅱ~Ⅲ型)168例,均在48h内行清创加AO外固定架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B超监护下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

    目的:探讨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B超监护下采用宫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28例,其中O型粘膜下子宫肌瘤14例,Ⅰ型10例,Ⅱ型4例.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术后满意率为96.43%,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100%,Ⅱ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率75%.6例要求妊娠者已妊娠3例,2例已分娩.除1例发生TURP综合征,1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发热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创伤小且恢复快,是目前的佳选择.

    作者:桑学梅;徐家慧;唐桂娥;陈子云;吴霞;马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分辨率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颞骨骨折患者58例(59耳)采用HR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并与已手术探查的26例病例作对照性比较.结果:术前HRCT示面神经管损伤32例,听骨链损伤16例,内耳迷路损伤7例,脑脊液漏3例;26例手术病例的术中诊断与HRCT诊断一致,且26例手术疗效均满意.结论:HRCT对确诊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沈帆;黄爱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