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兵;路涛;陈心足;孙家瑜;李真林;黄子星;杨志刚
患者男,52岁.因阵发性胸闷两个月余,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就诊.患者两个多月前活动时出现胸闷,持续约1~2 h,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患者既往无不适症状.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行多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DCT示:左冠状动脉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缺如,左冠回旋支供应右室血供,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见混合型斑块,管腔轻度变窄(图1~4).
作者:葛伟;孙伟明;钦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VNS患者的常规MRI、间接磁共振关节造影(indirect MR arthrography,I-MRa)资料. 结果 12例PVNS患者中关节滑膜呈弥漫性增生肥厚者10例,局限性2例.常规MR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T2WI均为低信号9例.I-MRa表现为在关节积液的极高信号背景下增生肥厚滑膜呈中等强化的高信号,并对周围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侵蚀. 结论 I-MRa与常规扫描序列相结合,不仅能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而且还可以显示滑膜对关节骨质的侵蚀、反映病变的血供等病理改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PVNS定性及分期的准确性.
作者:郏潜新;宦怡;陈华燕;徐玉琴;许孟君;杨赞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术中所见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血供丰富,呈暗红色,基底部宽,无明显蒂相连.肿物大小约5 cm×6 cm×8 cm.病理诊断纵隔血管瘤(图4).免疫组织化学:FVⅢRag(+++),CD31(++)、Actin(++)、CD34(+++).
作者: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男,57岁.无明显诱因上腹部胀痛1年加重1周入院.体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无反跳痛,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患病以来体重有所下降.
作者:刘颖;孔祥泉;王振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男,5岁.无外伤及遗传病史,因前臂旋转、伸直障碍1年入院.体检:患儿一般情况可,左前臂伸直170°,伸肘时肘外侧隆凸,前臂呈旋前位,旋后受限,于隆起处可清楚扪及向后外侧脱位的桡骨.局部无压痛,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关节屈曲程度较正常儿童略小,但屈伸灵活.右上肢未见异常.左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桡骨头发育不良合并脱位,桡骨呈弧状向外侧隆凸(图1、2).诊断:左尺桡骨近端骨性联合.
作者:杜天会;杨东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SIJ)的螺旋CT和MR影像学特征及评分差异.并比较CT和MR影像在诊断SIJ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诊AS患者分别行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并斜冠状位、斜轴位重组,和MR(1.5 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T2WI、FS-T1WI和3D-FLASH.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于<Ⅱ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变(12∶ 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级病变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Ⅱ级病变的显示较CT无明显差别,但能发现更多早期病变,并能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活动性. 结论 MR对于<Ⅱ级SIJ病变明显优于螺旋CT,适于AS各级SIJ病变(尤其适用于早期)检查.
作者:盛华强;赵斌;耿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 结果 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6.6岁.单发14例,多发3例.股骨受侵9例,胫骨受侵4例,肱骨、腓骨受侵各2例,桡骨受侵1例.病变位于干骺端13例次,骨干8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8例,溶骨型4例(其中1例股骨干为浸润型,股骨粗隆及远端为溶骨型),硬化型1例,混合型4例,囊样型1例.8例见明显骨膜反应,7例合并病理骨折,11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检查2例均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伴有少量混杂信号. 结论 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侵犯单骨,干骺端及骨干为好发部位,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型和溶骨型骨质破坏,多伴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病变周边可伴有骨质硬化.
作者:张泽坤;李玉清;丁建平;刘记存;王冬梅;王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例1 女,1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伴腰部酸痛2个月,加重10天.
作者:何杰;彭志刚;陈勇;魏培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畏寒、发热1个月,体温高达39.5℃,黑便2天,呕血2 h伴恶心、呕血(约100 ml),为棕色咖啡渣样,无腹痛、腹泻.急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291 U/L,谷丙转氨酶215 U/L.血常规:白细胞:17.3×109/L,粒细胞14.2×109/L.
作者:孙玉梅;刘长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氢质子波谱(1H-MRS)在卵巢肿块中的应用价值,前瞻性分析各种代谢物对于卵巢肿块的鉴别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32例拟诊为卵巢肿块的患者行常规MRI及1H-MRS检查,采用点分辨单体素波谱成像,分析1H-MRS的特征波谱及对照病理结果. 结果 32例卵巢肿块波谱各有其特点,其中胆碱峰(Cho峰)出现于12例恶性肿瘤,余3例恶性肿瘤及17例良性肿块Cho峰呈阴性;乳酸峰(Lac峰)出现于4例脓肿中.以Cho峰鉴别良恶性卵巢肿块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100%;以Lac峰诊断脓肿的准确性为100%. 结论 1H-MRS在卵巢肿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Cho峰可作为偏实性恶性卵巢肿瘤的指标,Lac峰对于脓肿有较高的诊断率.
作者:储彩婷;李文华;殷胜利;张忠阳;张萍;张韶珍;姚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在恶性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 在CT导引下对19例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病灶影像学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7%(18/19),术后1、2及6个月病灶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中,明显缓解(OR)2个,部分缓解(PR)15个,轻度缓解(SD)7个,无效(PD)1个,总缓解率(OR+PR)为6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斌;贺克武;李劲松;巢惠民;胡永胜;黄永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DCE-MRI)活体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分析DCE-MRI参数与乳腺癌分子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对3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分子预后因子ER、Ki-67、c-erbB-2、uPA/PAI-1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动态增强参数(强化率、峰值时间、初始斜率、流出率)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曲线类型与uPA/PAI-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07);峰值时间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2),与Ki-67(r=-0.542)、c-erbB-2(r=-0.535)、uPA/PAI-1(r=-0.640)阳性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部分DCE-MRI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具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李彭;汤光宇;刘勇;姚冀平;李伟;赵文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的患者与15名健康自愿者,行肾区CT平扫后选择经肿瘤的大层面或正常肾脏选肾门平面为靶平面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比(rBV)、平均通过时间(TTP)、通透性(Pm)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24例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MVD计数和Ki-67的表达.将所获灌注参数与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1)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BF、rBV、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级别肾细胞癌间MVD和Ki-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灌注参数中,BF、rBV、Pm与肾细胞癌MVD和Ki-67有明显相关关系;TTP与MVD和Ki-67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检测肾细胞癌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推测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状态,为术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英鑫;李苏建;卢光明;朱文武;王中秋;王海;景抗震;蔡军;张玥玥;沙彬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大脑大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证实为大脑大静脉畸形的CT、MRI、MRA及DSA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4例均显示有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瘤巢形成伴周围引流小静脉增多.其中1例表现为天幕动脉瘘入大脑大静脉并动脉瘤形成伴直窦血栓,另3例表现为中线旁区的动静脉畸形引起大脑大静脉瘤样扩张. 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合应用对大脑大静脉血管畸形的准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占传家;朱文珍;漆剑频;王承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 结果 4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4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23支,不规则充盈缺损12支,小条状充盈缺损4支,导管截断状改变9支.4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4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1.1%. 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红兵;陆华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对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SGT)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SGT,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SGT的CT表现:甲状腺体积多肿大,一侧多见,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减低,腺内可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根据结节的数目分为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腺内结节边缘模糊,但甲状腺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甲状腺单侧肿大,腺内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结节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但甲状腺边缘连续完整、清晰是SGT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SGT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药物治疗有效,如疑本病,可先行药物实验性治疗,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切除.
作者:张晓东;唐秉航;杨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 资料与方法 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 ml/s 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灌注量等于时间-密度曲线(TDC)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 MVD评价SPN CT灌注参数(PHSPN、P、PHSPN/PHAA)与MVD 的相关性. 结果 恶性结节[PHSPN:(96.15±11.55) HU]和炎症性结节[PHSPN:(101.15±8.41)HU ]较良性结节 [PHSPN:(47.24±9.15) 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 (F=72.73,P<0.001;F=9.728,P<0.001) 和PHSPN/PHAA (F=87.51,P<0.001;F=8.20,P<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和PHSPN/PH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F=103.15,P<0.01;F=16.88,P<0.01).MVD计数恶性[(36.88±6.76)条/视野]SPN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 条/视野]SPN(F=91.31,P<0.01;F=9.39,P<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HSPN、PHAA、P)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 与MVD相关性强(r=0.657,P<0.05). 结论 SPN的MVD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 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白荣杰;程晓光;申宝忠;屈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资料和CT资料完整的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观察肿块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关系、肠系膜上血管有无移位、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肿块有无卵巢血管蒂,以及肿块的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等. 结果 (1)5例小肠系膜囊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3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系膜血管包绕4例,肿块后方无空/回肠5例.(2)13例卵巢源性病变中,肿块上缘位于十二指肠上缘上方层面5例,肠系膜上血管移位4例,一侧生殖静脉增粗8例,卵巢血管蒂征显示8例,病变后方显示空/回肠11例. 结论 依据观察肿块上缘与十二指肠上缘的关系,肠系膜血管有无包绕,生殖血管有无增粗,卵巢血管蒂征的有无,肿块后方有无空肠和回肠显示等征象,以及肿块的CT特点,可对腹腔内卵巢源性和小肠系膜源性囊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
作者:董鹏;王滨;崔慧;徐敏;刘文娟;张桂华;张淑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故障现象一 CT检查床脚踏开关不工作,检查床不动.扫描架手动面板开关可工作. 故障分析 CT机能正常扫描,图像处理正常,机架正反倾斜角度正常,机架的手动面板控制床的上下进出运动正常,说明故障应局限在控制检查床进出的步进马达或脚踏开关控制扫描床进出的电路上.
作者:赵斗贵;牛健;王石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