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二例

何杰;彭志刚;陈勇;魏培健

关键词:椎骨, 下肢疼痛, 酸痛
摘要:例1 女,1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伴腰部酸痛2个月,加重10天.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SPTP的MSCT表现. 结果 囊性结构为主5例,实性结构为主1例,囊、实结构比例相近3例.MSCT平扫囊性呈低密度,实性呈等低密度,钙化3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 结论 SP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毕纯龙;万霞;王莹;葛新然;杨立国;孙建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术中所见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血供丰富,呈暗红色,基底部宽,无明显蒂相连.肿物大小约5 cm×6 cm×8 cm.病理诊断纵隔血管瘤(图4).免疫组织化学:FVⅢRag(+++),CD31(++)、Actin(++)、CD34(+++).

    作者:袁涛;全冠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腺腺样囊性癌一例

    患者女,40岁.发现右乳花生米大小包块2年.体检:右乳内上象限拉及一大小约1.5cm×1.0cm的肿块,质中,可移动,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无改变.

    作者:李鹍;马天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CT导引下125 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

    目的 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在恶性骨肿瘤中的治疗价值. 资料与方法 在CT导引下对19例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进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术后观察患者病灶影像学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 结果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4.7%(18/19),术后1、2及6个月病灶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25个恶性骨肿瘤病灶中,明显缓解(OR)2个,部分缓解(PR)15个,轻度缓解(SD)7个,无效(PD)1个,总缓解率(OR+PR)为6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恶性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斌;贺克武;李劲松;巢惠民;胡永胜;黄永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病变:MRI与螺旋CT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炎(SIJ)的螺旋CT和MR影像学特征及评分差异.并比较CT和MR影像在诊断SIJ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诊AS患者分别行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并斜冠状位、斜轴位重组,和MR(1.5 T)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FS-T2WI、FS-T1WI和3D-FLASH.分别评价CT及MR图像,对分级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对于<Ⅱ级病变,MRI较CT发现更多病变(12∶ 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级病变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Ⅱ级病变的显示较CT无明显差别,但能发现更多早期病变,并能更好地反映病变的活动性. 结论 MR对于<Ⅱ级SIJ病变明显优于螺旋CT,适于AS各级SIJ病变(尤其适用于早期)检查.

    作者:盛华强;赵斌;耿丽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横膈良性间叶瘤一例

    患者女,36岁.体检B超发现膈肌下方、肝脏后方、右肾后外上方探及一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约5.2 cm×3.5 cm×2.8 cm,其边界较清.内部回声较均匀,局部膈肌受推移向上膨出,与肝、右肾无明确关联.无明显症状及体征.彩超:该低回声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提示:腹膜后低回声肿块.

    作者:张升文;李瑞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书讯、书评、会议通知、简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的技术方法,并评价MSCT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42例患者的42个肺部病灶进行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 结果 42个病灶均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肺外周小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2%(15/17),肺门部病灶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13/15).病理检出40例,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率均为95.2%.术后并发肺出血2例,发生率为4.8%;气胸2例,发生率为4.8%. 结论 MSCT引导不仅能提高经皮穿刺肺外周部小病灶和肺门部病灶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成功率和活检准确性,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争明;陈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读片窗

    患者女,50岁.右上腹隐痛不适1周.体检:右上腹区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阳性.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无异常,血、便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作者:曾晓华;王鹰;刘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伤后迟发性膈疝合并胃坏死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胸腹部外伤后迟发性膈疝所致胃坏死的CT表现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胸腹部外伤后膈疝合并胃坏死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6例均行常规胸腹部CT平扫,除1例病情危重外,另5例均行双期增强扫描,图像分析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和大密度投影(MIP)等CT后处理技术. 结果 6例膈疝发生于外伤后3个月~6年不等,单侧发生,均为左侧.胃底坏死3例,小弯侧1例,大弯侧2例,其中1例伴穿孔.胃经膈肌破口进入胸腔,胃不同程度扩张,坏死区胃壁稍厚与未坏死部分分界较清楚;3例增强扫描早期坏死区不强化,其中1例周围胃动脉分支无对比剂充盈,延迟期坏死区轻度强化,2例增强早期轻度强化;胃坏死区周围脂肪层模糊、密度增高;1例胃腔内可见少量溢出对比剂,表现为动脉期斑点状高密度影;1例大弯侧穿孔处胃壁连续性中断,可见小缺口,胃内容物经缺口溢出;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穿孔者呈混杂密度.1例伴左肾疝入胸腔,1例伴局部陈旧性脾梗死. 结论 外伤后迟发性膈疝合并胃坏死具有一定的直接和间接特征性CT表现,运用合适的检查技术并正确认识胃坏死的CT征象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尽早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全胃坏死等严重后果

    作者:陈旺生;李建军;洪澜;李长清;李传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64排螺旋CT对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的评估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在两种胃癌淋巴结分期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搜集术前作64排螺旋CT检查且经住院手术证实的资料齐全的56例连续性胃癌病例.设定胃周和胃外淋巴结短轴径≥5 mm为肿大淋巴结,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对CT图像进行评估,对淋巴结进行计数,并分别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和日本胃癌规约(GRGCS)分期方法进行分期.评价在不同分期条件下,64排螺旋CT术前对胃癌肿大淋巴结的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 56例胃癌,手术共清除淋巴结322枚,短轴径≥5 mm的淋巴结共计256枚,其中转移为阳性的淋巴结210枚;64排螺旋CT扫描对全部短轴径≥5 mm的淋巴结的显示率为94%(240/256),检测出的阳性淋巴结百分率为95%(200/210).对于胃壁旁组和血管旁组的肿大淋巴结,CT显示率和准确率较高.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采用GRGCS方法为80%,UICC方法为77%.其中过高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9%(5/56);过低分期在GRGCS方法中的发生率为6%(3/56),在UICC方法中的发生率为14%(8/56).两种N分期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地观察胃癌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对于N分期的总体准确性较高,采用GRGCS和UICC分期并无差异.

    作者:伍兵;路涛;陈心足;孙家瑜;李真林;黄子星;杨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较完整的4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 结果 45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48支导管异常,导管内圆形充盈缺损23支,不规则充盈缺损12支,小条状充盈缺损4支,导管截断状改变9支.45例术前均经导管造影检出,其中4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准确率达91.1%. 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红兵;陆华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MPR)在大前庭导水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选取18例35耳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患者的MPR图像,利用原始图像获取对称性轴位和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测量两种图像中前庭导水管中段的管径大小并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等于或大于在前庭导水管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其中6耳测量结果相同,4耳相差0.1 mm,13耳相差0.2 mm,12耳≥0.3 mm,用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单侧轴位MPR大显示图像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的诊断.

    作者:王林省;宋光义;廖承德;韩丹;杨亚英;雷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的CT表现

    目的 提高对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SGT)CT表现的认识与诊断.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SGT,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SGT的CT表现:甲状腺体积多肿大,一侧多见,甲状腺密度不均匀减低,腺内可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根据结节的数目分为单结节型、多结节型和弥漫型;腺内结节边缘模糊,但甲状腺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甲状腺单侧肿大,腺内见更低或稍低密度结节,结节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但甲状腺边缘连续完整、清晰是SGT较有特征性的CT表现,结合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多能做出正确诊断.SGT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药物治疗有效,如疑本病,可先行药物实验性治疗,不可盲目进行手术切除.

    作者:张晓东;唐秉航;杨建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椎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二例

    例1 女,1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伴腰部酸痛2个月,加重10天.

    作者:何杰;彭志刚;陈勇;魏培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分辨力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锰离子强化验证研究

    目的 以磁共振锰离子(Mn2+)强化纤维束跟踪结果为标准,对恒河猴脑白质不同分辨力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材料与方法取7只成年雄性恒河猴,采集不同空间分辨力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图,待数据采集完毕后,在猴脑额叶中央前回前肢运动中枢皮层内注射0.8 mmol/L MnCl2 3μl,注射48h后获得三维MRI MnCl2强化的T1WI.(1)在应用不同分辨力获取的扩散张量FA图上,依照皮层下脑白质Mn2+强化的范围选取纤维束跟踪的种子区进行脑白质纤维束追踪,并将三维重组的脑白质纤维束投射到横轴位FA图像上,对脑白质纤维束投射与T1加权像上Mn2+强化的部位、范围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2)对上述应用不同采集参数获得的DTI图像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ADCmean、FA、λ1、λ2和λ3图,并在这些参数图上测量双侧内囊后肢的ADCmean、FA、λ1、λ2和λ3值,对比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并以Mn2+强化追踪结果为标准,评价这些参数改变对追踪结果的影响. 结果 随DTI图像的空间分辨力降低,其FA和λ1值随之减小.对比观察DTI脑白质纤维束与Mn2+强化图像,随空间分辨力降低,二者的一致性程度下降. 结论 在保证图像较高信噪比的基础上,应该使用较高空间分辨力进行脑白质纤维束追踪.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伤所致右股动-静脉瘘伴继发真性静脉瘤一例

    患者男,45岁.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入院.患者主诉15年前右大腿中部刀刺伤,自行包扎止血后痊愈,自7年前至今右下肢逐渐出现水肿,并渐出现小腿皮肤色素沉着及溃疡.体检:右下腹触及6 cm×7 cm×7 cm肿块,质硬,边缘清,活动度差,扪之有血流冲击感,无疼痛,右下肢肿胀,色黑.

    作者:张亚楠;白玫;韩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SCTA诊断高血流量阴茎异常勃起一例

    患者男,19岁.因阴部受伤,造成阴茎异常勃起反复发作1个月余就诊.体检:阴茎勃起状态角度约35。,阴茎皮肤稍暗紫,无红肿,皮温稍高,阴茎根部压迫试验(+).

    作者:石磊;邹文远;陈光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肾细胞癌MSCT灌注参数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扫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的患者与15名健康自愿者,行肾区CT平扫后选择经肿瘤的大层面或正常肾脏选肾门平面为靶平面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分别获得肾癌组织及双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相对血容比(rBV)、平均通过时间(TTP)、通透性(Pm)及时间密度曲线(TDC图).24例肿瘤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肾肿瘤中MVD计数和Ki-67的表达.将所获灌注参数与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1)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BF、rBV、P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级别肾细胞癌间及肾细胞癌与正常肾皮质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级别肾细胞癌间MVD和Ki-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T灌注参数中,BF、rBV、Pm与肾细胞癌MVD和Ki-67有明显相关关系;TTP与MVD和Ki-67间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定量检测肾细胞癌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改变,有助于推测肾细胞癌的术前分级,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状态,为术前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英鑫;李苏建;卢光明;朱文武;王中秋;王海;景抗震;蔡军;张玥玥;沙彬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GE Hispeed NX/i螺旋 CT机故障检修三则

    故障现象一 CT检查床脚踏开关不工作,检查床不动.扫描架手动面板开关可工作. 故障分析 CT机能正常扫描,图像处理正常,机架正反倾斜角度正常,机架的手动面板控制床的上下进出运动正常,说明故障应局限在控制检查床进出的步进马达或脚踏开关控制扫描床进出的电路上.

    作者:赵斗贵;牛健;王石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