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邓先波;孔祥泉;刘定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神经源性膀胱,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
摘要:目的评价MRI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3例神经源性膀胱,拟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 结果脊髓栓系综合征57例,骨折并脊髓损伤10例,椎管内占位3例,马尾神经粘连3例.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应进行MRI检查.MRI对于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骨折并脊髓损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马尾神经粘连有重要意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简讯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胸壁巨大侵袭性纤维瘤一例

    患者女,30岁.入院前1周平卧胸闷.体检:左肺下野呼吸音弱,叩诊呈实音.左腹至脐平面可触及大小约6.5 cm×5.5cm大小肿物,质硬,左腹部叩诊实音.CT示:左侧胸部巨大肿块占据心膈隐窝,呈哑铃状生长,边缘较清,密度均匀,CT值约21HU.心脏受压向右上移位.

    作者:王淑红;张在人;李萍;赵德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4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外巨大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37岁.无意中发现右下腹一肿物并逐渐增大.体检:右腹部可触及鸡蛋大小之肿物,活动度尚可,边界光滑,质较硬.

    作者:孙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利用DR设备对1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CT或临床病理证实的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双能量减影检查,每例患者均行传统X线平片对照. 结果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平片. 结论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由于受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遮挡,临床普通平片初次检查时极易误漏诊,从而延误病情,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骨组织的影响,并通过多种DR后处理技术使病变更清晰显示,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普通放射学对气管、主支气管病变的显示,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作者:张丽;唐震;陈鑫;林建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放射科语音报告信息系统的开发

    在我院相对于CT、MR来说,普通X线平片检查的工作量在放射科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医生的工作任务较重,患者就诊无序排队、盲目拥堵问题较突出.因此如何改善现状,减轻医生工作负担,解决患者就诊困难的问题较为迫切.

    作者:肖立志;张子曙;肖恩华;周顺科;刘军;沈国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窦解剖变异的CT观察

    目的增进对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识别能力,提高鼻窦内镜手术对鼻窦炎的疗效,降低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对200例受检者行鼻窦CT扫描,对鼻窦的各种解剖变异进行评估. 结果统计了鼻窦各种解剖变异的出现率. 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鼻窦内镜手术方案的制订,不仅可以评估病变,而且还可检出与鼻窦炎发生相关和增加手术危险性的解剖变异.

    作者:朱俭;温志波;段承祥;吕桃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骶髂关节软骨母细胞肉瘤一例

    患者女,32岁.右侧骶髂部疼痛2月余,劳累后加重.体检:右侧髂后上嵴外上方压痛、叩痛.CT平扫:右侧髂骨上缘水平髂肌内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大小约4 cm×2 cm×4 cm,密度不均,后缘可见不规则斑状钙化,累及骶髂关节及髂骨(图1),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周边呈环状明显强化,CT值达90 HU,内部见分隔样强化,CT值20~60 HU(图2).CT诊断:右侧髂肌肿瘤.

    作者:都基权;刘禄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佳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 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在其他参数不变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扫描线圈与FOV行常规MRI扫描;用SE-EPI序列不同b值、TR值以及层厚2mm与5mm分别行DWI扫描,以ADC值、质量指数、信噪比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随着b值的增大,肝脏平均ADC值与质量指数均变小(P<0.01),但b=10、50、100三者图像的质量指数差别较小(P>0.05),b=800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2)TR值逐渐增大时,图像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以及肝脏ADC值变化均很小(P>0.05).(3)层厚为2mm时,图像的质量指数较层厚为5mm高,信噪比则较后者低(P<0.01).(4)膝关节线圈扫描较头部线圈图像的信噪比有明显增大,而图像的质量指数反而有所减小(P<0.01).(5)随着FOV的增大,信噪比增大,但质量指数先增加后下降(P<0.01). 结论在高场强磁共振中,头部线圈、b值100、层厚2mm、适中的FOV与TR值以及深度麻醉、较大NEX等能获得较高质量的DWI图像.

    作者:袁友红;肖恩华;贺忠;向军;汤可立;颜荣华;金科;尚全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肋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下胸部不适、发现肿块20d入院.体检:右下胸壁扪及一肿块,约乒乓球大小,质地较硬,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热及血管扩张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检查:右下胸壁探及类圆形实性包块,大小约4.9cm×2.9 cm.胸部CR平片:右侧第8肋骨近腋前线处见类圆形、密度均匀性块影,边缘清楚光滑,直径约3.0cm.CT平扫及冠状位重建图像:第8肋骨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内CT值35 HU,其前部隐约可见薄层包壳,病变区边界清楚,相邻组织结构呈受压推移改变(图1、2).

    作者:刘昌杰;吴锦华;刘庆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鞍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鞍内脑膜瘤的MRI的影像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内脑膜瘤的MRI表现. 结果 5例均位于鞍内,其中起源于鞍结节4例,鞍隔1例.5例均呈均匀明显强化.3例垂体可见,2例未见垂体.脑膜尾征4例,尾征不明显1例.5例颈内动脉均受推压移位. 结论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且垂体可见,并出现脑膜尾征以及颈内动脉受推压为鞍内脑膜瘤的特征.

    作者:王鹰;漆剑频;朱文珍;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肾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肾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之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9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肾癌细胞排列方式与CT增强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肿瘤周边的短毛刺征与病理上肾包膜有无侵犯呈正相关(P<0.01);肾癌细胞类型与肾癌CT分型之间无显著关联. 结论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肾癌的CT征象与病理细胞类型及结构密切相关.

    作者:郝楠馨;常时新;刘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发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多发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治情况.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肾细胞癌8例. 结果病理检查共发现直径1 cm以上病灶20个,7例16个为透明细胞癌,1例4个为颗粒细胞癌,其中6例2个,2例4个.单侧肾发病2例,双侧同时发病4例,双侧异时发病2例(相隔6~13年).5例7个病灶在检查过程中有误诊、漏诊,3例3个病灶术中漏诊. 结论多发肾细胞癌并非罕见,在对肾癌患者的检查时应考虑到有多发病灶的可能.对多发肾细胞癌患者,为保留一定的肾功能,宜根据情况选择作肾癌根治术、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

    作者:韩希年;彭令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3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结果 MPR因脊柱侧弯的改变而显示不连续,矢状位可观察椎管内情况;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的显示;VRT通过调节不同密度的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依次可显示骨质及椎管的形态,也可清晰显示全脊柱侧弯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观察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 结论多层螺旋CT可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扫描.横轴位结合其丰富的后处理图像能提供脊柱侧弯非常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其表现接近靶组织的解剖,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路径.

    作者:李友林;韩萍;余建明;田志梁;周泱泱;陈艳;雷子乔;梁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7例,肝血管瘤26例),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TACE)治疗274例次,其中肝癌247例次,肝血管瘤27例次.观察TACE后碘油进入门静脉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周观察肝功能,1个月行CT检查观察碘油聚集情况. 结果 274例次LP-TACE中78例次出现门静脉内碘油充填,发生率28.5%,其中肝癌组为62/247(发生率25.1%),肝血管瘤组为16/27(发生率59.3%)(χ2=13.946,P<0.01).肝癌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内碘油充填与肿瘤类型、病灶大小、导管位置、碘油类型和碘油相对用量(碘油总量/肿瘤直径)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碘油类型、导管位置和肿瘤类型有关.肝血管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其只与碘油类型有关.门静脉内充填的碘油一般在术后1~3 d消失,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后CT复查发现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碘油聚集较阴性组佳. 结论碘油进入门静脉可以作为LP-TACE治疗过程中碘油足量的标志之一,肝血管瘤、使用超液态碘油、超选择性栓塞和病灶小等情况下容易出现.

    作者:吴汉平;梁惠民;郑传胜;冯敢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第八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透视引导经皮细针穿刺活检肺癌假阴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病灶经皮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假阴性结果产生的相关因素和避免方法.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在电视透视下(有1例加用CT引导)行经皮针吸肺活检的病例,追踪肺穿刺细胞学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分类记录假阴性病灶的操作人员、病理结果、术中发现和病灶CT特征. 结果发现假阴性14例(20.3%).恶性病灶直径3~5cm,深度≥4cm,有坏死或继发感染,则易致穿刺假阴性. 结论经皮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肺内病灶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病灶特征并熟练掌握相应的穿刺技巧,尽量避免发生假阴性.

    作者:帅丹丹;官泳松;周翔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欢迎订阅2005年《临床放射学杂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MRI检查的价值

    目的评价MRI在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73例神经源性膀胱,拟行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MRI检查. 结果脊髓栓系综合征57例,骨折并脊髓损伤10例,椎管内占位3例,马尾神经粘连3例.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术前应进行MRI检查.MRI对于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骨折并脊髓损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及马尾神经粘连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先波;孔祥泉;刘定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VEGF与肾脏疾病的相关研究及与影像医学的联系

    以往,影像医学总是以形态学改变为基础揭示病变的病理特点.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影像医学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展.目前,影像医学与分子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热点,但针对肾脏的研究少之又少.

    作者:武志峰;刘荣波;周翔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举办国际会议和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