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德;杨爱兰
丙戊酸钠合成于 1881年 , 20世纪 60年代起作为抗癫痫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 , 国外有研究报道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 , 而国内报道甚少 , 为此作者采用国产丙戊酸钠合并氯丙嗪与单用氯丙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研究 , 结果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74例均来自我院 1998年 6月~ 1999年 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 入组时总病程 >2年 ,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分 >20分 , 并排除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和妊娠、哺乳者 .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 丙戊酸钠合并氯丙嗪组 (治疗组 )36例 , 男 17例 , 女 19例 , 年龄 22~ 68岁 , 平均 (41.78± 14.99)岁 , 总病程 (12.36± 9.44)年 , 住院次数 (3.64± 3.95)次 ; 单用氯丙嗪组 (对照组 )38例 , 男 20例 , 女 18例 , 年龄 19~ 72岁 , 平均 (39.58± 12.60)岁 , 总病程 (9.20± 8.33)年 , 住院次数 (4.13± 3.63)次 . 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总病程、住院次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作者:曹日芳;周芬芳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扶正中药配合导引运动对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 (QOL)的作用 . 方法 60例肺癌化疗患者 , 随机分为两组 , A组 (治疗组 )30例化疗同时给以扶正中药并配合导引运动疗法 , B组 (对照组 )30例给以单纯化疗治疗 . 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QOL. 结果在提高生存质量方面 A组优于 B组 (P< 0.05). 结论中药配合导引运动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 QOL.
作者:刘城林;游红;刘丽萍;张玲;金学军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对 77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临床病因分析、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可能致病的因素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组患儿 77例均符合 1989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诊断标准 [1]. 其中男 48例 , 女 29例 ; 初诊时年龄~ 1岁 52例 , 初诊时年龄~ 3岁 16例 , 初诊时年龄~ 7岁 7例 , 7岁以上 2例 . 1.2 方法根据脑瘫的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的围产期病史调查 , 并进行 DDST发育筛查、脑电图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 , 治疗方法采用住院治疗和家庭康复治疗相结合方法 .
作者:冯高起;贾慧敏;刘彦民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脑出血偏瘫病人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 是病人终康复成功与否的关键 . 1999年 1月~ 2000年 12月我们对脑出血偏瘫病人 60例开展了出院后的康复护理指导 , 取得满意效果 , 现将康复护理训练体会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本组 60例患者中 , 男 42例 , 女 18例 , 年龄 42~ 70岁 , 平均 56岁 , 全部病例为高血压脑出血 ,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头部 CT证实 , 其中首次发病 54例 , 余 6例为第 2次发病 , 左侧肢体偏瘫 42例 , 右侧肢体偏瘫 18例 , 偏瘫侧肢体肌力 0级 10例 , Ⅰ级 15例 , Ⅱ级 12例 , Ⅲ级 23例 .
作者:闫云峰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瑞力芬 ( 化学名萘丁美酮 , Nabumetone) 是中美史克研究开发的一种非酸性的抗炎镇痛药 , 它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对瑞力芬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33例进行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 现报道如下 .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中美史克公司的瑞力芬已获卫生部批准卫生部批准生产 (1998年卫药字 XF-0184号 ). 33例均为按 1987年诊断标准确诊并处活动期的病人 . 其中男、女分别为 5例和 28例 , 年龄 (47± 4.45)岁 , 病程 (4.46± 1.52)年 . X线分期 : Ⅰ期 14例、Ⅱ期 15例、Ⅲ期 4例 . 关节功能 : Ⅱ期 17例 , Ⅲ期 16例 .
作者:劳志英 刊期: 2001年第17期
1 病例摘要 例 1男 , 81岁 , 多饮多食多尿 4年余 , 外院诊断为 2型糖尿病服用格列齐特 80 mg, 3次 /d, 优降糖 25 mg ,3次 /d.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 5年余及高血压史 6年 , 长期服用复方降压片、银杏叶片、脑复康及肠溶阿司匹林 , 2000年 1月收入本院养老 . 检查 : 神清、呼吸平稳 , 心率 68次 /min, 律齐 , 血压 150/80 mmHg . 左下肢肌力Ⅳ级 , 左上肢Ⅲ级 , 肌张力均稍高 , 空腹血糖 8.9 mmol/L,ADL: Barthel指数 75分 , PULSES评分 11分 , 认知、记忆及语言功能正常 , 心理状态时有焦虑、忧郁或情绪低落 . 入院后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如下 : ( 1) 持杖步行 , 2次 /d, 30 min/次 , 步速约 20~ 30步 /min. ( 2) 扶栏上下楼梯 , 2次 /d, 每次 3层楼来回 ( 3) 拉簧及吊环滑轮练习 , 20 min/d. ( 4) 踏步器训练 , 10 min/d. ( 5) 作业训练 , 除日常生活活动作力所能及的自理外 , 补充书法绘画等练习 , 每天共计约 30 min. ( 6) 文体治疗 , 采用麻将、棋、牌等竞技项目活动 , 酌情自定 . ( 7) 饮食量保持恒定不变 .
作者:张任远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采用共鸣火花及调制中频电治疗带状疱疹 44例疗效好 , 时间短 , 取效满意 . 1 对象与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 74例 , 男 39例 , 女 35例 , 年龄 14~ 70岁 . 随机分治疗组 44例与对照组 30例 , 治疗组病程≤ 6 d 31例 , 6~ 10 d 8例 , 10 ~ 15 d 5例 ; 病损在躯干部 32例 , 四肢部 8例 , 头面部 4例 . 对照组病程≤ 6 d 20例 , 6~ 10 d 7例 , 10~ 15 d 3例 ; 躯干部 22例 , 四肢部 5例 , 头面部 3例 . 两组情况大致相似 . 极少数病人有发热伴淋巴结肿大 , 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疼痛较剧 . 未有发现继发感染患者 .
作者:杨厥江;宫和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 大量脑卒中患者得以挽救生命 , 但相应的功能障碍随之成为主要矛盾 . 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 , 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不便 ,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那些影响功能康复的因素 , 从而为寻找合适的康复措施提供依据 . 1 脑在受损后愈合过程 1.1 神经元死亡在脑出血或缺血性卒中的过程中 , 可以出现神经元的一系列改变 , 而 ATP的耗尽是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局部脑血流量 (rCBF)降低至 15 ml/100 g@ min,体感诱发电位消失 , 但胞外 K+ 活性无改变 , 称传导衰竭 (Conduction Failure), 神经元有可复性 ; 当 rCBF降至 6 ml/100 g@ min时 , 胞外 K+ 趋增 , 胞内 Ca2+ 随之增高 , 称膜衰竭 (Membrane Failure),神经元大量死亡 . 脑细胞死亡包括细胞肿胀 , 结构破坏 , 胞膜的破裂、崩解 , 炎症浸润等 , 还包括细胞凋亡的过程 . 细胞凋亡是和 ATP无关的程序细胞死亡 , 病理表现为细胞膜完整 , 其周围无炎症反应 .
作者:周士枋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从肥胖的诊断标准、中医学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和中药治疗 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阐述了肥胖症中药治疗的进展 , 并展望了中药治疗研究的方向 .
作者:赵进军;陈育尧;佟丽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利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三七皂苷 (PNS)及单体对脑缺血性脑电图 (EEG)变化的作用 . 方法 Wistar大鼠 42只 , 雌雄兼用 , 随机分为 6组 . 1、 2组给生理盐水 . 其他组分别给尼莫地平 (Nim)、 PNS、 Rg1、 Rb1连续 10 d. 末次给药后 30 min 1组只分离出颈总动脉不作结扎 ; 2、 3、 4、 5、 6组行大脑中动脉梗死 (MCAO)手术 , 并测 MCAO后各时段 EEG, 观察变化情况 . 结果 PNS 400 mg/kg、 Rb1 50 mg/kg能明显抑制 MCAO后 EEG振幅下降及频率的减慢 , 同时能缩短 MCAO后 EEG恢复的时间 . 与 3组及 2组比较无明显区别 . 结论 PNS及单体 Rb1能明显减轻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 . 产生保护作用的主要原因可能与 PNS中含有较多的 Rb1有关 .
作者:史以菊;邢国庆;杨惠英;李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 方法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对 3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与 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 . 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Ⅰ、Ⅲ、Ⅴ波出现率为 87.5% 、 95.8% 、 91.7% , 而正常对照为 100% , 其波潜伏期及波间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延长 ( P< 0.05) ; 随访 12例 , 10例于 3~ 6个月内恢复正常 , 2例分别有智力及听力损害 .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损害听神经及脑干听通路 , 其损伤大部分可恢复的 , 持续不恢复者有听损害或神经系统后遗症 .
作者:郑忠实;黄恩娥;王素香 刊期: 2001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标记测验与右侧大脑半球损害所致神经心理功能损害的关系 . 方法对 14例右侧大脑半球损害所致的各种高级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进行了标记测验的检查 ,同时作了标记测验与汉语失语检查以及与梗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 结果标记测验得分与汉语失语检查中各项测验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01), 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显著负相关性 (P< 0.01). 结论标记测验对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的高级神经心理功能障碍的检验同样有效 , 可做为探讨右侧大脑半球病变机制的一种方法 .
作者:牛建平;张红宇;王颖慧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7期
Background:Now renal transplantation is extensively used and recetpted in the clinic for treating chronic renal failure.Nutrition support and diet treatment are necessary for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transplantation.Rigid nutrition treatment could prevent and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diabetes mellitus,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emia.Diet control was also necessary for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depressant.Standards and protocol for diet treatment are unavailable now.The incidence of acute rejection and allograft failure during the first year post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by advances in operative techniques,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oxicities, donor se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and donor and patient management. However, life-long immunosuppression is required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rejection. Thus, either chronic rejection or the adverse side effects of chronic immunosuppression limit long-term survival. There is increasing incidence that posttransplant lipoprotein abnormaliti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CV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some indirect evidence that posttransplant lipoprotein abnormalities may influence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transplant nephropathy. While there are no intervention trials examining whether antilipemic therapy is beneficial in the prevention of CVD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the benefits of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may be comparable to those foun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bjective:Protocol for diet treatment was determined for patients underwent renal transplantation to reduce renal load,promote recovery of renal function,and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作者:李秋荣;拱玉华;庞宝柱;周建萍;郜青;赵黎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nitric oxide(NO) in process of neonate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 and HIE. Methods Tes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 in CSF of newborn infants suffered HIE the third day and in plasma of newborn infants suffered HIE just attacked instant(within 2 hours), the first day ,the third day and restoring stage and compared with them of normal contrast term. We tried to analyse the reasons and significance of NO change .Results The NO concentration is the highest in plasma of newborn infants suffered HIE the first day.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after comparing the NO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s of newborn infants suffered HIE just attacked instant, the first day, the third day with of normal contrast team respectively. But there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 between NO in plasmas of restoring stage and of normal contrast team.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 concentration in plasma and in CSF of newborn infants suffered HIE the third day. The more serious the disease is, the higher the NO concentration is, the worse the prognosis is. Conclusion NO play along with the course of HI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eonate HIE. Te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NO in plasma and in CSF can also help to judge the degree of disease.
作者:徐辉;李伟明;李敏遐;李介华;侯燕明 刊期: 2001年第17期
脑卒中患者多有行走障碍 , 产生这种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是静态、动态不平衡 , 也就是说保持姿势的调节功能障碍和肌收缩力以及肌耐力的障碍 .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 很难加以明确地区分 . 为了使患者重新获得这种运动功能 , 或者代偿这种功能 , 可以借助于助行工具和辅助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作业疗法、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 .
作者:李卉;李旭;霍丽丽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是声损伤引起的耳科常见病 , 是听神经长期遭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耳聋 , 与职业、工作环境、噪声污染有密切关系 .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 于 1990年 12月~ 2001年 6月对 58例临床确诊为噪声性耳聋的患者采用高压混合氧综合治疗 ,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现报告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两组均为临床确诊的噪声性耳聋患者 , 并排除其他耳病史、中毒史及耳聋家族史 , 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 ) 58例 , 男 36例 , 女 22例 . 年龄 9~ 54岁 , 平均 38.6岁 . 病程 2 d~ 10个月 , 单侧耳聋 41例 , 双侧耳聋 17例 . 轻度耳聋 ( 26~ 40 dB) 9例 , 中度耳聋 ( 41~ 55 dB) 22例 , 中重度耳聋 ( 56~ 70 dB) 18例 , 重度耳聋 ( >70 dB) 9例 , 4 kHz轻度谷型下降型 36例 , 伴耳鸣者 29例 . 对照组 ( 药物常规治疗组 ) 49例 , 男 29例 , 女 20例 . 年龄 11~ 55岁 , 平均 37.9岁 . 病程 2 d~ 1年 . 单侧耳聋 38例 , 双侧耳聋 11例 . 轻度耳聋 12例 , 中度耳聋 20例 , 中重度耳聋 12例 , 重度耳聋 5例 , 伴耳鸣者 24例 .
作者:曹连生 刊期: 2001年第17期
咽下障碍多发生于神经肌肉不能协调活动的病人 ,如脑肿瘤、颅脑术后及脑卒中的病人 ,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营养状态 , 特别是疾病的康复期 , 咽下障碍成为突出的护理内容之一 . 如何对咽下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 1 对象与方法 选取 2000~ 2001年在住院的脑卒中病人 73例 , 男 41例 , 女 32例 ; 年龄 30 ~ 60岁 53例 , >60岁 20例 .
作者:杨同质 刊期: 200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