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魁明;董天发;李志钊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瘤资料,4例术前均行MRI扫描,3例并行CT扫描.结果 1例单纯原发畸胎瘤,2例畸胎瘤破裂,1例畸胎瘤混合胶质瘤.畸胎瘤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CT可以清楚显示畸胎瘤内钙化灶及脂肪密度.MRI对脂肪信号特别敏感,尤其脂肪抑制序列可以鉴别脂肪和出血.结论颅内畸胎瘤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表现为单纯原发畸胎瘤,畸胎瘤也可以破裂,亦可合并其他肿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颅内畸胎瘤术前可以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作者:孙淑霞;谷艳英;张善国;卢光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儿男,出生1天.临床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腹胀明显,有少量似鸡粪状的胎粪排出.腹部X线平片(立位)示小肠管明显积气扩张,但未见明显液平面;钡剂灌肠示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脾曲、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及近回盲瓣部回肠显影,阑尾显影良好,其乙状结肠以上肠腔普遍细小,呈胎儿型,似蚯蚓状,其宽肠径0.8cm,结肠袋消失;回肠远段显影端呈截断样;加压灌肠及延时观察未见肠腔扩张.直肠管径正常(图1).X线诊断:先天性细小结肠症.
作者:李东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肺转移瘤的不典型表现及与原发肿瘤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资料完整的肺转移瘤的CT影像,找出其中不典型表现,探讨其与原发肿瘤的关系及可能的成因.结果 49例肺转移瘤表现不典型.其不典型表现主要有7种:空洞、钙化、单发转移、含气支气管征、毛刺分叶、良性肿瘤肺内转移及转移结节周围模糊影.结论肺转移瘤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典型征象,认识这些征象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丁娟;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李成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 17岁.右膝肿胀、疼痛10余年,加重2个月.体检:右膝肿胀,无压痛,活动稍受限.CT平扫示股骨头关节面小囊状骨质破坏,滑膜明显增厚(图1).MRI示稍长T1,明显T2低信号的增厚滑膜(图2~4).诊断:右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手术病理诊断: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作者:邱晓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经胸腔内留置Arrow管注入高聚金葡素(HASL)和顺铂(CDDP)联合容式射频热疗(三联法)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7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量均在中等以上,临床上有明显的胸闷、气促等症状.B超定位后,经皮穿刺胸腔内置入Arrow管,行胸水持续引流,注入HASL 5000U+CDDP 60mg,1次/周.在每次胸腔内免疫、化疗后30min内和第3d进行胸部射频热疗,持续2周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置管成功率100%(27/27),3例(11.1%)发生导管周围胸水渗漏,2例(7.4%)不慎导管脱落,给予重新置管.27例中接受1个疗程4例,2个疗程20例,3个疗程3例,平均2.0个疗程.总有效率88.9%(24/27),临床症状缓解率88.9%(24/27),20例治疗后KPS评分明显提高(≥20),受益率74%(20/27).发热是主要的毒副反应.结论三联法治疗恶性胸水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郑家平;汝复明;张家兴;叶强;童乾纲;奚顺法;顾伟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DSA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8例DVA患者的DSA资料.结果DVA位于额叶4例,额顶叶2例,小脑半球1例,多发1例(位于额、顶、额顶、颞叶).共13支引流静脉,其中5支向表浅引流,1支向深部引流;多支引流者1例,3支静脉全部向深部引流;多发者1例,4支静脉双向引流(表浅1支、深部3支).半数病例DSA表现典型,其余病例在不同的静脉期期相、投照体位有不同的DSA表现.结论根据DSA清晰显示DVA及引流静脉数目、引流方向的优越性,可将DVA细分为8个类型.多体位、静脉期连续摄像不致遗漏DVA.
作者:李建华;贺能树;孙建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75岁.因下腹坠胀疼痛伴尿频尿急1年,加重1周入院.1周来,尿频尿急加重,小腹胀痛,且腰痛伴乏力.尿常规:无异常.B超:膀胱占位性病变.
作者:徐良洲;汪志舫;叶念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T)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HT的CT表现,并与病理作对照.结果单纯弥漫性改变16例,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降低,接近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均匀强化.弥漫性改变伴结节8例,其中伴多发结节3例,CT表现为弥漫肿大之甲状腺内见多发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界尚清,轻度强化;伴单发结节5例,其中4例合并甲状腺癌,轻度增大密度减低的甲状腺内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均<3cm,边界清,除1例中间有裂隙样更低密度影外,余均匀强化,3例见低密度圈影环绕.另1例单发结节为单叶术后病例.结论 HT的CT特征大多为弥漫性肿大,密度均匀降低,无钙化,边缘清楚,均匀强化;有时伴结节,特别是单发结节,合并癌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邹新农;朱海贤;王心涛;冒玉祥;齐效君;王铁生;戴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20岁.发热、尿频、尿痛2周伴左腰痛10天.体检:左上腹稍隆,可触及一约12 cm×5 cm大小向内斜行包块.影像学表现:IVP检查示左肾向外侧移位,左侧显影之肾盂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水,输尿管走行呈螺旋状扭曲.考虑为左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可能.CT检查示左输尿管极度扩张,表现为左腹部(腹膜后)扭曲充满液体的管状影,CT值约10HU,粗处直径10 cm,上至右肾上极水平,下至盆腔,左肾受压变形向外移位,肠管受挤压.右肾正常,肝、脾及胰腺未见异常(图1~3).
作者:宋亚峰;陈文;徐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以往,颌骨损伤的诊断多依赖于X线平片,但其影像前后重叠,难以清晰显示骨折.螺旋CT可经过多种后处理软件成像,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制订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笔者搜集33例颌骨骨折患者的螺旋CT资料,就其2D、3D、MPR等后处理成像技术进行讨论.
作者:李刚;舒先华;高峰花;胡晓明;杨高田;王青云;刘晓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42岁.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以左侧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收住院.发病以来,患者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发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体温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基本对称,左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血、尿常规正常,血沉30 mm/h.X线胸片:左肺门旁见一约5 cm×5 cm圆形肿物突向肺内,边缘光滑,左第4前肋以下均匀致密影(图1).
作者:高峰;高彦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的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以及螺旋C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区胆管癌的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资料,重点观察肿块相对于肝脏的密度变化.结果肝门区胆管癌CT主要表现为肝门区不规则低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在动态扫描过程中相对于肝脏密度的变化趋势为高、低、高.75%(21/28)的病变于门脉期(10例)和延迟期(11例)显示清楚,19例有延迟强化,延迟强化率为67.9%(19/28);此外螺旋CT还清楚地显示了胆管扩张,肝叶萎缩,病变周围的异常强化区等间接征象.结论肝门区胆管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密切相关,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理想检查手段.
作者:高剑波;孔祥泉;张智栩;杨学华;陈学军;周志刚;郭华;岳松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14岁.自诉3年前开始发现双腕部轻度畸形、偶有酸痛,近半年来双腕部畸形加重就诊.否认有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体检:双侧前臂较正常人短,腕部向背侧弯曲,尺骨茎突明显突出,活动受限,局部无压痛、无肿胀.其余脊柱及四肢关节发育正常,无畸形.实验室检查正常.
作者:黄永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多发生在胸腔内,少数可发生在腹部、颈部及盆腔内.笔者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局限型),以飨读者.
作者:陈培友;许健;王国栋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围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EM)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对EEM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EEM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全组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24例EEM,共发现病灶51个,其中实块型3个,囊实混合型4个,囊肿型44个.实块型EEM 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其病理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夹杂微量的子宫内膜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囊肿型EEM囊壁厚、毛糙,与周围结构粘连,囊液呈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囊液分层征.囊壁病理为纤维组织,内衬子宫内膜组织,囊液为新旧不一的异位内膜经血;囊实混合型具有囊肿型和实块型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论囊肿型、囊实混合型EEM CT表现具有特异性,实块型CT表现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与经期相关的临床表现,术前亦能明确诊断.
作者:江魁明;董天发;李志钊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造成结节病初诊困难的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胸部结节病临床资料及其影像学(X线平片及CT)表现.其中有32例初诊为其他疾病,但需进一步检查除外结节病.结果 57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42例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均增大;8例纵隔、单侧淋巴结增大;7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36例出现肺部病变(包括26例肺内多发结节,8例斑片状阴影,2例肺纤维化);4例胸膜病变.结论结节病的胸部影像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胸部淋巴结增大是导致结节病初诊困难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辉;李铁一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32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右锁骨中段疼痛1月余,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近几日疼痛加重就诊.体检:右锁骨中段轻度肿胀,约1.0 cm×1.0 cm范围有明显的压痛区,局部皮温不高、不红,无表浅静脉怒张,未触及明显肿块,右胸锁肩锁关节运动正常,右上肢检查未见异常.嗜酸性细胞计数正常,碱性磷酸酶增高.
作者:刘强;钟志伟;刘杰;王溱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喉气囊肿的临床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喉气囊肿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岁和50岁.以颈前肿块就诊,均经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为混合型,囊肿大小为6cm×5cm×4cm;例2为喉内型,囊肿大小为2cm×2cm×1cm,MRT1WI、T2WI均呈极低信号,边缘光整.例2可见与喉室通道,例1X线平片示左颈部椭圆形囊状透亮影.结论喉气囊肿MRI诊断比较容易,能达到定位和定性诊断.
作者:陈忠;林云雁;梁长松;王晓琪;练旭辉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70岁.尿频、便秘、腹胀伴明显下坠感半个月.40年前曾行子宫全切术.妇科检查:老年性外阴,阴道残端愈合好,盆腔可触及一约孕6个月大小肿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
作者:于学林;潘春燕;马培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女,40岁.左上腹胀痛8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左上腹胀痛,呈间断性,不向它处放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但自觉食欲减退,未曾治疗.近1周来患者自觉上腹胀痛较以往加重,伴恶心、厌食,但无呕吐、发热.
作者:王立强;于长华;蔡吉楠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