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胡必富;李文艳;章万勇;汪军;王旭东

关键词:椎管内, 下肢肌力, 反射亢进, 下肢麻木, 上肢麻木, 上肢肌力, 乳头, 躯干, 患者, 腹壁, 查体
摘要:患者男,32岁.左上肢麻木5天,加重伴双下肢麻木3天.查体:左上肢肌力较健侧差,躯干自乳头上3cm以下无感觉,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无异常,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膝跳反射亢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患者女,60岁.胸背痛1年余,发现左上腹无痛性包块半年.查体:左上腹膨隆可触及质硬包块,活动度不大,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Hb 12g,RBC 3.6×1012/L,WBC 3.2×109/L,Plt 87×109.提示脾功能亢进.

    作者:周展新;谭利华;肖恩华;尚全良;刘军;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何建才;杨培金;米国强;孔祥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类鼻疽肝脓肿的CT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类鼻疽肝脓肿CT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经血培养和类鼻疽抗体检查证实的类鼻疽肝脓肿患者2例,均行腹部CT检查.结果类鼻疽肝脓肿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肝内多发小脓肿聚集成蜂窝状,小脓腔直径约2~3mm,常伴有多发脾脓肿.结论类鼻疽肝脓肿确诊一般依赖病原体鉴定,但出现CT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传资;李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MRI靶向对比剂载体的研究近况

    常规MR对比剂的应用在临床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方面较前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满足临床的需要.靶向对比剂的出现,从不同的方面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将对比剂的使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绝大多数靶向对比剂是由载体介导到达靶位点,这就要求载体本身与靶位点具有特异性、高度的亲和性和稳定性.

    作者:姜庆军;刘士远;肖湘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Cushing's综合征肋骨假骨痂误诊一例

    患者女,29岁.主诉胸背痛,无明显外伤史.外院胸片示:两肺野多个结节影,考虑为肺转移瘤.查体:患者身材矮小,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面呈紫红色,四肢皮肤出现紫纹.

    作者:李胜国;王仁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1例创伤患者,全部行伤患处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及MPR、VR、SSD重建,分析比较几种方法重建图像对各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颅面骨创伤3例,颈椎6例,肩关节6例,肘关节5例,膝关节10例,踝关节9例,骨盆12例.横断面扫描显示出骨折及脱位50例(98.0%),SSD重建明确诊断47例(92.2%),VR重建明确诊断49例(96.1%),MPR重建均获明确诊断.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3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情况一目了然;MPR法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结论 MSCT几种重建方法各有优势,应以横断面扫描信息为基础,根据部位及伤情结合以MPR、SSD、VR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临床诊治及随访提供全面、精确而直观的信息.

    作者:史丽静;田建明;王培军;李晓兵;毕永民;王敏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和溶栓治疗

    目的报告肠系膜静脉血栓(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和留置导管溶栓治疗的初步经验.资料与方法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42岁.原发疾患分别是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肝癌、胰腺炎和剖宫术后.2例有腹部超声检查.4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SMA)插管造影诊断为MVT.随后留置导管,直接实施尿激酶灌注溶栓及抗凝.结果 MVT血管造影的基本征象是:(1)SMA及其分支痉挛和显影时间延长.(2)肠系膜上静脉(SMV)延迟显影或几乎不显影.(3)SMV主干或较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4)肠壁增厚,肠腔内对比剂存留和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尿激酶(或组织溶栓剂)和肝素治疗后3~10天复查,上述征象消失,SMV显影时间正常,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亦改善,免去了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SMA造影为临床怀疑MVT时直接观察SMV血流状态的准确诊断手段,并可同时实施经SMA导管尿激酶灌注溶栓及观察疗效.

    作者:张立仁;吴旬;谈非;孙静;张欣虎;王世华;吴继东;靳雨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右肺门异位甲状腺肿一例

    患者男,29岁.干咳1个月入院.无发热、胸痛、咳血等症状.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右肺门上一类圆形阴影,边缘光整.右侧位示病变位于右肺门上方气管后缘(图1).CT扫描: 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后壁旁可见一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外缘光整,大小约2.5cm×2.5cm,密度均匀,CT值57HU.肿块与支气管后壁无分界,纵隔内结构正常.增强扫描肿块无强化(图2).MR平扫示: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后壁旁一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灶,信号均匀,边界清晰(图3、4).

    作者:高建华;惠萍;张瑞平;谷洪;张茂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典型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不典型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髓母细胞瘤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MRI诊断、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例髓母细胞瘤,其中8例为原发性髓母细胞瘤,4例为髓母细胞瘤转移;8例有增强MRI扫描资料,1例作颈胸椎MRI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8例原发性髓母细胞瘤中,1例表现为两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状病灶,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4例病变居于第四脑室内;2例病变侵犯桥臂;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病变.4例髓母细胞瘤转移中,1例为上颈髓内转移;1例为颈、胸椎多发椎体转移;2例为两侧大脑半球内多发转移.结论髓母细胞瘤的不典型表现可为两侧小脑半球多发病变,居于第四脑室内或侵犯桥臂、完全囊变等,其不典型转移方式可为骨转移、脑内或脊髓内转移等.

    作者:苗重昌;刘雨成;周胜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弥漫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一例

    患者男,27岁.左腰腹部胀痛半个月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偶有尿频和排尿困难.左肾区叩击痛,左上腹部轻压痛.尿培养:大肠杆菌(+).B超提示左肾下极占位性病变.

    作者:吕永革;王建华;罗帝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良性骨折与转移瘤性骨折的MRI鉴别

    目的探讨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MRI表现及其与转移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伴压缩性骨折和20例转移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I检查(矢状位、横轴位).分析两者引起的压缩骨折MRI征象,包括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及信号改变、椎间盘增厚、椎体内真空现象和椎旁软组织形态.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两者在椎体和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体内真空现象、椎旁软组织形态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形态及信号,与转移瘤之间有显著差异,大多能对二者做出鉴别诊断.

    作者:王荣仁;杨振海;尹智;华锐;廉宗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脐尿管肉芽肿性炎症一例

    患者男,32岁.下腹部不适,排尿时明显,伴尿频、尿急症状.查体:膀胱区深压痛.B超:膀胱前壁可见一大小约4.0cm×5.0cm的低回声区,形状不规则,内部实质光点分布均匀,与肠道关系密切.诊断:腹腔实性占位.

    作者:关建中;王娜;谢立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评价中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7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4例恶性,6例良性,7例炎性)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90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及灌注值,孤立性肺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时间-密度曲线大斜率/大动脉强化值.结果恶性(37.98±17.97HU)与炎性(43.86±14.2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5.65±6.43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47>0.01).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20.78%±4.14%)明显高于良性(2.00%±2.26%)与恶性(14.63%±6.22%)结节(P<0.001;P=0.021<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78.39±55.18ml/min/100g)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2.13±2.84ml/min/100g)与恶性(33.91±15.58ml/min/100g)结节(P<0.001;P=0.001<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9.36±9.57HU)与良性(37.73±8.39HU )结节增强前的CT值明显低于恶性(45.73±4.21HU)结节(P=0.04<0.05;P=0.014<0.05).炎性与良性结节增强前的CT值无显著差异(P=0.836>0.01).结论 MSCT动态增强能提供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生儿气胸的X线诊断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39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仰卧前后位胸片,30例同时摄有仰卧水平侧位片,19例有1次或多次随访X线片,3例作胸部螺旋CT扫描.结果 39例新生儿气胸表现为内侧气胸16例,前部气胸22例,外侧气胸1例,其中伴有纵隔积气9例.结论由于新生儿多采用卧位摄片,因此其气胸与年长儿、成人的X线表现不同,气体多聚集在胸腔前部和内侧,并常伴有纵隔积气.CT能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作者:李庚武;阮珊三;鲍家启;傅燕娜;张思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及应用优势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 MRA)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优势.资料与方法对35例疑有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行DCE MRA扫描,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35例均获得了清晰的血管图像,其中8例正常,27例异常.结论 DCE MRA为新的MRA技术,克服了常规MRA及对比增强MRA的缺点,成像效果与DSA相仿,因此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雅丽;郑敏文;张劲松;魏梦琦;李科;卢成哲;宦怡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尿路梗阻性病变的MRU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RU)技术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6例经B超发现尿路扩张患者采用重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MRU检查,其中4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 46例尿路梗阻性病变包括:良性狭窄19例,先天性异常10例,输尿管结核5例,输尿管癌3例,外在性病变4例,输尿管结石4例,膀胱病变1例.MRU均清楚显示尿路影像,能确定有无梗阻,展示梗阻端的形态和特征,对梗阻水平的定位及梗阻原因的定性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IVP检查.结论 MRU是安全、有效的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IVP禁忌症和肾功能丧失者.可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结合常规T1WI、T2WI可获得可疑部位的大量信息,以达到明确诊断目的.

    作者:肖志军;刘怀军;高国栋;尚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32岁.左上肢麻木5天,加重伴双下肢麻木3天.查体:左上肢肌力较健侧差,躯干自乳头上3cm以下无感觉,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无异常,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膝跳反射亢进.

    作者:胡必富;李文艳;章万勇;汪军;王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右支气管动脉异位源于右胸廓内动脉一例

    患者男,58岁.因咳嗽大咯血急诊收入院.查体:血压90/70mmHg,右下肺满布湿罗音,心率110次/min.实验室检查:Hb 70g/L.X线平片及胸部CT平扫意见:右肺感染,考虑为肺结核合并感染,右侧支气管扩张.

    作者:黄为宁;曹长健;王劲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15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非增强螺旋CT扫描,不口服或结肠内灌注对比剂,层厚10mm,Pitch 1,扫描范围从L3椎体至耻骨联合.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横径超过6mm,或阑尾结石同时伴有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发现56例真阳性,49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和3例假阳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4%,准确性为91%,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88%.49例无阑尾炎患者中,CT发现其他病变22例(45%).结论非增强螺旋CT扫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有无急性阑尾炎,而且还能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其他各种病变.

    作者:周根泉;何之彦;刘爱群;李征宇;张悦萍;张贵祥;缪竞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一例

    患者男,57岁.因右季肋部撞伤伴疼痛4h入院.查体:右季肋部一3cm×3cm皮肤瘀斑,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作者:胡强;徐卓群;诸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