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凤媛;黄霆;王云华;肖恩华;张子曙;周顺科;刘辉;李亚军;彭德红;杨卉
患者女,66岁.自感右下腹触及肿块来院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下腹触及一巨大肿块,质中、界清、活动度差.B超:肝脾未见异常回声,胆囊呈5.0cm×3.2cm大小,透声均匀.右下腹探及一实质性团块,内部回声不均.
作者:周建胜;顾秀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肾上腺淋巴瘤少见,国内报道较少,且多为临床病理方面的报道[1~6].笔者搜集6例肾上腺淋巴瘤报告如下.
作者:丛振杰;殷庆风;赵汉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相胃肠道造影和腹部CT扫描在小肠恶性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小肠恶性肿瘤50例,包括腺癌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平滑肌肉瘤5例,转移癌15例,先后行多相胃肠造影和腹部CT扫描检查,所得图像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结果 50例小肠恶性肿瘤多相胃肠检查敏感性100%,准确性88%.CT扫描检查敏感性94%,准确性90%.两种方法相结合准确性100%.CT扫描评估手术可切除敏感性86%,不可切除敏感性85%.结论多相胃肠道造影检查和腹部CT扫描结合应用可作为小肠恶性肿瘤诊断和评估可切除性必要的检查方法.
作者:黎凤媛;黄霆;王云华;肖恩华;张子曙;周顺科;刘辉;李亚军;彭德红;杨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13岁.左肩部肿物多年,迅速增大半年,偶有酸痛感就诊.查体:左肱骨上端前外侧有一巨大硬性肿物,约15cm×12cm×11cm大小,与皮肤无粘连,无静脉怒张,皮温不高,无压痛,质硬,界限清楚,无活动性.肩关节活动良好,患肢远端血运正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4.3U/L.
作者:张学志;黄德清;林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故障现象开机后主、副监视器光栅正常,透视时主、副监视器图像中心出现亮斑,且亮斑区图像模糊.
作者:蒋怀双;邹亮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65岁.因咳嗽、胸闷不适3月余行CT检查,3年前曾因食管下段平滑肌瘤行食管下段切除,食管、胃吻合术.CT所见:右下肺见8cm×6cm×10cm软组织密度病灶,密度均匀,边缘光滑,略分叶(粗箭),中间支气管受压变窄,右上叶支气管受压上移.脊柱左侧见上提的胃泡影(细箭)(图1).CT诊断:右下肺良性肿瘤.
作者:林均海;包小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7岁.3年前因左臀外上方皮下脂肪瘤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3个月前局部再次出现肿块,伴间歇性隐痛.体检:左臀部外上方隆起,可扪及直径约10cm肿块,边界不清,固定,质中,无压痛,皮温正常,皮肤上有8cm手术瘢痕,患侧肢体无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42.1IU/L.
作者:杨宇洁;席晓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 62例AD均进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电影(cine-MRI)检查,其中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2D MRA)检查;2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 DCE MRA)检查,20例中有12例用血管追踪扫描技术(Bolus track).23例行速度编码(VEC)电影血流速度测定,6例行动态网格标记技术检查.结果 3D DCE MRA提高了内膜破口的显示率;Bolus track扫描准确、可靠,图像质量更佳;VEC鉴别真、假腔有较大的价值;动态网格标记技术对壁内血肿的识别有优势.结论 MR新技术对AD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贾文霄;汪师贞;戴建平;张兆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2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和内耳MR水成像.术后常规行耳蜗位摄影,3例术后行CT扫描.结果 41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儿中检出1例2耳Mondini畸形Ⅰ型,3例6耳Mondini畸形Ⅱ型,1例2耳耳蜗纤维化;5例非先天性感音耳聋患儿未发现内耳结构畸形.另6例语后聋成人中检出1例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耳蜗位摄影对植入电极观察满意,CT检出1例术后植入电极扭结.结论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前评估,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必不可少;MRI检查是必要的补充.对于内耳的三维重建,MRI优于CT.对术后植入电极的评估,耳蜗位摄影佳.
作者:朱俭;温志波;聂世琨;黄凡衡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35岁.20天前因受凉感右背部隐痛就诊.查体:右肾区轻度叩痛.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上腹部B超:肝、胰、脾、肾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门诊经抗炎、止痛治疗无效而行CT检查.
作者:王勇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RI对胎儿发育异常、畸形及妊娠并发症的显示,研究MRI对该异常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4例中、晚期孕妇行MRI检查,观察和分析胎儿各脏器及母体附属结构的形态、信号变化.结果胎儿的大多数脏器及母体的附属结构(如胎脑、胎心、胎肺、胎肝、胎盘、子宫等)显示良好.发现2例前置胎盘、12例脐带绕颈、1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1例葡萄胎等异常.结论 MRI能较好地显示胎儿的发育异常、畸形及妊娠并发症,较超声优越,对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中秋;卢光明;陈自谦;施增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确诊的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6例有CT资料.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结果 21例共2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端18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2个,腓骨近端2个,尺骨1个;单发16例,多发5例;长骨干骺部25个,骨骺边缘3个.X线表现:大小为0.5~3.2cm,平均1.25cm.圆形7个,椭圆形15个,长径均与长骨一致,不规则6个;边界清晰24个,模糊4个;22个可见硬化边,边厚约1mm,6个未见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7个病灶CT表现:位于骨皮质内,轻度向外膨胀1个,3个皮质凹陷,3个膨入髓腔;周围硬化环均完整连续;环内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均未见钙化灶,2个病灶内可见很细的纵向间隔;2个病灶邻近有轻微软组织肿胀,5个邻近无软组织肿胀.1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无1例发现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病灶,2个病灶无改变,8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典型的FCD单凭X线即可诊断,否则应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随访改变等综合考虑,CT检查对病变的定位非常明确,对骨皮质的连续性、膨胀性及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骨膜反应、病灶内部的均匀性、病灶边缘的硬化等的显示较平片更有价值.
作者:宋英儒;黄仲奎;龙莉玲;云丽琼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44岁.前额部呈持续性胀痛5天,阵发性加重,并感双眼胀痛,加重1天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呕吐1次.神经系统检查:嗜睡,反应迟钝.双瞳居中,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光反射稍迟钝,左眼压增高.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克氏征、布氏征(-).
作者:杨国庆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5岁.左下肢持续性胀痛3个月,活动受限,跛行伴下肢麻木并逐渐加重,无发热及大小便失禁.查体:腰部生理曲度存在,无肌紧张,但多方位活动受限,L3~S2棘突及椎旁软组织明显压痛,左腰大肌略饱满.
作者:陈现红;张伟国;陈金华;龚水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所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CaTPV)侧支循环血管的构成及螺旋CT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细胞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所见有无肝硬化背景分为肝硬化阳性组(n=26)和肝硬化阴性组(n=31);另选择15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而无肝细胞癌和CaTPV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Ca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各组螺旋CT对CaTPV侧支血管的显示率.结果门静脉胆支(胆囊静脉和胆管周围静脉丛)和胃支(胃左、胃右静脉及属支)是CaTPV常显示的侧支血管.门静脉胆支的出现与CaTPV有关,而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无关(CT显示率81%~94%比0);门静脉胃支的CT显示率3组之间无差别(胃左静脉77%~87%,胃右静脉58%~60%).结论门静脉胆支和胃支是构成CaTPV侧支循环的主要的血管;胆支开放仅见于CaTPV,而胃支开放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以及CaTPV均有关系.二者在CaTPV造成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作者:宋彬;陈卫霞;徐隽;闵鹏秋;周翔平;刘再毅;严志汉;陈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不适,有时伴耳鸣、视物模糊.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感觉活动障碍.查体:神志清,GLS 15分.双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基本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周万军;殷好治;梁福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临床特征以及新的分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征象:(1)所有受累鼻窦均显示窦腔内密度增高影; (2)上颌窦内可见团块状或线样钙化影25例(73.5%); (3)窦腔高密度混浊影中有气泡影8例; (4)上颌窦骨质吸收、破坏5例,窦壁骨质膨胀或变薄3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的CT表现,如窦腔内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线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等.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书文;孙士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56岁.因砍柴被树枝刺伤左眼眶上内侧2月余,左眼肿胀,视物模糊,双侧鼻腔流脓血性液体日益加重.查体:T 38℃,左眼上睑明显肿胀,见一约5cm×8cm大小包块,无红肿,质软,左眼球明显外凸,活动度差.双侧鼻腔内少量脓血性液体,恶臭,内充满新生物,表面见脓苔.血常规:WBC 11.2×109/L, N 0.85, L 0.15, Hb 110g/L.
作者:吴国飘;杨群;陈信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2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及双下肢关节痛,行走困难,并持续性加重.2年内身高缩短7cm.于2001年11月入院治疗.主诉全身骨痛,食欲减退.查体:全身骨显露处压痛(+),甲状腺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血钙3.00mmol/L,血磷0.58mmol/L,尿钙及尿磷正常,血碱性磷酸酶(AKP)2 223.0U/L,甲状旁腺素(PTH)263.25pmol/L.
作者:刘白鹭;隋滨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连续灌注化疗(percutaneous transuterine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PTIC)治疗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PTIC治疗47例子宫恶性肿瘤(连续5天灌注化疗药物).PTIC后47例患者均接受子宫切除根治术.有危险预后因素者接受放疗.结果 47例子宫动脉造影均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化疗后复查者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均明显减少.12例子宫内膜癌和16例宫颈癌对PTIC有反应.术中发现肿瘤体积减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结论 PTIC可使肿瘤体积减小、坏死,有效控制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减小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曹喜才;贺能树;岳天孚;王德华;孙建中;刘勇;朱雪琼;王晓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