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瑛;吴宁;石木兰
患者男,55岁.无意间发现左中上腹部有一肿物.查体:右中上腹可触及一约10cm×10cm×8cm大小的肿物,呈椭圆形,质中等,可活动,无明显触痛及压痛.B超示中腹部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肠系膜).
作者:田锦林;杨保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CT机风扇是CT工作元件的主要散热工具,一台CT机大约有风扇20个(包括扫描架内、操作台、计算机柜、激光相机内等).在基层医院,由于工作环境达不到CT机工作的要求,灰尘较多,所以风扇污染严重,如果长期不检修除尘,由于受尘土污染,风扇就会自动不工作.
作者:赵斗贵;武果梅;牛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骶尾骨发育不全,又称为骶骨发育不全、尾部发育不全或尾部退化综合征.它包括部分或全部骶、尾骨,甚至腰椎、下部胸椎缺如,常并发复杂的脏器畸形,如泌尿生殖道、肛门直肠等的先天畸形,是一种十分少见的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1].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1)未曾对此有过报道.笔者自1990年至今共遇到3例,并经临床证实,现就其临床、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杨斌;李森华;杨光钊;周树青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分析15例腰椎峡部裂的轴位、多平面重组CT及三维CT表现. 结果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对峡部裂显示良好,15例33处均显示清晰;表面重建(SSD)图像在显示峡部裂方面不及MIP和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仅显示6例9处峡部裂,但在显示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MPR矢状面和反角度(平行椎弓)轴位重建对15例33处椎弓峡部裂均显示良好,轴位重组对裂隙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象显示清晰,正中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撕裂或骨赘后突显示良好. 结论 SCT三维重建(MIP、SSD)和MPR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作者:叶文钦;陈忠;练旭辉;谢品超;李盛;苏荣森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儿男,3岁.发现右小腿上部包块1个月余就诊.家长述患儿自幼不惧疼痛,碰撞伤后无痛苦表现.家族中无类似病症.查体见牙齿松动,部分脱落,左前臂有一10cm×6cm大小烧伤瘢痕,智力正常.
作者:蔡金华;甘兰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33岁.无明显诱因右侧鼻腔间断出血4月余入院.查体:右侧鼻腔可见红色新生物,基部位于鼻中隔,肿物约2cm×2cm大小,触之易出血.
作者:李建国;汪卫忠;杜凡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脑膜病变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58例MR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按脑膜强化方式分为:硬脑膜-蛛网膜强化21例,软脑膜-蛛网膜下腔强化37例.按病因不同分:感染性脑膜炎16例,脑梗死21例,脑膜癌病12例,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例,开颅术后4例. 结论 MRI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脑膜病变,全面分析MRI表现及结合临床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脑膜病变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汤群锋;沈钧康;钱铭辉;李勇;杨晓春;杨新月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肝内门静脉的影像学解剖关系,为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途径建立肝内门腔分流(TRSIIPS)提供形态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分析226例肝硬化患者上腹部增强CT图像,分别测量肝后段下腔静脉的长度,计算周围肝实质包绕RHSIVC的范围,以及与距门脉分叉部1cm的肝内门脉左(LPV)、右支(RPV)及门脉分叉部(BPV)同层面的RHSIVC中心至上述部位的距离,并计算及比较经肝后段下腔静脉顺行性(股静脉途径)、逆行性(颈静脉途径)至LPV、RPV、BPV的穿刺深度和角度.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 226例患者肝后段下腔静脉平均长度为64.46mm±12.50mm(39~130mm).54.2%~98.9% RHSIVC管腔被周围肝实质所包绕,从肝后段下腔静脉至LPV、RPV、BPV顺行性穿刺的深度及角度分别为43.86mm±10.91mm、32.40mm±9.46mm、27.96mm±9.08mm和42.88°±10.69°、48.49°±14.02°、56.05°±13.92°;而逆行性穿刺的深度和角度分别为44.18mm±9.98mm、49.40mm±10.80mm、54.10mm±10.338mm和42.82°±12.43°、29.14°±10.15°、25.04°±8.75°.顺行性及逆行性穿刺RPV、BPV的深度及角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肝后段下腔静脉长约65mm,且有54.2%~98.9%的管腔被周围肝实质所包绕,经RHSIVC建立肝内门腔分流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罗剑钧;颜志平;周康荣;钱晟;吴海涛;陈科;杨金祖;刘玉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蛋白涂层镍钛合金支架向血管局部转基因的可行性和效率. 材料与方法镍钛合金支架由明胶蛋白涂层,浸入含编码外源性P21WAF1/CIP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溶液中5min,然后通过7F长鞘将支架送入犬髂动脉狭窄模型中的一侧髂总动脉(n=4),将未浸泡过基因溶液的支架送入另一侧髂总动脉(n=4).在支架置入后7天处死动物,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基因转移效率. 结果所有转基因血管经RT-PCR扩增出P21特异条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转基因血管内膜、中膜及外膜均有外源性基因表达,对照组血管未显示阳性表达. 结论蛋白涂层镍钛合金支架向血管内转基因是可行及有效的,可能成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基因治疗的有效转基因工具.
作者:尚鸣异;王建华;鹿彤;李茂全;周康荣;钱晟;姜莺;顾君英;施惠斌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56岁.上腹部不适,返酸,无规律疼痛就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体部小弯侧一1.5cm×2.0cm半圆状充盈缺损,边缘清晰光滑;表面无黏膜皱襞通过,胃壁柔软,蠕动正常(图1).印象:胃体小弯良性占位病变.
作者:王会明;陶家宝;王长亭;马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或临床随诊证实的11例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例,霍奇金淋巴瘤(HD)2例.9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 结果 1例为单块肌肉受累,其余10例均为多处肌肉同时受累,其中8例为多处相连肌肉受累,2例为多处不相连肌肉受累.受累部位:髂腰肌7例,腰大肌5例,髂肌4例,腰方肌、闭孔内肌、腹壁肌肉各3例,肋间肌、背阔肌、梨状肌、臀肌各2例,胸肌、胸锁乳突肌各1例.病变形态:肌肉弥漫增大11例,肿块、多个结节融合各1例.平扫2例,病变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1例均匀,另1例不均匀,内部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9例,病变密度等于正常肌肉7例,轻度高于正常肌肉3例,明显高于正常肌肉1例;密度均匀4例,不均匀6例;病变内部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区6例,点状钙化1例. 结论肌肉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多为肌肉弥漫增大,常多处肌肉同时受累.平扫密度与正常肌肉相似,增强扫描可等于、轻度高于或明显高于正常肌肉.
作者:刘瑛;吴宁;石木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MRI在诊断肺隔离症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MRI资料,评价其显示病变及其相关血管的能力. 结果 5例病变均位于下肺后基底段,肺隔离症的MRI表现包括肺野内块影,伴有囊变(n=4)、支气管扩张(n=1),MRA及CE-MRA能够清楚显示源自降主动脉的异位血供(n=4). 结论 MRI是诊断肺隔离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创伤检查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作者:柳曦;李红;王强;赵书元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应用MRI评价建立恒河猴帕金森病(PD)模型,以及在中脑黑质受损区进行细胞移植的疗效. 材料与方法选取6只恒河猴,雌性2只,雄性4只,体重6.0~8.5kg.经颈总动脉注射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建立PD模型,并行MRI检查.获取横断和冠状位T1WI和T2WI,以单侧注射MPTP的对侧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建立PD模型后,再对病侧中脑黑质区进行细胞移植,并复查MRI.后应用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和Grino染色对猴脑组织切片进行病理检查. 结果 MRI的T2WI显示注射MPTP侧中脑黑质缩小,内部有局灶性高信号.细胞移植前后的MRI所见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检查证实注射MPTP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Grino染色显示注射侧黑质内大量胶质细胞增生.经细胞移植症状缓解的猴脑切片显示神经元的减少无明显改变. 结论 MRI是恒河猴PD模型建立的一种评价手段,可以用于细胞移植疗效的评价.
作者:姚新宇;李坤成;张进录;杨慧;徐群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骨盆骨肿瘤具有血供丰富,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较高,术中出血量大等特点,使手术切除难以彻底,术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笔者通过7例骨盆骨肿瘤介入治疗体会的分析,探讨骨盆骨肿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
作者:韩松辉;郭树农;王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环椎后桥为一种颈椎先天变异,在影像诊断、理疗、骨病诊疗中易漏诊或误为病变,为提高认识,笔者将所见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徐钐;温生贵;林道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在胰岛细胞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CT表现并对CT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其中常规CT扫描并增强6例,螺旋CT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4例. 结果胰岛素瘤5例,大小为0.9~2.0cm.3例常规CT平扫并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2例螺旋C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为高密度,门脉期为等密度.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大小为2.0~6.0cm,其中3例常规CT平扫,1例未发现肿瘤,2例呈不均匀密度,均匀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周边明显强化,中心稍强化、均匀强化;2例螺旋CT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双期增强呈周边强化,不均匀强化. 结论 CT检查对于>2cm的胰岛细胞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而对于<2cm的肿瘤检查方法直接影响病变的检出.
作者:程涛;韦炜;韩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41岁.于2年前无诱因突感双腰部持续性钝痛,无放射.头痛、头晕,恶心,无呕吐.当地医院CT提示双肾破裂,给予抗生素,止血,卧床休息,疼痛缓解,未进一步治疗.10天前自感左腰部疼痛加重,即来我院就诊,查尿OB弱阳性,镜检:红细胞0~2个/HP.专科情况:双侧腰曲线对称,脊肋角存在,双肾区可叩及儿头大小包块,叩击痛阳性.B超:双肾大,图像符合肾周积血.
作者:刘悦震;徐山淡;王耀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48岁.主诉右侧腰痛10天.查体:右肾区压痛及叩击痛.B超示右肾肿瘤,其余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陈建业;柳建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骨盆肿瘤术前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术前栓塞治疗48例骨盆肿瘤患者(栓塞组),观察其临床改善情况,计算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与16例术前未栓塞骨盆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 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及血供特点,栓塞组术中失血量2177.1±969.8ml,手术时间198.9±97.4min;对照组术中失血量4462.5±1876.8ml,手术时间286.4±144.5min.栓塞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机的选择影响栓塞治疗的效果.组织学证实: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有假包膜形成. 结论术前栓塞是骨盆肿瘤手术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易于操作.手术时机应选择在栓塞后6天以内.
作者:马贵;田建明;叶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男,6岁.3个月前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花生米大小包块,无明显不适,未引起重视.1周后出现隐痛、发热,体温37.1℃左右,包块边界不清呈渐进性增大,在当地静脉点滴青霉素后疗效欠佳.于3天前发现颈部包块迅速增大伴疼痛,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旭峰;王耀程;徐山淡;张龙虎;赵建平;邓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