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肱骨成软骨细胞瘤一例

杨挺;魏龙晓;李佩

关键词:肱骨大结节, 肩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 肩部疼痛, 实验室检查, 药物治疗, 淋巴细胞, 活血化瘀, 患者, 表面光滑, 粒细胞, 骨结合, 白细胞, 右臂, 血沉, 体检, 撕裂, 上臂, 皮温, 局部
摘要:患者男,15岁。右肩部疼痛6个月,加重伴轻度活动受限2个月。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挥动右臂时感到右肩部撕裂样疼痛,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缓解不明显。2个前疼痛加重,右上臂活动受限,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肩部外侧肱骨大结节处可扪及一包块,与骨结合较紧密,不能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局部轻度压痛,皮温不高,患肢肌力尚可,外展、内外旋活动可,但肩关节疼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4.9×109/L,粒细胞 0.588,淋巴细胞 0.322,血沉2mm/h。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在脊柱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脊柱多层螺旋CT(MSCT)与单层螺旋CT(SSCT)图像质量的差异,探讨MSCT在脊柱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分别行MSCT和SSCT扫描的腰椎退行性病变者各10例进行图像质量比较。应用LightSpeed QX/i型MSCT检查和诊断31例脊椎病者。结果在相同扫描条件下,腰椎MS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SCT,MSCT所需扫描时间明显短于SSCT(均为P<0.05)。MSCT可为31例脊椎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结论 MSCT在脊柱病变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吴胜勇;周海昱;温连庆;崔明惠;雷新玮;祁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巨大尿道憩室一例

    患者男,9岁。自出生后就小便淋漓不尽一直至今。从4岁开始症状逐渐加重,且合并尿频、尿急、夜间遗尿,无尿痛及脓尿。查体:见阴茎根部旁有椭圆形肿物,触之松软呈囊样感,无痛,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排尿时肿物略有增大。行B超检查示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IVP显示双肾积水,右侧输尿管及旁胱未显影。行尿道造影见尿道海绵体中后1/3交界处有环形狭窄,其后有一囊袋状影被对比剂充盈,大小约3.0cm×1.5cm,边缘光滑清楚,密度均匀,尿道前1/3未见明显显影,膀胱充盈扩张,边缘凹凸不平,形态不规则呈“茄”形(附图)。

    作者:刘存兵;全世杰;于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膜后内胚窦瘤肝转移一例

    内胚窦瘤又称恶性卵黄囊瘤,为原始生殖细胞向卵黄囊分化形成的高度恶性肿瘤,比较少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3岁。咳嗽、发热1天入院。查体见腹部膨隆不对称,肝肋下8cm、剑突下4cm,质硬,边缘钝,左中上腹部扪及巨大质硬包块,有粘连,无压痛,腹水征阴性。颌下、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区扪及黄豆大淋巴结。胸片示双下肺感染。B超检查提示腹膜后恶性肿瘤并肝脏弥漫性转移。实验室检查:转氨酶轻度升高,甲胎蛋白(AFP)>1000μg/L,癌胚抗原(CEA)1.04μg/L,血清铁蛋白(SF)105.5ng/ml,碱性磷酸酶(ALP)321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298U/L,L-乳酸脱氢酶(LDH-L)522U/L,尿VMA定量为0.57mg/24h,骨髓穿刺检查为增生性骨髓象。

    作者:成官迅;陈燕萍;张雪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癌TAE疗效与碘油乙醇乳剂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AE)的疗效与碘油乙醇乳剂用量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TAE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35例肝癌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17例,按肿瘤直径与碘油乙醇乳剂剂量等比例行TAE治疗;第二组18例,按碘油乙醇乳剂大剂量法进行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23.53%和77.78%、44.44%(〖WTBX〗P〖WTBZ〗<0.05)。结论对于适合TAE的肝癌患者,肝癌TAE疗效与碘油乙醇乳剂用量成明显正相关。

    作者:李红;张在沛;刘永斌;胡道予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软组织肉瘤,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和腹膜后,其次为上肢和躯干,眼眶、鼻窦、喉、脑膜、肺、骨、卵巢、阴道等处偶见[1]。发生在肝脏的MFH极为罕见,有关其MRI表现未见报道。笔者报告1例经手术证实的肝脏MFH的MRI表现

    作者:严福华;沈继章;曾蒙苏;周康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右肱骨成软骨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15岁。右肩部疼痛6个月,加重伴轻度活动受限2个月。患者于半年前无意中挥动右臂时感到右肩部撕裂样疼痛,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后,缓解不明显。2个前疼痛加重,右上臂活动受限,既往体健。体检:一般情况好,右肩部外侧肱骨大结节处可扪及一包块,与骨结合较紧密,不能活动。表面光滑无结节感。局部轻度压痛,皮温不高,患肢肌力尚可,外展、内外旋活动可,但肩关节疼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4.9×109/L,粒细胞 0.588,淋巴细胞 0.322,血沉2mm/h。

    作者:杨挺;魏龙晓;李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螺旋CT靶扫描对肺部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肺部结节CT靶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筛选同时具有常规10mm层厚和靶扫描的CT资料共70例,诊断证实途径包括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痰脱落细胞学、抗炎治疗或随访2年以上。结节大小为0.5~3.0cm,平均2.2cm。CT常规扫描采用10mm层厚,靶扫描采用小FOV(14~20cm),包括一侧肺和纵隔,层厚2~5mm,pitch=1~2,重建时重叠40%~67%。36例作了三维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分别对常规扫描和靶扫描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比。统计检验采用参照单位分析法和卡方检验。结果 70例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36例(51.4%),可能性大者27例(38.6%),可能者4例(5.7%);前三级诊断准确率为95.7%(67/70),显著高于常规扫描(68.6%,48/70;χ2=8.64,P<0.01);明确诊断比率为51.4%(36/70),显著高于常规扫描(8.6%,6/70;χ2=33.77,P<0.01)。靶扫描诊断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前者R值为95%,可信区间为0.279~0.417,后者为0.108~0.246,两者无重叠,P<0.05)。结论螺旋CT靶扫描有助于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是肺部结节检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李成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螺旋CT MPVR在CTA中应用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螺旋CT中多平面容积重建技术(大密度投影)[MPVR(MIP)]特点及其所重建血管图像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0例正常者,利用MPVR(MIP)技术,5例行头颅血管成像,5例行门静脉属支血管成像。结果颅内动脉可清晰显示至4级分支,门静脉属支可清晰显示至5级属支。结论正确及熟练运用MPVR(MIP)技术可在直径>2~3mm的血管上提供清晰影像,图像具有一定立体感,可多角度任意观察,并能提供较DSA更多的信息。

    作者:杨晓春;陆之安;龚建平;沈钧康;钱铭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胰腺炎并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患者男,36岁。反复剑突下胀痛5年,加重伴间断性呕血、黑便3年。有6年慢性胰腺炎病史。体检:脐上偏左扪及一4cm×5cm包块,质韧,有搏动,可闻及血管杂音。入院检查考虑为消化道出血,遂经肠系膜上、下动脉行血管造影,胃肠道未见出血征象。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示胰腺广泛钙化,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体尾后上方见一6.8cm×6.6cm×5.0cm的病灶,其左侧呈团样均匀强化,在动、静脉期时CT值均与同层面腹主动脉CT值一致,其余部分不强化,且呈液体样密度,病灶周边见多个小钙化灶(图1~3)。CT诊断:慢性胰腺炎并胰腺体尾部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胰体尾部有一10.0cm×6.6cm的肿块,其内见3.5cm×2.7cm的囊腔,囊内壁光滑,见血流信号,呈红、蓝两色旋流。囊壁厚且不均匀,周边见广泛强回声钙化灶。囊腔内血流来自肿块后上方横向走行的脾动脉。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管内见多个强回声结石影。

    作者:刘再毅;闵鹏秋;严志汉;刘燕q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癌的免疫基因治疗

    免疫基因治疗主要通过加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或机体免疫效应细胞的效应性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临床。笔者从免疫效应细胞和肿瘤细胞两个角度,对肝癌免疫基因治疗予以综述。1针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免疫效应细胞,当效应细胞回输体内时,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达到较高浓度,从而协同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和白介素2(IL2)的联合应用已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因具有更强的肿瘤特异性及肿瘤部位靶向性的特点,其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已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导入到TIL中(如IFNγ、TNF、IL2等),并部分应用于临床。为了弥补TIL缺乏细胞表面Fc受体的缺陷,而将Fc受体基因导入到TIL中,诱导其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1]。目前有关转基因TIL治疗肝癌的报道不多,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作者:瞿旭东;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美国Varian直线加速器2100C故障维修一例

    故障现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GFIL故障,但有时能自动清除,检查GUN FIL Voltage,HV和Grid Voltage,电压均正常,查GUN控制板上Error log栏,显示HD/AD+错误,但不稳定,有时出现此错误,有时又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演变为HOT DECK和HV电源指示灯熄灭,显示HD/AD+。故障诊断与维修出现此故障后,首先重新启动GUN部分,故障依旧。由于曾经出现过此类故障,原因为枪灯丝电源整流桥损坏,又查Backplane,发现枪灯丝电源整流桥并无损坏,于是初步确定为HOT DECK部分的枪灯丝电源板(Gunilement Power Supply Board)损坏,对照图纸反复检查,综合分析,怀疑此

    作者:郭英法;梁爱军;李凡勇;黄甫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层面螺旋CT胆道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胆道成像技术(MSCTC)要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9例怀疑胆道梗阻患者,从周围静脉滴注10%胆影葡胺100ml后,60~90分钟行上腹部快速容积扫描,利用图形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行胆道系统的三维重建,并将观察结果与原始横断面图像和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15例血清胆红素低于2mg/dl(34μmol/L)的病例中14例胆道强化效果良好,而4例血清胆红素高于2mg/dl的病例中3例强化效果较差。 (2)与横断面图像相比,三维图像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与病因更直观、准确,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发生。 (3)Raysum技术能去除强化胆汁的掩盖,更清楚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细小病变。结论 MSCTC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胆道系统无创伤检查技术,尤其对血清胆红素低于2mg/dl的病例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良平;郭青;徐香玖;沈国强;米红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癌肉瘤一例

    患者女,50岁。吞食鸭肉后不能进食3天就诊。食管钡餐所见:食管中段管腔内见一板栗大小充盈缺损,边缘较光整,钡剂通过呈“环流”征象,该段食管管壁尚能扩张,粘膜显示不清晰。诊断:食管异物。 食管镜检查:离上切牙约26~30cm食管前壁见一蘑菇状物突起,约2cm×4cm×2cm大小,表面溃烂,其上方见食物存留(附图)。诊断:食管恶性肿瘤。

    作者:陈少龙;罗海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典型成血管型脑膜瘤CT诊断一例

    患者女,46岁。头痛、头晕4个月,恶心、呕吐1个月,右侧肢体无力10余天。查体:行走不稳,左颞顶部有压痛,左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CT扫描:左大脑半球髓质区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缘呈指状水肿,左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右移,左外侧裂显示不清(图1)。增强扫描:左颞叶皮质见4.9cm×3.5cm×3.8cm高强化团,CT值133~160HU,宽基附着于颅板,骨窗颅板未见明显破坏,无增厚(图2)。脑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示大脑中动脉外行段小片状模糊染色,血管增粗扭曲,左侧正位示血管呈向上弓状改变(图3、4)。CT及脑动脉造影诊断:右颞区脑膜瘤。

    作者:桂东川;桂东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15例影像诊断

    目的评价颈动脉狭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对15例30支颈动脉行多普勒超声(DUS)、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头部CT、MRI检查。其中5例同时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4例与DSA对照,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结果 15例30支颈动脉,轻度狭窄(<30%)8支,中度狭窄(30%~69%)6支,重度狭窄(70%~99%)8支(均为一侧),闭塞2支,未见狭窄6支。8支颈动脉重度狭窄者狭窄侧腔隙性脑梗死5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双侧脑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颈动脉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脑梗死2例。CTA显示硬化斑块3例。结论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DUS、MRA、CTA结合使用能够在颈动脉狭窄的筛选、诊断、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鲁晓燕;张挽时;喻敏;时惠平;郭英;郭华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局限于肾脏周围的腹膜后纤维化一例

    患者男,53岁。因右腰部绞痛3天,加重1天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右肾区叩痛,血压210/130mmHg,余未见异常。 CT检查:右肾周围绕1圈厚薄不均的高密度软组织影,内、后侧薄,外侧厚达4.5cm,其内密度尚均匀,肾门区结构增粗。右肾实质密度正常,肾门变扁,右肾实质与周围高密度软组织影分界欠清楚(附图)。 手术所见:右肾增大,表面呈灰白色,质硬韧,右肾盂变形并向正中移位,右肾蒂处右肾血管粘连紧密。病理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作者:张解港;张衷宇;冯永章;何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螺旋CT在食管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2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MPR和CTVE成像。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病变大小、部位、形态、范围、有无局部外侵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2)MPR可进行冠状、矢状及横断面的二维重建,还可以沿食管走行进行曲面MPR,在不同方位以佳角度对食管肿瘤进行观察。 (2)20例食管癌CTVE可获得类似纤维食管胃镜显示管腔壁和腔内病变形态的结果,且能从梗阻的远端观察病变情况。 (4)MPR和CTVE对判断肿瘤外周浸润、大体类型及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0%、65%、75%和60%、85%、55%。结论 MPR和CTVE的应用为食管癌的术前分期诊断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MPR对显示病变周围侵犯的范围比较准确,CTVE对病变的大体类型显示较好。

    作者:张惠茅;杨海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并脑积水一例

    患者男,18岁。头痛、头晕伴呕吐进行性加重1月余。查体:颅神经(-),四肢肌张力(-),病理反射(+)。 CT轴位扫描:右侧脑室额角近中线见欠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突向左侧,大小3.2cm×3.0cm,密度不均,内见散在斑点状钙化及小灶性低密度影,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均明显扩大,双侧大脑半球脑沟显示不清,中线结构轻度向左移位,枕大池较大(因患者碘过敏,未行增强扫描)。 手术所见:切开右侧脑室,于额角近中线见一菜花状紫红色肿物,大小约3.0cm×3.5cm,质韧,与透明膈紧密相连。

    作者:殷天文;吕京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弥漫性肺疾病的VHRCT、MIP、MinIP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容积高分辨率CT(VHRCT)、大强度投影(MIP)及小强度投影(MinIP)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2例DLD患者行肺部感兴趣区VHRCT扫描及MIP、MinIP重建,其中46例同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结果 (1)MIP图像显示肺结节、磨玻璃影、血管束异常和MinIP图像显示肺低衰减敏感性均为100%。分别根据常规螺旋CT(SCT)、SCT结合VHRCT,以及SCT、VHRCT、MIP和MinIP 4种技术图像所见进行诊断,DLD诊断可信度水平逐步提高(P<0.001);可信度为3的正确诊断率显著提高[31.25%(35/112)、58.93%(66/112)、79.46%(89/112),P1、P2均<0.001];观察者之间的意见一致性逐步提高(Kappa值分别为0.621、0.739、0.809)。 (2)MinIP图像上肺低衰减评分与结合SCT图像的综合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7,P<0.001),均与大多数肺功能指标显著相关(P<0.05)。结论 VHRCT扫描结合MIP、MinIP重建明显增加了诊断DLD的有用信息,可作为诊断DLD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MinIP图像检出肺低衰减比较敏感,其评分与肺功能指标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东明;王清华;窦文广;樊春宝;李长松;王飞;李常茂;唐绍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动物模型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目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探讨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后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及相应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27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5组:非再通组6只;再通组12只,分3组,每组4只,分别于MCAO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再通,各组于不同时间点进行DWI和T2WI,于后一次成像后取脑行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病理组9只,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计算各时间点的DWI和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面积及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结果MCAO后30分钟所有动物缺血区于DWI上均出现高信号,而T2WI显示正常,随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升高,范围扩大,6小时内ADC值呈下降趋势。MCAO 30分钟及1小时后再通者DWI上的高信号完全或部分恢复,而MCAO 2小时后再通者缺血区范围无恢复。结论DWI是评价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的敏感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为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张权;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黄雄;谢长清;吴光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