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平
目的:探讨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大一新生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和高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主动性人格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363名大一新生.结果:①母亲比父亲较多地实施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父亲情感温暖在性别(t=-3.14,P<0.01)上差异显著,父母情感温暖在城乡(P<0.001)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孩(P>0.05)上差异不显著;②父、母情感温暖与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r=0.29,0.28,0.51;P<0.001);③主动性人格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6.67%和30.1%.结论:父亲情感温暖在性别上及父母情感温暖在城乡上差异显著,主动性人格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间具有中介作用.
作者:马素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河北警院新警院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新形势下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组织河北公安警察学院普招班学员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①警校学员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1.17%.河北警院学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项因子分数都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并且有显著差异(t=5.16~11.86,P<0.001);②不同专业学员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及总均分上得分差异显著(F=2.64~4.32,P<0.05);③警校学员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幻想和自责;④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分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184~-0.290;P<0.05).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214~0.468;P<0.05).合理化这一混合型应付方式与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均相关显著(r =0.220~0.348;P<0.05);⑤应对方式的自责、问题解决、退避、幻想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警校新学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大多学员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预测作用,且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作者:王铁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生殖健康的问题是在20世纪初的国际上的一些妇女运动组织首先提出的,我国对生殖健康的认识起始于妇幼工作的进行.本文阐述了生殖健康的概念和内容,探讨了其相关影响因素,并阐释这些影响因素给人带来的影响及结果.物理环境、生物因素、药物、重金属、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以及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都可对生殖健康产生影响.众多影响因素中心理因素是重要且不可控的,因此,形成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及保健系统,提高人们生殖健康的意识,找出更多让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生殖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作者:孟子湄;陈友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调查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新疆军区总医院消化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37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3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运用工作倦怠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测评研究.结果:3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工作倦怠总检出率为90.32%,不同因子检出率为情感衰竭95.24%、人格解体78.87%、个人成就感检出率81.25%.研究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05,2.303;P<0.05),个人成就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07,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工作倦怠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r =-0.213~-0.508,P<0.05).心理资本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工作倦怠具有负性预测作用(.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提高患者心理资本水平,对缓解或减轻患者工作倦怠程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凯旋;周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人民医院护理实习生实习前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的相关性,为管理层对大中专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237名即将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实习的护理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其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人格做典型相关分析.结果:237名护理学生实习前的PSQI总分为(7.01±2.74)分,睡眠质量差的为31.65%(75/237).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间典型相关系数为0.570(F=2.44,P<0.0001),表明心理健康指标中抑郁与睡眠质量指标中睡眠障碍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说抑郁项得分越高者,越容易造成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越低;睡眠质量与人格间典型相关系数为0.338(F=1.87,P=0.0107),表明人格指标中内外倾向与睡眠质量指标中日间功能之间关系密切,也就是说E项得分越高者,越容易造成日间功能障碍,睡眠质量越低.结论:护理实习生实习前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人格呈负相关关系.
作者:李宇斯;周曾理;王小丹;高允锁;郭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现阶段上海市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方法: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上海市某中职学校一、二年级共2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职生体验到的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强度强.中职生被试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t =-2.89,P<0.01);在积极高唤醒(t=4.02,P<0.001)、积极低唤醒(t=-1.98,P<0.05)、消极高唤醒(t=2.34,P<0.05)维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积极低唤醒(t=-1.97,P<0.05)、消极高唤醒(t=2.40,P<0.05)雏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在积极高唤醒(t=-2.52,P<0.05)、消极高唤醒(t=-2.33,P<0.05)维度上,学业情绪存在显著的生源类别差异.结论:中职生学业情绪体验比较丰富,体验到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消极学业情绪,整体水平良好.不同类群的中职生体验到的学业情绪存在不同.
作者:王芳;崔丽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额颞叶脑电功率改变与认知功能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1周内行脑电地形图检查,并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①研究组额叶脑波α1(t =2.243,2.968,3.688,3.918),δ(t=3.639,2.517),θ(t =2.519,3.613,3.730)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颞叶脑波a2(t=-2.103,-2.944,-3.200,-4.548),α3(t=-3.102,-2.752,-3.047,-4.094),γ(t=-3.015,-2.584,-3.842)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前额δ波功率与第2周末HAMD减分率有显著负相关(t=-2.429,P<0.05);④左前额及右前颞β波功率、左前颞δ波功率与第6周末HAMD减分率有显著负相关(t=-2.365,-3.107,-3.979;P<0.05);⑤右中颞δ波功率与第6周末HAMD减分率有显著正相关(t=2.248,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额颞叶功能损伤影响认知功能;其抗抑郁剂治疗起效时间可能与左前额δ波功率有关;左前额及右前颞β波功率值可作为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作者:钱卫娟;刘刚;周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进行探讨,同时根据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过程,将进行了心理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将只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同时对比护理前后各项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2.4388,P<0.001),观察组抑郁评分(SDS)显著低于对照组(t=-11.2744,P<0.001),社会活动、精神、疼痛、睡眠质量、情感交流、日常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9.1040,-18.2787,-12.7545,-15.6229,-11.153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因疼痛、心理等众多原因导致焦虑抑郁情绪严重,通过心理护理对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较为有效,同时能够通过对患者睡眠、心情等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银玲;胡敬梅;邓蓉;袁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中文修订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551名高职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性别、家庭、独生子女和具体留守情况等因素对其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①留守高职新生与无留守经历的高职新生在入学适应(F=2.867,P<0.05)和社会支持(F=4.473,P<0.01)中差异显著,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F=0.149,P>0.05);②在留守高职新生中,留守开始时间对新生入学适应影响显著(F=2.379,P<0.01),父母团聚时间对新生应对方式影响显著(F=3.833,P<0.01),其余留守因素均对入学适应、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结论: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社会支持有显著影响,且留守经历对高职新生的影响与其具体的留守情况有关.
作者:何文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检验身体欣赏量表(Body Appreciation Scale,BAS)中文修订版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因子结构和测量等值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983名太学生完成BAS.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检验、多组比较检验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检验表明与单维结构以及包括所有题项的二维结构相比,剔除两个项目的二维结构模型拟合佳.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结果表明剔除两个项目的二维结构模型在男生和女生样本间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测量等值模型均可被接受.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及一般身体欣赏(GBA)、体像投入(BII)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o.826、0.845、0.669.结论:BAS中文修订版剔除两个项目的二维结构模型更为理想,且在大学男生和女生之间具有测量等值性,可以用于评定大学生身体欣赏体验.
作者:李奕慧;胡雯;廖慧云;唐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和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17个社区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SQL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与自知力显著负相关(r=-0.26,P<0.01),与精神症状总分显著正相关(r=0.37,P<0.01).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住院次数与生活质量总分负向关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1.32,P<0.01),精神症状总分与生活质量总分正向关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0.34,P<0.01).结论:①自知力较好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精神症状得分高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②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住院次数及精神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陆怡;褚庆文;宋凤;张展星;张伟波;蔡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老年冠心痛患者焦虑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2016年2-6月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治疗方法均衡,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心理评估后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支持度.结果:观察组干预1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9.453;P<0.05).观察组干预12周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7.733,11.530;P<0.05).结论:心理评估及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作者:国慧;姜慧景;李嘉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55)和对照组(n=55).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 MWD),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aCO2为(70.2±8.9)mmHg,对照组(69.5±8.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4,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2为(33.5±4.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5);治疗前观察组PaO2、6MWD分别为(50.1±2.3)mmHg、(241.4±11.2)m,对照组为(50.6±2.7) mmHg、(243.5±10.8)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1.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6MWD分别为(80.6±7.6) mmHg、(325.4±12.3)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9.2)mmHg、(297.3±16.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4,10.008,P<0.05);治疗前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分别为(59.3±3.9)分、(55.2±3.6)分,对照组为(58.9±4.3)分、(56.2±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1.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81,32.656,P<0.05).结论:舒利迭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理想选择.
作者:孙永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69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就诊单双号分为奥氮平组35例、利培酮组34例,医师指导下连续用药8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4周、8周的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袁(PANSS)总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两组患者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t=-8.692,-12.667,-8.336,-11.676;P<0.001);治疗8周,奥氮平组的TC、LDL-C、血清瘦素、FPG高于利培酮组(t=3.386,2.954,3.256,6.800;P<0.05)、HDL-C低于利培酮组(t=-5.637,P<0.001);治疗过程中,利培酮组的心电图指标变化率32.35%高于奥氮平组11.42%(x2=4.438,P=0.035).结论: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可靠,对患者血脂、血糖、瘦素水平具有一定程度影响,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勇;陈祖金;杨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药物组和非药物组,药物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非药物组给予运动加食疗,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后的腰围、体质指数、血压、血糖及血脂.结果: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药物组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相比非药物组的腰围、体质指数、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 =-7.46,P<0.001;t=-7.28,P<0.001;t=-3.48,P<0.001;t=2.10,P<0.05;t=5.75,P<0.001;t=7.05,P<0.001;t =-7.24,P<0.001),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不显著.结论:二甲双胍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效果满意,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同时纠正其体重增加与糖代谢紊乱的情况.
作者:张清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照护者觉察压力、自我效能感与疲劳状况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自我效能感在觉察压力和疲劳状况之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效应.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AD患者的照护者421名为研究对象,运用觉察压力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疲劳-14量表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作用,运用层次回归分析调节作用.结果:①疲劳状况与预测感、控制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我效能感、超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预测感、控制感、超载感、自我效能感对AD照护者疲劳状况的预测作用显著(P<0.01);③自我效能感在控制感、超载感与疲劳状况间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6、0.039,分别占总效应13.8%、13.5%.自我效能感在预测感、控制感与疲劳状况闽的调节作用显著(P<0.01).结论:AD照护者自我效能感在控制感、超载感与疲劳状况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预测感、控制载感与疲劳状况之间具有调节效应.
作者:周涛;周洁;任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线下心身疾病科普新模式的科普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用新模式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公众科普活动反馈表,对参加心身疾病科普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活动回收有效问卷137份.结果:通过科普活动,对心身疾病“完全了解”和“部分了解”的人数比例从52.5%上升到94.8%,认为心理和身体有密切关系的受访者人数比例上升从78.8%至91.1%,69%的受访者表示当自已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医院却查不出原因时会考虑是否有心理因素.其中,不同性别参加科普的目的和对活动的满意度上有显著差异(t=2.453,P<0.05),55岁以下人群更倾向选择考虑心理因素(x2=21.156,P<0.05),高学历人群对心身疾病的普遍性认知显著高于低学历人群(F=6.08,P<0.05).结论:通过科普活动,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知普遍提高,应对方式更积极,同时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和学历)会对心身疾病的科普效果有影响.
作者:陆璐;王建玉;郑悦;张海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改善围术期食管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 式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水平降低(F=744.043,1242.507,958.641;P=0.000),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F =41.929,32.376,38.523;P=0.000);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t=11.487,7.674,12.017,7.331,9.735;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x2=6.061,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刘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实习期间动机发展情况,为医学院校提升实习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军医大学生为例,应用自编问卷调查某军医大学学员实习不同时期实习动机、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对所在医院的评价等的变化.结果: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的动机强度有统计学差异(F=14.179,P<0.001),SNK检验中期(2.16)和后期(2.21)低于前期(2.38);②实习后期复习、总结、提问的比例均低于中期(t=12.425,5.930,8.586;P<0.001);③实习后期对医院整体医疗风气、教学风气、实习生学习风气的评价均高于实习中期(t=46.733,48.683,46.808;P<0.001).结论:军医大学生实习中后期动机退化,军医大学生实习动机与其对实习医院教学工作的评价无关.
作者:鲁娟;李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寻找首发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垂体前叶促甲状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水平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65例首发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病例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62例对照组的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探寻疾病临床特征和上述神经内分泌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病例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促甲状腺激素[1.94(1.23,2.89)mIU/L与1.49(1.07,2.04)mIU/L,Z=1.98]、垂体泌乳素[672.5(333.0,1 058.0) mIU/L与320.0(263.5,432.5)mIU/L,Z=3.5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发现,女性BD患者垂体泌乳素与促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逆函数关系(r2=0.25,F=9.53,P<0.01),方程式y=b0+b1/x(b0=291.50,b1=793.92).结论:TSH在性别间存在的差异提示性别可能影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代偿功能.女性患者垂体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期发病有关,但二者分泌可能存在倒数关系,男性患者未发现上述现象.
作者:江茜茜;朱云程;马小燕;严文佳;曾婷;刘丽;季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