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意义

陈静;孙建新;宗东梅;康国贵

关键词: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功能损害,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60例,将其分为肝功能损害组(33例)和无肝功能损害组(2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情况,以及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细胞表达率及CD4+/CD8+比值.结果 肝功能损害组患儿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10%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组(均P< 0.05).肝功能损害组患儿CD3+和 CD8+的表达率均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组(均P< 0.05).肝功能损害组患儿CD4+的表达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无肝功能损害组(均P<0.05).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越紊乱,其临床症状越重;因此,对于肝功能损害高危患儿,早期应进行护肝及一定的免疫调节治疗,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RI动态增强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病变127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将MRI动态增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64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46例,混合性癌8例,髓样癌2例,导管原位癌8例;良性63例,包括纤维腺瘤39例,乳腺腺病10例,硬化性腺病2例,脓肿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2例,囊肿8例.联合检查与MRI、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联合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比单独诊断高.结论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MRI动态增强和超声可优势互补,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率.

    作者:程健;徐甜甜;杨登法;尹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磷酸肌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观察患者嗜铬粒蛋白A(CgA)和脑钠肽(BNP)的变化情况,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V、LVED、LVEF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BNP、CgA和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CHF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改进Arthrex AC Joint Tight Rope锁扣带袢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度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的Arthrex AC Joint Tight Rope锁扣带袢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度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改进的Arthrex AC Joint Tight Rope锁扣带袢钛板方法治疗30例Rockwood Ⅲ度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并采用Karlsson标准评定肩锁关节复位情况,根据Lazzcano标准评分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2.3个月;肩部外形均正常,无畸形,无隧道崩裂,无肩锁关节的再脱位,钢板无松动;根据Karlsson标准评定A级24例,B级6例,术后均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末次随访采用Lazzcano标准评价疗效,其中优25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 这种改进的Arthrex AC Joint Tight Rope锁扣带袢钛板治疗Rockwood Ⅲ度及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时锁骨及喙突骨折、隧道崩裂具有风险更小、并发症少及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文洁;李秉斌;黄凯;罗庆峰;胡国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的影响因素与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评分(FRS)的关系.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634例,进行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值评分,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患者分为PAD组和非PAD组,分析PAD各指标对FRS的影响.结果 PAD组419例(66.19%),非PAD组215例(33.91%);PAD组的FRS明显高于非PAD组(P< 0.01),两组年龄、吸烟指数、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Framingham心血管疾病10年风险≤10%241例(38.01%),>10%393例(61.99%),下肢IMT和CVD的10年风险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PAD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其PAD能早期筛查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人群.

    作者:张春槐;陈银宁;岑孟君;黄曙锋;杨依醒;祝立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连续功能锻炼干预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是女性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目前根治手术是乳腺癌患者首选和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因淋巴及血液回流障碍易诱发患侧上肢水肿.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总体发生率可达8%~30%;如不及时干预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明显[1-2].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于2014年10月开始针对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连续功能锻炼干预,笔者将比较实施前后1年术后水肿发生率、肩关节活动度、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分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探讨围手术期连续功能锻炼干预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效果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娜;王叶飞;余幼芬;沈军英;俞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B303亚型的血型分子机制及临床输血分析

    目的 探讨B303亚型在临床输血中的相关问题.方法 对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的血型通过血清学鉴定、PCR-SSP、ABO基因直接测序、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同时对该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ABO基因在第3内含子发生IVS3+5G>A杂合突变,此突变影响剪接供体,使其发生异常剪切,影响D-半乳糖转移酶(GTB)正常表达.结论 ABO基因IVS3+5G>A杂合突变是导致B3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之一.

    作者:华琳;贺云蕾;俞露;郭雯玉;许德义;邓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析肝纤维化治疗现状

    美国著名肝病权威专家Hans Popper提出:“谁能治愈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这个观点的提出对抗肝纤维化防治领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事实上,肝纤维化的形成非常复杂,不仅病因多样(病毒、酒精及药物等),而且由于基因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纤维化发展速度和程度个体差异明显.但在临床上,即使病因去除后,肝纤维化仍在进展,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发展至肝硬化、肝癌.

    作者:陈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脾脏硬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无创评估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脾脏硬度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评估.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乙肝肝硬化患者66例,行肝、脾超声弹性成像及胃镜检查,并根据胃镜结果将胃食管静脉曲张分为无、轻度、中度及重度曲张组.另选择行胃镜检查的38名志愿者为对照组,行肝、脾超声弹性成像,记录其弹性值.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脾弹性值与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相关性.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肝、脾脏弹性值对预测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脾弹性值呈正相关(r=0.494,P<0.05).脾脏弹性值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肝、脾弹性值对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891和0.675,阈值分别为33.95 kPa和16.27 kPa.结论 利用SWE进行脾脏硬度检测来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安全无创,协助临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

    作者:韩金艳;马苏亚;方晔;马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臻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对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定;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T及PT水平均明显升高,FIB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ACI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芳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大国,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较重,迁延反复,多有腹腔积液、黄疸、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表现,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并严重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1].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2].近年来,心理护理干预逐渐成为各种疾病治疗中都较为重视的护理环节,它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对病症的防范意识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本文旨在观察心理干预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秀丽;徐菊苹;蔡明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与TNF-α、 IL-10、NO的关系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选择UC患者86例,按照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41例)和缓解期组(4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3组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并分析UC患者肠道菌群与TNF-α、IL-10、NO的关系.结果 活动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 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球菌数量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在肠球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消化球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活动期组TNF-α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 0.05),IL-10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均P<0.05);缓解期组和对照组的TNF-和NO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缓解期组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UC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TNF-α、IL-10、NO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 UC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发生改变,活动期UC患者变化程度更加明显,且通过测定TNF-α、IL-10、NO的水平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

    作者:王青;沃铭毅;沈彦;贾鹏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针刺伤报告情况分析

    针刺伤主要是指尖锐物体损伤皮肤,使受伤者皮肤粘膜暴露于血液、体液或组织液中[1].各行业都有针刺伤情况发生,但医疗行业是受针刺伤影响多的行业[2].其中一线医护人员首当其冲,针刺伤主要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和手术刀片等造成[3].针刺伤的主要危害是以乙肝、丙肝、人免疫缺陷病毒等所引起的血液传播性疾病[4].针刺伤作为医院职业暴露的常见现象,在我国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且报告率不尽如人意,且报告率不尽如人意[5].本文旨在探究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针刺伤的发生和报告情况,分析低报告的原因,出台相应的政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儿;忻立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67例MP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及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气喘、发热、咽红肿、痰黄而多、舌红苔黄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前CD3+、CD8+、CD4+、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能够提升MPP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江;楼献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假阴性与真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超声征象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假阴性与真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超声征象特征.方法 选取262例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检查前未进行过针对性治疗.根据超声检查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结果将262例患者分为假阴性组和真阳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段以及病灶部位的不同,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分期情况、绝经与否、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以及超声征象等.结果 ≤40岁群体的假阴性出现率(19.0%)高于41~59岁群体(5.9%)以及≥60岁群体(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存在肿物周边高回声晕的比例低于真阳性组(P<0.05).两组内部回声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组后方回声增强占比高于真阳性组(P<0.05).两组患者肿物边缘为模糊、成角以及毛刺的恶性超声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假阴性组患者肿物分叶以及微分叶占比均高于真阳性组(均P< 0.05).结论 患者年龄≤40岁、病灶部位位于乳晕区或者内侧象限、肿瘤分期属于Tis T1的患者容易出现假阴性,临床应引起重视.

    作者:黄红萍;李恤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YPEL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YPEL3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qMSP)分别检测91例LSCC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YPEL3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YPEL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男性、有吸烟史、低分化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甲基化水平分别高于女性、无吸烟史及高中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高达0.697(95%CI=0.620~0.774,P<0.01).结论 YPEL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作者:曹炳;沈志森;林乐希;郝文娟;周重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钢缆钉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Meta分析

    目的 探讨钢缆钉系统(CPS)与克氏针张力带系统(KTB)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CPS与KTB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并发症、Bostman(或改良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估标准.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2篇,总样本量806例.其中CPS组383例,KTB组423例.CPS组与KT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PS组Bostman(或改良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及术后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KTB组(P<0.05).结论 CPS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临床疗效评估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恢复快等优点.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CPS组在减少手术时间及缩短手术切口长度上要优于KTB组.

    作者:吴丹海;王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机械分离与能量分离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分离方法对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恢复的效果,探讨两种分离方法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0例,比较机械分离和能量分离术后宫腔形态和月经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两组中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重度粘连患者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度粘连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重度粘连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不论使用何种分离方式,临床预后均欠佳.因此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仍需进一步地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政;陈丽萍;朱闽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LDL-C与代谢综合征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LDL-C作为代谢综合征(MS)诊断指标之一的可行性及其诊断界值.方法 招募80名宁波市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并检测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进行MS筛查,初步探讨LDL-C在MS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80例研究对象共检出MS患者11名(13.75);MS组与非MS组BMI、HbA1c、TC、TG、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S组人群的LDL-C与TG、HDL-C、BMI、HbA1c无明显相关性,与TC呈正相关(P<0.01);以2.6 mmol/L作为LDL-C界值时,两组人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使用LDL-C为诊断标准及以3.4 mmol/L作为LDL-C界值时,检出MS患者11例;以1.8 mmol/L及2.6 mmol/L作为LDL-C界值时,检出MS患者13例.结论 LDL-C作为MS诊断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参考值为LDL-C≥2.6 mmol/L.

    作者:徐斌斌;杨小勇;张慧琴;邢珍时;陈萌萌;叶红华;张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0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生育情况观察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再生育时GDM复发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将105例首胎GDM患者分为再生育GDM组(复发组)和再生育非GDM组(对照组),对GDM复发率、年龄、血糖值、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例(50.48%)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复发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首胎妊娠时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值高于对照组(P<0.05).4例OGTT3项值均高患者需胰岛素治疗.结论 首胎GDM患者再生育时患GDM风险明显增高,首胎OGTT 1 h血糖值增高患者复发风险高,OGTT3项均高的患者血糖较难控制.

    作者:王娟娟;屈煜;傅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