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屏风散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减少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陈幸

关键词:儿童, 支气管哮喘, 玉屏风散, 孟鲁司特钠
摘要:目的 观察玉屏风散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对减少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率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服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玉屏风散.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和疾病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9.41%,对照组为55.8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gE、CD/和CD4+/D8+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玉屏风散和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复发率,并可有效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抗抑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与治疗第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治疗2、4周末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徐永明;忻立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目的 观察“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项目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观察“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项目实施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常见用药错误及低血糖管理的风险.结果 项目实施后中重度低血糖明显减少;社区糖尿病患者常见用药错误明显减少,关注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项目实施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改善(均P< 0.05).结论 “模块化糖尿病路径管理”应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邵建平;王辉;孙平;徐敏敏;李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途径给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阴道置入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8例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4)和研究组(n=104).两组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宫颈皮损创面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研究组患者皮损部位皮下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患者宫颈炎近期疗效,统计患者治疗后宫颈炎症消失及高危型HPV转阴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6个月宫颈炎症病变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宫颈感染近期治疗总体有效率(97.11%)高于对照组(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消失率(88.47%)和高危型HPV转阴率(74.04%)均高于对照组(67.31%和50.9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宫颈炎症病变复发率(11/92)低于对照组(32.8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81%)与对照组(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较单纯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部位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途径给药可显著提升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近期疗效水平,促进宫颈炎症病变消失和高危型HPV转阴,减少宫颈炎症病变复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缪新颖;孙文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中枢神经损伤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2例中枢神经损伤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的结论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BBS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BBS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etrax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可了解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点,从而制订更合适的平衡功能训练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作者:朱美丽;胡江飚;陈海挺;陈赛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3%高渗盐水(HTS)与20%甘露醇(MT)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HTS组(观察组)和20%MT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3%HTS降压,对照组予20%MT降压,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及3h的ICP及脑灌注压(CPP),并记录降压持续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UV)及心率(HR).结果 治疗后1及3h观察组IC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降压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及3h观察组CPP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U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HTS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对机体循环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倪晓伟;陈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介入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已行支架植入术的IVCS患者76例,术后随访采用下腹部及盆腔髂血管CTA检查,CTA评估支架位置及形态,测量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距离及支架窄处直径,与DSA测量距离比较,两者误差在2mm以内视为支架位置及形态相符.结果 CTA与DSA测量距离误差2mm有28例(36.8%),误差1 mm有38例(50%),误差接近0mm有10例(13.2%),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100%.CTA检查发现22例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DSA检查发现20例.结论 CTA可准确显示髂静脉支架位置与形态,可清楚显示继发血栓情况,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

    作者:程健;王林友;徐晓俊;华浅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合理使用医用耗材与提高医疗质量的关系分析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与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用耗材如人工血管、人工瓣膜及人工关节等使用量逐步增大,这对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提高医疗质量,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并早期康复至关重要.如何建立医院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流程,加强长效耗材使用评估管理机制已成为医院医疗的核心问题[1].本文分析了医疗耗材使用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用耗材运行规划,以更好的服务临床,以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季志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工骨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般骨头坏死21例(28侧髋),股骨头坏死国际分期(ARCO)为Ⅱ期和ⅢA期,均使用微创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HS),视觉疼痛评分(VAS)和术后新随访影像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25.4个月.术后HHS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影像学随访8例髋关节坏死进一步加重,其中5例行髋关节置换术,3例股骨头塌陷>4mam,余20例髋关节坏死无明显进展.结论 针对早期股骨头坏死,微创减压植骨“保髋”手术,早期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陶崑;曾智敏;凌晶;章军辉;何志勇;狄正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预后.方法 收集6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应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免疫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应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鼻部症状、药物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鼻部症状评分、药物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鼻部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费长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切面超声诊断胎儿马蹄肾

    目的 探讨18~24周超声筛查胎儿马蹄肾的佳诊断切面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特检科行18~24周超声筛查的胎儿7 836例,重点观察胎儿肾脏结构,行多切面扫查,找出胎儿马蹄肾的佳切面.结果 共检出胎儿马蹄肾2例,此2例马蹄肾胎儿发现孕周为21周和23周,均在横切面及斜冠状切面被发现;漏诊1例,于出生后体检时被发现;胎儿马蹄肾发生率为0.038%.结论 胎儿肾脏的横切面及斜冠状切面对于胎儿马蹄肾的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玉莲;孙中华;马海艳;叶丽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营养风险与老年高危压疮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与老年患者高危压疮的相关性,为预防压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SR-2002)对151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合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风险的评估,分析营养指标与老年高危压疮的相关性.结果 151例老年患者发生压疮25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22例,院内发生压疮3例;151例老年患者有营养风险98例,无营养风险的53例;压疮和非压疮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营养风险与压疮风险呈正相关.结合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早期落实预防压疮相关措施,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赵敏;王红霞;徐琴鸿;谢浩芬;周幼峰;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农村社区肝源性糖尿病82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了解肝源性糖尿病在农村社区的发病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收集8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予以保肝、退黄疸、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观察血糖和尿糖变化情况.结果 16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后,随着肝功能的好转,12例血糖恢复正常,4例加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理想;64例乙肝后肝硬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8例经饮食控制后血糖控制理想,15例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理想,41例加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较好;其他2例失访.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重点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应用胰岛素等及时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李玉龙;周建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宁海县儿童尿液筛查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尿液筛查早期发现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减少或延缓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方法 门诊就诊的8 970例儿童,其中有451例因初步尿液筛查异常,再次就诊本院门诊留取尿液标本,通过第2次尿液筛查并作尿沉渣镜检,判定细菌性尿、血尿和蛋白尿结果.结果 初步尿液筛查有异常者451例,再次复查异常者131例,发现尿路感染41例(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其中1例出现右肾萎缩),血尿60例,蛋白尿24例,合并血尿及蛋白尿6例.结论 儿童通过尿液筛查并进行长期随访,可发现部分隐匿性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有助减缓或防止病情发展成为CKD.

    作者:葛主辉;毛建华;李玉峰;陈斌斌;章惠彬;郭琴华;童静渊;葛红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组织和36例癌旁组织中AFAP 1-AS1的表达水平,分析AFAP 1-AS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法在结肠癌细胞系中过表达AFAP1-AS1,细胞穿孔实验确定AFAP 1-AS1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AFAP1-AS1对AFAP1表达的影响.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AFAP1-AS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均无相关性(均P> 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 0.05);AFAP1-AS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率较低表达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腺病毒后,结肠癌细胞AFAP1-AS1水平明显增加,穿膜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P<0.05);AFAP1-AS1过表达能抑制AFA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信息学预测发现AFAP1-AS1序列上存在3个AFAP1的互补结合区域.结论 AFAP 1-AS1在结肠癌组织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AFAP1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提示AFAP 1-AS1可能是结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靶点和重要指标.

    作者:李翔;史志霞;李先鹏;许丰;金永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s)的发病因素,为RLRTIs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RLRTIs患儿53例(观察组),普通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3例(对照组).检测患儿免疫功能、微量元素、过敏原、病原体等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RLRTIs的发病因素.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血清锌含量为混杂因素,而过敏原阳性,血清IgA、IgE含量,CD)4+/CD8+比值,血铁、铅含量等均与RLRTIs的发生相关(P<0.05).两组患儿的痰培养检出菌比例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小儿过敏性体质,增强小儿免疫力以及适量微量元素等有助于预防RLRTIs的发生.

    作者:叶钦松;孙建新;朱利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甘露醇疗程与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20%甘露醇125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0d;观察组予20%甘露醇125 ml,每8小时应用1次,疗程15d.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0、14天行颅脑CT检查,评估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0 d时脑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疗程的甘露醇应用容易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

    作者:张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74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及同步放化疗组,各37例.单纯放疗组行单纯放疗治疗,同步放化疗组在单纯放疗组基础上予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均P< 0.05),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单纯放疗组血红蛋白降低及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均P< 0.05).结论 老年中晚期食管癌行同步放化疗治疗能缓解病情进展,疗效好,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及转移,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碧涛;陆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血凝影响及疗效.方法 收集76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并记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Angle角、血栓大振幅(MA)及凝血综合指数(CI).结果 两组VT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Ddimer、PT、APTT、TT、R、K、Angel、MA及CI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显著纠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预防VTE的发生率,并显著降低出血发生率.

    作者:付文辉;虞智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PHC)、右美托咪定(DEX)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0只.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NS组)、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模型组(ALI组)、DEX治疗组(L+D组)、PHC治疗组(L+P组).ALI组、L+D组、L+P组均采用内毒素(LPS)6 mg/kg经股静脉注射建立大鼠ALI模型.L+D组在LPS注射0.5 h后2min内股静脉注射DEX 50 μg/kg,随后以5μg·kg-1· 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L+P组在LPS注射0.5h后2 min内股静脉注射PHC 0.5 mg/kg,随后以50μg·kg-1·h-1泵入,直到实验结束;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以6h为实验终点,采取颈动脉血2 ml、制备肺组织标本,随后放血致死.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右中肺叶,称重后计算肺湿/干重比(W/D)值;取右肺上叶,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标准(DAD)评分;左肺支气管灌洗,采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TNF-α、IL-6、总蛋白(TP)水平.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肺组织发生损伤性改变.3个实验组血浆TNF-α、IL-1β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血浆TNF-α、IL-lβ3、IL-6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W/D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P>0.05).3个实验组病理损伤明显,DA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与L+P组的病理损伤较轻、DAD评分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BALF中的TNF-α、IL-6、T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D组、L+P组BALF中的TNF-α、IL-6及TP均低于ALI组(均P<0.05);L+D组与L+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或DEX治疗均对LPS致大鼠ALI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孟志鹏;刘静;胡四平;童飞;龚浩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母婴结局及后代智力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分析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对母婴结局及后代智力水平的影响,为减轻SCH对母婴结局影响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20例妊娠期SCH孕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20例健康孕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围产儿结局:跟踪随访3年,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2年分别进行盖瑟尔(Gesell)智力测评.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围产儿低体质量、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巨大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6个月时观察组大运动发育商(GMQ)、语言发育商(L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精细动作发育商(FMQ)、个人社交发育商(ISBQ)、适应性行为发育商(ABQ)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2岁时GMQ、LQ、FMQ、ISB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AB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SCH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自发性流产及早产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智力发育.

    作者:施佳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