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徐浩岚;杨小莉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 心理弹性, 领悟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量表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研究,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0.24±10.97),心理弹性得分为(60.00±13.18);心理弹性在月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619,P<0.01),且家庭支持、其他支持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具有中等偏上的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家属的心理弹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了解中职生希望感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探讨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山市两所中职学校抽出高一、高二、高三的中职生共534名进行调查,对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中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MHT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P均<0.05);②中职男生的希望感和路径思维显著高于女生(t=3.57,4.42;P均<0.05);高一、高三学生的希望感均显著高于高二学生(F=3.51,P<0.05);高三学生的路径思维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F=3.94,P<0.05);③希望感与MHT各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r=-0.11~-0.26,P<0.05);希望感与MHT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4(P<0.05).结论:中职男生比女生心理更健康、更具希望感;中职生希望感总体水平不高,性别、年级对希望感有显著影响;希望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希望感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罗月英;王才康;闻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驾驶员人格特质与焦虑的关系

    目的:探讨驾驶员人格特征与心理焦虑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随机选取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司机各80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人格特质、焦虑在性别、事故变量上差异显著(t=-14.02~10.48;P<0.01);②焦虑水平、适应性、利他性、道德感维度在车辆类型上差异显著(F=4.21~6.04;P<0.01);③焦虑水平、适应性、开放性、道德感维度在年龄变量上差异显著(F=4.21~5.23;P<0.05);④焦虑与适应性、开放性、社交性、利他性4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在道德感维度上相关不显著.结论:①驾驶员的焦虑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驾驶员的人格适应性、开放性明显低于女性,社交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②出租车司机在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上明显高于公交车、私家车司机,而在人格的开放性、道德性维度上明显高于公交车司机、私家车司机;车辆类型在社交性、利他性这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30岁及以下驾驶员的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驾驶员人群,31~40岁的驾驶员人格开放性得分高,年龄变量在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性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作者:纪春磊;吴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研究,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0.24±10.97),心理弹性得分为(60.00±13.18);心理弹性在月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619,P<0.01),且家庭支持、其他支持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具有中等偏上的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家属的心理弹性.

    作者:徐浩岚;杨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目的:探讨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量表,中国成年人人际素质量表以及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对443名北京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务员的人际健康素质在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F=90.207,P<0.01),中介作用比例为10.65%.结论: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人际健康素质对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作者:王新妍;谢中垚;周丽丽;洪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②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③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作者:李宏;徐勇;何兴鑫;宋丽萍;侯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情绪与职业决策困难

    目的: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情绪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方法: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以及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5,0.372;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9,-0.318;P<0.01);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r=0.574,-0.619;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7,0.621;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学业情绪进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学业情绪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刘立敏;王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随机选取的某民办高校19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应付方式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②除求助因子,其他方面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006,5.111,3.781,5.266,3.781;P<0.05).生源地类型与应付方式各个因子无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在解决问题上面有非常显著差异(t=2.694,P<0.01);③SCL-90各因子与中国青年常模相比,仅在人际关系敏感(t=-4.073,P<0.01)和忧郁(t=-2.104,P<0.05)有显著差异;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7.967~-2.483,P<0.05).SCL-90多数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之间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因子呈现出负相关(r=-0.187~0.417,P<0.05);④回归分析表明,应付方式可解释大学生心理健康85.5%的变异量.结论: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作者:孙洪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同伴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自尊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14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①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54,P=0.05),老家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1.23,P=0.22);②流动儿童自尊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9.84,P=0.000);③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城市身份认同通过自尊影响同伴关系.

    作者:李思南;袁晓娇;吴海艳;胡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的影响

    目的:探索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的影响.方法:采用驾驶愤怒问卷(DAQ)和大五人格问卷(BFI)对406名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男女驾驶员在驾驶攻击,发泄报复,不文明驾驶和轻度厌恶上得分差异显著(F=9.471,-10.228,5.435,-7.308;P<0.05).回归分析发现,在愤怒认知上,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3,0.133;P<0.05).在愤怒行为上,大五人格的宜人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85,P<0.05),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34,0.167;P<0.05).结论: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认知和驾驶愤怒行为均有影响.

    作者:郭双;孙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初中生情绪弹性对学校适应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初中生情绪弹性进行干预,并对其影响学校适应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对某中学情绪弹性水平较低的20名学生进行7次情绪弹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评估工具,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干预辅导,实验组在情绪弹性的积极情绪维度及情绪弹性总分上优于对照组(t=2.529,P<0.05;t =5.435,P<0.001);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人际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上优于对照组(t=2.129,2.201;P<0.05).结论:通过对情绪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情绪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作者: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慢性主观性头晕(CSD)的人格特征

    目的: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人格特征.方法:选取48例CSD患者作为实验组,以52例有前庭症状和合并有情绪障碍的慢性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眩晕功能水平评分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人口统计学、焦虑和抑郁水平、眩晕功能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内外向性E存在统计学差异(t=-4.297,P<0.001),在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D患者较其他慢性头晕患者的性格偏内向,可能是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珍珍;张培莉;单希征;孙勍;杨玉兰;孙风丽;李荷君;李辰;韩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监狱人民警察焦虑状况、人格特征及两者关系

    目的:探讨监狱人民警察焦虑状况、人格特征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来自广东省监狱系统的205名监狱人民警察进行测试.结果:①约40.98%的监狱人民警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20.00%的问题已较严重;监狱人民警察在SAS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13.70,P<0.01);不同性别、工作岗位和工作年限的监狱人民警察SAS总分存在差异(t=1.98,-2.02,-2.13;P<0.05);②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格特征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其在EPQ的P、E维度上得分显著较高(t=13.11,5.53;P<0.01),在L维度上得分较低(t =-12.03,P<0.01);不同性别、工作岗位和工作年限的监狱人民警察的EPQ得分存在差异(P<0.05);③监狱人民警察的SAS总分与EPQ中的P、N维度得分有显著正相关(r=0.288,0.530;P<0.05),与E维度则有显著负相关(r=-0.192,P<0.05).结论:监狱人民警察的焦虑状况较差,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焦虑状况.

    作者:钟伟芳;侯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鲁甸震后初中生创伤后成长的状况

    目的:了解鲁甸震后灾区初中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方法:对灾区7年级和8年级同学分别进行前测与后测,后测于震后210天进行.前测中,将被试的创伤程度划分为(0,1,2,3,4)5种不同程度.后测中,对灾区1249名中学生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女同学与男同学存在创伤后成长的显著差异(t=-2.323,P<0.05),7年级同学和8年级同学的创伤后成长得分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t=-2.704,P<0.01).性别和年级两个人口学变量的效果量都很低,对创伤后成长几乎无影响.创伤程度不同的被试创伤后成长不存在显著差异(F=1.489,P>0.05),但创伤程度与创伤后成长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后,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为创伤后成长提出针对性的积极建议.结论:被试在震后取得创伤后成长,其中性别、年级、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成长几乎无影响,但创伤后成长与创伤程度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

    作者:杨春慧;戴晓玉;冯江平;张月;邹欣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处于康复期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记忆是否存在缺陷以及造成缺陷的原因.方法: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前瞻记忆状况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两组被试在前瞻记忆1、2任务和当前任务上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6.085,-5.273,5.-772;P<0.01),而前瞻记忆的自评分数也存在显著差异(t=2.666,P<0.05).精神分裂组前瞻记忆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0.425,0.444;P<0.05),前瞻记忆2与当前任务、自评问卷显著相关(r=0.472,-0.639;P<0.01).结论: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前瞻记忆缺陷,可能与任务特性、教育年限有关.

    作者:曹旭敏;宋旭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I-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至第6个月时,两组间的康复状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915,P<0.01);第9及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3.589,-4.034;P均<0.001).生存质量方面,干预至第9个月时生理领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333,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08,3.017,2.888;P<0.01);第12个月时生理领域仍有显著性差异(t =2.367,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96,3.329,3.207;P<0.01).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启堂;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北京市大学生饮酒行为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两所综合大学的429名1~3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大学生自我实际饮酒量、频率和饮酒后果,以及预期其他大学生饮酒量、频率和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结果:大学生饮酒量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9,P<0.05).排除性别差异后,在5种饮酒场合中不同学校男生的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生仅在自己房间中的饮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预期同辈的饮酒量、预期同辈由饮酒导致的不利后果与大学生自身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预期同辈饮酒量,自身吸烟频率及性别能够有效预期个体的饮酒行为.结论: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可以由性别、自身吸烟行为及其预期同辈饮酒量预测,可以尝试通过促进大学生彼此交流、共同建立校园行为规范的方式对大学生饮酒行为进行干预.

    作者:赵佳;张丝艳;李文胜;李红;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学习投入量表(UWES-S),对长沙某高职院校4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79±0.64);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4.23±0.95);高职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预测效应(30%).结论: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重要影响,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尤其是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作者:刘湘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98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探讨198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872篇大学生自杀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发表了3篇以上文献的第一作者文献量13.2%(不足50%);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文献量87.3%;期刊类型以高校学报为主,文献量23.5%.结论:大学生自杀研究的作者成熟度不高,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地区分布不均衡.

    作者:刘国华;张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学生网购成瘾与消费价值观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与消费价值观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购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北和河南的5所高校共抽取113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购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购成瘾总分在性别(t=-10.32,P<0.01)、年级(F=3.06,P<0.05)和生源地(F=21.82,P<0.01)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型和愉悦型消费价值观与网购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0.28;P<0.01);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型、愉悦型消费价值观对网购成瘾的解释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大学生网购成瘾与自身的消费价值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作者:石庆新;黄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应激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应激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对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②应激对悲观倾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88,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③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503,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④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7,P<0.05),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应激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永涌;霍涌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