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如芬;朱珍珍;陈海斌;赵慧燕;吴雪清
随着病原谱的不断增多、社会老龄化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典型的肺炎影像表现越来越少,许多非感染性疾病的肺炎样表现被当作肺炎治疗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不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这类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
作者:黄求理;潘宇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神经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36例老年头面部PHN患者分为Ⅰ、Ⅱ及Ⅲ组,各12例.Ⅰ组行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复合局部浸润阻滞治疗,Ⅱ组应用0.5%多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Ⅲ组应用为0.5%表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表柔比星神经注射用于头面部PHN的疗效和同样浓度、剂量的多柔比星一样,但其是否更加安全可靠尚待证实.
作者:王秋生;楼尉;陈骏萍;葛矞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双源CT(DSCT)无创性的观察评估他汀类药物对于冠状动脉各类不同性质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且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35例,进行纵向随访CT对照分析研究.二次检查间隔时间为(76±2)周,将斑块分为非钙化性、混合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斑块的体积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可明显缩小非钙化性斑块,非钙化性及钙化斑块治疗前后每例斑块体积、每个斑块平均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混合斑块每个斑块平均体积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LDL-C,并可明显延缓甚至逆转非钙化性斑块的进程,DSCT可以无创性的定量、定性分析评估他汀类药物对于冠状动脉各类斑块的影响.
作者:张宏彬;冯海明;郑建军;陈国平;闫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性.方法 对37例血糖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同时观察肝肾功能、淀粉酶及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的FBG、2hPPG均有明显的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糖仍可继续下降,不同时点FBG、2 hP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肝肾功能、淀粉酶及血常规等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 西格列汀用于老年2性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妇女分娩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尤为初产妇这种心理变化在分娩前更为明显,不同的心理因素可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常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有些选择了剖宫产,有些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等[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共同制定的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2].在产程护理过程中实施CNP的新型医疗模式,不仅能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和主动的为产妇提供及时、有效、温馨的服务,还能使产妇了解分娩是女人的一个生理过程,树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自然临产后因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结果 42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9例、右侧18例和左侧15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范围3~22 mm;CT表现为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的低密度影,并见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结论 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吴黎明;周涛;镇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脑动脉夹层(CA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病史中有头颈部外伤史3例,有吸烟史3例,临床表现由夹层发生的位置及受累血管所决定;颈内动脉系统夹层5例,椎动脉系统夹层2例,其中6例患者均予以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以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急性期的(4.86±4.56)分下降至(2.14±1.86)分(P<0.05).结论 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合理抗凝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孙琪;任光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均治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膝关节内合并伤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宗凯;王玉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应用320排CT分别对29例肝硬化患者和17例非肝硬化患者行全脏灌注成像扫描,经后处理产生灌注参数图像,包括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及肝灌注指数(HPI),后计算总肝灌注量(THBP).结果 肝硬化组THBP与PVP较正常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肝硬化组HPI和HAP较正常对照组呈现升高的趋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20排CT全肝灌注成像具有评价肝硬化患者全肝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能力,可以作为一种新手段应用于临床相关研究.
作者:林元为;黄求理;姜建帅;陈伟建;潘宇宁;叶贤旺;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成功取嵌顿金属节育环的方法.方法 选择取环中金属环嵌顿的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使用血管钳交替抽拉两端环丝取环,对照组50例使用传统剪断抽丝法取环.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取环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中综合反应及术后随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有1例需剪断后取出.结论 大部分嵌顿环无需剪断取环,而使用血管钳交替抽拉两端环丝取环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孙中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诊治方法,以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治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例中1例并发肠穿孔,均获得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闭孔疝的诊断仍依赖于经验诊断,尽快明确诊断及尽早手术是降低闭孔疝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罗卫庆;倪文文;沈晨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不断地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协助住院患者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因种种原因,儿科病房中有一部分患儿未按规定完成各种辅助检查,影响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笔者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小儿辅助检查质量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姜红英;吕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IFIR序列技术在肾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肾动脉狭窄病例及10例健康体检者IFIR序列肾动脉MRA检查的临床资料,将IFIR序列肾动脉MRA检查结果与同期对比剂增强MRA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统计肾动脉成像情况及狭窄率.结果 52例研究对象均成功扫描,共获得肾动脉122支,IFIR序列MRA与对比增强MRA对肾动脉成像质量评价结果及肾动脉狭窄率分级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R序列在评价肾动脉狭窄上与对比增强MRA一致性好,且简便、安全、经济及可靠,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BeAg和HBsAg水平与病毒复制状况的关系.方法 对宁波市石(碘)街道常住人口中656例HBsAg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DNA与HBeAg和HBsAg定量检测.结果 HBeAg阴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30.1%,HBeAg阴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41.8%,两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HBsAg弱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6.7%,HBeAg阳性HBsAg强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DNA载量组中,高载量组(≥1.0× 106cys/ml)的HBeAg阳性率和HBsAg强阳性率高于其他载量组(均P<0.01).结论 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排除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此时结合HBsAg定量值可更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而在HBeAg阳性时,病毒复制活跃,其程度可由HBeAg定量值来反映.
作者:韩建委;刘海雄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氯胺酮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先静脉给构橼酸芬太尼1 μg/kg后,缓慢推注丙泊酚1.5~2.5 mg/kg.静注时间60~90s;B组先静脉给氯胺酮0.5 mg/kg后再缓慢推注丙泊酚1.5~2.5 mg/kg,静注时间60~90 s.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及丙泊酚总用量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高于A组(P<0.05).两组观察丙泊酚总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1).两组术中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镇痛效果好,生命体征稳定,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沈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猪胆青黛冰硼散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鼻咽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7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用猪胆青黛冰硼散,用调羹背取2~5 g药粉敷于创面,2h/次,5次/d以上,晚上睡前量稍多(3倍白天用量)含于口中;治疗组:用口腔护理漱口水,用餐前、后含漱,8~10次/d,15~20ml/次,3~5min/次;疗程均为10d,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口腔黏膜分级均明显下降(均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口腔黏膜分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痊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胆青黛冰硼散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有待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南瑶;陈金春;洪瞿芳;林赤宇;陈海斌;喻迎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对伤口及压疮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的医院通过各种模式进行伤口护理管理和压疮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2010年之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以造口/伤口治疗师带领下的伤口小组进行压疮监控,收集压疮患者资料,并完成在职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但效果不佳.为此,从2010年1月开始对原有的压疮监控系统进行整改,经过3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晓红;董燕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外伤首次CT扫描假阴性的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CT检查假阴性脑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23例,总结其漏诊原因.结果 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诊11例(47.8%),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5例(21.7%),白质轴索损伤2例(8.7%),外伤性脑梗死2例(8.7%),顶叶轻度挫伤1例(4.3%).结论 CT扫描时机偏差、常规CT扫描的局限性及早期征象不典型等是造成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粪石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其MSCT表现.结果 21例中,粪石位于空肠4例,空回肠交界处5例,回肠10例,结肠2例;粪石平均直径4.2 cm,粪石边界光滑,类圆柱形7例,与肠管走形一致,类圆形14例;粪石密度不均,内部可见气泡及筛状结构,粪石外周可见环状稍高密度带与肠壁相隔,3例粪石外周部可见钙化,增强后粪石未见强化.粪石近端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远端肠腔萎陷,6例伴有肠管壁水肿,1例空肠粪石伴肠壁坏死,1例乙状结肠粪石伴发穿孔.MSCT对21例粪石性肠梗阻的定位诊断均正确,19例定性诊断正确.结论 粪石性肠梗阻有典型的MSCT表现,MSCT对粪石性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慧;施世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9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杓型血压50例,杓型血压4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9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9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非杓型血压患者MMSE评分少于杓型血压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史及24h收缩压变异是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因素.结论 收缩压变异、吸烟史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因素.
作者:唐慧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