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王黎

关键词:产妇, 产次, 临床护理路径, 自然分娩, 剖宫产
摘要:妇女分娩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尤为初产妇这种心理变化在分娩前更为明显,不同的心理因素可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常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有些选择了剖宫产,有些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等[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共同制定的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2].在产程护理过程中实施CNP的新型医疗模式,不仅能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和主动的为产妇提供及时、有效、温馨的服务,还能使产妇了解分娩是女人的一个生理过程,树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自然临产后因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将647例STEMI患者按年龄分为低龄组(年龄≤64岁)、老年组(年龄65~79岁)和高龄组(年龄≥80岁),分析比较各组再灌注治疗率、治疗效率.结果 高龄组患者12h内就诊率较低龄组低(55.3% vs 70.2%,P=0.005),与老年组相仿(55.3% vs 59.0%,P>0.05).高龄组无静脉溶栓患者,低龄组和老年组分别有7.9%和4.2%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高龄组低于低龄组(36.2% vs 55.1%,P<0.01),与老年组相仿(36.2% vs 44.4%,P=0.164).再灌注效率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结论 院前延误是影响高龄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率和治疗效率的主要原因,缩短院前延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程劲松;王胜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配1:5次氯酸钠溶液替代全自动血凝仪原装清洗剂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5次氯酸钠溶液替代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原装清洗剂CA CLEAN Ⅰ对样本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 同一批样本先使用CA CLEAN Ⅰ清洗剂测定样本,再将CA CLEAN Ⅰ换成1:5次氯酸钠溶液,执行Rinse Probe3次后开始测定,比较两组结果,以及使用CA CLEAN Ⅰ和使用1:5次氯酸钠溶液时间段的同一批号质控品的结果.结果 同一组标本使用两种清洗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二聚体(DD)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批号质控品使用两种清洗剂PT、APTT、TT、Fbg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1:5次氯酸钠溶液替代全自动血凝仪原装清洗剂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无影响.

    作者:毛燕君;喻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法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5个月,均治愈.按Rasmussen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节镜辅助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膝关节内合并伤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作者:张宗凯;王玉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例和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测定动脉血气、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组TO高于对照组(P<0.01),TS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吸烟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密切相关(r=0.7829、0.7371、-0.6809、-0.7023、0.6245,均P< 0.01).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期前收缩患者HRT减低,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作者:沈兴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脑动脉夹层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脑动脉夹层(CA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以缺血性卒中起病的C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病史中有头颈部外伤史3例,有吸烟史3例,临床表现由夹层发生的位置及受累血管所决定;颈内动脉系统夹层5例,椎动脉系统夹层2例,其中6例患者均予以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以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急性期的(4.86±4.56)分下降至(2.14±1.86)分(P<0.05).结论 CAD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合理抗凝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作者:孙琪;任光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干预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采用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模式治疗.随访观察3个月后,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及定期随诊等方面和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科医疗综合干预措施优化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医疗配合度,使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因此应加大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推广和实施.

    作者:章慧炯;马丽娜;徐亚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对阑尾炎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疑似阑尾炎病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 35例中有25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其中8例阑尾腔内见粪石;13例阑尾周围渗出、密度增高,右下腹局限性脓肿形成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诊断阑尾炎,减少阑尾炎的误诊及漏诊.

    作者:周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FIR序列在肾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IFIR序列技术在肾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肾动脉狭窄病例及10例健康体检者IFIR序列肾动脉MRA检查的临床资料,将IFIR序列肾动脉MRA检查结果与同期对比剂增强MRA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统计肾动脉成像情况及狭窄率.结果 52例研究对象均成功扫描,共获得肾动脉122支,IFIR序列MRA与对比增强MRA对肾动脉成像质量评价结果及肾动脉狭窄率分级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IR序列在评价肾动脉狭窄上与对比增强MRA一致性好,且简便、安全、经济及可靠,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中C-kit蛋白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 检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患儿病变组织中C-kit蛋白及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80例UPJO患儿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以8例相应年龄段肾母细胞瘤患儿无肿瘤累及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组织作为对照,全部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进行C-kit和SCF的检测.结果 病变组织中C-kit和SC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CF在观察组中的表达呈阴性,在对照组中的表达呈阳性,两组C-kit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吸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继发肾积水的发生可能与C-kit蛋白及其配体SCF的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夏慧;夏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肝素透析在有出血倾向患者中的观察及护理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通常使用适量的肝素抗凝,使患者全身肝素化,以防止体外循环凝血影响透析效果.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尿毒症患者,全身肝素化,可以加重患者出血导致死亡[1].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患者通常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2].宁波市第二医院血液透析室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进行了改进,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月;徐海珍;徐红霞;夏瑶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首诊CT扫描假阴性23例漏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颅脑外伤首次CT扫描假阴性的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CT检查假阴性脑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23例,总结其漏诊原因.结果 额叶眶回、直回及颞极挫伤漏诊11例(47.8%),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5例(21.7%),白质轴索损伤2例(8.7%),外伤性脑梗死2例(8.7%),顶叶轻度挫伤1例(4.3%).结论 CT扫描时机偏差、常规CT扫描的局限性及早期征象不典型等是造成漏诊及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乳腺小结节的超声造影与X线摄影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2例女性患者128个乳腺小结节患者行超声造影及乳腺X线摄影,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明确诊断,评估两种检查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和准确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5.19%、87.84%、86.72%及75.92%、83.78%、80.47%,结果显示两者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及准确率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两者联合诊断的效率高,敏感性为96.30%,准确率为94.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比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小结节具有更高的恶性诊断价值,且联合运用可增加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检出率.

    作者:顾驰江;周如海;孙伟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压疮监控系统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对伤口及压疮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的医院通过各种模式进行伤口护理管理和压疮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2010年之前,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以造口/伤口治疗师带领下的伤口小组进行压疮监控,收集压疮患者资料,并完成在职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但效果不佳.为此,从2010年1月开始对原有的压疮监控系统进行整改,经过3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晓红;董燕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足月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产妇血浆D-二聚体的正常值水平以及统计分布,为妇产科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待产妇女的D-二聚体数据(剔除有产后大出血、妊娠并发DIC等不良妊娠病例)共2 428例,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足月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95%的产妇D-二聚体水平<1 889.4 ng/ml;不同年龄组产妇D-二聚体水平不全相同,适龄产妇组和大龄产妇组D-二聚体差异不明显(P>0.05),低龄产妇、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妊娠期妇女,特别是足月产妇体内出现高凝和高纤溶状态,所以不能套用健康人的正常参考范围,建议用≤1 886 ng/ml作为临产足月孕妇的上限较为合适.

    作者: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性.方法 对37例血糖未达标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同时观察肝肾功能、淀粉酶及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患者的FBG、2hPPG均有明显的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血糖仍可继续下降,不同时点FBG、2 hP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肝肾功能、淀粉酶及血常规等指标未出现显著变化.结论 西格列汀用于老年2性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表柔比星神经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表柔比星神经注射治疗老年患者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36例老年头面部PHN患者分为Ⅰ、Ⅱ及Ⅲ组,各12例.Ⅰ组行镇痛复合液神经阻滞治疗复合局部浸润阻滞治疗,Ⅱ组应用0.5%多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Ⅲ组应用为0.5%表柔比星0.4 ml视疼痛区域作神经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Ⅱ组和Ⅲ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治疗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表柔比星神经注射用于头面部PHN的疗效和同样浓度、剂量的多柔比星一样,但其是否更加安全可靠尚待证实.

    作者:王秋生;楼尉;陈骏萍;葛矞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透明细胞癌100例,乳头状细胞癌35例和嫌色细胞癌3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20例)的腹部多期MSCT扫描影像资料.结果 透明细胞肾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平均强化峰值在动脉期,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的平均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在动脉期和排泄期,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在增强三期的强化程度均显著超过乳头状肾细胞癌(均P< 0.05).结论 MSCT多期扫描有助于透明细胞肾癌与嗜酸细胞癌腺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肾细胞癌的鉴别.

    作者:陈浩军;唐海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清胃蛋白酶Ⅰ、癌胚抗原和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Ⅰ(PG-Ⅰ)、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相关物质(TM)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PG-I和CEA,生化比色法检测TM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对比,分析3种指标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胃癌组PG-I水平(33.96±10.74) μg/L,明显低于其他;CEA水平(31.36±5.61)ng/ml,TM水平(131.92±15.04)U/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血清PG-I、CEA、TM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3%、45.71%、48.57%,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8.57%.结论 血清PG-I、CEA和TM与胃癌诊断密切相关,有助于诊断胃癌转移及预后,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妇女分娩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尤为初产妇这种心理变化在分娩前更为明显,不同的心理因素可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常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有些选择了剖宫产,有些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等[1].临床护理路径(CNP)是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共同制定的适当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整体服务计划[2].在产程护理过程中实施CNP的新型医疗模式,不仅能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和主动的为产妇提供及时、有效、温馨的服务,还能使产妇了解分娩是女人的一个生理过程,树立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自然临产后因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剖宫产,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护理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钙化性心瓣膜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在西方发达国家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也已成为老年人瓣膜置换的首要原因[1].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术后易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护理上需要高度重视和严密观察.本研究拟总结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毛土英;胡海红;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