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芳芳;汤云霞;张继丰;陈璐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高(t分别=10.92、5.25,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0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分别=9.66、9.97、3.78、6.11,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4.37、4.82,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分别=16.94、8.34、7.34、3.07,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8.75、5.81,P均<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
作者:陶正德;陈志瑞;饶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门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生教育.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临床型研究生.
作者:马大坤;代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三级医院联合社区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防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三级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予以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强化管理,对联合管理前后患者COPD健康知识得分情况、正确用药、呼吸功能训练等相关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三级医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管理后,COPD患者的健康知识得分均明显优于三级医院联合社区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24、9.48、18.43,P均<0.05).经过三级医院与社区联合管理,COPD患者正确服药数、正确呼吸功能训练及戒烟数明显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9、11.52、14.29,P均<0.05),且三级医院联合社区管理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9、6.38、3.30,P均<0.05).结论 对COPD患者给予三级医院联合社区管理,能够增强患者对COPD的认识,提高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堵钧伟;凌晓波;徐钦星;徐则兰;叶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5%~40%的IgA肾病患者在10~20年后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IgA肾病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北美、欧洲等地,占该地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例的30%~50%,欧洲为10%~25%,美国为5%~10%.
作者:倪俏锋;姚书东;沈霞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我国脑卒中疾病负担重,防控形势严峻;院前急救是卒中急救生命链启动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佳卒中医疗救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的卒中防治水平近年得到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同行相比仍然存在院前延误时间相对较长、溶栓救治率较低等不足,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卒中防治特点制定适合中国的卒中院前急救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LEMS)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少见,是自身免疫性大泡性皮肤病,两者都属于副肿瘤综合征范畴.
作者:熊静;孙秀玲;韩剑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1].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是使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华法林抗凝是目前主要治疗预防手段.但抗凝治疗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老年患者.
作者:黄芳芳;汤云霞;张继丰;陈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源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性病变,为亚洲人群脊髓病的重要原因,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出现率高达25%[1].
作者:杨焱;丁长青;单素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血液透析临床技术的持续发展,为肾衰竭病例带来了生命延续和生存质量提升的可靠保障[1],但也同时伴生了诸多血透相关性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血透相关性并发症的严重类型,不但会对透析质量造成深远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因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而危及血透者生命[2].
作者:金晓敏;黄蔚霞;胡振奋;胡若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可引起母体多组织脏器功能损伤、增加母婴围产期风险[1,2].子痫前期患者持续高血压及蛋白尿可造成肾功能损伤,肾小球率过滤功能障碍可增加机体水钠潴留、增加尿蛋白含量,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并终促使病情进展,故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是优化孕妇治疗结局的关键所在[3].
作者:何丽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创便携式简易呼吸囊在全麻复苏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全麻手术后带气管导管入复苏室(PACU)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采用原创便携式简易呼吸囊吸氧,对照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采用呼吸机自主呼吸模式吸氧.每组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氧流量:L1组2 L/min、L2组4 L/min、L3组6 L/min,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患者入PACU后自主呼吸恢复即刻(T1)和自主呼吸恢复10 min(T2)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有创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脑电熵指数(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等指标.结果 在L1小组中,观察组患者在T2时相的PaCO2高于对照组,MAP和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5、2.11、4.25,P均<0.05),而SaO2、SAS、SE和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0.49、0.77、0.70,P均>0.05).在L2小组和L3小组中,观察组患者在T2时相的MAP、HR和S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7、4.32、2.24、2.17、4.75、2.50,P均<0.05),而SaO2、PaCO2、SE和R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6、0.46、0.71、1.19、0.33、1.06、0.32、1.12,P均>0.05).结论 原创便携式简易呼吸囊可用于患者全麻手术后的复苏期自主呼吸培育,在氧流量≥4 L/min时,对MAP、HR和躁动影响更轻.
作者:吴振威;陆雅萍;黄冰;倪华栋;周煦燕;姚明;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青-白联合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该种手术后不仅对眼压有较好的控制,对延缓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导致的视物模糊等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
作者:章峥嵘;赫迪;陈洁;王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相邻的周围结缔组织长期慢性炎性浸润产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迁延日久,转为慢性而造成.
作者:赵梅;陈元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首选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早期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多因人工晶体植入不当或后囊破裂等不熟练的手术操作所致[1];而今,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早期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已经较少见,但相对迟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在临床偶有出现.
作者:许英;应靖璐;方伟;翟晶;李毓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向终末期肾病病例提供稳定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1],患者在进入维持期前需先经历一个为期2~3周的诱导期,即通过小剂量、短时期、频繁次数的血液透析过程[2],帮助从未接受过透析治疗的病例向长期稳定透析治疗进行平稳顺利的过渡[3].
作者:邵鹏;倪俏锋;蓝家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08年,手足口病正式被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临床上该症多以手部、口部以及足部的皮疹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绝大部分病患病情较为轻微,也有少数重症病患可在短时间内出现脑炎、肺水肿而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因此,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当前阶段医护纠纷的重要病症[1].
作者:吴小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由于以生理盐水为冲洗介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plasma kineti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等优点,对高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仍可施行[1,2].
作者:方小玲;沈晓静;毛淑珍;吴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使用美沙拉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使用中药灌肠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结肠炎活动指数(UCAI)、血沉(ESR)以及临床症状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5.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2,P<0.05);两组治疗后CRP、UCAI及ESR水平均降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4.64、4.64、5.22;3.89、4.15、4.10,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t分别=4.77、5.10、5.18,P均<0.05).观察组腹泻、发热、腹痛、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4.03、5.53、5.00、4.63、4.92,P均<0.05).结论 中药灌肠方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降低CRP、UCAI及ESR水平,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赵俊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羟考酮预处理对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羟考酮组,每组各20例.单肺通气前15 min,羟考酮组静脉注射5 ml混合液(0.1 mg/kg羟考酮+0.9%氯化钠),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0~60之间.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后10 min(T2)、20 min(T3)和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动静脉分流率(Qs/Qt),并记录各时间点的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PaO2)、血二氧化碳饱和度(PaCO2)、平均动脉压(MAP)值等.结果 两组患者T1、T2、T3、T4时pH值、PaCO2、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8、0.03、0.73、0.49;0.98、0.88、0.71、0.55;0.80、0.47、0.56、0.65,P均>0.05);两组T1、T2、T4时MA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4、1.24、0.56,P均>0.05).与T1时比较,羟考酮组和对照组T2、T3、T4时Qs/Qt明显增加,Pa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69、12.25、16.55、11.82、20.45、16.24;15.47、20.89、18.34、14.23、17.63、17.7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羟考酮组T2、T3、T4时Qs/Qt降低,T2、T4时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2、6.89、4.85;4.63、0.98,P均<0.05);羟考酮组T1、T3、T4时呼末七氟醚浓度(ETsev)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08、6.87、5.05,P均<0.05).结论 单肺通气前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预处理可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减轻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
作者:余亮;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ICU病房120例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于患者肠内营养前及肠内营养后前3天测量患者的腹内压,并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不耐受(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泻、胃残余量、便秘、呕吐/反流、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情况.采用偏相关分析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腹内压预测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的临界值.结果 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3.33%,其中主要的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54.16%)和腹泻(48.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后前3天腹内压水平与喂养不耐受呈正相关(r分别=0.37、0.46,P均<0.05).基线与肠内营养后前3天的腹内压预测患者喂养不耐受的ROC曲线下的AUC依次为0.81(95%CI:0.73~0.89)和0.86(95%CI:0.79~0.93),其预测喂养不耐受发生佳临界值分别为9.12 mmHg和11.10 mmHg.结论 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的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呈正相关,当腹内压基线≥9.12 mmHg及肠内营养后前3天腹内压≥11.10 mmHg时,应警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作者:徐燕平;叶卫国;马建平;朱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