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勇;邱香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延迟满足的现状,探讨护士职业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依据.方法 用国内通用职业延迟满足量表对225名综合医院在职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并进行差异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的年龄和护龄的职业延迟满足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F=3.08,3.93;P<0.05),且随着年龄和护龄的增加而递减;受教育程度高低的职业延迟特质有显著性差异(F=2.93,P<0.05),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延迟特质就越高;婚否的延迟满足总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t=-2.6,P<0.05),而独身子士和户口性质对职业延迟总分没有统计学影响(t=-0.54,-0.08;P>0.05).结论 ①随着年龄的增大、工作年限的延长,护士的延迟满足能力会降低;②低学历护士的延迟满足能力比高学历的低,应给予更多的关注;③未婚护士的职业延迟满足能力优于已婚护士.
作者:万憬;李晋;白海霞;穆燕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员工满意度综合调查问卷对2700名油田企业青年员工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不同性别的企业员工在内外倾和情绪性、精神质等人格特点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2.90,-2.75,-6.07;P<0.001);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员工满意度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且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个别因子能联合预测员工满意度的18.7%的变异量.结论 企业员工的人格特征受性别因素的影响;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与员工满意度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个别因子对员工满意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许丽伟;史海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1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均不存在差异;③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医学院校男生焦虑情绪、负性情绪高于女生;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其负性情绪.
作者:陈晓美;罗红格;郭永芳;郭鑫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0.0%,两组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13,P=0.72);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体质量增加和泌乳及月经紊乱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锥体外系副作用、体质量增加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作者:赵蓓;汪周兵;鲍根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本文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对rTMS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rTMS改善认知发展的临床作用以及rTMS改善认知功能和安全性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作者:乔君;王学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尊问卷(SES),应对方式问卷(CSS)和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SLS),对大学城不同学校19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成正相关(r=0.388,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368,P<0.01)、求助(r=0.261,P<0.01)成正相关,与退避(r=-0.146,P<0.01)成负相关;②大学生自尊(t=5.11,P<0.001)、解决问题(t=2.96,P<0.01)和自责(t=2.30,P<0.05)能预测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和解决问题起正向预测作用,而自责起负向预测作用;③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t=3.02,P<0.05)和求助(t=2.16,P<0.05)在自尊与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方式在自尊和学校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即大学生的自尊能通过应对方式对学校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作者:刘伯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少数民族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249名基诺乡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基诺乡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检出率=52.61%);②寄宿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低于走读生(t=-0.10,P<0.05);③各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偏低的人数不同(x2=8.736,P<0.05);④男生的行为、智力与学校因子分较低(分别为t=3.89,P<0.01 ;t=2.50,P<0.05),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低(t=-3.32,P<0.01);⑤经济状况、父亲民族是自我意识的保护因素,父亲文化程度是危险因素.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耿洪春;杨建中;刘恋;谢丽琴;朱祖欣;李秋媛;李洪毅;刘小彦;杨晓斌;李培凯;曾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各维度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宁波市某社区居民135名,分别用人脸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信赖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残疾人在抑郁、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4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t=3.148,3.807,3.088,4.155;P<0.01),而在生活满意度因子上,残疾人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t=-3.943,P<0.01);②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P<0.01),信赖他人(P<0.05)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P<0.01);生活满意度与自我价值感呈正相关(P<0.05),与抑郁(P<0.01)、焦虑(P<0.01)、敌对(P<0.05)和人际敏感(P<0.05)呈负相关;自我价值感与抑郁(P<0.05)、人际敏感(P<0.01)呈负相关,与信赖他人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与正常人群体相比,残疾人心理生活质量整体较差;残疾人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情绪状况及人际关系各维度之间相互影响.
作者:李文涛;谢文澜;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压力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编制问卷.方法 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大学生人际压力问卷,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人际压力包含6个因素:无助挫败、紧张约束、矛盾冲突、强势竞争、焦虑担忧和差距对比;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x2/df=2.86,GFI=0.87,AGFI=0.85,RM-SEA=0.06,NFI=0.82,IFI=0.88,CFI=0.86;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0.88.结论 大学生人际压力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作者:马子媛;王俊刚;赫英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和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儿童期虐待、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宗教信仰、亲属精神病、躯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有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神经质与情感虐待、忽视、外人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性别、独生子女呈负相关(Beta值=0.055~0.207,-0.051~-0.049;P<0.01);外向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年龄和家庭经济呈负相关(Beta值=-0.040~-0.217,P<0.05);开放性与年龄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52~-0.073,P<0.05);友善性与情感虐待、外人虐待、忽视、性别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61~-0.141,P<0.05);谨慎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虐待、躯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呈负相关(Beta值=-0.052~-0.130,P<0.05).结论 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具有明显影响,躯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特征也是影响其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相华;王成东;周勤;乔娟;耿德勤;李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学研究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状况,了解医学研究生有无学习倦怠情况及对自身的专业认同度.方法 采用研究生学习倦怠量表和专业承诺量表对111名研究生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111名被调查的研究生中,有30%的学习倦怠者,仅有1%的学生没有学习倦怠.学习倦怠的平均得分为2.81,专业承诺的平均得分为3.41.专业承诺各维度在不同被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情绪低落在不同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2.081,P<0.05),是否是第一志愿考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t=2.526,P<0.05).情绪低落与继续承诺以及倦怠总分与继续承诺有相关关系.结论 医学研究生中有学习倦怠者,男生比女生以及第一志愿比调剂考生有更高的情绪低落.
作者:申丽娟;樊国康;游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 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 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不同专业军医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分析专业因素对其学习动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军医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动力缺失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各专业的学习动力来源比较,长学年制学员来源于兴趣爱好的比例高(53.7%).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比较,护理学员来源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比例(62.7%)高,长学年制学员学习动力不足来源于“文凭易得没有压力”(21.9%)、“得过且过不想未来”的比例(35.9%)高.结论 专业差异是军医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之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作者:鲁娟;陈晰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颅脑损伤病人73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首先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3种量表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评估,然后用认知性心理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后第2周、第6周各测评1次进行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 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后第2周,除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3因子得分(t=3.101,2.801,2.912)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外,其余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实施干预第6周后再次评估,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不同程度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均<0.01).SAS、SDS总分评分在干预2周后下降(t=3.716,t=3.680)具有显著性差异(P1<0.05).特别是干预6周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t=7.542,t=6.78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0.0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宁剑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 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对符合标准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综合干预仅对敌对(Z=2.04,P=0.04)和偏执(Z=5.29,P<0.00001)2个因子有效;②单独干预和总体干预对9个因子改善效果均显著.结论 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单独干预效果明显,综合干预效果甚微.
作者:何浩宇;崔寒尽;唐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的感戴现状.方法 通过修订Watkins等人编制的GRAT感戴量表,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感戴倾向.对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长江大学3所院校的2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3.95,P<0.001;t=-3.14,P<0.01),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无信仰的大学生(F=4.49,P=0.004;F=2.98,P=0.033);大学生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对象(F=16.63,P<0.001);大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感激”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缺失”(F=29.56,P<0.001).结论 中国大学生在感戴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和个人信仰差异;他们把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放在首位;相比较“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的缺失”,大学生更易对大自然产生感激之情.
作者:操龙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I- 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王新刚;王俊凤;于东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中庸思维与情绪状态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收集369份在校大学生的量表结果,其中包括情绪调节问卷、中庸信念/价值量表、正负情绪检核表.结果 ①认知重评与正性情绪正相关、与负性情绪负相关,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正相关(r=0.259~0.159,P>0.05);中庸思维与认知重评有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有显著负相关(r=0.312,0.160;P>0.05);②中庸思维在认知重评与情绪之间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在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之间起到了显著的负调节作用(β=-0.114,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高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无显著相关(r=0.107,P>0.05),中庸思维程度较低时表达抑制与负性情绪显著正相关(r=0.225,P>0.01).结论 中庸思维使个体倾向使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较高的中庸思维程度不易受到表达抑制的负面影响.
作者:郭侃;曾维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编制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借鉴国外相关量表及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3个样本共计25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调查,编制了异性魅力自知量表.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一维结构更适合,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因素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可以接受(NFI=0.91,NNFI=0.93,RFI=0.89,IFI=0.94,CFI=0.94,GFI=0.87,AGFI=0.84,RMSEA=0.067,x2=120.95,df=44,x2/df=2.7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为0.892和0.826,题总相关介于0.534~0.812,异性魅力自知与负面身体自我显著负相关(r=-0.393,P<0.01),与社会期许性仅有微弱且不显著的正相关(r=0.102,P>0.05),异性魅力自知与3年来的追求者数量(r=0.391,P<0.01)和目前潜在追求者数量(r=0.340,P<0.01)间显著正相关,但与谈恋爱的时间长短(r=0.085,P>0.05)和年龄(r=0.092,P>0.05)无关,异性魅力自知在是否有男女朋友上的差异显著(t=3.889,P<0.001).结论 异性魅力自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爱情及恋爱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对异性魅力进行自我评定与判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涂阳军;张慧斌;刘声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90后和90前大学生自我观差异和教育引导对策.方法 采取组间实验设计的方法,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性格评定和对被试自身性格判定进行比较分析,比较90前和90后两代人的自我观.结果 ①“90前”和“90后”大学生的自我评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70例被调查者中,两组被试对自我评定差异显著(F=3.183,P<0.1);②“90前”和“90后”被试对自我性格特征的评价都表现出和主人公(内向性性格特征)特征差异明显,两组被试评价自己性格特征外向的被试人数明显大于评价自己性格特征内向的被试人数;③外向型被试中,“90前”的被试数量明显小于“90后”的被试.内向型被试中,“90前”的被试数量明显大于“90后”的被试.均衡型被试两组被试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结论 90后更强调开放性和自我主体地位,普遍寻求优秀,自我实现目标较高.
作者:王静;陈杰;王伟宾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