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B型脑钠肽检测及临床意义

史格;包国祥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B型脑钠肽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B型脑钠肽(BN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DCM患者、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各59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bA1c水平、速率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和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和HbA1c水平分为:DCM 1组(HbA1c≤6.0%,心功能正常者)21例、DCM 2组(HbA1c 6.1%~9.0%,NYHA 2级)22例和DCM 3组(HbA1c>9.0%,NYHA 3~4级)16例,比较不同HbA1c水平DCM患者和对照组的Hcy、BNP指标;分析各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DC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DCM组HbA1c、Hcy和BNP的浓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2.38、2.22、2.12、2.54、2.48,P均<0.05),且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1、2.42、2.67,P均<0.05);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 DCM3组中Hcy和BN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CM 1组、DCM 2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8、2.71、2.55、2.96、2.61、2.30,P均<0.05),且DCM 2组两指标的浓度也明显高于DCM 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8、2.63、2.44、2.20,P均<0.05);运用三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但其检测的特异度降低。结论HbA1c水平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bA1c、Hcy及BNP,可作为监测DCM发生的敏感指标,对于DCM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21例临床分析

    脊柱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尤以胸腰段脊柱骨折为普遍。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椎弓根系统理论和脊柱三柱理论得到普遍认可,使得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得以大幅提升[1]。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已倾向于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法,而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实施该方法在术后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松动弯曲、后凸畸形角(Cobb角)增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本次研究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血浆靶浓度异丙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静脉麻醉药物的量效关系虽然与吸入麻醉药物相似,但苏醒质量更优。全麻后唤醒过快,麻醉期间使用异丙酚和高浓度麻醉药均可能引起术后躁动不安[1]。静吸复合麻醉中以不同的异丙酚Ce复合吸入异氟醚麻醉能否对麻醉恢复质量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次研究拟在相同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 BIS)水平下,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ed/infusion,TCI)复合异氟醚吸入对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张雨书;应礼;黄玉惠;卢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0T磁共振波谱对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研究,探讨3.0T超高场强MRS在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行双侧海马的常规MRI和1H-MRS扫描,MR成像序列为轴位SE T1WI、T2WI,对双侧海马体部进行多体素波谱成像,将正常对照组MRS结果作为标准,评价颞叶癫痫患者MRS代谢物比值特点,分析MRS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诊断海马硬化共21例。癫痫组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NAA/(Cho+ Cr)、NAA/ 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9、15.73,P均<0.05)。癫痫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NAA/(Cho+Cr)、NAA/Ch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7.32、8.47、7.33、8.47,P均<0.05);而癫痫组健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1.13、1.13,P均>0.05)。结论常规MRI检查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具有一定的价值;3.0T超高场强MRS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准确性。

    作者:李玉梅;宋琼;丁忠祥;袁建华;陈方宏;毛德旺;郑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社区实习大纲的设计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作为一类特殊的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城乡、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医学人才的重任[1]。《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认为,医学教育必须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目的[2];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医学人才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基于上述医学教育思想,承担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的高职高专院校紧紧围绕自身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体现岗位能力培养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习(简称社区实习)也逐渐成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者:徐发莹;吴丽慧;吴森林;朱佩琼;赵海军;蒋锦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

    胎儿畸形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常常和其他畸形同时存在,也是染色体异常和一些综合征常见的畸形[1]。本次研究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进行产前检查,取得较高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春艳;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外周血EOS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顽固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可逆性阻塞,其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是气道的慢性免疫炎症反应。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由损伤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典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有效地反映炎症损伤的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实质是炎症细胞的局部浸润和炎症介质对气道的损伤,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是其中关键的炎症效应细胞之一[1~3]。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检测不同状态下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hs-CRP和外周血EOS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作者:祝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产活动、交通的日益发展,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类患者常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易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甚至成为致死因素。为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但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仍有争议[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行气管切开术的136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STBI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马年斌;刘剑飞;潘似俊;万珍;尧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外科诊治

    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是临床上极少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诊断困难,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疼痛敏感性低下,如不能及时诊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本次研究对收治的9例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杨;任培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存在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与心理健康者相比,其临床风险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中研究较多的实验室指标,目前认为其水平与这些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现状及其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枫;查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优势及技巧分析

    近年来,出院患者如何能得到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3],已成为各大医院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对出院患者由其分管的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分析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1]。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2,3]。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惠琴;章跃滨;熊起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管理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压力大使儿科门诊护士成为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压力源的调查,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采取管理对策,缓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娟萍;曹芬利;金新丽;沈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46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66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组(80例),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FGF-2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FGF-21与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合并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t分别=3.89、-5.08,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FGF-21水平与合并冠心病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OR=1.65,95% CI为1.13~2.64)。结论高血清FGF-21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GF-21可能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余健;何正飞;陈志云;孙凌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稿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微创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经脐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SLC手术的患者21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LC治疗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TSLC组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4.62±16.57) min,出血量为(20.48±10.71)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9.29±6.44) h;而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9±7.19) min,出血量为(21.94±13.52)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78±6.12) h,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TSL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5,P均>0.05)。结论 TSLC具有与LC相同的安全性,但所需手术时间较长,对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王海江;方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枢神经结核瘤20例临床分析和CT、MRI表现探讨

    近年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影像表现多样化。中枢神经结核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有其相对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中枢神经结核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旨在提高中枢神经结核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尚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分离术后不同抗粘连方法的比较

    目前,宫腔镜手术已成为临床上诊治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nsions,IUA)的优先选择手段[1]。宫腔镜直视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可安全、有效地分离或切除宫腔粘连处。但术后宫腔可再次发生粘连,其发生情况与术前的粘连程度紧密相关[2]。本次研究对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留置不同的宫内留置物,比较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从而确定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蔡仙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主要致伤机理为突发的外展或扭转内收过度[1]。目前,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所争议,总体疗效尚未令人十分满意,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疾病,且其本身骨质严重疏松相关。同时,骨折后的长期卧床本身对老年患者而言,就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2]。本次研究对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孟延丰;周学文;邓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针5~30μg·kg-1·min-1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针0.5~3μg·kg-1·min-1泵入维持血压。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均明显上升(t分别=3.24、2.37、3.23、6.97;2.34、2.12、4.99、4.81,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1.32、1.66、1.39, 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心率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5.71、3.75、9.71;8.43、3.45、2.41、2.11,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11、4.06、2.65,P均<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01、2.33;1.98、2.05;t分别=1.65、1.15、1.21、0.98;1.89、1.34、1.71、0.85,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多巴胺针组心率增快更明显。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叔国;周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痔疮手术后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疗效观察

    痔是常见的一类肛肠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主要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痔疮患者的症状包括大便出血、大便疼痛、直肠坠痛、肿物脱出、流分泌物和肛门瘙痒等,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2]。因此,对痔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痔疮患者术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