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微创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王海江;方建伟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摘要:目的:比较经脐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SLC手术的患者21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LC治疗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TSLC组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4.62±16.57) min,出血量为(20.48±10.71)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9.29±6.44) h;而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9±7.19) min,出血量为(21.94±13.52)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78±6.12) h,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TSL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5,P均>0.05)。结论 TSLC具有与LC相同的安全性,但所需手术时间较长,对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枢神经结核瘤20例临床分析和CT、MRI表现探讨

    近年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结核病有上升趋势,结核影像表现多样化。中枢神经结核瘤是一种较少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有其相对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例中枢神经结核瘤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旨在提高中枢神经结核瘤的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尚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神经保留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前,腹腔镜下神经保留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已经成为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常用术式之一,与开放性手术比较,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新建膀胱控尿功能较好、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1]。本次研究实施了该术式36例,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史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外科诊治

    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是临床上极少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诊断困难,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疼痛敏感性低下,如不能及时诊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本次研究对收治的9例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杨;任培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气管切开是近年出现新的气管切开微创技术,因其具有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所需时间短、切口小及患者出血量少、拔管后愈合快、疤痕小等诸多优点,较好地弥补了常规气管切开的不足。本次研究145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器官切开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评价经皮气切可行性及安全性。

    作者:楼炳恒;张伟文;郑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和血清1,25-(OH)D3水平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检测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骨密度和血清1,25-(OH)D3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活动期IBD患者65例,健康对照组33例,记录患者身高和体重,采用直接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1~4骨密度值,同时检测患者静脉血1,25-(OH)D3、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组、克罗恩病(CD)组、对照组组间的腰1~4骨密度值以及血清1,25-(OH)D3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65、14.40,P均<0.05);UC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1,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和CD组患者腰1~4骨密度值和血清1,25-(OH)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相对健康成人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较高,活动期IBD患者应及早开展骨质疏松筛查和风险评估。

    作者: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期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特征及心理护理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由于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导致负性情绪的发生[1]。本次研究对于这一类患者,在使用合适药物的同时,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的优势及技巧分析

    近年来,出院患者如何能得到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3],已成为各大医院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对出院患者由其分管的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头颈部手术切口应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使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头颈部手术切口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实验组625例头颈手术患者切口使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进行观察,与传统丝线间断缝合切口的对照组比较关闭切口所用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患者满意度、切口疼痛、瘢痕明显率、有无缝线反应、皮下硬结、感染和裂开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关闭切口所用时间、有无缝线反应、皮下硬结、患者满意度的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χ2=47.55、9.23、5.32,P均<0.05)。结论头颈部手术切口应用无菌敷贴粘胶部分粘合皮肤切口,操作简单、可靠,有利于切口的愈合,美容效果好。

    作者:徐晓;刘勇;侯昌华;蔡阳群;许远鹏;项剑虹;汪爱兰;傅巧玲;陶艳华;姚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稿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杭州地区市属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现状调查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1](简称《指南》)文件,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根据自身重点学科建设和规划目标、临床相关科室开展的医疗工作和收治病人状况,逐步对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布局调整、设施改进和设备更新。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调研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杭州地区市属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建设现状与《指南》的差距,为进一步科学规范的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朱克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经过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的脓毒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多巴胺组给予多巴胺针5~30μg·kg-1·min-1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针0.5~3μg·kg-1·min-1泵入维持血压。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肾功能变化。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均明显上升(t分别=3.24、2.37、3.23、6.97;2.34、2.12、4.99、4.81,P均<0.05),但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1.32、1.66、1.39, P>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组患者心率在T0.5、T1、T3、T6时点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0、5.71、3.75、9.71;8.43、3.45、2.41、2.11,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心率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2、2.11、4.06、2.65,P均<0.05)。两组用药后各时点血肌酐、肌酐清除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2.01、2.33;1.98、2.05;t分别=1.65、1.15、1.21、0.98;1.89、1.34、1.71、0.85,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均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多巴胺针组心率增快更明显。两组对肾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叔国;周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复发性卵巢癌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研究

    目的:分析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探讨能延长卵巢癌初次治疗后临床缓解时间(DFI)的因素,为复发性卵巢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4例。具体分析DFI和总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分期、残留灶、化疗疗程的关系;并比较卵巢癌复发后采取两种治疗方法对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39例死亡病例中,初次治疗后DFI越长,患者生存时间也越长,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P<0.05)。对54例患者DFI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病理类型患者的DFI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5),其中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的D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2,P>0.05),而腺癌的DFI较前两者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0.03、0.01,P均<0.05);临床手术分期越早,残留灶≤2 cm、化疗疗程正规将明显延长D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9、2.99、2.24,P均<0.05)。复发癌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补救化疗患者,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补救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27、11.20、11.84,P均<0.05),而1年、4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59、6.42、4.38,P均>0.05)。结论影响卵巢癌患者DFI的因素有病理类型、手术分期、残留灶大小及术后化疗疗程。再次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的生存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倪娟;陈亚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区多方位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控制现状不甚理想,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城郊结合部,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往往与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社区现行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往往需要患者具备良好的依从性,医务人员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医疗水平。本次研究由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专科医生多方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细致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汤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痔疮手术后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的疗效观察

    痔是常见的一类肛肠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主要包括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类。痔疮患者的症状包括大便出血、大便疼痛、直肠坠痛、肿物脱出、流分泌物和肛门瘙痒等,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2]。因此,对痔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痔疮患者术后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切口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19例分析

    临床上,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而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即Schatzker分型V、VI型骨折,往往是由高能损伤导致,常伴有关节面塌陷及干骺端分离,病情较为复杂,治疗较为困难,并发症也较多[1]。本次研究使用双切口双钢板结合植骨治疗19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东;艾建平;叶秋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微创胆囊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经脐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S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SLC手术的患者21例以及同一时期接受LC治疗的1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TSLC组21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4.62±16.57) min,出血量为(20.48±10.71)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9.29±6.44) h;而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3.89±7.19) min,出血量为(21.94±13.52) ml,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为(28.78±6.12) h,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TSL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7、0.25,P均>0.05)。结论 TSLC具有与LC相同的安全性,但所需手术时间较长,对器械和技术要求较高。

    作者:王海江;方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当孕妇中出现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时,常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然而这些高危因素易导致产后出血,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快速、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是挽救母婴生命的有力措施。本次研究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分析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1]。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2,3]。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惠琴;章跃滨;熊起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46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冠心病组(66例)及未合并冠心病组(80例),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FGF-2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FGF-21与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合并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降低,血清FGF-21水平较未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升高(t分别=3.89、-5.08,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FGF-21水平与合并冠心病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OR=1.65,95% CI为1.13~2.64)。结论高血清FGF-21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GF-21可能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余健;何正飞;陈志云;孙凌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主要致伤机理为突发的外展或扭转内收过度[1]。目前,治疗老年患者不稳定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所争议,总体疗效尚未令人十分满意,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往往同时罹患多种慢性疾病,且其本身骨质严重疏松相关。同时,骨折后的长期卧床本身对老年患者而言,就可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2]。本次研究对采用股骨转子间重建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17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孟延丰;周学文;邓勇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