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琴;章跃滨;熊起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两组间术后记录的高体温以及术前1 d、术后1 d、3 d和5 d白细胞总数、PC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PCT、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1.60、1.06、1.47、0.63,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间白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51,P均>0.05);两组患者间PC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4、4.99、4.08,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均明显低于开腹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2.89、4.53、3.02、6.13,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PCT均低于开腹组,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3.77、1.99、6.08,P均<0.05),两组间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作者:何海龙;陈杨荣;斯厚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特点及两种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探讨能延长卵巢癌初次治疗后临床缓解时间(DFI)的因素,为复发性卵巢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4例。具体分析DFI和总生存时间与病理类型、分期、残留灶、化疗疗程的关系;并比较卵巢癌复发后采取两种治疗方法对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在39例死亡病例中,初次治疗后DFI越长,患者生存时间也越长,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5,P<0.05)。对54例患者DFI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病理类型患者的DFI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P<0.05),其中浆液性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的DF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52,P>0.05),而腺癌的DFI较前两者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0.03、0.01,P均<0.05);临床手术分期越早,残留灶≤2 cm、化疗疗程正规将明显延长D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9、2.99、2.24,P均<0.05)。复发癌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补救化疗患者,再次缓解率和复发后2年、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补救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27、11.20、11.84,P均<0.05),而1年、4年、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59、6.42、4.38,P均>0.05)。结论影响卵巢癌患者DFI的因素有病理类型、手术分期、残留灶大小及术后化疗疗程。再次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近期的生存率,但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倪娟;陈亚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生产活动、交通的日益发展,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类患者常伴有急性呼吸功能障碍,易发展成为呼吸衰竭,甚至成为致死因素。为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但行气管切开的“佳”时机仍有争议[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行气管切开术的136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STBI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马年斌;刘剑飞;潘似俊;万珍;尧忠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由于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引起肠缺血或坏死的一种急性病变,进展快,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达50%~80%[1,2]。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逐渐拓展到更多临床领域,尽管其诊断特异性不高,但该检测所具有的高度敏感性和极佳的阴性预测能力使其在许多疾病特别是在血栓形成(高凝状态)、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血管造影技术仍是确诊SMAE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的侵入性及客观技术的难度,仍限制了它的推广。CT血管成像已在各地区应用广泛,其在诊断SMAE中的价值也被逐渐重视。本次研究旨在分析D-二聚体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在急性SMA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剑杰;罗侠女;余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儿童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是指18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1],其中绝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儿童糖尿病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如认知性差、饮食控制较难、活动量相对较大、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生长发育需要且病情多较成人重,大约15%~70%的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等[2]。糖尿病综合防治的策略是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及糖尿病教育,而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核心[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患儿及家属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旻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危重病患者中应用广泛,而中心静脉导管作为患者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通道的同时,也使患者处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高风险之中。研究发现,CRBSI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多、病死率增加及医疗成本增加,其中中心静脉CRBSI的问题严重,占所有血管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90%[1]。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规范来防止CRBSI的发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显示,施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减低CRBSI[2]。本次研究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实施在预防CRBSI方面的作用和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敏飞;蔡艺飞;夏柳勤;胡玲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1](简称《指南》)文件,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根据自身重点学科建设和规划目标、临床相关科室开展的医疗工作和收治病人状况,逐步对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布局调整、设施改进和设备更新。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对杭州市卫生局直属各级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调研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杭州地区市属医院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建设现状与《指南》的差距,为进一步科学规范的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朱克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存在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与心理健康者相比,其临床风险明显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显著增加[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中研究较多的实验室指标,目前认为其水平与这些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现状及其与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沈红枫;查谓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病,处理较为复杂,常选择肝叶、段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灶。但术后易出现出血、胆漏、肝段面、膈下感染等并发症[1]。本次研究应用双套管冲洗引流腹腔,并与单纯橡胶引流管作一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红;蔡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1]。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2,3]。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惠琴;章跃滨;熊起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传统观念认为TIA是由于大脑局灶性暂时性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相应神经定位体征,症状多在24)h内消失而不遗留后遗症[1,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早期即能够发现颅内缺血性改变,敏感性好且特异性高。随着其在临床和研究中推广应用,发现传统关于TIA的定义存在一些缺陷,如对符合传统TIA定义的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DWI发现,约28%的患者能够检出与神经症状符合的梗死灶,且症状持续时间越长,梗死灶检出率越高,TIA发作后再发卒中风险越高[3,4]。ABCD2评分是临床中常用TIA后早期卒中风险评估工具[5],本次研究联合应用ABCD2评分和DWI,对TIA患者发作后发生早期脑梗死进行风险评估。报道如下。
作者:来东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出院患者如何能得到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3],已成为各大医院的研究课题。本次研究对出院患者由其分管的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患者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收集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和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临床菌株克隆分型,滤膜接合法进行质粒接合实验,PCR扩增筛选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和其周围序列结构。结果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含抑制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重耐药性,MLST分型显示耐药克隆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13株携带blaKPC-2基因的流行克隆均为ST11型。这13株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均由可接合性质粒介导,并且同时介导和转移了编码CTX-M型、TEM型或DHA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 Tn4401-Tn3复合转座子或其变体2介导了blaKPC-2基因的转移。结论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KPC-2酶菌株的克隆播散,同时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快速水平转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步补;阮战伟;项小婵;洪亮;王晓峰;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静脉麻醉药物的量效关系虽然与吸入麻醉药物相似,但苏醒质量更优。全麻后唤醒过快,麻醉期间使用异丙酚和高浓度麻醉药均可能引起术后躁动不安[1]。静吸复合麻醉中以不同的异丙酚Ce复合吸入异氟醚麻醉能否对麻醉恢复质量产生影响尚未明确。本次研究拟在相同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 BIS)水平下,评价不同浓度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ed/infusion,TCI)复合异氟醚吸入对下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张雨书;应礼;黄玉惠;卢银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及血样的采集等[1]。一般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放置在锁骨下,同时将输液港的导管末端放置在胃右静脉,输液穿刺座放置在腹部皮下,主要用于肝癌术后的局部化疗。穿刺时必须使用蝶翼无损伤针,可防止反复穿刺损伤隔膜而造成渗漏[2]。由于腹部皮下较软,增加了蝶翼无损伤针留置的难度,故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留置蝶翼无损伤针,并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红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是在农村基层从事一般诊疗和相关预防保健服务的卫生人员,是数亿农村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培养工作,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1]。中医药事业既是我国卫生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为促进国民的身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本次研究对社区居民中医药的基本认知和需求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进一步发展。报道如下。
作者:赵锦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居家胰岛素注射已被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所接受[1],胰岛素笔用针头属于医疗污染锐器,不合理的处置不仅会伤及他人,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居家糖尿病患者由于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健康教育欠缺,废弃针头处置不当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次研究探索有效的居家胰岛素注射者的废弃针头回收管理,从而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琴;蒋建萍;姜煊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是临床上极少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起病急,诊断困难,尤其是高龄患者的疼痛敏感性低下,如不能及时诊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本次研究对收治的9例高龄患者肝内胆管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杨;任培土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