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吴晓俊;赵凤庆;于费杰
随着复杂交通伤的逐年增加、内固定的广泛使用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慢性骨髓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慢性骨髓炎往往伴有大面积的贴骨瘢痕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疤痕增生,临床治疗困难.常规的治疗包括持续灌注冲洗后直接缝合、植皮以及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等.持续灌注冲洗中往往会造成引流管的阻塞或渗漏,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本次研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取代传统的持续灌注冲洗技术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娜;李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情景教学法是指应用多媒体、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1].急诊科、外科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在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景下,如何提高护生的证据意识,减少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临床带教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次研究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护生证据意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蒋建芬;金向英;陈建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依沙吖啶在中国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历时40余年,成功率较高,已成为中孕引产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定缺点.而米非司酮有抗孕酮作用.本次研究旨在了解联合米非司酮是否能有效减少单用依沙吖啶引产时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春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属于绞窄性肠梗阻,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坏死及中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可达15%~40%[1].常常因为肠袢及其系膜过长,系膜根部附着处过窄或粘连收缩靠拢等解剖上的因素,同时加上肠内容重量骤增,肠动力异常,以及突然改变体位等诱发因素而引起[2].本次研究术后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诊断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凌;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连续2~13 d的CVVH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并观察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7、2.05、2.23,P均<0.05);治疗组CR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86、5.49、2.45,P均<0.05 ).结论 CVVH能加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脓毒症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善愈后.
作者:季明霞;斯小水;何建新;黄静;郑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通常占住院患者感染的14%~16%,位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1].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增加痛苦,而且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旨在依据监测数据,为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2].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燕君;周国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Trousseau综合征是指癌症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因为不同程度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异常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1].Trousseau综合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和多样性,或以某一个系统的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极易误诊.Trousseau综合征成为癌症患者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Trousseau综合征也成为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对17例癌症合并Trousseau综合征的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云晔;来雷;沈秋萍;沈礼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实践是指导教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践教学机构中,通过教学指导使学生牢固树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提高实际应急能力的过程.学生通过传染病、急性中毒、伤害等突发事件的教学实践与具体案例分析,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规范,培养应急思维,强化早期识别诊断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相关信息报告、现场应急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及公众心理干预等专业技能,提升整体应急水平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于迪迪;金明娟;王臻;林君芬;李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心脏X综合征是指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的症状,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有ST段压低等运动试验阳性心肌缺血的证据,而CT血管三维成像或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或无阻塞性病变除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缺乏特效治疗药物.通常使用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但疗效不甚满意,本次研究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辽杭;卢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Dickkopf-1(DKK-1)、白细胞介素20(IL-2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73例腰椎间盘突出组织标本的DKK-1、IL-20和TNF-α水平,并与1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其与Pfirriman分级标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DKK-1、IL-20和TNF-α水平分别为(3835.52±419.48)pg/ml、(60.17±8.62)pg/ml和(7.41±2.02)pg/ml,对照组分别为(1524.26±241.93)pg/ml、(15.53±4.17)pg/ml和(2.38±0.79)pg/m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7、2.53、2.39,P均<0.0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亚组退变椎间盘组织DKK-1水平随着疾病的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F=2.76,P<0.05),DKK-1水平与Pfirriman分级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DKK-1、IL-20和TNF-α水平升高.DKK-1可能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高健;陈成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管径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狭窄是动静脉内瘘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内瘘闭塞的常见原因.近年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已逐渐取代外科手术,成为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处理方法[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采用PTA治疗内瘘狭窄取得了较好疗效[2],其中1例人造血管内瘘PTA术后出现心包填塞.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蒋欣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肥胖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患因素[1].本次研究400例肥胖患者剖宫产术采用不缝合切口皮下脂肪层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同期缝合切口皮下脂肪层的400例剖宫产肥胖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瞿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与传统颅骨修补术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通过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外形对称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评判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 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塑形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相比传统组患者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2、2.70、2.79,P均<0.05).计算机辅助组患者复查后头颅CT显示修复后颅骨形状对称性更好,使患者头颅外形大程度的恢复生理原貌.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相比传统颅骨修补术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沈卫良;姚杏荣;于林忠;周臻;黄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年患者因机体衰落、身心功能退化、平衡失调以及不适宜的生活环境容易发生跌倒.据统计每年约有30%以上的老年人有一次或多次的跌倒[1].患者在院内跌倒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跌倒的认知程度,对于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对临床护士关于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加强培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毕美峰;林益芳;周正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应用,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为了解本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本次研究对本院糖尿病住院患者尿液中分离的529株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钢;周杨霄;李佳俊;方美芳;万汝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辅助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应用超声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子宫、卵巢大小及形态学变化,并与28例正常同龄女童的子宫、卵巢进行对比,予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结果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治疗前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大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4、14.40、7.41、10.43、8.56,P均<0.05).中枢性早熟女童治疗前、GnRHa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子宫、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9.93、18.89、30.18、52.31、41.07,P均<0.05).经LSD-t检验两两比较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2、-19.65、-7.89、-26.78、-9.61;-12.13、-9.31、-11.67、-30.15、-12.08,P均<0.05);治疗6个月与3个月相比,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2、-8.65、-6.89,P均<0.05);在GnRHa治疗6个月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5、5.05,P均<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检出率高,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评价及疗效随访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终霞;刘晟;蔡海芳;陈方红;王立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所致栓塞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一种炎症因子,HS-CRP的升高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2],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预测因子[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Hcy、HS-CRP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展雄;陈国威;潘琪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大多在胆道结石、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常需紧急手术胆道减压.然而老年人往往合并其他各种脏器疾病,传统急诊开腹手术、麻醉风险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50%~70%[1].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急诊ERCP越来越多应用于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其安全性、有效性越来越得到认可.本次研究对56例急诊ERCP治疗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志杨;林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自2012年6月以来,近3个月内在沙特和卡塔尔各出现1例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表现为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样的临床过程.经对呼吸道和肺解剖标本进行泛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病毒分离,2株病毒核酸序列具有99.5%的同源性,确定2例病例的感染病原均为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PUCB)中术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42例PUCB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UCB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和IGFBP-3、IGFBP-5的水平.结果 IGFs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阳性染色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其中IGF-ⅠR、IGF-ⅡR、IGFBP-3、IGFBP-5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而IGF-Ⅱ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IGF-Ⅰ在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和PUCB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IGF-Ⅱ、IGF-ⅡR和IGFBP-5均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2.96%、50.00%、73.81%;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1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24%、100%;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24、31.36、33.05,P均<0.05);IGF-ⅠR和IGFBP-3亦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1.43%、16.67%,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00%、36.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是47.06%、41.18%,但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12、8.83,P均>0.05).结论 IGF-Ⅱ、IGF-ⅡR和IGFBP-5在PUCB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对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何屹;顾燕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